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七三集▪P2

  ..续本文上一页地狱众生去往生的,他永远不再堕三恶道,这就是虽有因没有缘的关系,他的恶报不会现前。「耳中不闻恶名,故曰无不善名也」。

  「又如《阿弥陀经》曰」,小本,佛也是这样告诉我们,「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极乐世界有鸟,鸟不是畜生道吗?不是的,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不是真的鸟。为什么要化现鸟?人间天上,这些人都喜欢鸟,鸟叫的声音很好听,鸟能说话就更好了。所以阿弥陀佛知道,大家在讲堂听经要端庄、要严肃,不敢放逸。如果是鸟来说法,他就比较随便,就很轻松自在,不需要那么严肃了。弥陀知道众生的心,所以化现作种种鸟来给你说法;换句话说,在极乐世界听经闻法这个时间不会间断。因为它鸟会说法,树会说法,水会说法,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全会说法。因此,说法不中断,无论你在哪个地方,你都听到阿弥陀佛在说法。诸位想想,哪有不开悟的道理!除了听法修行你什么都听不到。

  极乐世界的社会非常单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详细的说明,现在人讲报告,详细报告,这部经书就是他的报告。里面没有说到极乐世界有国王,讲政治,极乐世界没有,政治在极乐世界听不到。没有政府、没有统治者、没有国王大臣,甚至于士农工商都没有。我们细心看这个报告,这个地方是个学校,居住在这个地方人的身分只有两种,好单纯,一种是老师,一种是学生,佛是老师,菩萨是学生,就这么样的单纯。生到这个地方去,毕业就是成佛,成佛有没有离开?说老实话,没离开。因为极乐世界四土,常寂光,成佛都入常寂光了,没有离开。极乐世界有多大?跟常寂光一样大,没有边际,我们这个星球都在其中,没有离开它。所以,十方世界每天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没有听说极乐世界有人满之患。我们这边的人可怜,业报身,要吃饭、要喝水;西方极乐世界法性身、法性土,人不要吃饭,也不要喝水,永远健康长寿,容貌永远不变,无量寿,看起来还是年轻。所以极乐世界什么危机都没有,这个地方有粮食危机、有能源危机、有金融危机,好多好多危机,极乐世界没听说过,这种名词也没有,更没有这些事情。这个地方不去,再到哪里去?无论到哪里你都要受辛苦,唯有到极乐世界没有苦,没有苦就叫做乐,极乐就是这个意思。这个世界没有苦,没有苦的事,也没有苦的名。

  至于极乐世界这些众鸟,「灵峰大师于此更有妙解」,灵峰是讲蕅益大师。《弥陀经要解》里头说的,他用假设问答,「问:白鹤等,非恶道名耶」?畜生道,白鹤、孔雀、迦陵频伽都是鸟的名字。蕅益大师的解释说,「既非罪报」,牠不是恶业感的,「则一一名字,皆诠如来功德,所谓究竟白鹤等,无非性德美称,岂恶名哉!」「其意如下,经云」,《弥陀经》上说的,「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这《弥陀经》上说的。「故或问曰:彼国既有白鹤等鸟,则白鹤之名岂非恶报之名耶?」假设有人提出这问题。「《要解》答曰」,就是蕅益大师说的,「经云,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这是《弥陀经》经文,你一定要知道,这个鸟不是造畜生业报而生的。「白鹤等,既非罪报所生,则其假名,亦非恶名」。特别是我们这些众生,带着罪业去往生的,这带业,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这些鸟,你也不会去投胎做这些鸟。为什么?极乐世界根本没有。这些鸟是什么?是阿弥陀佛他老人家的化身。大乘教上常讲,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能现种种身。所以这些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的,实际上牠就是阿弥陀佛。「是诸鸟等皆如来性德所显」,变化所作,「故其名字乃表如来性德,正是美号,焉可视为恶名」。怎么可以把这些白鹤、孔雀、鹦鹉、舍利,看作是恶名?你这样看,完全看错了!

  「又《观经》曰:如意珠王」,这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有如意珠,珠王是如意珠里头最大者,这称为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为百宝色鸟」。前面举出的是六种鸟的名字,做个代表,还有许许多多鸟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没看见过。宝光能化为百宝色鸟,无量无边,宝色。「可见极乐依正」,依报正报,「悉是如来果觉之所庄严」。前面我们读得很多,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皆是四十八愿、五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这里头没有业,善业恶业全没有,是称性的功德之所成就的。「是诸众鸟,皆是弥陀变化所作」,我们听了这句,立刻就会联想到,整个极乐世界「一色一香、一尘一名」全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所以说「无非中道,皆是不可思议法界之全体大用。是故彼国一一名字,皆显如来性德」。名跟体统统是阿弥陀佛性德流出来的,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得的身体、身相是法性身,居住的国土法性土。你看到树木花草,看到宝池德水,以及六根所接触的外面的境界,那不叫六尘,六尘是业报变现出来的,自性里面变现出来的不叫六尘。全是自性、全是法性、全是真如、全是实相,前面我们读过的,全是大涅槃的境界。后面这几句结得好,「皆显如来性德」,真的是一尘一毛、一香一色皆是如来性德之所成就。

