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七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七四集)  2012/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7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四百九十四页,倒数第四行,最后一个字看起:

  「又龙树大士云: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起心立德,修诸行业,佛愿力故,即便往生。以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聚。正定聚者,即是阿鞞跋致不退位也」。这是第二十九愿「住正定聚」。龙树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以后六百年出生在印度,这位菩萨神通、道力、修持都不可思议,在中国,中国有大乘八个宗派,八个宗派都认他为祖师,所以他是唯一的八宗共祖。由此可知,他对大乘的影响,对中国佛教的影响。经典里面记载的,这是释迦牟尼佛授记的,佛灭后六百年有龙树菩萨出现在世间。《华严经》是他传来的,他被大龙菩萨接引到龙宫,参观释迦牟尼佛初成道的时候,二七日中所说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这部经是大龙菩萨收藏在龙宫里面,这一般人见不到的。龙树菩萨是绝顶聪明,他是初地菩萨。这个初地应该是别教,别教初地就等于圆教初住,发心住的菩萨,法身大士。传说当中他是用三个月的时间,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完全通达。这个事情我们可以相信,为什么?只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有这个能力。见性了,一切法不离自性,所以见性的人不需要学习,他看到就明白,听到就明白,一接触就全通达。

  由此可知,求学的方式,东方确实有它的特色。东方人不注重广学多闻,不重视这个,重视开悟。佛教到中国来,把这个教育的理念传到中国,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几乎都遵守佛法的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开慧是教育终极的目标。这个开慧不是普通智慧,是大彻大悟,是明心见性。儒跟道也都用戒定慧三学,但是没有达到像大乘这么高的标准,可是儒道开悟也能通达一部分,就是不能够彻底通达。可见得三学是非常神奇,不可思议。西方没有这种概念,没有这种方法,西方一个是广学多闻,一个也是一门深入,但是他不是用定,他是用第六意识、用思考。专一思考也是属于禅定,这个禅定不究竟,这个禅定不能见性,像此地讲的三聚,它不是正定聚。

  正定聚是什么?一定会明心见性。修定不能见性的叫邪定聚,不叫正定聚。譬如佛家常讲的四禅八定,在此地讲四禅八定是邪定聚。为什么?它不能见性,它能帮助人超越六道轮回,生到四圣法界声闻界,没见性。见性决定离开十法界,不在十法界里,他生到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实报土也叫做一真法界,那是真的。换句话说,十法界是假的,六道轮回也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六道是有为法,所谓有为就是有生有灭,有念头生灭,这就叫有为。十法界也是有为法,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面的佛,他没有离开阿赖耶,阿赖耶就是有为法,有生有灭。现代量子力学家发现,他们所观察得到的结论跟阿赖耶的三细相完全相同,这是科学证实了佛法,佛法里面有高等科学。所以入正定聚不可思议,龙树菩萨在此地说的,我们应该相信。

  「以信佛因缘」,这个信是真信。换句话说,真搞清楚、搞明白,我真相信他,一点怀疑没有。这桩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之难。难在哪里?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为什么难信?理太深了,佛的境界。大乘经上常说,念佛往生这个道理,「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只有诸佛如来他才真正彻底通达明了,等觉菩萨以下都没有办法达到究竟明了。他们明了,明了是含糊,没有彻底,听到能信,这个善根福德不可思议!经上有说,闻名就能真信、真正发愿念佛求生,这些人皆是过去生中供养无量诸佛如来。这次有这个缘听到阿弥陀佛就生欢喜心、就不怀疑,是得无量诸佛如来的加持,佛在经上这样告诉我们。

  那我们只知道这一世,过去世完全不知道。可是现在外国有一种方法,催眠,用催眠的方法,让人知道过去一世、二世、三世,应该十几二十世是很容易回忆的。催眠他不是回忆,他回去了,我们一般人讲灵魂,他回到过去世,回到再过去世。我们看到有个例子,她能回到八十几世之前,这很少,非常之少,四千多年。问她住在什么地方?住洞穴里头,四千多年前。这个方法实在透露了人有过去世,不是没有过去,那有过去,当然就有未来,所以说明一个事实真相,人并没有死。死只是身体,身体有生死,我没有死,没有生死,我要有生死,怎么能回忆到过去一生、二生?说明这个事实真相。这个事实真相你要是真懂,你能接受了,你会很安慰,原来我们不死,每个人都没有生死。

  《楞严经》上波斯匿王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也是这么个问题。释迦牟尼佛用见性来做比喻,他问大王,你第一次是什么时候看到恒河的水?他们住在恒河流域,常常用恒河来做比喻。他说三岁,他母亲带他到一个寺庙里面去拜神,经过恒河,知道那是恒河水。佛就说,你十三岁的时候比起三岁是不是老化了?是的。那你见恒河水那个见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波斯匿王跟释迦牟尼佛同年,佛问他,你今年多大年岁?六十二岁。六十二岁的身体跟小时候的身体不一样,老了,衰了,你见恒河水那个见有没有产生变化?没有。佛就说,没有变化的是你真正的自己,会变化的不是,会变化的有生灭,见性没有生灭。没有生灭是真的自己,有生灭不是的。他从这里明白,非常欢喜,知道自己,外国宗教说永生,自己永生,原来生灭是身体,身体不是自己,这就很开心。

