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五集▪P3

  ..续本文上一页我们对佛不恭敬,但是佛对我们很恭敬,这是他教我们。他教我们恭敬,他自己没有恭敬心他怎么教?所以,他先要把恭敬做出来,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真的要恭敬。真正能恭敬别人,然后才能够敬爱别人,才能够关怀别人,才能够照顾别人,才能够帮助别人,后头一堆都来了。那是什么?都是自性里头性德。

  佛法里头没有自私自利,入佛门不容易,为什么?头一关把身见破掉,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像衣服,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身体也不是我,是我所有的。什么是我?一般人讲灵魂是我,在六道投胎是灵魂去投胎,不是身体,身体不能投胎;身体有生有灭,灵魂不生不灭。灵魂离开身体,这个人死了,灵魂进入这身体的时候,人活了。可是佛教不说这个魂是灵魂,魂它不灵,魂是什么?迷魂,它迷惑颠倒。它要真的灵,它怎么会到畜生投胎?真的要很灵的话,它为什么不到富贵人家去投胎,它要到投胎到贫穷人家去受苦受难?它不灵,胡涂。所以这是迷魂,它不灵,它迷。如果这个灵魂觉悟了,学佛慢慢它就觉悟,觉悟了就不叫做魂,叫灵性,这就正确了。佛告诉我们,自性是我,这个要搞清楚,灵魂觉悟了就是自性。如何让灵魂觉悟?这就是佛教教学的目的,帮助我们觉悟。不是帮助我们身,身是个物质东西,这个东西不灵,冥顽不灵。我们身体里头这个灵性,要觉悟,要把我们的境界向上提升,要放下一切错误的这些障碍。

  譬如说认为身是我,这是头一个错误观念,你看错了、你想错了,身不是我,第一关。这是属于见惑里面的一种,佛给我们讲见思烦恼,见惑有五种,第一个是身见,错误的。第二个是边见,边见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对立,相对的,假的,完全是错误的。边见要是破掉之后,你就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知道什么?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用对待自己的心态对待一切众生,对立的念头没有了。下面两种,中国人讲成见,戒取见跟见取见,戒取见是因上的成见,见取见是果上的成见。这两种也是假的,不是真的,要把它放下。最后一种,不属于前面这四种,其它的错误的看法,统统放下。这就是什么?证得小乘须陀洹,初果,大乘佛法里《华严经》上所说的十信位的菩萨,初信,十信好比小学十个年级,他是小学一年级,这才入门。

  如果我们这五种见惑没破,没入门,虽然学佛出家受戒也不行,还在幼儿园,没上小学。没上小学,不算是圣人,小学一年级都称为圣人,为什么?他虽然没有出六道,绝对不堕三恶道。他只是天上人间,而且有时间性的,顶多七次,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肯定证阿罗汉,他就超越六道。换句话说,得到了初信位的菩萨你就得到了保证,就像上学一样的,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在大乘七信位的菩萨,断证的功夫等于阿罗汉,第七信。我们就知道了,第八信等于辟支佛,第九信等于菩萨,第十信等于佛,十法界里面的佛。七信以前这是六道轮回,七信之后是四圣法界,七、八、九、十是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六道是释迦牟尼佛的秽土,就很清楚、很明白。这是佛法跟世间圣贤标准不一样地方,它的标准是真的,实实在在、道地道地的把你的灵性向上提升,你的定力、你的德行、你的智能都不断的增长。

  所以佛法里三宝一定要认识清楚,不是皈依别人,是皈依自性。我们看《六祖坛经》,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惠能大师他跟信徒传授三皈,已经不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讲这个。他改了,他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这《坛经》上讲的。我在六十年前看这部经我感到很惊讶。为什么他要说觉正净?应该是那个时候佛法传到中国来七百年了,时间也很长了,时间久了往往就会变质,就会让大家产生误会。所以他不说佛法僧,说觉正净,觉正净是自性三宝,是真正皈依处。他有解释,他说「皈依觉,觉者佛也;皈依正,正者法也;皈依净,净者僧也」。佛法僧是代表觉正净,觉正净是自性三宝,佛法僧是住持三宝。你一定要回归到自性三宝你才管用,才真的叫三皈了;如果只皈依住持三宝,不懂得自性三宝,你没有皈依,你搞错了。佛法教学是提升你的灵性,你搞到住持三宝你迷了,你没有觉悟。传授三皈是太重要了,他刚刚入佛门,传给他什么东西?传给他一生修学最高的指导原则。你把他指错了,他就一辈子错掉了。佛法这种方法跟中国传统可以说完全一致,你看释迦牟尼佛教众生,头一句就是告诉你,「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就告诉你。你修学什么?修学终极的目标就是成佛,因为你本来是佛,你当然可以成佛。儒家教学,第一句话先告诉你「人性本善」,你看《三字经》上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告诉你,你本性本善。教育的目的?是从习性,习性不善,从习性回归到本善,教育成功。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是本善,回归到本善,这个人就是圣人、是贤人,所以圣贤教育。

