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五一集▪P2

  ..续本文上一页来没有动摇过,没有起心动念过。没有起心动念就是一心如如理智,理智是一不是二,从体上讲叫理,从相上讲叫智,是一不是二。所以说万法如如。

  一切法,特别是众生,这众生是广义的,众缘和合而生,所现的相不同。不是自性不同,自性完全相同,而是什么?迷有浅深不同,所以导致相就不一样。迷得浅一点的人,天人;迷得深的,三途,他们的相不一样。圆满觉悟的,是实报土里面佛的报身,圆满觉悟的相。世尊在《观经》上告诉我们,身有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随形好。这就是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不是三十二相。身有八万四千相,相有八万四千好,是说的这个相,德相。德是功德,我们现在讲能力,没有一样不是自性本有的,除自性本有之外一样都没有。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真懂,心就定了,不会再到心外求法,心外没有法,心外求不到法。向心外求,求到的还是自性本有的。自性里面的德能、相好无量无边、无数无尽,这就是诸佛菩萨为什么要我们明心见性,道理在此地。你对外求求不到,对外求全在造孽,所以佛教人向内求,向你心性当中求。求财、求名、求利都向自性,自性是真因。你如理如法的求,果报自然现前,那些果报都是自性里本有的,是你求得的,因为你不知道明心见性。如果知道明心见性,可以完全得到,不要零零碎碎去求,圆满得到,你就一心念佛,念佛帮助你明心见性。到西方极乐世界,怎么成佛的?还是明心见性。这个早年我们年轻,不知道。

  我在李老师那里,没有出家之前跟他一年三个月,我一年三个月学了什么东西,我给他一篇报告。我的报告是表解,是画了个图,表解。老师看了之后,加上个箭头,他说圆满了。那个箭头是什么?我一个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边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到西方极乐世界,这边是明心见性。老师把那里画了个箭头,到极乐世界,这个箭头指着明心见性,他说这就圆满了。我就少了那个箭头,两个说出来,没有把它连起来,他画个箭头连起来。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还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原来如此。

  「是则佛果故」,证得妙觉果位。「如是差别法门,即名字相。又如是字相」,这名字相,「互无定相」,互是交互,就是交叉的作用,没有定相。所以,一个字、一个形相确实里面含无量义,字字无量义,句句无量义,怎么个讲法?诸佛菩萨讲经说法完全是因人施教,你是什么程度就给你用什么方法来讲,你程度浅,讲得很浅;你程度深,也讲得很深。有浅深广狭,义理纯真无妄,简单说,说到这里没说错,很深的给你说,也没说错,妙不可言!所以法称之为妙法,妙在哪里?就在此地。我们怎样接受这个妙法?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说得好,我们的接受必须要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你一听,开悟了。我们今天开不了悟,这三个相都没离,我们执着名字相、执着言说相、执着心缘相。心缘相是什么?我心里想这个字什么意思,这一句是什么意思。那不是佛的意思,是我的意思,用我的意思来解释佛的意思。我是凡夫,佛也变成凡夫了。这问题不是小问题,是大问题!今天我们用这个心态去研究佛教,佛教全变成世间法。经文没错,统统把它变成世间法的解释。佛学研究院、佛学研究所不都是这样的吗?这种事情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看到了,我们就晓得,啼笑皆非。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跟《大论》(《大智度论》)里头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这两句话太重要了!佛法要什么人说?修行证果的人说,他就说得不错。世间再聪明、再智慧他不能解,他讲是他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佛是什么意思?佛没有意思,妙就妙在这里。佛因为没有意思,所以经里头含的是无量妙义。真正修行人,他修行到一个阶段是一个阶段解释,他看到这部分,他再提升,他又是个解释,他不一样的,但是浅深都没有解错。好像我们导游介绍你一个宫殿,在外面看,我给你讲的,外头看,你都看清楚了;走进里面看,我再给你又深入一层的讲,也没有讲错;再往里面去,又没有讲错,是这个意思,你体会到这个意思。那个不是修行人他给你讲,他没去过,给你讲全是他自己想象的意思,不是事实真相。现在到哪里去找个真正修行人?