  所以学佛这点知识一定要有,有这个概念,你大无畏的精神就出来了,你什么也不在乎,什么也不会害怕。知道什么?所有一切现象全是假的,佛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灵性是真的,它不是物质,但是它常常寄托在物质当中。这个肉身是个物质,寄托在物质现象当中。就像我们把人比喻作灵性,我们穿的衣服就是身体,我们寄托在衣服这上,衣服旧了可以脱掉,换一件,我们的身体永远不变。现在晓得,身体也像衣服一样,灵性在这个里头,灵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我们的灵性跟诸佛如来是一样的。学佛人如果不能了解这个事实真相,那就白学了。你生活在这个世间,你有苦受没有乐受,你有忧患,这就活得很辛苦,你不知道哪是真的、哪是假的。真假都认识清楚了,忧患意识就丢掉了,那你的生活一定是非常清净、非常快乐,充满智慧,不生烦恼,这是真正学佛。

  佛法对于我们,像经上讲的「惠以真实之利」,带给我们真正的利益,是让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不受世间的干扰、不受世间的影响。怎么样才能不受?明白就不受;不明白,迷在里头,你就接受了。全是错误的概念,那就很辛苦。譬如作梦,你要发现你在作梦,梦里头有个老虎要吃你,你很欢喜,我也学释迦牟尼佛舍身喂虎。为什么?知道是梦。梦里头不知道是梦,被老虎吓死了,吓了一身冷汗,醒过来之后是一场梦,后悔,既是梦,为什么不喂老虎!学佛没有别的,就是学做一个明白人,不再做胡涂人,就这么回事情。佛法带给我们真实的利益,无过于是。

  所以信佛很重要,有怀疑那就再深入经藏。深入不是说要你看很多,当然多看一点也有帮助,那是次要的,不是主要的,主要是一门深入,是叫你得定。每天我就读一部经,我就想经上的这些事情,为什么要这样做法?不想经里事情,他就会胡思乱想,用想经、想佛,把乱想、杂念换过来,目的在此地。把妄想、妄念打掉了,心就定了。所以这是一种修定的方法。这个定是活活泼泼的,是佛法讲的禅定。为什么?它有止有观。所有妄念打掉了,这是止,这就是定;这个境界,经上讲的境界慢慢浮现出来,这是观。所以它不是死定。如果只有定,里头没有观,那叫无想定,错了。无想定的果报是四禅的无想天,佛称那个天叫外道天,他修错了,那个定是个死定,不开智慧。佛的定的目的是要开智慧,这个定是得到了,永远不会开智慧,这个错了。佛法修学最终极的目标就是开智能,要大彻大悟,要明心见性。所以愿生净土,对我们来讲这句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我们自己晓得业障太重、烦恼太多,烦恼不能破,业障不能消,我们想断烦恼、消业障,事实上做不到。那就不如老老实实接受释迦、弥陀的教诲,我们信愿持名往生净土。生到净土烦恼就断了,业障就消了。

  这个道理不好懂,说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情?其实这些道理佛在经上常说,我们也听得耳熟,可是真的没有听懂,听懂就觉悟了。这句话佛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诸法实相」,宇宙之间一切现象的真实相,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没有此界、没有他方。这个意思是什么?佛菩萨讲的事实真相,时间空间都没有,也就是时间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就在当下;空间没有十方、没有远近,就在当处。当下、当处是什么意思?一念,就是这一念。这一念迷,六道、十法界出现了;一念觉,一真法界出现了,都在一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万德洪名,我们不知道。不知道念他有没有用?有用,不是没有用。你念他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肯念、常念,累积无量无边的功德,一旦缘成熟了就豁然大悟,他真开悟,不是假的。什么功德?就是禅定的功德,你就念这句佛号,你把你的妄想念掉了,把你的业障念掉了,这就是功德。

  常常想着烦恼,烦恼就起来;常常念着业障,业障就现前,你为什么去想它?为什么去念它?习气,不念自然跑出来,这是习气。我们把习气换掉,换成阿弥陀佛,一天到晚只念阿弥陀佛,不念业障,不念烦恼。贪瞋痴慢别念它,七情五欲也别念它,只念阿弥陀佛,看到每个人都是阿弥陀佛,这个方法好,一切人、一切事全都是阿弥陀佛。这个方法确实消业障、断烦恼比什么都快速,是消业障、断烦恼里头第一好方法。所以一…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七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