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七集▪P3

  ..续本文上一页步。中国儒家讲「日日新,又日新」,佛法讲「勇猛精进」,提升自己。天王手上拿宝剑,宝剑代表智慧,宝剑代表释迦牟尼佛二十二年讲般若,这是佛教导我们最殊胜、最重要的一门功课,智慧。智能能解决问题,比知识高,知识解决问题有局限性,还有后遗症,智慧不会。你看看,你懂得这个意思,你一进去就接受教育了,不必说话。连里面装饰品,幡幢宝盖、香灯蜡烛它统统有意思,你全不懂!都是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度过幸福美满的一生。现代人他不去研究、他不去了解,两个字抹杀了,迷信,你说冤不冤枉!迷信怎么能传两千多年、三千年,哪有这种道理!所以这是一门大学问,是一桩大功德。我们要恭敬三宝,钦仰其德,德说不尽,生生世世都学不完。

  「奉者,尊崇奉养」,叫奉事师长,「事者,承侍。奉事者,敬养服侍也」,这对老师。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道没有了,佛法一定衰。今天是衰到极处,孝亲尊师没有了。我们有缘,这是无比的幸运,在这个时代能遇到佛法,能遇到大乘,能遇到净宗,何等的大幸!孝亲尊师我们要不要做?真学佛就得真要做,佛把这个事情列入在最初的两句话上。学佛,世尊对我们总的指导原则,你怎么个学法?你从哪里入门?你从哪里学起?《观无量寿佛经》告诉我们三桩事情,叫「净业三福」,三条,真正的福报。我们想不想修福?想修福,不能疏忽。第一条四句,你看「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第一福,人天福报。从哪来的?从孝亲尊师来的。如果这一条做不到,念佛往生就没有希望;念佛真的要想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至少这一条要做到。这一条做到,就是佛经上常常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佛经上说善男子善女人你有分,包括你在内;这四句要做不到,你没有分,善男子善女人不包括你,这不能不知道。有这个基础才能够学佛,所以这四句是人间的福报,人天福报,人天当中有福报的这就可以学佛了。

  学佛,第一个,「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入佛门,小乘。学佛一定先学小乘,后学大乘,如果你把次第搞乱了,佛不承认。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佛不承认你,你不是他的学生;你要是他的学生,一定是循序渐进。你看看,十二年的阿含,小乘;八年的方等,这是提升到大乘,不是纯大乘,是中间过渡的阶段,八年;二十年之后,纯粹大乘,般若是纯大乘。它有次第的,它一点都不乱。在中国佛教,这又有问题出来了,中国佛教不学小乘。谁起的头?唐朝时候,唐朝中叶,我们的祖师大德把小乘放弃了。隋唐时代小乘有两个宗,成实宗、俱舍宗,学佛一定先学,这两个学一个就可以,不是学《成实论》就是学《俱舍论》。我们佛门祖师大德不学了,改用儒跟道来代替,这是非常适合中国人的口味。所以佛就非常重视儒、道,用儒、道代替小乘,做为大乘的基础。行不行?行,我们看到成绩了,这一千四百年,各个宗派都出了很多祖师大德,这就说明儒跟道可以代替小乘。但是现在儒也不学、道也不学,小乘也不学,去学大乘,大乘学走了样子,不像那么回事情。问题出在这个地方,祖师没有错。

  现在我们要想把正法,常说「正法久住」,正法再恢复起来,要遵从隋唐祖师大德的方法,学佛的人必须要用儒、道奠基础;不用儒、道奠基础,那就一定要学阿含。阿含经典也相当丰富,中文翻译的跟现在南传巴利文《大藏经》相比较,我是没有做过比较,章嘉大师告诉我,巴利文的《大藏经》比我们《四阿含》大概只多五十部。将近三千部,只多我们五十部,你就可知阿含在中国的翻译是多么的完整,等于说是小乘这个部分我们是全部接受了。大乘的部分内容非常多,流传到中国来是精挑细选,印度的高僧带到中国来的一些,中国许多高僧大德到印度去留学、去取经,也带来不少,精挑细选,都是大乘里头的精华。到中国来之后,并没有完全翻成中文,也是再精挑细选,把它翻出来。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梵文的原书失传了,我们感到非常遗憾。

  这桩事情,早年我向方老师请教过,我有疑,为什么这么多梵文经典传到中国,中国人没有把它好好保存下来?我提出这个问题,老师哈哈大笑,我就莫名其妙。笑完之后他告诉我,他说你不知道,古时候的中国人跟现在完全不一样,充满了自信心。认为梵文经典到中国,我们中国的翻译,意思完全没有翻错,文字比梵文的文字还要华美;换句话说,学佛用中文经本就够了,梵文可以不必要了,这样的气概!哪像现在中国人,对自己信心完全没有。老师的话是有根据的,不是随便说的。古时候中国在全世界,人都知道,智慧最高的国家。伊斯兰教传到中国,唐朝时候,传到中国来的时候穆罕默德还在世,穆罕默德鼓励他的信徒一定要到中国来学智慧,这是他们经典上有。所以我们在马来西亚促成了一个汉学院,马来西亚的首相纳吉主持奠基,他非常欢喜。他是个马来人,回教徒,就讲到他们的先知、天使穆罕默德,曾经教他们的信徒到中国来求智慧。在马来西亚办这个汉学院,他们欢喜,这是什么?这是中国的智慧到马来西亚来了,他欢迎。