  我们讲念佛,念佛的功夫也分为四等。第一等就是天台大师讲「名字即佛」,他讲的是自己意思,不是佛经的意思。第二是真修行人,有一点功夫了,「观行即佛」,我们常讲的功夫成片,他有心得,他给你解释得没错,表面这一层。像观光,在还没有进大门,介绍你这个宫殿,给你讲解。事一心不乱,入门了,这就进去了;理一心不乱,登堂入室了,彻底明白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晓得佛法的难处。很多人问我,正法恢复要多长的时间?我给他说,我的估计至少两百年。在这段期间当中,最重要的是要培养我们学习的态度,现在不讲深入,得多少,是求学的态度。态度如果正确,真正念佛,决定得往生,往生就得到了保证。态度是决定不能怀疑。今天人受了科学洗礼,科学头一个就教你怀疑,这个你就入不了门。圣贤教育是心性的教育,心性里面最重要的第一德就是信。你看中国人讲五德,仁义礼智信,信德是基础,信要没有,全部没有了。现在人学了科学,什么都怀疑,对祖宗怀疑、对父母怀疑、对圣贤怀疑、对佛菩萨,没有一样不怀疑,这麻烦大了!这怎么能入门?入不了门。

  如何来示现?我们学老祖宗,我们真信,我们不怀疑。我们把信心建立,对佛菩萨不怀疑,对老祖宗不怀疑,对现在科学、哲学也不怀疑,对任何人都不怀疑。为什么?我们相信佛的一句话,「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相信老祖宗的一句话,「人性本善」,我们的信心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个信心建立,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真信。你不信,我信,我用信心来读经、来学佛,你用怀疑读经、学佛,我们两个人结果不一样,我们两个人人生不一样。真有信心的人,就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活得快乐,幸福自在!真正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快乐无比,于名利、富贵荣华毫无关系。人生最高的享受,肯定是立足于于人无争、于世无求,知足常乐!这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人生最高的享受。烦恼,我们不说天天,年年减少,智慧年年增长。虽然是布衣,一个小百姓,无足以道的这么样一个身分,可是智慧现前,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法讲的性相、理事、因果都很清楚、都很明了,人怎么会不快乐?怎么会不幸福?

  自己得到了,那有一桩大事,如何把正法传下去,一生不求多,能传一个、二个就行了,这个灯火不灭。希望下一代认真努力,在我这个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要把这个道理,道传下去,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就开花结果,正法才能发扬光大。我这一生看到不可能。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传禅宗,迦叶尊者这一派,拈花微笑,他看不到,一传一个;二祖慧可,慧可一生也传一个,僧璨;传到第六代惠能,这才发扬光大,惠能一个人传四十三个人,前面都是一代传一个的。禅宗弘遍全中国,到第六代!我们的传统文化、大乘佛法断掉了两百年,两百年大概也有五、六代了,再恢复没有五、六代不可能,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一定要把它做好、学好,只希望能传一、二个人,二、三个人。不要再有贪心,贪心恐怕没有这个缘分。尽心尽力的做,这无量功德,真正叫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续佛慧命是真的,弘法利生是附带做的。

  传人到哪去找?找不到。不必去找,佛度有缘人,有缘自然来了。佛菩萨当增上缘,会把我们这些人拉在一起,往往是自己意想不到的。传人能不能成就,就看他能不能吃苦、能不能持戒,这两个是先决条件。能吃苦、能持戒,他一定有成就。烦恼、习气不能放下,他就有障碍。烦恼、习气一定要放下,千经万论,佛是处处提醒我们,念要纯正,没有自己的私心。有一念私心,有一念贪着,往往就毁掉了,全功尽弃,真可惜!所以不能没有智慧,要有智慧就得放下,不放下没有智慧。放下之后,还要能恒顺众生,恒顺众生一定要保持随喜功德。随喜功德什么?不变。随缘随着变就完了,要随缘里面学不变,没有一个不成就的。

  我们再往下面看,「又如是字相,互无定相。如帝网珠,不可取舍。一心平等,不可得故」。这个意思讲,世出世间一切法可以受用,取是什么?取是占有,不能有占有的念头,为什么?占有不到。我们想占有这个念头起来,控制的念头起来,我掌握的念头、我支配的念头,这个东西起来了,你就想弥勒菩萨这句话,「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你就想这句话,你的妄念就会断掉。这句话说什么?说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无论世出世间一切法,它存在的时间就是那一念。这个一念多长?一秒钟里头有一千六百兆次的那个一念。一千六百兆个一念集合起来才一秒钟,你怎么能得到?包括我们身体肉身的物质现象,我们起心动念的心理现象。这是给你讲真相,真相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叫真相,这就是经上讲的实相,诸法实相。所以《般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一切法里包括佛法。所以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佛法都要放下。为什么?佛法还是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里头的一念,你掌握不住。能所皆空,了不可得,要知道事实真相。

  像我们今天看电视的画面,这个画面在屏幕上显示出来,一秒钟波动多少次?比弥勒菩萨所说的差得很远,所以它是个假相,念念不可得。这是佛教给我们放下的道理,为什么要放下?它不是真的。什么东西是真的?常寂光是真的,大般涅槃是真的。大般涅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这个东西是真的,永恒不变。学佛终极的目的就是回归大般涅槃、回归自性;念佛…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五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