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四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四六集)  2012/3/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4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八十九页,我们从倒数第五行看起。

  「上显法身理体,真实之际」,这是指前面一科。「下明方便普度,真实之利」,这是指我们现在读的这个经文。「理不碍事,寂而常照,悲心无尽,垂迹度生。故下云: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等等」。前面我们学过法身理体,真实之际,经文非常重要,这不仅是净宗依据的理体,实实在在也是诸佛如来出现在这个世间度化一切众生所根据的理体,就是真实之际。有理必定有事,理体里面虽然一切现象都没有,这里头没有时空的现象,时间跟空间都不可得,在净宗就是讲的常寂光净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常寂光我们没见到,实在是我们因为迷失了自性,对于自己的性德产生了障碍,佛跟我们说的三种障碍,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三重烦恼,所以对我们的自性完全不知道了。

  在中国,很幸运的,一千四百年前出现一个惠能大师,为我们示现,他证得了真实之际,也就是证得了法身理体。像什么样子?他对五祖的报告,五句话,第一句告诉我们,自性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污染。那今天污染的是什么?污染的是假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假相。我们起心动念是精神现象,不是真的,假的,这个东西被污染了,物质现象被污染了。今天这两种污染都非常严重,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连小孩都晓得,染污到极处了。这两种染污,换句话说,让自然现象也被染污了。这些现象皆是唯识所变,识是阿赖耶,是妄心,不是真心。能大师告诉我们,真心清净,没污染。虽然我们迷失了,见不到它,但是它存在。第二句说,「本不生灭」。我们这个身有生有灭,我们的灵魂也有生灭。灵魂就是第七识,中国古人讲三魂七魄,佛经上说的阿赖耶、末那跟意识。它不生不灭,但这个识是有生灭的,它不跟我们的身生灭。我们的身体生灭很频繁,它没有那么频繁,迷的时候,它出现了;觉悟的时候,它没有了。什么时候大彻大悟,灵魂就没有了,灵魂转变了,它会蜕变。蜕变成什么?蜕变成灵性。灵性是觉悟的,觉而不迷;灵魂是迷而不觉,所以它离不开六道,离不开十法界,觉性超越了,超越十法界了,那是真正的自己。

  所以理就是真性,真实之际就是实相,就是真性,就是法性,它不碍事,寂而常照。这里头悲心无尽,垂迹度生,佛法讲慈悲,一般宗教里面讲爱,为什么示现在六道、示现在十法界?道理就这一句话,悲心无尽。悲心就是爱心,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慈悲这两个字是以悲为主,悲心就是孟夫子所说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是性德,性德里面的第一德。从悲里头流出的慈,这是真的爱,这个爱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是广大而没有边际的,中国古人所说,「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这个话说得非常的深。这是自己的真心,这是真正的自己。自己跟别人是融成一体。像我们这一个房间有很多的灯,每一个灯都放光,光光融在一起,这个光就是本体、就是自性、就是慈悲、就是爱。你说光照在这个地方,这是哪一盏灯照的?所有的灯光都在这里。虽然都在这个地方,融成一片,但它还是有个体,为什么?一盏灯熄了,这一盏灯的光就没有了。这是比喻,比喻只能比喻个彷佛,没有办法比得那么真实,那做不到,我们要很细心去观察、去体会。这个光在净宗叫常寂光。

  我们修行,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先把执着放下,清净心现前;再把分别放下,平等心现前。真清净、真平等,这是真功夫,有这个功夫念佛往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决定得生,而且不生凡圣同居土,生方便有余土。平等心去往生,方便土上辈往生;清净心往生,中下辈往生。这是什么?这决定有把握。凡圣同居土没把握,为什么?心还有烦恼、还有习气、还有分别、还有执着,还有我喜欢的、我讨厌的,这些我们不能不知道。有这些念头在,往生没把握,全看临命终时的缘分,所谓的总在遇缘不同。我们不执着就有把握了,所以得放下。我们今天不求别的,只求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净土,所以不能再执着,最好是连分别都放下,都不要了。

  念佛功夫好的,听经听得多,理明白,起心动念没放下,但是理明白,也许临命终时,你凭自己修行功夫,你是方便有余土上辈往生。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佛光照你,把你功夫提升,就提升一倍,你就到实报土去了,这就是缘分。如果对经论里的道理不熟,气分不够浓厚,还是烦恼习气很重,往生就变成没把握。真正修行的人,不难!净宗实在不难!我们看到谛闲老法师讲的锅漏匠,《影尘回忆录》里头所记载的晒蜡烛的法师,我们自己亲身经历的,四十年前台南将军乡这老婆婆往生,站着往生,都是念佛三年,时间不长。

