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八四集▪P2

  ..续本文上一页头流出来的,自性里流出来的不属于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真心里面流露出来的,上面感动佛菩萨,下面感动鬼神,能感动蜎飞蠕动,能感动树木花草,能感动山河大地。这就是现代科学家发现的念力的秘密。科学家也明白这些道理,虽然没有讲诚,没有讲至诚,但是科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运用念力来解决问题,最重要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你的念力要集中不能散乱,要集中。就是佛在经上说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制心一处是什么?那就是定,就是三昧。所以心散乱,妄念很多,妄想杂念多,那就没有办法。仪规做得再熟没有诚意,祭鬼神鬼神不来享,供佛菩萨佛菩萨不来受供。西方极乐世界这些菩萨,有能力分身到一切诸佛剎土里面去供佛闻法;不去也行,就在极乐世界,自己以真诚心来供养十方诸佛,弥陀第三十八愿的加持,十方诸佛也来应供。

  下面这是念老的一句话,「《宋译》愿文,深显佛力」,显示出弥陀本愿的威神功德之力。「又如《魏译》云」,康僧铠的本子。「一发念顷」,这个念是念十方诸佛,我在这里供养十方诸佛,发这个心。「供养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心不散乱。「是明自力。是以极乐人民,或因佛力加被,或以自力功圆,皆可随念普供诸佛」。说明极乐世界的人,他们修福修慧很容易,不像我们这个世间,修福修慧很难。

  这个世间佛菩萨应化,我们相信不在少数,但是我们不认识。这些化身到我们世间来的,他不暴露身分没人知道。在佛门里面,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如果我们同学都能够记住,在这个乱世就不会上当。有人说某人是什么菩萨再来的,某人是什么佛再来的。我在一九八二年,第一次到美国,就有很多同修告诉我,某个人是什么菩萨再来的,什么佛再来的,来告诉我。我说:我不相信。为什么?佛门有个惯例,身分一暴露他就走了,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像布袋和尚,这历史上确实有记载的,他出现在南宋,跟岳飞同时代,宋高宗的时代,出现在奉化。这个人姓什么、什么名字,没有人知道,《高僧传》里记有他的传,但是不知道名字,只记了布袋和尚。他每天拿个大布袋到处去化缘,人家供养的东西,往布袋一放,背着就走了。所以布袋和尚就出名了,他的法号是什么,俗家都没有人知道。他往生的时候告诉大家,他是弥勒菩萨的化身,说完之后他真就往生了,我们知道这是可以相信的。所以中国寺院塑造弥勒菩萨的像,全都造布袋和尚的像。

  中国人欢喜用他来表法,弥勒菩萨慈悲,他满面笑容,从来没有看到他生烦恼过,无论见什么人,都是笑咪咪的。有人问他佛法,他笑咪咪的不说话,把布袋往地上一放,两个手一张开,放下。放下以后怎么办?他把布袋提起来背着走了,一句话不说。放下之后再提起,提起是度化众生,放下,是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一放下智慧就开了,你的障碍没有了,你性德完全显现了,这时候怎么办?这个时候就要度化众生。他很少跟你说话,用这些肢体让你去体会。《高僧传》上有他,不是假的是真的,所以身分暴露就走了。古时候像这些故事很多,没有说身分暴露还在,没这个道理。现在很多,这个世间,身分暴露不走,这个我们不能相信,这不是真的。

  念老在这里告诉我们,极乐世界的人民,或是阿弥陀佛本愿加持,或者是自己修行的功夫圆满,都可以随念普供诸佛。着重在普供这「普」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你统统都供养到了,这叫普供。如经云:『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供佛的人起个念头,我要供养诸佛,十方诸佛就来应供。「深显生佛不二,感应道交」。这两句话非常重要,这是事实真相,众生跟佛是一体,所以感应道交非常快速。「供佛之念才兴,诸佛摄受已毕」,换句话说,他完全接受了。「顿修顿证,因果同时。」这里面殊胜的功德利益,就是福慧双修,佛给你说法,你会开悟;佛没有说法,佛已经在加持你。

  我们再看下面第三十九章「庄严无尽愿」,三十九章就是一愿。

  【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

  我们看批注,「从第卅九至第四十三,此五愿是摄佛土功德愿」。五愿都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西方世界是法性土、法性身,跟我们这个世间完全不一样。「右第卅九是庄严无尽愿。《会疏》释曰:严谓庄严」,庄严是美好,「净谓清净,光谓光明,丽谓华丽」。『严净』,「明体离垢」。垢我们今天讲的染污,它的体没有染污,所以庄严清净。『光丽』,「表相奇特」,相好很少见,这叫奇,非同一般,这叫特别。「以长、短、方、圆、大、小等为形」,形色,形是指长短方圆大小。「以青、赤」,赤是红色,青是蓝色,「白、黑、正、不正为色」,正是纯,不正就是不纯,不正是杂色,纯青、纯赤、纯白、纯黑,这是正色。「皆非世间所有,故云殊特」,我们这世间看不到的。这个经文的意思是说,「万物体无垢染,故曰严净。形相光明奇丽,故曰光丽。其形与色皆非世间所有」,故曰『形色殊特』,这个文义都不难懂。

