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0二集) 2012/2/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0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三十六页,第一行最后一句看起:
「进言之,获得光明身另有三义」,这还是给我们说的经文上第二句「获得光明身」。这里给我们说三个意思,第一个是《千手陀罗尼经》它说,「当知其人即是光明藏,一切如来光明所照故」。其人就是学佛的人,学佛,尤其是学大乘,基本的条件,经上常说知有无,这是基本条件。知无,是知万法皆空,你能够放得下;知有,是知有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当然可以作佛,跟《观经》上讲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意思完全一样。所以这是修学大乘基本的概念。有是真有,无是幻相,我们身心世界凡是有生灭的都是无,所以性有相无、理有事无,首先要相信这一条,这是基本的概念。知道无,我们就彻底放下,不会把它放在心上。知道有,我一定要求证,决定要成佛。八万四千法门当中,最殊胜的、最方便的、最可靠的,一生当中稳稳当当能成就的,我们要知有极乐世界,知有阿弥陀佛,知念佛决定可以往生,这是真有,我们这一生功德就可以做圆满。世间名闻利养、荣华富贵,那都是无,都是一场空,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不能放在心上;真的,那就决定不能放松。所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变成最重要的一桩大事。
《千手陀罗尼经》说得好,「当知其人即是光明藏」,这话是真的。《华严经》上告诉我们,自性是大光明藏。在净土,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就是光明藏。「一切如来光明所照故」,这个光明来自于自性,自性本有的光明,不是从外来的。我们看念老的解释。「由于佛光普照」,佛光一定要知道,自己的佛光跟一切佛光是一不是二,生佛不二,自他不二,这是大乘教里基本的概念。「众生垢灭善生」,垢是染污,自性没有污染。惠能大师明心见性,对五祖做出的报告,实际上只要三句话,五祖就把衣钵传给他了,一丝毫怀疑都没有。第一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自性就是此地讲的佛光,就是此地讲的光明藏,就是净土里面所说的常寂光,这是自性,也叫做法性。它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的本体,万法从这来的。所以它叫第一义谛,也叫真如,也叫实相,许许多多的名词都是说这一桩事情。这桩事情我们要肯定,我们要承认。学佛为什么?就为这桩事情,证得了就叫成佛。能大师第三句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里头第一个就是光明,就是智慧,光明就是智慧,自性本具的。我们迷了,把光明失掉了,所以佛经上讲愚痴暗,暗是黑暗。今天我们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灯火,这个世界一片漆黑,这就叫无明。无明什么意思?就这个意思。如果你觉悟了,觉悟的时候这个黑暗就没有了,你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黑暗不是真的。
虚云老和尚,这个人虽然没开悟,他得定了。有一次他走路,走路也入定了,行住坐卧都在定中,走路也入定。入定是什么?心里头妄念没有了,一念不生,这叫入定。他从寺庙回到他的小茅蓬,应该有相当长的距离,走到一半,天就黑了。但是他没有起心动念,他不知道天黑,他看到天是亮的,路是看得清清楚楚的。碰到两个出家人,这出家人是庙上的,都认识。这个出家人拿着灯笼,走到他面前,「虚老,天这么黑了,你怎么没有个灯?」老和尚听到这句话,天马上黑掉了。这不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吗?心里头没有杂念的人,天是亮的,永远不会黑下来。那个亮是什么?是自性的光明,遍照法界。才起分别执着,就又回到无明那里去了,就一片漆黑了。佛经上讲的这个话是真的。这个境界不是只有虚老和尚一个人有例子,诸位要去看看《五灯会元》、看看《传灯录》,很多人有这个境界,不是一个人。人在把念头忘掉的时候,这种境界就现前。其实,人把念头忘掉是忘掉粗念,微细的念头没忘掉。微细的念头忘掉,那就永远明了,就不会再黑了。你看虚老和尚,人家一提天这么黑了,果然就黑了,一下就黑掉了。是他自己亲身的经验,确确实实证明了「一切法从心想生」。
一切法本来没有,本来不生,也就是说你的真心、你的自性,本来里头一个念头都没有,那叫真心,那叫自性,原本的样子。就是常寂光,一片光明,什么都没有。除非是跟众生起感应,跟众生起感应是一定的道理,而且不会中断。为什么不会中断?跟你有缘的人太多了,遍法界虚空界,不止你这一生,你过去世中生生世世不知道有多少有缘人,这些人不停的把信息送给你,你全都收到。他们起心动念是想,想念,叫心念,你全都收到。还有他们的身体,身体是物质现象,这个细胞、原子也不断把信息送给你,你对他们的身体状况完全了解。如果他在六道里头生死轮回,你清清楚楚。所以,无论是你的物质现象,五蕴这是体,物质现象是色,受想行识是信息,这个现象统统他都收到。他收到了就不能不管,收到了肯定他就有反应,这个反应就是《还源观》上讲的「出生无尽」。你随着外面境界你起反应,虽起反应,也没有起心动念,当然更没有分别执着。可是你的事情已经办妥了,功德就圆满了,妙不可言!不用起心动念,问题圆满解决。
