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它根本没有离开。
这是我们参考最近的科学报告,跟大乘经里头所说的一对比,搞清楚了,对诸佛菩萨不能不佩服。诸佛菩萨怎么知道那么清楚,比科学家还厉害?那就像经中所说的,这桩事情,就是明心见性,唯证方知。什么人能证得?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证得了,这《华严经》上说;大乘经里面佛说,破无明烦恼、破尘沙烦恼、破见思烦恼你就见到了。名称不一样,事实跟《华严》完全相同。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你就见到了,你要不放下永远见不到。所以,起心动念是障碍,分别执着是障碍,障碍去掉了,真相大白。
再接着看,「一切加持法门之身坐此莲台也」,这是胎藏,妙法莲华。这里有个名相,「加持」,我们常常看到的。《佛学大辞典》也有一点资料,《演密钞》第二卷,「言加持者,加谓加被」,这个字是个多音字,跟我们衣服披在身上那个披,音相同,意思也相同。在这里不能念「加被」,要用挑手边,古时候它是通用的。「持谓任持」,任是自然的,自然而然保持它。「佛以上神力,加被任持现前大众」,这种境界不是一般人都能见到的。佛所加持的人,这个人要有修行的功夫,也就是说这个人真正放下。放下为什么还要加持?放下肯定得到加持。这就是科学家告诉我们,实际它是一个网络,是个大网,这个网里头任何一个点、一个网孔,这个信息整个网都知道。他需要加持,这就是感;诸佛如来加持,这就是应。
最高是对法身菩萨的,就是净宗里面所说的,寂光土加持实报庄严土。寂光土里面是妙觉如来,就是毘卢遮那。毘卢遮那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遍一切处,也翻作光明遍照。他自然,绝不是起心动念,自然就有这种反应,就加持他,让他见到不思议的境界。被加持的人有相当的功夫他才能感,以他修持的功德来感,佛才有应。「得见如是不思议庄严境界」,这个境界是见到佛身、见到佛土。真见到,信心成就了,真相信了。为什么?见到了,不是听人讲的,亲自见到的,愿心就格外恳切。佛的这个加持岂不就是接引吗?这不是临终的接引,这对于一个修行人,对他的信心、愿心加强了,他对于见佛往生决定不怀疑。
「即身成佛义曰」,这又有一个加持的意思,「加持者,表如来大悲与众生信心。佛日之影,现众生心水曰加,行者心水能感佛日曰持」。这个比喻很好,容易懂。众生的心水,佛好比是太阳,这个影子现在池塘里的水里面。众生的心水就像池塘,把佛比作太阳,这个影子现在众生心水当中,这个叫加。行者心水,这个心要干净、要不动,日月的影它才能在里头现出来。所以行者心水能感佛日。如果它的水很脏,水还有波浪,那就现不出太阳的影子,就现不出来,这就不能加了。可见得加持是双方都有条件的,这就讲缘,双方有缘。佛没有办法加无缘的众生,无缘就是他心不清净,他的心有染污,他的心在浮动,这就不能够感佛,就不能感,佛就没有办法应。佛现在众生心,这叫加,众生的心要清净、要不动,这叫持。
《八十华严经》第六卷说,「佛所加持无有边」。佛的加持没有起心动念,由此可知,众生之感也没有起心动念,那个感就特别殊胜。起心动念,心浮躁了。所以现在人麻烦在哪里?心浮气躁,不能感,就是没有持,没有奉持,佛日不能现。有没有加?有加,佛日是从来没有中断的,怪我们自己心水染污,心水起波浪,心浮气躁。如果我们的心是平静的,心是清净的,你跟诸佛如来那个感应不会中断,常常有。这个事情我们能相信。在这个世间通灵的人很多,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要细心去观察,他的心清净,他的妄念很少,我们就知道他有感的能力,他能见到一般人见不到的一些事情。如果他心浮气躁,他妄想很多,那他不可能有感应。他所知道的,现在有一些灵媒附体,不是他自己的能力,这未必可靠。这就是过去李老师告诉我们,真正预知的能力是要禅定。佛可以把过去未来的现象,用他的神力突破时空界限,就在当下你就看到了。这是要定功,得到加持。这种信息那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为什么?现量境界。比量境界,有时候很准确,有时候不准确,那就所谓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一切加持法门之身坐此莲台也,念佛往生的人真的是无量功德成就。我们看到好像他没修什么功德,他就能往生,往往因此感到怀疑。其实我们所知道的太有限了,我们只看到眼前,看不到过去、看不到未来。而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只要是念佛往生的,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今天往生,得无量诸佛如来的加持,此地讲一切加持法门之身。这不是偶然的,世间确实没有偶然的事情。过去生中修的,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缘分,不知道接着修,而造了许许多多的恶业。恶业做得再多,可能他过去善根福德很厚,这一点恶业在他障碍不大。一遇到缘分他立刻就回头,他能信、他能愿、他肯念,念佛,句句佛号都是净念相继,这还得了!