  《会疏》接着说,「点事妙理相即,故谓穷微」。点事念老有个小注,「指如微点之事相」,也就是今天科学家所发现的量子、小光子、基本粒子这个现象。这是什么?物质、精神现象里头最微细的,小到不能再小的。「无漏之相,实相之相,故谓极妙」。这些文句确实非常难懂,大乘经里头常说。我们今天看到科学的研究报告,最近三十年所发现的,八十年前刚刚发现原子,从发现原子到现在八十年,科学家有相当的进展。现在发现的小光子、发现的微中子,从微中子里面再分析,物质现象解剖了,完全明白了。所以科学家宣布,我们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的基础是意念,就是念头,念头起波动的现象,从波动现象里面纠缠,出现了物质现象。所以物质现象是假的,不是真的。同时发现物质跟精神是没有办法分开的,有精神一定有物质,有物质一定有精神,一体的两面。所以科学家说,最近三、四百年的科学,出现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二分法,二分法是错误的。二分法,就是把所有现象分为物质现象跟心理现象,就是物理学跟心理学,这个是错误的,它不能分,分开来之后,让我们基本的理念产生歪曲,所以很多很多产生错误。这个发现,如果要被现在科学家都承认的话,科学要重新改写,把它的理论推翻了。所以这是一桩大事。现在这个发现,还没有得到整个科学界的认同,他们的发现,叫前卫科学,这是新的科学,好像这是尖兵,前面的前卫,可是又很有收获。他们在实验当中,举出很多的例子,证明这不是假的。

  所以科学里面的东西,佛经上也有。你看这个点事,这点怎么讲法?就是世尊在经上常讲的「极微之微」,这是点事。穷微、穷究,极其微小的这一点。这一点是什么?《心经》上讲的原来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什么?就是此地讲的微点。在佛经里面,这微点是什么?是阿赖耶的境界相。意念是阿赖耶的转相,也就是阿赖耶的见分,物质是阿赖耶的相分,说到这个地方来了,这是诸法实相。菩萨慧眼看出来了,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叫五蕴皆空。五蕴,色就是物质现象,受想行识就是意念,都不可得。都不可得,自性就现前。凡夫不能见性,迷在哪里?就迷在这个地方,这是迷的根源。误会了,以为这个东西是真的,于是就产生了执着。执着第一个就执着我,我是一个意念。我身,身是在境界相里头取一分物质现象以为是自己的身。迷了之后,就产生这样的错误,愈迷愈深,在六道里头受轮回之苦,没有法子出去,迷在这个地方。佛菩萨来帮助我们,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明了事实真相,不再执着。只要不执着,解脱了,首先教你出六道轮回,再教你出十法界,最后教你出实报庄严土,你就成佛了,回归自性就不再迷了。

  点事妙理相即,故谓『穷微』,穷微就是妙理相即。妙是讲的事,事为什么妙?妙是非有非无,你不能说它无,你也不能说它有,这个叫妙。理,理是自性,它是一念迷,从自性里面出现这个现象,非空非有这种现象。故谓穷微,穷尽微妙,把三种现象搞清楚、搞明白了。现在三种一种破解了,物质破解了,精神现在发现很多,还没有破解,最后一个科学讲的能量,到底能量从哪来的,这个问题也没解决。这是什么?阿赖耶的三细相。无漏之相,实相之相,故谓『极妙』。这极妙是什么?搞清楚、搞明白了,阿赖耶的三细相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那就是极妙。这个意思是说,「极乐一切事相,一毛一尘之微点」,一毛是汗毛的尖端,极其微细的尖端,一尘,物质现象里头最小的微点,「皆从实际理体而显,与妙理相即不二」。妙理是自性,就是贤首国师《妄尽还源观》里面所讲的「显一体」。这句话是哲学里面所说的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宇宙之间一切法,都是从它而生的,它能生。这个体,在《还源观》上称它为「自性清净圆明体」,简称为自性,或者称为法性。性就是理体,自性是我们自己原有的,而且永远不会失去。

  惠能大师明心见性,性是什么样子,他说了五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自性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污,现在没有染污,未来也不会染污。我们在六道轮回,我们的自性没有染污,什么染污?我们的意识染污了,意识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永远不会染污,纵然造作极重罪业,堕无间地狱也没有染污。不但没有染污,第二句话说,自性「本不生灭」,它没有生灭,叫不生不灭。自性才是真正的自己,宗门常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自性也叫做佛性,佛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从哪里说?就从自性上说的,你本来是佛。第三句话,他说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八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