  我住在旧金山的时候,甘太太告诉我,她的一个朋友,老朋友,也是一位老太太,儿子媳妇都在美国,把她接去了。接去什么?看小孩,每天烧三餐饭。实际上就是烧两餐,中午大家都上班、上学去了,一个人随便吃一点。我们知道,在美国晚餐最重要。就是帮他带小孩。住了几年,她是个佛教徒,念佛,大概是默念,家里人都不知道。往生的时候预知时至,不知道什么时候走的。这是第二天早晨,她没有起来烧饭,烧早饭,儿子媳妇觉得很奇怪,老太太怎么回事情?身体不舒服吗?门一打开,她盘腿坐在床上,叫她不答应,仔细一看,走了!留的有遗嘱摆在床上,而且把儿子、媳妇、孙子孝服统统做好了,都摆在床上,她料理得干干净净,她走了。真功夫!不要人助念,走得这么干净利落。这种示现,不但给她家人看,给许许多多念佛的佛友们看了,对老太太特别尊敬。

  我们的烦恼习气重,有一个办法,拜佛、念佛、听经,万缘放下,这是大福报。为什么要听经?要明理,理要不清楚,品位不能提升。过去、今生造种种不善业,不怕,前面四十八愿我们学过,五逆十恶,毁谤佛法,只要你临终能够承认错了,真能忏悔,后不再造,阿弥陀佛一样接引你,慈悲到极处。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什么都没有,你这一生就成功、就成就了,见到什么人都好,看到什么人都阿弥陀佛,不再计较、不再分别了,我要到极乐世界去了。我一分别、一计较,对我往生是一个严重障碍,这个业不能造。古大德教我们,「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随缘念佛就是消业。我虽然念佛,我还计较,那你又造业了;不计较就是不造业,样样都好,好也好,不好也好。

  现在我们不能不克期取证,念佛往生是我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其它的都可以不闻不问。利益众生的事情,有心去做是福报,世间的福报;无心去做是功德,可以的。试问问我们能无心吗?无心就是大乘教里讲的三轮体空,是功德;三轮不空,是福德。多少念佛人不能往生就是三轮不空,美其名所谓兼修善业,善业修多了,极乐世界去不了,来生人天福报,搞这个去了。我们一定要看清楚、要看明白,要有真实智慧,要体悟到真实之际,我们自己修行,于自于他就是真实之利,做给别人看,大家看到这个样子相信了。尽量扩充我们的慈悲心,世出世间的圣人都懂得、都明了,我们的老祖宗教给我们父子有亲,那个亲爱就是此地讲的悲心无尽。

  诸佛跟法身菩萨,他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就示现,垂迹就是示现,示现里面有应身、有化身。接着底下一句说,『但以酬愿度生』,这在这段经文上头一句,『现在西方』,现是示现,阿弥陀佛是示现在西方;换句话说,成佛,他早就成佛了,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释迦牟尼佛不是三千年前才成佛的,《梵网经》上佛自己说,他成佛以来无量劫了,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教化众生,这一次是第八千次。阿弥陀佛亦如是,绝不是成佛才十劫,十劫是这一次他所示现的。这个道理跟事实都得搞清楚、搞明白。现在西方。

  「酬」是酬报,也是报答的意思。报答谁?酬自己的愿,曾经发过这个愿,发了这个愿不能说空话,不可以妄语,一定要兑现,这个兑现就是此地讲的酬愿。批注里面说,「即俗语之还愿,谓实践其本愿」。后面这一句说得好,实现他的本愿,过去发过这个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今天收到众生求度的信息,他当然示现来了。众生求度,是不是真的要跪下来磕头求他?不是。我们起心动念他知道,念头他知道,我们身体状况他知道。为什么知道?现在大家都知道,也不怀疑了,身体是物质现象。物质现象的生灭,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也就是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个波动现象,波动的频率。每一次的波动都周遍法界,所以你的物质现象,这清楚,很清楚,周遍法界,他知道,到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立刻就来了。他来,那就真的是酬愿度生,发过众生无边誓愿度,发过这个愿。那我们跟他又有缘分,什么缘分?常常念着他就是缘分,念一声,一生当中念一声阿弥陀佛,跟他都有缘分。看到佛像有缘分,看到阿弥陀佛的名字有缘分。佛不度无缘之人,无缘,他不接受;有缘,他能接受。接受,一丝毫都不怀疑,这叫缘成熟了,缘成熟一定先度;缘不成熟,帮助他、提升他;没有缘的,帮助他,跟他结缘。这酬愿度生。

  下面给我们解释「愿」,「愿即指因地中之四十八愿」。阿弥陀佛的愿大了,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跟阿弥陀佛有缘的人就太多太多,不计其数。佛的法缘好,所以成佛之后广度众生,度众生的缘超过一切诸佛如来。「今既成佛,则本愿中无量光寿等等三种庄严,无一不实现也」。这三种庄严,国土庄严、佛庄严、菩萨庄严,包括尽了,统统实现。四十八愿里头也讲这三种,教主是能度之佛,菩萨是所度的众生,国土依报庄严,统实现了。「四十八愿一一之愿,皆为法身」,法身是理体,法身是常寂光,法身是此地所说的真实之…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四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