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五一集▪P2

  ..续本文上一页根性利的,听了会证果。天耳我们就学到此地。

  再看下面第九,第九愿「他心通愿」。这些六通都摆在前面,用意很好,为什么?我们没有,有了对于这些善恶、果报、染净统统清楚了,我们自己必定会选择自己希望的境界,远离一切不善。因为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前因后果、染净善恶都不知道,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连标准都没有了,真叫乱世。在历史上没看到过的,像这种混乱的局面,历史上没有。过去虽然有乱世,还有讲道的、还有学道的,人民日常生活还有道德的底限。现在这个没有了!我们这一代的人,是名符其实的生在水深火热之中。天天受这个苦难,看大家一起都在这儿受苦难,渐渐也变成麻木不仁。诸佛菩萨他们看到、他们听到,他们对我们真的是怜悯、真的是在帮助,常常给我们一些信息。从这些小地方,我们深深感到佛菩萨对我们慈悲、关怀。下面第九愿「他心通愿」,请看经文: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亿那由他百千佛剎。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请看念老的批注,「右第九,他心通愿」,他心通是别人心里头起心动念你能够知道。也叫「他心智」,通离不了智慧,没有智慧,哪来的通?所以智慧是六通的基础。「乃知他人心念之智」,知道别人起心动念这种智慧。「他心智通者」,有这种能力的人,「照一切众生心中所念」,照就是照见,像镜子一样照得很清楚,一切众生心中的起心动念,「如明镜现万象故」。「此愿之意,如澄宪云:世俗犹以知他心为要」,这世间人都知道,我们认识人,了解这个人起心动念,这个人起心动念是善念,可以跟他交朋友,他不会伤害我们。如果这个人起心动念是不善的,我们要怎样预防他,怎样不受他伤害,就有这么多的好处。不知道,那是桩很危险的事情。好人不认识,没交际上,不好的人反而认识了,他造作的不善,我们受牵连、我们受损失,这是世间法。

  尤其在这个世间,有身分、有地位,统治一方,你治绩、成就全靠用人,人还得栽培。古人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一棵树,十年才成材,教人,眼光要看得远,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确实能看到百年之后。有这样能力的人,德行、学问,人民就有福报了,社会可以得到长治久安。所以培养人才是第一桩大事,这是世法里头。在古时候确实,我们走遍全世界,才知道中国古人对这桩事情真用了心,世世代代都把培养人才摆在第一,都讲求知人善用。所以能成就事功,造福人民。这是世俗都讲求这个,何况出世利物?出世这是讲佛法,诸佛菩萨要不能知人,你怎么教他?知道这些人的根性,你才有方法教他,他很乐意接受、喜欢跟你学习。知人无过于知心,他心通是知心,众生起心动念他就知道了。

  「《会疏》曰:是故愿言:我国圣众,不藉修持,自知他心,应其意乐,接化无方。」《会疏》这几句话说得好,这个愿言是阿弥陀佛发的愿。我国圣众,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菩萨全是圣众,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极乐世界得到弥陀本愿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那就是圣众。阿惟越致菩萨是实报庄严土的菩萨,他自己是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断,阿惟越致菩萨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换句话说,见性的菩萨无明烦恼断了,尘沙、见思统统断尽了。这个人往生,生到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所以一品烦恼没断,他的智慧、神通、道力能够跟实报土法身大士平等,就是待遇平等,智慧平等、能力平等、相好平等。这什么原因?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他的,就是阿弥陀佛的智慧、阿弥陀佛的福报,生到极乐世界就是享受阿弥陀佛的。你说阿弥陀佛恩德多大!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这里头找不到差别,一往生就生到平等境界里头去了。这个平等的标准是法身大士,高度的标准,不是凡圣同居土的平等。所以同居土、方便土统统提升到实报土。十方佛剎里头找不到,只有极乐世界一家,这个一定要知道。所以诸佛对弥陀的赞叹,称阿弥陀佛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不是没有道理。

  大乘法里头我们知道,佛跟佛真平等,佛佛平等、佛佛道同。为什么其它诸佛如来不再造一个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一样?有没有这个可能?答案是肯定的,决定可能。那为什么不造,让阿弥陀佛去造去了?阿弥陀佛所造的就是一切诸佛所造的,自他不二,众生跟佛不二,佛跟佛还有二吗?所以,弥陀造了,就是所有一切诸佛造了。因此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替阿弥陀佛摄受众生的,劝导一切众生求生净土。阿弥陀佛像办个学校,一切诸佛如来替他招生,送到这个学校去上学。这个人上学成就了,成佛了要感恩谁?要感恩保送的那尊佛陀。像我们,我们在极乐世界成佛,要感谁的恩?感释迦牟尼佛恩。不是释迦佛介绍,我们怎么会知道?不是释迦佛苦心劝导,我们怎么会去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恩德大,比父母的恩不知道大多少!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是一世,照顾一世,诸佛如来生生世世,无量劫来没间断过,我们自己不知道。自己要真晓得的话,这才叫大恩大德。说老实话,我们面对诸佛如来,确实是世间有一句很不好听的话,忘恩负义,真的,不是假的。如果不深入经藏你不知道,深入经藏就明白了。明白就会回头,回头那就是孝顺诸佛菩萨,接受佛菩萨的教诲,依教奉行,决定不违背,这一生就成就了。

