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八二集▪P3

  ..续本文上一页。在小本《弥陀经》上,六方佛赞叹,那就是六方佛都说;《无量寿经》里面,十方佛赞叹,就是十方诸佛都说。《无量寿》的十方,小本《弥陀经》的六方,完全相同。鸠摩罗什大师翻译《阿弥陀经》,知道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十方省略为六方,六方是东南西北上下,这个六方;十方再加上四维,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叫十方,所以十方跟六方是一个意思。十方诸佛都赞叹!赞叹,那我们就晓得,十方诸佛都说。其它的经,契机的他就说,不契机的他不说。这部经是普遍契十方一切法界诸佛剎土所有众生的根机,上面到等觉菩萨,下面到无间地狱,这里头还包括树木花草、山河大地,无情的众生。「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华严》落实在《无量寿》。

  「是以极乐大士」,极乐大士是极乐世界的菩萨,这个大士称谁?凡是往生的都在内。大士是称法身菩萨,可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一到极乐世界,就得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法身菩萨。换句话说,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是法身菩萨,就是大士,跟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没有两样。并不是你生到极乐世界你就得到这个地位,不是的,这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给你的,是他的功德。他把他的功德给你,你接受功德的加持,那你真管用,不是不管用,你就能像观音势至一样在十法界现身说法,普度众生,他就有这个能力。比哪个法门都快速,比哪个法门都殊胜。所以一切诸佛如来赞叹阿弥陀佛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佛佛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诸佛赞叹弥陀为佛中之王,一定有他的道理。因地发如此殊胜的弘愿,四十八愿。这一部经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这一品,我们现在在四十八愿第三十六愿。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世尊为我们转述,转告我们。阿弥陀佛的本愿,我们要认真学习,做不到也要把它念熟。弥陀可以做到,我们得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相信我们也能做到。「是以极乐大士宏化十方,咸以劝信为首」。这个在此地念老给我们说出来了。我们要懂,一切时、一切处,遇到人一定要知道报恩,一定要知道尽孝,用什么方法?劝他相信,一切时、一切处,遇到就要劝他相信。用什么劝?用身教,就是我们一定做出最好的榜样给他看,他看久了,慢慢相信了。言教是辅助,以身教为主,我在经上所学到的我都做到了。

  「修菩提行」,这是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劝信,让大家对佛法产生信心、产生好感。这里头最重要的,身心健康,法喜充满,这就是接引众生、摄受众生。对一切众生,不管认识不认识,都有爱护的心、都有关怀的心、都有协助他的心,看到他需要的时候,我们手就伸出去,要养成这个习惯。诸佛如来皆如是,我们不能不如是。我们用身体去布施,身体做样子,身体就要重视威仪,没有真诚、没有诚意,你就没有办法感动人,要真诚,有诚意。无论居住在哪个地方,什么人最优先我们要度他的?就是我们周边的人,在家庭就是你家里头人,家外面就是你邻居,靠着邻居。如何把这些邻居再慢慢扩大,都变成一家人,这个很重要!

  我们在澳洲办了个净宗学院,在这个小城图文巴,居民不到十万人,我们在那住十年了,成绩还算不错,跟这个小城的居民相处得非常融洽。小城的居民都知道有一个净宗学院,而且都肯定净宗学院的人都是好人,真难得,不容易!有这么一个好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进一步,真正把小城人民团结起来。用什么?用伦理、用道德、用因果、用宗教。方法是从宗教下手,首先我们发起一个宗教联谊会,把小城十几个宗教就团结起来了。经常在一起办活动,我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宗教变成一家了,所有这些各个宗教的教徒也变成一家人了。以这个为和谐的基础,慢慢让一切不信教的,信教的人都爱人,不信教是被爱的人,爱人的人跟被爱的人也慢慢会变成一家人,这个城市就变成这个地球上和谐示范都市。我希望他们今年再一年的努力,把这个基础奠定下去。我答应他一桩事情,真正基础做好了,我会协助他,在这个小城,我们建立一个卫星电视台,把我们小城人民的生活,每天活动范围、活动景观向全世界播放。市长多欢喜,人民欢喜,为什么?这变成全世界观光旅游的胜地,都要来看看和谐模范城市,大家都要来想学,这个小城就世界出名了、世界闻名了。现在很容易,网络卫星成本很低,全球都能够收看到,不是一桩难事。人活在这个世间要活得有意义、活得有价值,替人类、替众生做一桩好事情。