  「如来证穷法界,照彻心源,功德究竟,以一真一切真故,一究竟一切究竟。又以假名诠显实法,故彼土一一名字悉皆究竟,白鹤是究竟白鹤,共命之鸟是究竟共命之鸟,是诸众鸟皆如来性德之所显,故其假名亦皆是性德之美称,而非恶名」。这是蕅益大师所说的大意,说得非常好,真正说的究竟了。究竟是什么意思?就是本经上所说的「真实之际」,那个际就是究竟的意思。也就是圆满,找不到一丝毫欠缺,自性的圆满成就。下面,第二十九「住正定聚愿」,看经文:

  【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

  这句经文不可思议。我们这个世界,一个人不是一个心,一个人无量心,不是一心,一心就好办了,一心都得成圣人了。这个心是什么?念头。我们想想从早到晚起多少妄念?一个妄念就是一个心。所以我们的心很糟糕,乱的。到极乐世界的人,确实我们今天讲六和敬,六和敬第一条「见和同解」,极乐世界是六和敬的国土,是六和敬的圆满。为什么?他『皆同一心』,真不可思议,我们对于这个地方不能大意。看念老批注,「第二十九住正定聚愿」,『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经文只有四句十六个字。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众生生到极乐世界,我们知道这里面的大众,最高的有等觉菩萨,最下面的有无间地狱众生。善导大师说了,「总在遇缘不同」,只要有缘皆得往生,没有一个不能往生的。生到极乐世界「皆同一心」,这一个心是什么?真心,不是妄心。我们今天是妄心去的,阿弥陀佛是真心,我虽然是妄心,我把它换过来了。十方世界哪一个往生不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就统一了。不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他去不了,等觉菩萨也不行,等觉菩萨没有例外的,也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经文里头没有说等觉菩萨例外、十地菩萨例外,没有这个说法。没有这个说法我们就晓得,这八个字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凭证,好像到极乐世界的通行证,你有这个你决定去,没有障碍,没有这个去不了。

  「由于第五无差别愿,生彼国者」,「形」是指身体、身形,「貌」是指容貌,容貌包括全身的相好,形跟貌没有差别,「悉同一类」。标准就是阿弥陀佛,是以阿弥陀佛做标准。你往生到极乐世界,你的身体体质,形是身形,阿弥陀佛多高,跟他一样。形完全相同,貌也相同,貌如果用《观经》佛所说的,阿弥陀佛身有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都有八万四千好。这阿弥陀佛的形貌,往生的人跟阿弥陀佛相同。他没有说凡圣同居土除外,没说这个。我们就知道了,从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实报土上上品往生悉同一类,没差别。为什么没差别?「形既相类,心亦同然。心皆同一,住于定聚」,道理在此地。人相貌相同,你再观察他,言谈举止也相同,他的习气、念头也不例外。

  我小时候亲眼所见的,抗战时候我在贵州念书,班上有个同学,姓张的,个子很小,我们同一班。那个时候我们这一班是编为甲组,程度比较好一点的。这一组的学生大概只有二十几个人,二十三、四个人,是我们学校班级人数最少的。小教室,那个教室大概只有我们摄影棚这么大的样子,二十几个人上课。抗战胜利之后,我回到南京,在南京一中继续读书。班上有个同学跟那个张同学相貌完全相同,那个走路的样子也相同。我就把他叫来:你有什么脾气,你有什么长处,你有什么短处,说得全对。他说你会算命,你会看相?然后我告诉他,我不会看相、不会算命,以前我有个同学跟你一模一样。所以我就来证明一下,看看你们的烦恼、习气、爱好是不是相同。果然相同,说的他说一点都不错。谚语所谓「相随心转」,这两个人心相同,相貌就相同。这个心是讲念头,想法、看法非常接近,就变成这个样子。

  到极乐世界,你看我们每个人都想阿弥陀佛,都念阿弥陀佛,把什么念头都放下了,所以到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全同,就这个道理。这个道理不假,我们相信,所以心皆同一。世尊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这部经讲得最详细,《无量寿经》是释迦牟尼佛多次宣讲,凡是多次宣讲的,会集就非常重要。难得古大德为我们做了三次会集,三种会集本里面这一种是最圆满的、最殊胜的。我们今天有缘得到了,我们大量流通,跟许许多多同学、同修结缘,也跟阿弥陀佛结缘,跟夏莲老结缘,跟黄念老结缘,我们全是心亦同然。心既同一,当然住定聚,这个「定聚」就是念佛三昧。我们现在没得到,为什么没得到?我们现在还有杂念。如果把这些杂念去掉,我们就得定聚了,得定聚那是保证往生,没有不往生的道理!

  即使定聚里头功夫最浅的,是功夫成片,这个境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七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