我们不如他,我们天天在念,一天念一万声抵不得他一声,他一声是净念,我们一万声是杂念;他一闻,他不怀疑了,我们听了多年还半信半疑,这就是说我们的善根福德不如他。所以,他虽然错了一生,最后这个缘成熟的时候他还是决定成就。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疑惑就化解了,经典里面这种说法,有理论依据,不是随便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是一念迷,这一念错了,才做许多恶事,但是一念觉,他立刻就回头。我们没做恶事,但是还回不了头来,他一下就回头了,他这一回头我们就赶不上他。我们细细想,这里头这个道理并不很难懂。这一切加持,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他坐莲花了。
「可见极乐九品之莲,正显大日如来密意,举体皆是最胜秘密吉祥」。大日如来,这是密宗本尊。他是谁?显密不是两样东西,是一样东西。我们要有个认知,遍法界虚空界是一元的,不是多元的,是一体的,没有分割的。任何宗教,他们所信仰的、奉持的神明也好、上帝也好、真主也好,无论称什么名相,都是一体的化身。就像日本过去中村康隆老和尚,我第一次跟他见面的时候他一百岁,一百零三岁的时候过世,我跟他见过好像是三次面。那几年在日本开两次会议,到日本我一定去看他老人家,很慈悲。第一次见面告诉我,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讲得好!我们听了欢喜。我离开的时候,那天离开,他的大徒弟桥本送我出门,告诉我,他说老和尚今天跟你说的话我们从来没有听过。这个也是说法应机,老和尚知道我这些年来在世界各地联络宗教,倡导世界宗教是一家,老和尚跟我说这个话。这是对的,没错,确实是一家。
我们看底下这个资料,从《佛学大辞典》里头节录出来的。「梵名」,古印度梵文,梵名称为「摩诃毘卢遮那」。摩诃翻成中国意思是大的意思,毘卢遮那就是日,显教里面称毘卢遮那佛,《华严经》的教主。我们现在背后这尊佛像就是毘卢遮那佛,华严三圣,当中是毘卢遮那,旁边是文殊、普贤,华严三圣。也翻为日,就是太阳,摩诃是大,所以翻成中国意思是大日。《大日经疏》第一卷,这是密宗最主要的一部经典,说「即除暗遍明之义」,这解释大日的意思,是除暗、遍明,普遍的光明。所以,毘卢遮那也翻成遍一切处。「然世间日则别方分」,方分是指空间,「若照其外不能及内」,明在一边不至另外一边。太阳照我们地球照一半,那一半是夜晚,这一半是白天,它不能遍照。大日不一样,大日是遍照。「又唯在昼,光不烛夜」,白天太阳照到了,夜晚日光照不到。「如来智慧日光则不如是,遍一切处,作大照明矣,无有内外、方所、昼夜之别」,这些都没有。
「又,毘卢遮那者,光明遍照之义,谓之遍照如来」。所以,大日就是毘卢遮那,毘卢遮那就是大日,显密是一不是二。密是显之密说,显是密之显说,显密是一不是二。所以华藏就是密严,密严就是华藏;毘卢遮那就是大日如来,大日如来就是毘卢遮那。如果学佛的人不懂,执着一边,起门户之见,就完全错了。特别是学大乘,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认识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这是大乘的根本。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众生跟自己什么关系?一体。经上常说「生佛不二」,生是众生,把众生说在前面,佛在后头,生佛,没有说佛生。佛尊重一切众生,平等当中尊重一切众生,自己谦卑。尊重别人,把别人摆在前面,自己摆在后面。这些地方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永远学习谦卑,不敢在别人前面,我们走在别人后头。这都是教化众生。每个人都能退一步,天下就太平了,所有一切争执就化解了,让别人就是让自己。所以念老在此地做的总结,可见极乐九品之莲,正显大日如来的密意,举体皆是最胜秘密吉祥,秘密吉祥就是极乐世界。
下面是第二十五愿,「天人礼敬」。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
「右章三愿」,本章三愿,「从闻我名字至莫不致敬,是第二十五,天人礼敬愿」。「从若闻我名下至诸根无缺,是第二十六」,底下这一段,一共有四句经文,「闻名得福愿」。再下这是「第二十七,修殊胜行愿」。这一章有三愿,都是表闻名的功德。这是先说这一章经文的大意。
上面「第十八愿十念必生,乃往生之正因,四十八愿之核心」。这个地方特别提醒我们,往生的正因就是执持名号。为什么要执持名号?因为持名念佛能断烦恼、能消业障、能生净土、能见弥陀,道理在此地。你肯念佛,你肯定有信心、有愿心,因为什么?你行动出现了。真信、发愿,不肯念,你有信、有愿没有行动,有行动决定有信、有愿。可见得持名重要。古德教导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很有道理!说话造六道轮回的业,无论你是善还是恶,离不开六道轮回。念阿弥陀佛,这也是一句话,能帮助你了生死、脱轮回…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七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