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五四集▪P2

  ..续本文上一页依正庄严,这个里头正,最重要的是自己。如果正报是阿弥陀佛的庄严,与我不相干,就没有意思了,我这才重要,正报是我不是佛。说阿弥陀佛,我到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是一样的,智慧一样、神通一样、道力一样、相好一样,没有一样不是相同的,极乐依正庄严,这是你真正懂得这个意思。如果只知道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是万德庄严,我们跟他不一样,你把经义错解了。我生到极乐世界,我跟他不一样,跟生在这个世界有什么两样?我们要不要去往生无所谓了。如果生到极乐世界跟这个世界不一样,生到极乐世界我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这个我非去不可,我不能不去。我在这个世界修成阿弥陀佛的样子,要到什么时候?无量劫。我往生极乐世界,几年时间我就办到,这条近路怎么能不走?还要走弯路,那就错了。一切法里头只有这一法是真的,成佛是真的,其它全是假的。世界上这国王,美国现在最大,美国的总统在国王里讲小王,小小王,又何况总统不能算是国王,任期只有四年,在位的时间很短,即使连任一任八年也不长。王不一样,康熙做六十一年,乾隆做六十年,让位给儿子自己做太上皇,一辈子的,没有下台的时候,那才叫王。世出世间事情都把它看清楚、看明白。

  断此分别之惑,谓之无分别智。无分别智就是妙观察智,转八识成四智,这第六识妙观察,第七识是执着,不执着就平等性智。人要什么时候平等?不执着就平等,执着没有平等;分别没有妙智,妙智就是妙观察智,没有妙智。转八识成四智大家都知道,六七因上转,五八是果上转,五八你没有办法转的,它是跟着六七,六七转它自然就转了,六七不转它不会转,你也没有办法转它。阿赖耶是大圆镜,光明遍照,那个转过来是无量智慧,无量智慧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那是体。前面是起作用,妙观是作用,平等是作用,成所作是作用,眼耳鼻舌身变成成就所作无量无边功德。所以用功就用在六七;换句话说,就落实在不分别、不执着。如果说不分别、不执着,那我不是变成白痴了吗?我什么都不知道。白痴好,你不愿意做白痴,所以你要当凡夫。要愿意做白痴,他真的是白痴,你问他,什么他都知道;你不问他,他什么都不知道。不问他的时候他无知,般若无知,你问他就什么都知道,无所不知。为什么?智起作用,不问他不起作用。不起作用就是大涅槃的境界,清净寂灭,那是自性本来的样子,梵语叫涅槃,自性本来的样子。

  起作用外头有缘,问,或者是有疑,自性有感叫感应,众生有感自性有应,这感应,应的时候无所不知,决定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他给你讲得头头是道,讲得圆圆满满,帮助你开悟,他的示现跟他的说法微妙到极处,我们凡夫不知道。实际上他现身,现而无现,无现而现,这是不思议的境界。他给我们说法,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你不能说他有说,你也不能说他无说,你要是用不起心不动念去接受的话,你全懂了。他是从自性里头自然流露的,我们用分别执着心去接受,接受过来的是知识不是智能。我们如果也用不起心不动念,一心诚敬来接受,那是智慧。这个智慧教你什么?教你开悟。悟有层次不一样,对方没有,这一定要知道,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有多少诚敬,有多少谦虚恭敬,你能够得多少,你有十分就得十分,你有二十分就得二十分,你有一百分就得一百分。与对方示现说法毫不相干,统统是自性在起用。

  凡夫是识心在起用,阿赖耶识。凡是识心所得到的统统是知识。但是这个知识,包括四圣法界都是知识,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为什么?他们全是用阿赖耶,他用得正,恭敬心很多、谦敬的心很多,所以他得的也多。他有智慧,那个智慧不能跟佛菩萨比;跟我们世间人比,人间天上,人间天上的智慧比不上他。他要跟佛菩萨比,他是假的,他不是真的,所以天台大师说他是相似即佛,他不是真的,相似。相似能做得那么好,就是他太听话了。我们常讲的老实、听话、真干,他做到了。他做到什么?他着相。他着相不是像我们,我们着相很粗、很明显,他着相是非常微细。粗相他不执着,断掉了,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没断,他还是着相,着的是微细相。为什么执着微细相?微细相他不知道,他要知道他也会断,他不知道。像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个他不知道。《仁王经》上,佛所说的一弹指有六十剎那,他大概知道,他知道这个,这个粗;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太微细了,他不知道。那要不起心不动念才知道,知道他就脱离十法界,就住实报庄严土去了,不住在十法界。随着境界提升,他的境界不一样!

