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四五集) 2012/3/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4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八十六页倒数第六行:
从『清净佛土』。「经中十一品云,极乐世界,清净庄严,超踰十方。又《汉译》中,阿弥陀佛为无量清净佛,或无量清净觉。盖极乐乃如来真心之所现,自性清净之所成,故无量清净。又极乐世界即是密严世界与华藏世界之异名」。我们看到此地。本经第十一品为我们说,极乐世界清净庄严超踰十方,十方诸佛剎土也是清净庄严,但是比不上极乐世界。极乐世界跟十方剎土相比,显得格外的清净、格外的庄严。汉译本里面经文上说,阿弥陀佛就是无量清净佛,或者称阿弥陀佛为无量清净觉,无量清净觉、无量清净佛都是阿弥陀佛的别名。这是因为极乐乃是如来真心之所现,所以极乐世界是法性身、法性土,跟我们这个世界完全不一样。自性清净之所成就,所以经上讲无量清净。自性是清净的,惠能大师开悟第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它从来没有染污过。所以,佛清净、菩萨清净、众生清净、国土清净,称它为净土。又极乐世界即是密严世界,密宗上所说的密严世界,就是极乐世界,也就是华藏世界,一而三、三而一。华藏跟极乐是一不是二,极乐是华藏的中心,是华藏世界里面最清净的一块土地,纯粹是法性的成就。
「《大乘密严经》云:大日如来,依自难思定」,难思是不可思议的,自己的不可思议的定,这个定是什么?自性本定,不是从外面来的,是自性当中本有的。惠能大师证得了,他的报告第四句话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那就是自性本定。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真心是不动的,不动就是没有念头。起心动念是浮动,十法界里面所有的众生,最高的到佛、菩萨,心都是动的。如果不动,什么都没有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它不动就没有,它动就现前。所以真心是不动的。什么是我们的真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起心、没有动念,那个时候就是我们的真心,真心就是佛心,真心就是清净庄严。什么是庄严?清净是庄严。所有一切庄严具都不清净,都不能跟清净庄严相比,这是一般人很难理解的。一般人喜欢五色缤纷,以为那是庄严,而不知道那个东西是染污。为什么?它让你的心动,你的心生欢喜心,动了。真心里面七情五欲全没有,七情五欲从哪来的?阿赖耶识里头来的,阿赖耶识就是染污,就是不清净。唯识学家说阿赖耶有二分,一分是净,一分是染,净是什么?净是它的自性、它的体,阿赖耶的体;染是阿赖耶的相、阿赖耶的作用。从体相用来说。
所以,「依自难思定」,这是自性本定,「现于众妙色,色相无有边,非余所能见」。自性本定能现妙色,什么时候现?众生有感它就现。哪些众生有感?给诸位说,是实报庄严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有感。如来则现妙色,这个妙色就是实报土的庄严,十法界的人见不到,没那么大的福分。见到佛大福报,见到极乐世界大福报,我们在这个世间见到一个有大威德的人,还是要靠福报,没有福报见不到。要福、德,没有德不行,德与道德相应,有德的人才能见到道德;没有德,道德是见不到的。所以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一般诸佛剎土里面人天见不到、二乘见不到、权教菩萨见不到,权教菩萨就是指的别教的三贤,别教十住、十行、十回向见不到。别教要初地,圆教初住,明心见性,他见到了,他有这么大的福德。现众妙色,色相无边,非余能见,刚才我说的,别教三贤,权教菩萨、声闻、缘觉、人天都没有分,都见不到。「极乐庄严国,世尊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国土、清净佛,清净佛就是无量寿佛。
「经明大日如来住于难思之妙定」,定中见到极乐世界,见到无量寿佛。佛佛相念,大日如来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念大日如来,所以相应。「故知大日即弥陀,密严即极乐」,是一不是二。要是说华藏毘卢遮那也不例外,华藏就是极乐,毘卢遮那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法身是毘卢遮那,报身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应身,在我们地球上就叫做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弥陀的应化身。「又云:密严净土,超诸佛国,如无为性,不同微尘。」这个话我们能懂吗?无为性是法性,微尘是什么?微尘是《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合相,是阿赖耶的相分,一合相。无论什么现象都是微尘聚集而成就的,你把它分到最后完全相同,同一种物质的粒子。所有物质最原始的状态,大概现在就是科学家所说的微中子,佛法称之为极微之微,它再不能分,再分就没有了。科学家把它分开了,分开是什么?物质没有了,是念头波动的现象。这才恍然大悟,物质从哪里来的?物质从念头来的。原来没有念头就没有物质,所有物质现象就是从微中子聚集。