  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看这些菩萨,不藉修持,不需要自己修,到那里就得到,他心通就得到了。他心通要在我们这个世界,要花功夫去修持。小乘初果须陀洹得两种神通,天眼、天耳,初果就得到了;二果得他心、宿命,二果才得到;三果得神足;底下一愿,四果阿罗汉得漏尽。真得下功夫,不那么简单,要断烦恼、要消业障,为什么?神通是自己的本能,自性本来具足。我们所得来,不是得,恢复,本有的能力,现在没有了、失掉了,是因为有障碍,这个障碍就是烦恼、习气加上业障,善业、恶业都是障碍。修行,就是要断烦恼、要消业障,我们的能力才渐渐恢复。烦恼不能断、业障不能消除,这个能力就不可能恢复。但是到极乐世界,恢复的几乎是圆满的恢复,不是局部。须陀洹虽然有天眼、天耳,佛法里讲他是小通,他有局限。宿命通,阿罗汉才能知道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五百世之外他就不知道了,所以他有局限。菩萨五十一个阶位统统有六种神通,但是神通能量愈往上去愈大,愈往下面他愈小,六通全具足。极乐世界跟别的世界不一样,生到那个地方,六种神通恢复似乎都圆满,这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魏译》的经文说,「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魏译是康僧铠的译本,这个本子在中国、在日本、在韩国流通最广,五种原译本里头,这个本子翻译得最好。在日本,所有学《无量寿经》的都用这个本子,我们看到日本《无量寿经》的批注有三十多种,全是用魏译本。「后世解此经者亦有两说」,第一种「下至」,这是魏译本说「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这个下至,「乃就此通力之下者而言」。这是什么?这个通是最下的,就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得神通,他地位最下。在最下,他也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有这么大的能力,超过了阿罗汉、辟支佛,超过了权教菩萨。「若其上者,则可知十方不可说不可说微尘数佛剎」,那其上是?其上就是真正实报土往生的。这是一个说法。第二个说法,「下者指众生心念,若论其上,则可知诸佛菩萨之心」。这个下者就很明显,下者是指知众生,六道众生;若论其上,他能知道诸佛菩萨的心念,有这么两种讲法。

  「《甄解》曰:二乘但知凡夫小圣粗心」,这是讲他心通,「不能知细。诸佛菩萨所知微细,乃至佛心亦能知之。赡养菩萨,亦复如是」。赡养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里面的菩萨,亦复如是。也就是说,他粗细都能知道,知道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剎土里面的六道众生起心动念,他也知道一切诸佛菩萨微细的念头。这个诸佛,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上讲的诸佛,就是实报土里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还有念头吗?那是极其微细,是有,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华严》圆教,从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四十个,上面等觉。无明习气要断干净,就不在实报土,他住常寂光,住常寂光就不知道了。所以这个上,上就是实报土,实报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那种极其微细的无始无明习气他都知道,这真不容易。在这种境界里头,我们讲到日常应用的这种智能德能,菩萨全具足了。他所起的作用,跟妙觉如来,就是常寂光里面的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天台大师称为分证即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所谓分证是他还没有圆满。没有圆满,他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断干净,断干净就是圆满究竟佛果,他不在实报土,他回到常寂光去了。

  此地说明,极乐世界的菩萨,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者,也有这样的他心通力,有这种能力、有这种智慧。这个说明,「赡养,乃极乐世界之异名。生极乐之菩萨众,其中上者多是一生补处菩萨」,这就是等觉菩萨,「复由弥陀宏愿之加被,故可上知佛心」。这其中上者又是一个讲法,《甄解》里头所说的。上者能知佛心,佛心就是自性、就是真心。这个知是圆满的知,是很清楚的知,不模糊,没有减损,圆满的智慧。他的能力跟妙觉相等,真的是高,没有比这个再高的,无上正等正觉。弥陀的恩德,讲到这个地方,可以说是达到究竟圆满,弥陀对我们的帮助究竟圆满。再看下面第十愿「神足通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罗蜜多。】

  批注里面说,「右章具第十神足通愿」。『波罗蜜多』,或者简称为「波罗蜜」,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事究竟」。这桩事情做到究竟圆满,印度人称波罗蜜。也翻作「到彼岸」,到彼岸我们中国人也有…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五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