所以当人即是光明藏,这个当人就是我们自己,一切如来光明所照。「由于佛光普照」,众生染污不见了。所有的染污,染污里头头一个染污就是我。没有我,怎么会有我这个东西出来?这是头一个染污。从这个染污立刻就衍生出贪瞋痴慢疑,法相唯识里面所说的末那识,末那就是染污,末那是四大烦恼常相随。实际上烦恼无量无边,佛经里头常说八万四千烦恼,这四大烦恼是烦恼的根。好像树根,有四条树根,能生八万四千烦恼,能生无量烦恼,无量烦恼都是从这四个根生的。头一个是我,我见;第二个是我爱,有我了,我见就有我爱,爱是贪;我痴,愚痴,痴就是无明;我慢,慢就是瞋恚。所以贪瞋痴,你看,我,贪瞋痴从哪里来的?跟着我来的,有我就有贪瞋痴,贪瞋痴叫三毒烦恼。反面,无贪、无瞋、无痴就叫做三善根。八万四千善法、无量善法从哪里生的?从无贪、无瞋、无痴,所以它叫三善根。你看三善根的反面,贪瞋痴,叫三毒烦恼,这个东西染污自性,自性里头的光明透不出来,被它障碍了;不是没有,有,它障碍了。自性里头无量的智慧、无量的能力、无量的相好,全被它障碍了。所以学佛,真的要知道你在学什么!克实而论,我们学佛是要把我们的自性找回来。自性里头无量的光明、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相,找回来了,我们就叫成佛,学佛是为这个。那是我们本有的,不是外头来的。外头来的要想要,不见得能得到,本有的,哪有得不到的道理!佛说,没丢掉,只要把障碍放下,你的性德圆满现前。
我们只要细心观察惠能大师,他怎么找到的?他要没有找到,五祖的衣钵不可能给他。我们在《坛经》里面读到,他年龄不大,才二十四岁。什么身分?用古时候人的话说,这是寺庙里面做苦工的。舂米、破柴都是要用气力的,用现在人说话好听一点,义工,道场的义工,这么一个身分。又不认识字,学历、经历什么都没有。接受五祖和尚的衣钵,那是什么身分?成佛了。凡夫成佛了,稀有,真的是稀有,凡夫成佛,不费功夫成佛了。你要问为什么,很简单的告诉你,只因为他放得下。你为什么不能成佛?你放不下。他那个放得下是真的,你放得下是假的。假的,人家不把衣钵给你。真放下了,真放下,心地一尘不染,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真入这个境界。这叫什么?这叫知道真、知道有。有全是假的,统统放下;真的,真的现在找到了。他要没有找到,这五句话说不出来,这一开口,老和尚就肯定他找到了,他回头了。别人学几十年,学一辈子,没有回头。
我们今天有没有找到?没有放下就是肯定没找到,不要以为自己找到了。没有找到以为自己找到了,这个人就完了,没救了。这个话什么意思?他以为找到,他就没有事了,他不再找了。他以为他得到了,他就停在这个境界,这境界能不能停得住?停不住。停不住怎么样?他就倒退了,不进则退,他就往下堕落了。没有得到自以为得到,这是最可怕的事情,警觉的心都没有了,一迷到底。自己很清楚我没有得到,他还有精进的心,还有高度的警觉心,我要真干,我没有得到。用什么方法?知识分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经教的熏习。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就为这个。
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所有一切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哪一个人不讲经!讲经就是学教,学教就是讲经,教学相长,天天有进步。经要不讲了,肯定退转。这是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学经教,老师常常叮咛,给我们做比喻,说练武功的,天天都要练,打拳,拳不离手,天天要练;唱歌、唱戏的,天天要唱,要吊嗓子。打拳的三个月不动手,手就硬了,不灵活了;唱歌的三个月不唱,他唱不出来了。然后告诉我们,讲经的三个月不讲,生疏了,六个月不讲,再讲就很困难了。告诉我们学讲经的学生,一个星期最低要讲一个小时,不能够少了,每个星期至少要讲一个小时,决定不可以中断。老师这个标准是最低的标准,这是他老人家的标准。他每个星期讲经讲一次,在台中三十八年没有中断,这也不得了!要是每天都讲,那还得了吗?我离开台中到台北,在台北讲经,每天都讲,星期天也没有放假,星期天听的人更多。老师在台中听说了,告诉大家,每天都讲这还得了!我们真的把这个当作事业,这个事业就是教学,天天要读书,天天要上课。上课不敢自以为是老师,决定不能有这个念头,自己永远是学生。谁是老师?听众是老师,听众是监学,我每天学了向他们报告,请大家指教,一生都是这个心态。什么时候可以做老师?明心见性之后可以做老师;没有明心见性之前,我们都…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0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