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八八集▪P2

  ..续本文上一页到?那就靠教育,要靠圣贤教育、要靠佛陀教育、要靠传统文化教育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念佛三昧里头,这三个统统具足,所以念佛三昧被尊称为「宝王三昧」,这是赞叹到了极处。「具是一切三昧功德」,这个具是一切就是上面讲的清净、解脱、普等,念佛三昧里统统具足。「自当同具种种三昧之名」,念佛三昧这所有三昧统统含摄在其中。

  下面解释这个名词,三昧就是三摩地,就是正定、正受,前面说过。「总持,即陀罗尼」,总持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抓纲领、抓原则,这叫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这里头解释,「持善不失」,不失去,「持恶不生」。从什么地方持?从心地,管住自己的心地,只生善不生恶,这就对了。这是总纲领、总原则,里面包含的意思无穷无尽,深妙难思。我们用善心看一切人、看一切事,我举的例子,一切人都是好人,佛菩萨是好人,魔王波旬也是好人,跟佛没两样。佛劝善,魔王在惩恶。惩恶也是一桩好事情。这个人造恶,回不了头了,魔怎样?魔帮助他多造恶业,为什么?叫他恶贯满盈,他就受果报。他受果报才能回头,他早一天受果报早一天回头,迟一天受果报迟一天回头,何不叫他早一天!所以魔王在怂恿造恶,帮助你造恶,恶到满盈的时候就堕阿鼻地狱,你想想它是不是好事?不是坏事,是好事,因为这个人回不了头。能回头的人佛菩萨度去了,不能回头的人统统交给魔王波旬。我看都是好人、都是好事。我们能够用这种心,心平气和来看事情。我们对魔王也很恭敬,我们这个摄影棚里头,供的魔王波旬的牌位,我们邀请他来听经,一起来共学,那个魔王也很可爱。

  所以佛菩萨总是以清净平等觉待人接物。佛教给我们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常常记住,一个很重要的一句话,「一切法从心想生」,千万别忘记。一切法从心想生,换句话说,你修因证果,甚至于你一生你每一天所遭遇的苦乐忧喜这些,统统是自作自受,决定不能够怨天尤人。为什么?是从心想生,是你自己的心想,不是别人的心想。别人有别人的心想,我自己有我自己的心想。他心想不善,想要加给我,我不接受,没事。那我要一接受,不叫自生烦恼吗?你何必接受!所以自己要负责任,不能怪别人,好事、坏事都不可以怪别人,自己苦乐忧喜,知道跟别人根本不相关。我们的老祖宗教导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特别在苦难的时候,要反省,要找到原因,自己造的因,从这个地方去化解很容易,要到对方、外面去找化解,永远找不到。国际和平会议解决不了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不知道向内反省,全都是别人的,所以它不能解决问题。我参加了十几次,现在年岁大了,不参加了,我深深知道他们不能解决问题。

  用佛法、用孔孟学说,孔孟学说只有四个字,仁、义、忠、恕,这四个字就能解决问题。仁是爱人,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核心的观念,一定要爱人,爱人如己,要用这种心态。义,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求合情、合法、合理,情理法面面顾到,这叫义。忠,是我们待人接物的心不偏不邪,这叫忠,没有偏心、没有邪念,用真心待人接物。最后恕,人家做什么坏事都要原谅他,不要去责备,不要去追究。为什么?你要晓得他为什么会做坏事,为什么会起恶念?因为没有人教他。没有人教他,他不会做坏事,那这个人是圣人,是佛菩萨再来的,他不是凡人;凡人是决定会做错事,决定会干坏事,他六根所接触的外面境界都在诱惑他,魔王波旬在诱惑他,叫他赶快做坏事,叫他多多做坏事,魔在那里接引。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不能怪罪任何一个人,要原谅他,要劝他回过头来学圣贤教育,这就对了。没有学圣贤教育之前,干的这些坏事一笔勾销,从今以后好好学做人,学做圣人、学做贤人、学作佛、学作菩萨,这就对了。

  所以这个总持,总纲领、总原则要抓到。我们为什么放不下?把佛菩萨一句纲领的开示忘掉了,这句话是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要真正懂得,你就会放下,虚妄,不是真的,假的,连身体都是假的,何况身外之物!你才能真放下。这些总纲领、总原则就是总持法门,不但是总持,「深总持」。我们常常放在心上利益无穷,一切时、一切处统统能用得上,不会再跟人计较,自己能做一个好样子。「十方菩萨,因闻名故,得诸三昧,与深总持,安住定中,得成正觉」。十方菩萨修念佛三昧,就有这样殊胜的利益,他能够安住在定中。我们现在要安住在阿弥陀佛名号之中,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念念不忘名号,把所有一切灾难全部放到脑后,不要去理它,别人有灾难,我没有灾难。为什么我没有灾难?我有阿弥陀佛。凡是有阿弥陀佛的人都不会有灾难,这不是我一个人独有的,谁心里头有阿弥陀佛,谁就没有灾难。一切法从心想生,我这个心想念念是阿弥陀佛,我别的都不想,我怎么会有灾难?所以安住在阿弥陀佛,你就能往生,你就能成佛。

