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五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五四集)  2012/3/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5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九十九页第一行,「现度生」。请看经文:

  【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恭敬围绕。】

  这是说阿弥陀佛示现,前面为我们示现依报、正报、说法,这末后是度生。这品经说明西方极乐世界实际的状况,可以说完全是一所学校。世尊为我们介绍,我们没有看到极乐世界有其它的活动,他的活动就是讲经教学。这个后面现度生,『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无量无数菩萨、声闻是极乐世界的学生,阿弥陀佛是老师。后头「声闻之众」,这个众字包含凡圣同居土,也包含来自十方参学的这些大众。这些人不是往生到极乐世界,是到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向阿弥陀佛请教的,也在众这个字里头。所以弥陀不但要教学,还要见客。当然这些客人都有很多问题向佛请教,是一般的问题,佛会给大家讲;要是他单独,他个人修持上的问题,佛也会给他说。在极乐世界有报身佛、有应身佛,还有随类化身佛,看众生的根性,根性不相同,所见的佛也不一样。但是每个人都很欢喜、都很满意,为什么?你的疑难杂症到极乐世界全都解决了。所以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我们千万不要错过。

  末后这句『恭敬围绕』,这四个字非常重要,圣贤的教学能不能得真实的利益,全在「恭敬围绕」。围绕也是恭敬,念念舍不得离开,有这个意思在里头。我们看念老的批注,「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恭敬围绕,因彼土圣众无量」,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来自十方诸佛剎土,确实往生的人数太多太多了。除这个之外,「复有十方前往礼觐听法之圣众」,这临时来的,临时来的也很多。而且什么?经常都有,来自十方世界的人数也是无量,统统围绕在阿弥陀佛的座下。「一心恭敬」,这是心态,一心专注,表示这个里头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是用的清净心,没有杂念、没有妄想,这叫一心。我们礼敬,佛门礼敬合掌,合掌代表一心。平常十个指头代表散乱,把散乱的心收回来这一心。掌要平合,不能这里面空的,那这还是二不是一,一定要把它合拢,合拢是代表一心,一心就是恭敬,「听佛说法」。第九品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再看下面这一品,在大科里面是第四,「皆愿作佛」。我们看念老的批注,「本品」,就是第十品,「唯见于汉吴两古译」。夏莲老会集这部经的时候,用的本子是五种原译本,这段经文汉译、吴译这两种有;换句话说,其它的三种本子缺这段文,没有这段文。所以古大德判断这个经决定是多次宣讲,才会有这种现象。如果只讲一次,原本是一个,翻译的人不同,则大同小异,不能有这么大的差别,怎么这段经文会没有了?这是说明世尊多次宣说。

  这一品里面有两个意思,第一个,「阿阇王子等闻经欢喜,发愿成佛,如阿弥陀佛,释尊即为证明。是为启发我等,今日得闻此经,亦当如阿阇王子,发起大愿」,这第一个意思。我们要像阿阇王子,他们有些同伴五百个人,听佛讲这部经很有启发,听了之后心里面都在发愿,都想我要成佛,我成佛要像阿弥陀佛一样。这是心里想,没说出来,佛就知道了,释迦牟尼佛就知道了,给他做印证,给他做证明。我们今天也读到这段经文,也应当像阿阇王子一样,要发心往生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成佛也像阿弥陀佛,这就对了。所以阿阇王子这段经文是很有启发作用的。

  第二,「佛说是诸王子」,佛说这五百个人,「已于无量劫中行菩萨道,过去生中即佛弟子,故今复相值」,这个「表一切诸法不离因缘」。世尊在此地顺便说出阿阇王子五百个人,在过去劫中都是学佛的人,而且行菩萨道,跟释迦牟尼佛有关系。释迦牟尼佛过去是他们的老师,这师生又碰到了,今复相值,又碰到了。这说明一切法不离开因缘,因缘有聚散,散了之后又会碰到、又会相聚。「故知我等今日得遇此经,闻是净宗妙法」,想必也是多生以来跟两土导师有缘。也就是过去生中曾经接受过释迦牟尼佛的教诲,也曾经接受过阿弥陀佛的教诲,跟这两位导师都有深厚的缘分,「故于今日方能有如是殊胜因缘」。佛说这个话意思很深。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有缘能遇到这部经,跟阿弥陀佛都有深厚的因缘,要不然你遇不到。重要的我们要把这个缘再续起来,不要让它在这一生中断了,那就是要像王子一样发心,我们要发心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过去疏忽了,如果不是疏忽,你早就到极乐世界了,过去疏忽了没去成。为什么没有去成?对这个世界还有情执,还舍不得放下,所以没去成功。这一次又遇到了,希望这一次能够放下情执,能够生到极乐世界。

