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八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八四集)  2012/2/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8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零七页第一行,这是第三十八「应念受供愿」,请看经文:

  【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供佛,这是第一殊胜真实的福报。可是我们供佛,佛接不接受?如果不接受,他福报就没有了。就像我们送礼给人,人家愿不愿意接受?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了解。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就是佛门讲的威仪,我们世间人讲的礼貌、礼节。礼节很周到,可是没有诚意,不是那种真诚恭敬,再周到的礼貌,人家也不愿意接受;如果威仪没学过,真诚,有那种恭敬心,他都会接受。确实世出世间法都是重实质,当然也重威仪,威仪没有学过的不会怪他,欢喜接受。诚敬到极处,他不懂威仪他自然合威仪,他那个尊敬心出来了,有没有学过?没学过,也没有人给他讲过。这个事情我以前看见过,在台湾老总统,蒋介石先生,他办公的地方,确实很多人并没有接受过训练,走近他周围都很小心、很谨慎,脚步都放得很轻,我们就能看出那种恭敬心,并没有学过。所以让我们体会到,内心真诚一发,没有学过规矩他也懂得规矩,好像自然的能表现在外面。这我们看到很多次。以后学传统文化、学佛法,跟经典上讲的完全能相应。

  李老师当年教导我们,佛法要兴旺起来,一定要恢复讲学。古大德留下这么多的批注、注疏,那是什么东西?就是他讲经的数据。当时讲演利益了当时的众生,把资料流传给后世,就留给后世,后世众生得利益。如果不讲经,他这个著作从哪来的?我们在历代高僧里面,看到真的著作等身的,多!你看大藏《续藏经》里面所收的,特别是日本的《卍续藏》。我昨天看到了,台湾要翻印,很难得,他们自己重新排版,重新排版就没有版权的问题。这个书是几百年前传下来的,没有版权,所以版权就是排版,他们自己重新排版,这个很难得!学讲经的人,研究经教的人,《卍续藏》是不可以少的,数据太丰富了。我当年在台中想学一部大经,我选的是《法华》,我选的是《法华经》,我就在《卍续藏》里面选了十几种参考数据,都古大德的。到台中老师说,我没有时间单独帮助你学习《法华经》,他说我现在正在讲《楞严经》,《楞严》无论是在义理在文字跟《法华》都相当,他说你就学《楞严》好了。所以才改学《楞严》。我手上有《卍续藏》,在《卍续藏》里面选了二十多种参考数据。台湾最初翻印日本的《卍续藏经》,我把这个信息报告方老师,方老师好像第二天他就去订了一套,动作真快。识货!知道这里面收藏典籍丰富,是学经教的人不能够不具备的。我们这里教学楼搞好之后,至少我会买两套放在这边。我自己的一套在澳洲,本来想带过来,现在在那边可以不要动,这里有新版出来了,我们就买这个。这是富翁郭雪兰做了一桩大好事,真正的把正法保存住。

  我们看念老批注,「下为第卅八」,这一章前面一段「衣食自至愿」三十七,这是第三十八,这一章里头两段,这是后面一段,「应念受供愿」。「《宋译》曰:所有菩萨,发大道心,欲以真珠璎珞,宝盖幢幡,衣服卧具,饮食汤药,香华伎乐,承事供养他方世界,无量无边诸佛世尊而不能往」。这个事情是法藏菩萨观察(现在人讲考察)十方诸佛国土,确实十方世界菩萨他知道,供佛是修福,闻法是修慧,亲近如来福慧双修,但是自己的功力不到,没有能力到他方世界去供佛,所以发了这一愿,这一愿就是帮助。我们接着看下面,底下这一段,「我于尔时,令彼他方诸佛世尊,各舒手臂,至我剎中,受是供养。令彼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些菩萨只要往生净土,往生净土不到十方世界去供养诸佛如来,就在自己居住的本地供养,佛会来接受,十方诸佛都会来接受。这是阿弥陀佛愿力加持的,阿弥陀佛愿力邀请诸佛如来前来接受供养,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一般中国佛教,末期经忏佛事很盛行,佛法变成什么?变成度鬼道众生,不度人道,这就变成了宗教。世尊在当年完全是对人讲学的,对象完全是人,没有鬼神。有诸天鬼神,那是跟佛有缘的,那是旁听的,不是以他们为主,是以人为主。世尊灭度之后一千年,佛教传到中国,也是以度人为主,不是度鬼神。孔子说得很好,大家都能够听从,「敬鬼神而远之」。夫子知道有鬼神,鬼神我们对他恭敬,远是什么?你不要跟他学,是这么个道理。你跟他学,你跟鬼学就到鬼道去,你跟天学就到天道去,到天道还算不错,到鬼道就错了,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

