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些需要的人,你多快乐。你求财,财它就来了,愈舍愈多,愈多愈舍,不要存在那个地方,存在那里错了,一有机会赶快布施。
但是布施,布施有个原则,决定是利他,利益广大的群众。如果这个财用出去,对现代人有利益,对后世人有利益,这是真功德。怎么布施?建立道场,但是这个道场要有道,如果没道白建了,没有利益。所以真正利益要有智慧,你才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古人常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今天这个社会缺乏什么?缺乏道,道德没有了。道场是弘扬道的地方、修道的地方,所以古人对这桩事情看得很重,甚至于把自己的家业贡献出来做道场,他所修的福德,他的儿孙好多代都享受。这是真正会积功累德、真正会做好事的。那在现前的社会,最好的事情是什么?培养人才。培养人才,你要会用心。看看过去,古人里头有个武训,很多人知道。武训是什么身分?乞丐,他贫穷,讨饭。但他想到自己为什么这么贫穷,为什么做了乞丐?因为没有受到好教育。所以他就希望,像他这样贫苦的人都能够受到好教育。你看这一点心,善心,这菩萨心肠。讨的这点钱累积下来,他居然能办学,办私塾,教这些穷苦的学生,让他们读书。他去请老师,请老师的时候跪在地下,甚至于跪几天,老师被他感动。不止建一个,建好多个学校。他自己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培养人才,连武训这种人都能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在佛法里面讲,这都是佛菩萨给我们示现的,教我们怎么做,怎样去行菩萨道,怎样去行般若波罗蜜。后人称武训称圣人,乞丐。
六祖惠能大师,樵夫,在社会的地位比乞丐只高一等而已,这个等级下面就是乞丐。偶然的一个机会,卖柴遇到张居士,这个人有智慧,发现这个年轻的樵夫(卖柴的)有真智慧,悟性很高,就推荐他,劝他到黄梅去亲近五祖。家里还有个老母亲,他们负责来赡养,送他十两银子给他做安家费,让他放心去求学。这是栽培人才。他要没有这个缘分,他怎么能够见得了五祖?一代祖师,不是平常人都能够见到的。我们能想到,许许多多人到黄梅去见五祖,其实都是神秀大师代表老和尚接见。六祖成就的因缘,张居士的功劳大,第一个他有眼光,他认识人;第二个,送他去的地方是非常有利的,祖师的道场。为安他的心,找居士帮忙照顾他母亲,费用他拿,这样的慷慨,成就这个人。没有一点私心,真的叫为正法久住、为正法弘扬,这种人能弘法。这种机缘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遇到了认识,不放弃,就种福了。
今天世间有没有真学的人?有,我们没遇到,遇到也是缘分。本身要有福报,没有福报,自己的生活都很困难,怎么能帮人?五祖有道场,道场很大,上千人。我也有很多人找我,我没有道场,你来的时候住的地方没有,这是难处。一个人一生流浪,一辈子非常辛苦,什么原因?这一代的人不要佛法,真正学佛,他讨厌你,他不帮助你。真正帮助只是一、二个人,勉强照顾我的生活,再多两个人,人家不愿意了,这是我们所遭遇的困境。这些全是佛菩萨安排的,佛菩萨为什么这样安排你知不知道?我们想想,达摩祖师当年到中国来,在少林寺九年面壁,没人知道他,也没人理他,只遇到一个慧可,对他真诚恭敬。他开悟了,所以法传给他,这是二祖,往下五代都是单传。忍辱波罗蜜!到六祖惠能,第六代才开花结果,禅宗弘遍了中国。这是什么?缘,机缘不成熟。我这一生跟达摩祖师一样,缘没成熟,要有耐心去等。什么时候成熟?至少得一百年到二百年之后,缘才能成熟。这一生当中有一、二个真正相信净宗、真正传承净宗就很难得,他们一生也能传一、二个,多了不可能。为什么?缘不成熟,众生对这个不认识,没有概念,你纵然给他讲,半信半疑,这是好人。不能接受的,他马上反驳你,你就添麻烦了,不能接受。好在看目前趋势,科学家会帮佛法的忙。科学要认同佛法是科学,传递会快一些,缘会早一天成熟。如果科学家不承认,这个时间肯定要一百年到两百年。我们自己这一生当中要决定成就,给大家做好榜样。我们自己学了一辈子,最后还搞六道轮回,人家看到这个方法就摇头,这不是真的,是假的。利他首先是自利,前面是讲的自利,自己不成就怎么能成就别人?自己烦恼没断,如何教别人断烦恼?自己智慧没开,怎么能教别人开智慧?