  我们看下面第四十五愿,「定中供佛愿」:

  【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二十三章后面的一段。请看批注,「第四十五定中供佛愿。定中供佛,不失定意,同于《德遵普贤品》中,住深禅定,悉睹无量诸佛。正是普贤大士甚深境界」。这给我们说明,这是大菩萨甚深境界,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到,但是往生到极乐世界他就做到了。这个话含着甚深的意思在里头,就是劝我们赶快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这桩事情我们就能够做到。这桩事情,下面《往生论注》里头说的,八地以上的菩萨,那我们到极乐世界就等于八地以上,那就快成佛了。不到极乐世界,要靠自己修行到这个境界,可麻烦,不知道要多长的时间你才能够修成,到极乐世界这垂手可得。这两条路摆在面前,看我们自己选择。

  「《往生论注》云:八地以上菩萨,常在三昧。以三昧力,身不动本处,而能遍至十方,供养诸佛,教化众生」,不需要自己身体去,定中就去了。这个我们能理解,禅定当中空间维次全都突破了,时空没有了,遍法界虚空界的诸佛如来统统在面前,就在当下,诸佛如来讲经教学,无量众生也都在现前。所以你只要能入定,这是深定,不是普通的定,八地菩萨的定。大乘经上常讲的,八地以上才见到阿赖耶,见到阿赖耶什么意思?见到宇宙的源起,宇宙从哪里来的,你看到了;怎么回事情来的,你也都知道。这是今天所谓的最高的科学、最高的哲学,真正讲到究竟圆满。八地菩萨以上总共五个位次,就是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菩萨总共五十二个阶级,最高的五个阶级都看到。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某一个人专看到,不是,只要你到这个程度,你自然会看到,所以它不是假的。佛法确实符合现代科学所说的精神,科学的精神就是你要拿证据来,证明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这个见到阿赖耶的三细相,看到宇宙万物生命的源起,不是一个,在最后五个地位的人全部都看到。这些人他常在定中,大乘教里头常说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这什么意思?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他的心没动过,这叫定,就是他不起心、不动念。

  凡夫可怜,眼见色起心动念,耳闻声起心动念,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大风大浪,他控制不住,他的心随境转,这个人就很可怜。六道凡夫用的是妄心,妄心随妄境转,这种的人生是苦不堪言,非常痛苦,不能自拔。真正修行人修什么?就是修这个功夫,我不被境界转,境界我看得清清楚楚,我不被它所动摇,不被它转,我自己能做得了主,这就叫定功。这个定就有力量,不随它,它随我,我不随它。顺境善缘决定不生贪恋,守住自己清净平等觉;逆境恶缘决定不生烦恼怨恨,没有怨恨,不怨天、不尤人,心也住在清净平等觉上,这个在佛法叫功夫。功夫不是每天佛号念得多,每天拜佛拜得多,不是这个;功夫是你的心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这叫真功夫,你自己做得了主,你自己无论在哪里,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保得住清净心,这是禅定,这就有功夫。

  「德遵普贤」里面说过,「住深禅定,悉睹无量诸佛」,正是普贤大士甚深境界。普贤是等觉菩萨,当然没有问题。「《往生论注》云,八地以上菩萨,常在三昧,以三昧力,身不动本处」,身没动,「而能遍至十方」。《弥陀经》上所说的,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有能力每一天到十方剎土去拜佛、供养、闻法,时间也不要很长,吃一顿饭的时间,他就又回来了。他还要去、还要回来,这个比那个厉害,这不要去,身不要去他就到了,随着念头,那个念头是什么?空间没有了,距离没有了,十方诸佛剎土在哪里?就在面前,这是八地以上。《弥陀经》那个讲的是七地以下的,这是八地以上的,不一样,这境界太高了。你看供佛闻法,还帮助诸佛教化众生。这四个字里头其味无穷,那个境界广大深远,无有穷尽,他能帮助十方一切诸佛剎土跟自己有缘的众生,像观世音菩萨一样,随类化身,随机说法。

  这些都是告诉我们,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自己的境界,我们自己烦恼习气没断,也能得到这样的受用,这是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大恩大德,要知道,大恩大德。不是弥陀大恩大德,我们怎么可能得到?阿弥陀佛威神的加持,让我们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智慧、有这个缘分,不到极乐世界你决定得不到。所以经典里头、批注里头,这些都是帮助我们认识极乐世界、认识阿弥陀佛,鼓励我们真信,发愿求生净土。我们现在信净土,说老实话,半信半疑,说半信半疑还是太恭维了,半信半疑是百分之五十的信,百分之五十的疑,我们现在大概信百分之一、二十,疑百分之七、八十,大概是这样的,甚至于还不到这个。这就是说,为什么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不多,原因在此地。

  如果真相信,一点怀疑都没有,那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的。为什么?蕅益大师说过,能不能往生决定在…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八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