  「《唯识述记七》曰」,《成唯识论述记》,这一部书在中国也失传了很久,大概跟《群书治要》差不多。所以中国对于法相唯识,知道有这一部书,失传了,修学就有许多障碍。一直到清朝末年,杨仁山居士在日本看到,杨仁山老居士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大概当参赞,他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在日本发现中国失传的好东西,很多都在那边,所以再从日本取回来,办金陵刻经处流通这些失传的法宝,这个功德很大!非常可惜,在我们这一代没有出现大善知识,像隋唐时代那种祖师大德没出现。这个没出现有历史的因素,因为满清亡了之后民国建立,中国社会一直处在动乱的时候,动乱不出人才。为什么?人才学习一定在安定的环境当中,动乱没办法。欧阳竟无办支那内学院,两年就结束,内战,没有办法。八年抗战,像我们流亡学生到处逃难,找不到一个安定地方。

  所以读书、做学问、修道都要安定的环境。社会动乱就是灾难,多少想学的人,这个机缘找不到。想学,像古德的这些注疏,非常重要的注疏,是我们学习重要的参考数据,也找不到,造成这一个时代,整个世界上,我们讲学术都是衰相,跟上一代比比不上,跟更上一代比又比不上,所以你看这个现象是往下滑波。这就联想到,今天社会动乱、地球灾变异常,原因慢慢就明白了。由此可知,制造一个安定的环境,那个功德有多大,人民享你的福,是大功德;真正好学的人成就德行、学问,这个功德更大!制造动乱的人那个罪多重,你就晓得。制造动乱,多少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你要负责任。还有多少有心的人,想成就自己德行、学问机会都失掉了。我们遇到这种环境,逼不得已逃亡,逃到天涯海角,可以找到一个安定的环境。但是什么?你所有参考书籍一本都没有,无法带去,想读书找不到书。现在还有电视、计算机,在以前没有这个东西,你只能带几件衣服、吃的东西就不错了,能活命了,书籍那么笨重没法子带,你就晓得这多么苦、多难。

  所以大乘佛法修学教我们离心意识参,大乘不叫研究,研究是什么?没有离开六、七识,第六识是主,第六识是思惟想象。不用心意识叫参,你看参禅;教下叫参究,对于经教参究,不叫研究。研究用心意识,参究不用心意识,叫离心意识参。离心是什么?不用阿赖耶;离分别,不用第六意识;离执着,不用第七识。那怎么样叫离心意识?就是不起心不动念离阿赖耶,不执着离末那,不分别离第六意识,不用它们叫参。现在叫什么?叫直觉,那叫参,那是智慧。落在心意识里头,心意识是妄心,就变成知识,不落在那里头就变成智慧,不一样!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尽量淡化心意识。说心意识不好懂,说白了,妄想分别执着。妄想是心,分别是意、意识,执着是意根,第七识叫意根,第六识叫意识,就是离妄想分别执着,不能离要尽量淡化。经教上这些真的是不容易,所以你怎么去想、怎么去揣摩,不如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妙绝了,真正妙绝了!阿弥陀佛运用这个方法,一切诸佛赞叹、佩服,这方法太好了。诸佛菩萨给我们讲这些大乘经论,愈讲愈难,愈讲愈不容易。所以不能不佩服阿弥陀佛,他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容易,能令一切众生,只要听话,不怀疑,真听话,几天就成就了,这还得了!

  《唯识述记》第七卷说,「言分别者,有漏三界心、心所法。以妄分别为自体故」。有漏三界心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里头的心、心所法是以妄分别为自体,不是真实智慧,是虚妄分别,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虚妄分别没有真实利益,取得世间名闻利养行,我们就以欧洲汉学院来说,他们没有离心意识,他们用的正是心意识。拿着佛家这些经论去做文章,写博士论文,他可以拿到学位,拿到博士学位,他可以取得一个教授身分;他很认真努力,能言善道,著作很多,将来是欧洲名汉学家,知识不是智能,这个我们要知道。用心意识取六道轮回里头的名闻利养,行,你可以做得到,与了生死出三界毫无干涉,成阿罗汉、成佛菩萨没这个缘分,这不能不知道。

  「愿文中远离分别,即舍除分别之妄惑,了达真如即万法,万法即真如」。真如就是万法,万法就是真如,这算不算是万法之一?万法里头包不包含它?那它是不是真如?真如是什么?真如是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今天量子力学家他能答复你,你只看这样东西,它里头是多少亿万小光子组合的波动产生的现象,这叫真如。离开这些小光子波动现象,这个东西没有,不存在,科学家找到事实真相。菩萨摩诃萨知道事实真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相有性空,事有理无,理事是一不是二。这叫中道第一义谛,一切万法皆是如是!如果你真的通达明了,你今天活在这个世间,看所有一切万法,这是什么?看电视。电视你能说它没有吗?它有。你能说它真有吗?它没有。它就显示中道第一义谛,就在你面前。你执着它错了,你只要一分别、一执着你是六道凡夫,你不分别、不执着你就是佛菩萨,事上没差别,可是心里头境界完全不一样。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你得大自在,你得的是真实智慧。

  佛教我们离妄想分别执着是有道理的,不是欺骗我们的,这不是愚民政策,这是真实智慧。…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五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