  我们往下看,「盖三辈往生,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今云修菩提行,即具发心与专念两要义」。菩提是梵语,意思是觉,觉而不迷。念念觉而不迷,这就是发菩提心。然后教导大家一向专念,学净宗的,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学基督教的,一向专念上帝;学伊斯兰教的,一向专念真主,一丝毫都不违背,大家都非常欢喜。我们对于每个宗教都尊重,对于每一个宗教的经典我们也都认真学习。经典里面讲的有相同的地方,孝养父母,每一个宗教都讲;断恶修善,每一个宗教都讲;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几乎每个宗教都讲。每个宗教都讲的这一部分我们就很快把它来推动,让整个社会大家都学习。学会谦虚,学会恭敬别人、赞叹别人,每个人都互相赞叹,不就和谐相处了!没有诋毁、没有批评、没有责备,这个城市居民都能做到、都欢喜接受,这个小城,佛教是极乐世界,基督教、天主教那是天堂,伊斯兰教是天园,统统在一起,融合在一起。这个时候就能够让社会大众看出宗教教学的价值,信仰宗教的真义,让社会一般人刮目相看,宗教不是搞迷信,宗教不是欺骗人,宗教给人带来是真实的利益。

  具足发心专念,「修菩提之大行」,大行首先把心量拓开,能包容,能包容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宗教信仰,统统能包容。互相学习,到最后肯定发现,所有宗教实际上是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只是教学的方法不相同而已,方向目标相同。我有一次在日本,去看中村康隆老和尚,老和尚前年往生了,我跟他见面那一年他一百岁。他告诉我,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他说得好!说明全世界的宗教是一家,为什么有这么多宗教?这就是《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古时候各个地区就交通不方便,没有信息,所以真有许许多多人老死不相往来。他出生在这个村庄,一辈子没有离开这个村庄,顶多只到城里去过几次,再远的地方也没去过。所以神要教化众生必须用许许多多的方法,不能用一个,一个行不通,要随顺人情世故。中国人喜欢圣人、贤人,所以在中国就变现出圣贤;印度人喜欢佛菩萨,就变现佛菩萨;有些地方希望有真神,他就真神出现了。总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其实真理只有一个。

  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向圣贤、向佛菩萨、向神圣来学习,学习怎样爱人、怎样关怀众生、怎样照顾众生、怎样帮助众生。帮助,首先第一桩事情,帮助他们过和谐、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个教育叫普世教育。普世教育每个宗教都完全相同,现在所说全民教育。中国古圣先贤这个东西,在今天整个世界都值得去推扬。我们老祖宗教导我们的五伦,五伦是关系,关系要不讲,不讲求,社会就乱了,家不像家、国不像国。所以首先把关系搞清楚、搞好,关系属于道!首先,父子关系,父尊子卑,尊卑关系。儿子跟父亲平等了,没上没下了,这家就出问题了。现在社会就是这样的,中国古人讲的,「父不父,子不子」,都乱了。根本乱了,那就一切都完了。社会动乱,地球灾难这么多,从哪来的?根本没有了。所以中国人非常重视根本,对根本的经营是一生当中头一桩大事,把家治好。

  中国人的家是大家庭,没有分家的,儿女再多都生活在一起。中国在古时候,最少的是五代同堂,人丁兴旺的可能到六代、七代,都共住在一起。这一个家,中国现在乡下还能看到一点痕迹,那个村王村,那个村是李村,那个村就一家人;那是王家,那是李家,那就是一家人。人丁少的也有二、三百人,人丁兴旺的有六、七百人,这样一个大家庭生活在一起,要没有规矩,那就乱掉了,那还行吗?所以关系是非常重要,一点都不能够违犯的。长辈必须要尊敬,他智慧能力不如我,但他是我的长辈,必须在他面前毕恭毕敬。家庭财产是公共的,不是哪一个人独有的,每个人赚的钱,收入,都要归公,是你家庭里面的。你自己需要用的时候,家庭支付给你,所以一个人一生他有保障。小时候读书有保障,家有家学,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学校。

  私塾里面的老师,是家长,大概家长都是祖父或者曾祖父他们当家,他们对底下的晚辈爱护、关怀非常周到,希望他们有出息,希望他们有成就。所以为他们聘请最好的老师,有道德、有学问,来教导他们。家学多半都利用祠堂,祠堂是纪念祖先的,活动都是春秋祭祀,平常很少用到,所以就利用祠堂做为学校,家庭子弟学校。家人对老师的尊敬,就跟对皇上一样。聘请老师那一天,家长率领着家人,长辈、晚辈,晚辈是学生,迎请老师,对老师都是三跪九叩首。老师接受这个家里头上上下下这样的尊重,他要不认真好好的教学,怎么对得起家人?不容易!老师跟学生的关系,师徒如父子。老师的儿女跟他的学生就跟亲兄弟一样,一生都要关怀、都要照顾。所以老师能够尽心教学,他知道,学生有出息,他的儿女都沾光,没有不认真的。现在没有了,现在学校,学校老师跟学生们没有从前私塾里头那种关系,那种深的情分现在没有了。我们受过这些教育,不能把这个忘记掉,念念不能忘记。

  方老师的儿子,老大在美国住了六十年,从到美国去留学,毕业之后在美国工作,现在已经退休了,小我三岁,住在加州。他带了他的夫人、女儿来看我,我们跟兄弟一样。我问他愿不愿意回来?我希望他回家…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八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