  儒家确确实实是以人为本,教你怎么做人。做人,要做圣人,要做贤人,不要做凡夫,这是儒家教育的目标。圣人、贤人与贫富贵贱没有关系。虽然贫贱,就像方东美先生所说的,物质生活虽然很贫贱,没有地位,没有财富,但是他过的生活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乐在其中。这个乐是真乐,与外头境界毫不相关。中国读书人称这种乐叫孔颜之乐,孔子、颜回。他们的乐从哪来的?与物质生活、与地位毫不相干,孔子跟颜回都是平民,乐的是道。佛法更是如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几十年,前后一共算起来是六十年,佛七十九岁圆寂的,十九岁离开,舍弃了荣华富贵,舍弃了国王的地位,去过一个苦行僧的生活。为什么?我们一般人看到是苦行僧,其实他生活充满了喜悦,超过了做国王。真正有智慧的人,选择这种生活方式;没有真实智慧他不懂,他迷在七情五欲里头,认为这个东西有乐。他不知道离欲、断烦恼、开智慧,那个乐趣不是世间人能够想象得到的。所以佛经上常用「不可思议」来形容。不乐能干吗?能干一辈子吗?愈干愈欢喜吗?这乐在其中!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做人,特别是学佛,中国古圣先贤传下来的道,实际上就一个字,「诚」字。诚到极处就是至诚,至诚就能感通。这是什么?上跟诸佛如来通,下跟一切众生通。这是李老师传给我的,传给我四个字「至诚感通」。传给江逸子只有一个字,写在他手心里头,就是「诚」字。老师告诉我,发心学教,那是真正把世尊的法承传下来,但是这不是容易的事情。他说出世间法,佛法,不说别的,单说这一部《大藏经》,你这一生能通得了吗?你不通你怎么能承传?你怎么能教化?如果只通佛法不通世间法,你没有办法教化众生。通佛法契理,不通世间法不契机,你所讲的没人听,换句话说,通佛法还得要通世间法。他说世间法,其它的就不谈,就说中国这一套大丛书《四库全书》,你能通吗?老师这一问,他把我们问呆了,我们衡量自己不够,那就算了,舍弃。舍弃又不行,为什么?现在没人发心了,真正有这个心的都非常可贵。老师就教我这个方法,我们不能用读诵、不能用记忆,不能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的确是搞不通的,用什么?用佛家祖祖相传的至诚感通。我们这个通,上面通佛法,下面通世间法,用感。什么能感?诚能感,真诚。诚还不够,真诚到极处,送给我四个字,至诚感通,我们才能做到。

  至诚感通从哪里下手?给诸位说,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一定要知道,一经通则一切经通,一切经通世出世间法全部都包括在其中,世间所有宗教经典你都能看懂,你都没有障碍,真通了。为什么能通?道理我们能够理解,通到自性。这就是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教下里面讲大开圆解,也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这种功夫是禅的功夫,教也不离开禅,教下一门深入就是禅。一门是持戒,深入是入定,最后深到见性,你在一门里面能见性。我这一部经能明心见性,我要换一个,我读《古兰经》能不能见性?我读基督教的《圣经》能不能明心见性?只要用至诚都能见性。这就是佛所说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个法门不是专指佛门的法门,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包括在其中。所以大乘教里头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法身菩萨看一切世间法全是佛法,世间人看佛教经典统统都是世间法。现在就是的,现在学校里面开的佛经哲学,全是世间法。

  问题说法真的是平等的,而且法,说老实话没有意义。为什么没有意义?佛菩萨说法没有起心动念,哪来的意思!你要问佛法什么意思?佛法没有意思。佛法随着各人的心态不一样,产生各种不同的意思。从哪里看出来?从批注里看出来。你看十家批注、二十家批注,意思不一样。佛没有意思能出一切意思,有意思就不能变成第二个意思,他的高明就在此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佛法如是,孔孟亦如是。我要问为什么?佛菩萨见性了,孔孟没有见性,为什么也能达到这个境界?孔孟虽没有见性,他有真诚,他有至诚,至诚就能跟佛菩萨感通。那时候佛教没有到中国,自性里面是通的,没有障碍,他哪能不通!这是圣学的秘密,在过去读书人都知道,老一辈的人常讲。可是现代人不知道,现代人把祖宗的东西疏忽了,不去研究,不去学习,丢掉一、二百年了。所以现在人不知道,不能够怪他们,不能够责备他们,这是有历史的因素,要原谅,要帮助他认识佛法,帮助他认识传统文化,这个就对了。所以佛会来应供,明白这个意思就知道,谚语所谓诚则灵,尤其是至诚,真感通!

  我们看到一个光盘,也是从大陆他们带到香港来的,内容是二次大战,中日双方的阵亡将士。他们说,他们现在还在打,因为他打死那个时候,他那个记忆里头就在打仗,所以现在还在打仗。苦不堪言,非常痛苦!这有两个将军代表,一个是日本的将军,一个是中国的将军,来求超度。他们是做了超度,这些将军跟他说,是有些人超度了,大部分的人没走。为什么原因?你们不诚,没有诚意,我们去不了!你们做佛事,要拿出真诚心去做,我们才能得受用。你看跟鬼神都要有诚敬,没有诚敬鬼神得不到利益。诚敬是真心,真心是从性德里…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八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