四摄法应当学,这是处事待人接物基本的条件。内心就是一个字,爱人,爱别人决定胜过爱自己。但是这样的人很难找,这样的人能学佛,所谓善根深厚。过分的重视自己,把自己摆在第一,别人摆在第二,学大乘都非常困难,因为他的内心心态障碍大乘。大乘是首先利他,不谈自利,纯是利他。所以能行布施、欢喜布施,对于一个能成就的人,一定是尽心尽力的去帮助他、去护持他。四摄法也是我们今天社会上所倡导的和谐。如何能够真正做到和谐?四摄法是最好的方法。四摄法里面的布施是送礼,目的是联络感情,中国人所谓「礼多人不怪」。我们有吃的,我们有穿的,有多余的,头一个是邻居,要把我们居住这个地方,邻居都变成兄弟姐妹,都像一家人一样,这个小村、这个小镇你说多美好。我们在中国历史上看,古圣先贤像尧舜禹汤这些人,他们住在一个地方三年就成一个小镇,非常的美好。因为他的智慧、他的爱心表现在外头,大家都受到感染,这个小村,和谐之村,这个小镇,和睦之镇。
第二个「爱语」,爱语是什么?敬爱别人、关怀别人、照顾别人、帮助别人,这都属于爱语。利行,我们所做的一切行为决定对别人有利益,人家喜欢,我们干什么都会得到很多人帮助,什么原因?大家都得好处,大家得利益。最后是「同事」。事,是群众喜欢的事,我们与他共事,他不喜欢的我们不做。这一点非常困难。他喜欢赌博,这个事情不能跟他同事;他喜欢跳舞,这个不能跟他同事;他喜欢喝酒,也不能跟他同事。所以同事要选择,这里头有善、有不善,善的要同,不善的不能同。菩萨有本事,菩萨可以,我们不是菩萨,我们只能同善的,不能同恶的。菩萨有这个本事,喜欢赌博的,菩萨跟他一起去赌博,每一次他都赢钱,别人就看到,你什么方法?他就会告诉他,我完全用佛法。佛法怎么?佛法可以赌博常常都赢钱,他就来学佛了。菩萨有神通,你赌博的时候,每一家牌他都看得很清楚,他怎么会不赢钱?所以他有善巧方便,他度那一堆作恶的众生,就用那个作恶的方法来度他,把这些人统统都得度,都变成好人。有这种本事可以,没有这种本事不可以,那我们没有度他,被他度跑掉了,这就错了。在历史上世世代代的这些出家人,被他的在家徒弟度跑掉的很多,不是没有例子,很多。这就是什么?四摄法,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能力,也学同事。所以四摄,我们通常这一条保留,我们都强调前面三条。这一条同事就是同,一同来学佛,一同来学圣贤教诲,只限于这个范围,其它的我们不能同,没有这个能力同,没有智慧同,那个是要有真正智慧、真正定功。
「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谓之爱语摄」,这说得很好。所以布施结善缘,长年累月,让他知道我们对他没有丝毫的希求,我们对他真正爱护,像一家人一样,决定没有求回报。只希望每一家都生活得很快乐、很幸福,跟我一样,希望生活比我更好,我们没有嫉妒、没有怨恨。这样去教化众生,他才会接受,欢喜接受。这就是布施跟爱语。
下面,「《胜天王般若经》言:下声细语软美之言,顺彼意语故」。这待人接物,随顺他的意思。但是现在的人恶念多,善念少,这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分寸要拿捏得很准。见人打招呼,见人有礼貌,这是必须要做到的。关键还是在内心,内里面存的是真心,利他,真心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破迷开悟,这是关键。你里头有这个心,自然就流露在外头,不需要去学习。内里头没有真诚,外面是虚伪的、是假的,那个还不如没有;完全真诚,自然流露,这才能感人。
『劝谕』者,「劝导慰谕也,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这是原则。开是说明。真的,佛法需要简单明了介绍给大众,不让大众产生误会。佛法是什么?我们一定肯定它是教育。宗教是什么?宗教是教育。用中国文字来解释,宗的意思有三个,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有这三个意思;教是教育、教学、教化。宗教两个字连起来,那就是重要的教育,加个人生,人生重要的教育、人生主要的教学、人生尊崇的教化,这个意思有多好,这个意思谁不愿意接受!外国人宗教的名词里头可能没有这个含义,但是中文里头这个意思很明显。古时候每个人家都有祠堂,叫宗祠,那个宗就是最主要的,这是家的根,就是这一家祖先的纪念堂。世世代代不忘记祖宗,这是孝道之所由生。人的那个孝心从哪来的?从这来的。人要不知道敬祖先,孝悌的根就没有了;孝悌根没有了,给诸位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没有了,它从这根生的;再给诸位说,大乘佛法没有了,因为大乘佛法的根是孝悌。
净业三福是释迦牟尼佛指导修学大乘必须遵守的三个原则,只有三条十一句,很简单,人家要问什么是佛法,用这个给他解释。第一句「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根之根,大根大本,孝亲尊师。我们的身命得自于父母,智慧得自于老师,智慧叫慧命,所以孝亲尊师摆在第一,根之根。祠堂、宗庙就是象征这个根,祠堂、宗庙不要了,根就没有了。这个根要是去掉了,所有一切道德全完了,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全没有了,整个就摧毁了。摧毁之后什么结果?叫乱世,天下大乱、社会大乱,大乱必然灾难就起来了。所以社会的混乱、地球上的灾变,根源是什么?根源就是孝亲尊师没有了。那我们学佛就知道,我们从哪里做起?就从孝亲尊师来表法。
我这个年龄,父母跟老师都不在了,但是不能忘记。我们每天做早晚课,早晚课…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