  尤其是我们在现前,遇到非常殊胜的增上缘,这个增上缘就是地球的社会混乱,地球灾难很多,不是个好地方。极乐世界好!这个地球上没有安全的地方,最安全的是极乐世界,为什么不去?真去得了!不是去不了,真去得了。在理上讲,世尊在大乘经教常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两句话说出我们跟极乐世界的关系、跟阿弥陀佛的关系,是一体。阿弥陀佛从哪里来的?是我自性当中变现出来的;极乐世界是哪里来的?是我唯心所现的。换句话说,极乐、弥陀不离自性。既然是一体,想去就去了,一点都不难。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我们才能够断疑生信,具足信心,发恳切求生的愿望,然后执持名号,就是老实念佛。念佛的秘诀,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念佛的秘诀。都摄六根就是放下万缘,统统放下;净念相继,净念是用清净心去念。什么是清净心?没有怀疑、没有夹杂,这就是清净心。用这个心去念佛,那就是经教里所说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才起心动念,佛都知道。真想求往生就是根熟的众生,佛一定来接你。

  底下这段经文,「见贤思齐」。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这是贤人,我们要向他看齐。经文分三段,这第一段「闻说欢喜」:

  【佛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闻之皆大欢喜。】

  这是闻法欢喜。批注里头说,「此王子与五百长者,正是现在与当来一切含灵之典范」,他们出现在此地,给我们做榜样,来示范的。听到佛讲经说法,从上面一直讲到此地,听了很欢喜,这个欢喜「非一切世乐可比」。这是古大德常说的「世味哪有法味浓」。非常可惜,现在一般世间人没有福报听法,听到佛法、读到佛经要有大福报,没有福报他遇不到,他只尝到世间的味道,五欲六尘的味道,没有尝过法味;如果他能尝到法味,人间天上的乐趣他就统统丢掉,不再愿意去接触了。法味浓,不是世间一切快乐可以相比的。

  「乃因弥陀究竟圆满」,这样的人稀有难逢,你遇到一个修行证得圆满果报的人,妙觉如来,「超世希有之大愿而喜」。你看弥陀自证圆满,而他发的大愿确实超越世出世间,没有人能够跟阿弥陀佛相比。一切菩萨成佛,从来没有一个像阿弥陀佛一样,悲悯十法界诸佛剎土里面六道众生,六道苦,发大愿要帮助六道众生圆满成佛。他的愿不是虚愿,愿愿都兑现,愿愿都圆满,上面说「究竟圆满」,跟下面一起念下去,究竟圆满,「超世希有之大愿」。因圆满大愿的功德,出现了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怎么来的?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五劫修行圆满功德之所成就的。阿阇王子这五百人他们明白了,他们听懂了,生大欢喜心,「为弥陀圆证菩提,大愿成就」生欢喜心,生大欢喜心,这桩事情太稀有了,从来没听说过。这是为弥陀成就欢喜。

  下面是为阿弥陀佛度生欢喜,帮助这么多人一生圆满。「为弥陀证此究竟方便」,这个究竟方便是什么?「以持名妙法普度一切而喜」。这个法子真的是阿弥陀佛独特发明的,一切诸佛都没有。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是一些诸佛共同使用的,难!要破烦恼、要消业障。这两桩事情六道众生很难做到,真的是亿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二个做到,不能普度。阿弥陀佛他的办法是不要断烦恼,不要断烦恼、不要消业障就能成就,这没听说过的。阿弥陀佛的方法很简单,第一个你要真信,真正相信,不要怀疑;第二个恳切的愿望,我真想往生,我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真想往生;第三个一心老实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就行了,你看就这么简单。你具足这三个条件,信、愿、行,就能生到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你就能见到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是老师,我们做学生,到他那个地方他天天教我们,天天为我说法。这个意思很深,不是为人,为我说法,每一个到极乐世界的人,都有非常亲切的感触,是为我说法。在极乐世界,你看到阿弥陀佛究竟圆满的神通道力,「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我听阿弥陀佛说法就是跟我说的,我能接受、我能理解;你听阿弥陀佛说法,那就是给你说的,非常适合你的程度。我想听《华严》,佛给我讲的句句是《华严经》;你想听《法华》,你听佛讲经句句是《法华经》,妙极了!佛真的是讲台上在那里说法,说的什么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一门都不缺,听众是各种不同根性他全都得到了。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们一个人不能讲两种经,他一个人上台讲一切经,一开口讲一切经,你想听什么经,听起来就一点没错,他确实就讲这部经。这个老师有本事、有智慧,一个人能够教不止八万四千,无量法门根性的众生一时成就。所以这听众欢喜,没有一个不欢喜。

  「为我等与当来一切含灵」,我等是现前我们在听经的、得利益的,还有将来,将来就是后世无量无边一切大众,含灵是有情众生,「皆依此法以度生死而喜」。你看六道众生无量无边,修别的法门非常困难,我们如果依普通的法门,头一个身见就破不了,身见,执着身是我,身不是我,可是我们放不下。我们现在知道身不是我,但是还是执着定了,还是认它是我,这…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五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