  中国古人都知道,读书志在圣贤,不是在做大官、发大财,不是,与那个不相干。做官、发财是与修善、积德有关系,过去生中积的有大德、修的有大善,这一生感得的果报,是这么来的。读书不是这个意思,读书提升你作圣人、作贤人,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否则你书读到哪里去了还不晓得,你的方向、目标全迷失了。所以今天教育是大有问题,方向目标全错了。博士学位拿到了,不会做人,不知道孝养父母。甚至于,真的,不是假的,从前李老师告诉我们,讲经的时候讲给我们听的,父母是农村农家人,省吃俭用,把小孩子培养成就,到国外去留学。外国拿了博士回到中国来,不好意思见父母,为什么?父母是农民,没有知识,好像很没有面子。你看看,这念书是什么?,书念得愈好,学位愈高,眼睛慢慢就长长到头顶上去,看不到父母了。父母伤心、后悔,不如不教他念书,在家里耕田,他还懂得孝顺。完全是事实,不是编的故事。

  地位愈高、权势愈大愈瞧不起人,看到父母无能,他在宾客面前,如果父母在的话,觉得父母替他丢人,要把他赶得远远的。这是读书读到最后的结果,那叫人伤心。这是什么?他所受的教育不是圣贤教育,他所受的是功利教育,完全是从自私自利环境里头培养出来的。所以他那个概念都认为是正确的,外国都是这样的。到外国一留学,不是中国人,变成外国人了,样子是中国人样子,脑袋思想是外国人的,被外国同化了。这是真的,不能不知道。

  所以皈依佛,我们一定要把佛字认识清楚,不是外头的佛。释迦牟尼佛也没有叫你皈依他,叫你皈依自性佛,你才能得度,皈依别人,别人帮你帮不上忙。法也是自性里头的法,惠能大师说的,第三句讲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个具足的就是法,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那是自性里头的法宝。皈依僧是自性清净,惠能大师第一句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三宝,在我们这个经经题上「清净平等觉」,觉是佛宝,平等是法宝,清净是僧宝,就在经题上。换句话说,这部经是我们真正皈依处,我们在这部经里头学习清净、学习平等、学习觉而不迷,这是真正的皈依三宝。

  这里说的,就是一般人所看到的现象。佛所说的教法,这是法宝,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教的。经论是说的,戒律是他的行持,日常生活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叫戒律,戒律是身教,经论是言教。教学,身教是第一,自己没有做到决定不能说,说了人不相信。佛在经典上每一个字、每一句,他能说出来的他全做到了,大家相信!所以,经典称为法宝。「随其教法」,就是依教修行,依照经典、理论、方法、境界去修行的,这叫僧宝。我们从这个地方看,佛教哪里是宗教,完全是教学。释迦牟尼佛的身分我们就知道了,他是个职业老师,最负责任的老师,最认真的教学,教了四十九年,不收学费,义务的教育工作者。用今天的话来说明释迦牟尼佛的身分,那是个教育家,可以说这个人是思想家、是教育家。用方东美先生的话来说,他是个哲学家、是个科学家,这一点都不假。大乘佛法里头,有最高的科学、有最高的哲学,也就是说,现代哲学、科学还不能解决的问题,都在佛经里头。我们看到近代这科学三十年的成就,无论是宏观宇宙、量子力学,大乘经全讲到了,讲得比他们还透彻。

  所以,把它看成为一般的宗教、迷信,实在就太冤枉它。佛菩萨有没有受到冤枉?没有,佛菩萨不着相。什么人受到冤枉?社会大众受到冤枉,不肯学了;如果都肯学,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灾难不生,这个好处不就都得到了!佛菩萨没有一点损失,我们的损失可大了。学佛,不说别的,第一个好处你不会生病,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学佛六十一年没生过病,为什么不生病?你要晓得病怎么来的?病是不善的念头来的。所以佛告诉我们,贪瞋痴慢疑叫五毒,这个五毒很厉害,它能够让我们细胞、器官感染病毒。中医常讲怒气伤肝,肝病是什么?容易发脾气,容易得这个病。这五个字对应我们的五脏六腑,你能够真正做到不贪、不瞋、不痴、不傲慢、不怀疑,你百病不生。纵然有一点病,自自然然的它就恢复正常,这个多快乐!

  应对我们居住的环境,《楞严经》上说得很好,贪婪,这个地区的人大家都有贪心,就会有水灾,贪跟水应对。像海水上升,江河泛滥,佛跟我们讲,贪心引起来的。瞋恚,瞋恚引起火山爆发,地球温度上升,这是瞋恚引起来的。愚痴感应是风灾;傲慢感应的是地震;最可怕的是最后一个怀疑,怀疑是没有信心。人要没有信心,医学里头说免疫的能力全部毁掉了,很小的细菌你都会受感染。为什么?你没有免疫力,就是你没有抵抗力,你没有信心。这是对身体。对于我们居住的环境,山崩地陷,感应这个,山会倒下来,地会陷下去,这是没有信心,怀疑。你说现在这个世界上人,这五个字都具足,哪个人没有贪瞋痴慢疑,个个都有。这就是学佛的…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