  所以佛教,所有宗教都应当回归教育,所有的教堂、寺院庵堂全是学校,要上课,经典是教科书。因应现前的社会,我觉得经典要重编,要分类、要重编,那个价值就更大了。原典不动,提供给哪些人去学习?专攻佛学,他们攻原典,对社会大众可以重新分类来编辑,分科、分类。你是经商的,佛经里头很多经商的理论与方法,编一本书就教给你们;你是从政的,编一套从政的给你。就像唐太宗这《群书治要》,《群书治要》是从政的,完全从管理国家、谐和万邦,就是世界和平,是从这个角度来编的。在社会上各行各业,分类把它编出来,好!家庭妇女在家管家,佛经上教妳怎么管家。应该要做,唐太宗这部书给我们很多启示。

  下面再讲师,老师,「师者,教我以道者」,这是我的老师。道,有世间法、有出世间法。这个世间跟出世间,在现代的话来讲也要换个名词,大家听起来会觉得舒服一点。那就把它分为初级、中级、高级,高级就是出世间,初级跟中级是世间法。高级那是专门的学术,像现在的哲学、科学。今天的物理学家,对宇宙的观察走向两极化,一派研究太空,太空物理,那是向着无限大这方面发展;另一派跟他完全相反,他就研究小而无内。那个是大而无外,这小而无内是现在的量子力学家,都有可观的成就。宏观宇宙,我们看到他的报告,现在科学技术进步,观察的仪器愈来愈精密,报告说,根据他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只有实际宇宙的百分之十,还有百分之九十的宇宙不见了。我们听到这个话我们懂,我们能理解,为什么那百分之九十不见了,到哪里去了,我们知道。我们怎么知道的?佛经上讲到的。

  有形的世界,这个形就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有这三种现象的境界,最高只到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再往上面去是常寂光土,常寂光土是任何现象都没有,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它要入到那里去当然没有了。所以百分之九十到哪去了?常寂光去了,这你找不到它了。你能够观察到的,所以他有极限,他没有办法超越。研究微观世界的亦如是,也有极限,极限是什么?极限是阿赖耶。能够找出什么?物质的起源,物质从哪来的;意念的起源,我的念头,精神从哪来的;自然现象的起源,他研究这个东西。这是非常非常的微细、非常神秘,也被他们看到了,我们不能不佩服,阿赖耶的三细相被他看到了。他再能不能提升?不能了。

  佛在经上讲了,佛说我们用思考,用思想、用思考,极限就是这个地方,超越这个,那是自性,叫明心见性。明心见性,这个科学技术达不到,要怎么样?要放下思考。大乘教里面讲,离心意识参就能参透,你就能见到,但是科学家、哲学家还是用的心意识。心意识的心是阿赖耶,我们讲阿赖耶最大的一个特点是记忆,科学家用记忆,我们能记住;科学家用思想,思想是第六意识;科学家还有执着,执着是第七识。所以科学家、哲学家跟我们人一样,他用心意识。大乘教里面说,你要真正看到,明心见性,不能用心意识,心意识是妄心,妄心只能看到妄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这个宇宙是境界,这个境界不是真实的,所以你用妄心,你只能看到这个境界。真的是真如、自性,妄心,就是阿赖耶的心心所不起作用。那怎么能证得?「唯证方知」,你要把心意识放下,我不用它。不用阿赖耶就不起心不动念,不用第六意识就不分别,不用第七识是不执着。所以真正能够放下分别执着、起心动念,你就见性了,那你就成佛了,科学、哲学达不到的东西你全明白了。

  这就是现在量子力学家猜测,人有一种本能,这个本能我们失掉了,古人很可能有这个本能。本能是很高的智慧,他知道很多我们一般人不知道的东西。这个设想是正确的,没错。我们自性里头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是本能,你只要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统统现出来,全都起作用。那就是说明,要肯定这一点,马雅人的预言就是正确的。为什么?他有能力看到,上下千万年他都清楚、都明白。可是这个灾难可不可以化解?可以。为什么?灾难是从念头起的,你的心念一转到正,这灾难就没有了。他看到的没错,看到的是我们的心没有转过来,这灾难看到了;转过来之后,他一看,灾难没有了、不见了。境随心转!

  用到我们最切身的,那就是我们的健康长寿。健康长寿不是真的,也是假的,可是它真能转。我们身体有疾病,念头转过来,这个疾病不需要去治疗,自然就恢复健康。因为我们身体每一个细胞,细胞是物质,科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身体的细胞大概是五十兆,人体有五十兆的细胞。细胞再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