科学家告诉我们,单一个微中子、或者是单一个念头的波动毫无意义,什么都看不出来。而且我们根本就不能够发现,摆在面前你也见不到,六根都接触不到,想也想不到,这不可思议。它聚集在一起它就有相,你就能看到,看到我们所谓物质现象、所谓精神现象。佛法的名词叫五蕴,五蕴的现象,五蕴有色,物质现象,有受想行识,那就是意念的波动,很多很多聚集在一起你才见到。观世音菩萨见到了,不但见到它的一合相,也见到它单独的现象。这个现象是什么?五蕴皆空,不可得。《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什么?这是真相,诸法实相。什么人证得?大乘教上所说的八地以上,证得了。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妙觉如来,在这个果位上证得究竟圆满,遍法界虚空界的真相全都见到了。微尘聚、一合相,这是《金刚经》上所说的,《般若经》上讲的,这是阿赖耶的相分。科学家今天所发现的是阿赖耶的相分,意念波动的现象科学家称它作信息,全是属于阿赖耶里头的。阿赖耶里面有染污,就是不清净,不同微尘,那就是清净的,它没有染污。
又《密严法藏疏》里面说,「密严土者即是诸佛他受用土」。诸佛有没有自受用土?没有。自受用土是什么?是常寂光,他受用土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在法身菩萨的自分,就是他自己本分,是他无始无明习气变现的;习气断干净了,实报土就不见了。同时也是究竟果佛,就是妙觉,在常寂光里面所应的。实报土的这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有感,妙觉如来有应,实报土就这么成就的。这个感是什么?感就是无始无明的习气,只要有这个习气,常寂光里面自然现实报庄严土。如果这个习气断了,感没有,应也就没有了,这是感应的道理,法尔如是。所以,密严土不就是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土吗?诸佛的他受用土,这个诸佛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是分证即佛。没有到究竟圆满,他真的成佛了,他是三种烦恼都断了,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统统断尽,只有无明习气没断。「又云:今此密严但于清净如来藏心之所现」,清净如来藏心是如来藏清净的那一分,如来藏的体就是真如自性。这说明密严土是自性所现的,不是阿赖耶的相分。前面说过,不同微尘,微尘是阿赖耶的相分。
「又《往生论》曰:以一心专念作愿生彼」,十方世界众生怎么生到极乐世界的?这句话重要,一定要一心专念,作愿就是发愿,我愿生净土。蕅益大师说的,能不能往生总在信愿之有无,你有信有愿你决定得生。「得入莲华藏世界」,莲华藏世界是极乐世界,也是华藏世界。宝池德水,莲花化生,我们这一生有这个缘分,自己要不把这个缘分抓住,那就失掉了,这一生成佛的机会你没有了。如果真修、真干,一定要努力,一定要万缘放下,专念弥陀。我们的真诚恭敬心发不出来,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你发出来,拜佛。你每天能拜三千拜,我相信三个月你的真诚心就出现,为什么?真的转了。拜佛是忏除业障最殊胜的方法,因为这个时候你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你没有杂念。一心顶礼,忏除宿世今生所有的罪障,这统忏除。因为你搞别的,心里头还有杂念,念佛心里有杂念,诵经有杂念,听法也有杂念,一天三千拜可以把你杂念拜掉。
倓虚法师《影尘回忆录》里头记载着有这么一段故事,这真的不是假的。我很久没看这个书,名字记不得了。也是个老实人,在寺庙里面做香灯师,专门管大殿上的香、烛、灯油,他专管这个事情,人很老实。夏天,天气非常炎热,有人给他开玩笑,说香灯师,你看看大家都外面晒衣服,连藏经楼的《藏经》都搬到外面去晒,你那个蜡烛要拿去晒晒,不晒就长霉了。他很听话,把蜡烛全搬到外面去,到了晚上时候蜡烛全化掉了,他就拿那个灯芯来点。怎么蜡烛全没有了,变成灯芯了?要上殿要点蜡烛,维那师哭笑不得。他说是某个人叫他搬出去晒晒,他说我真的搬出去了,没有想到晒成这个样子。维那师把这个事情告诉老和尚,告诉方丈,方丈召见他,说:好了,你别做香灯了,换一个,你到阿育王寺去拜佛,拜释迦牟尼佛的舍利,一天三千拜。他听话,真的每天到那里三千拜,拜了三年他开悟了。老和尚知道这是宝,这是人才,这个要成就他。开悟之后,他能讲经、他能写诗、他能写偈子,自己就通了。当香灯师的时候没人瞧得起他,又笨、又愚痴,这么一个人。你说他不笨、他不愚痴,能把蜡烛搬出去晒吗?哪有这种人?别人不认识,老和尚有慧眼认识他。所谓大智若愚,样子很像愚痴,他有大智慧,他听话他真干,这就是大智慧。他不改变,真正一门深入,每天叫他磕大头,一天三千拜,三年开悟了。《影尘回忆录》里头有这段故事,找晒蜡烛的就找到了,就这个人。
所以,一心专念作愿生彼,比什么都可贵,这就是真实智慧。如果我们有个环境,一天能够让我们拜三千拜,这是多大的福报,到哪里去找?三千拜是年轻人,三、四十岁的人可以,有体力。五十、六十以上的,三千拜就困难,一千拜可以;如果体力不好,一千…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四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