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五四集▪P2

  ..续本文上一页没法子。边见是对立,跟人对立、跟事对立、跟一切物对立,这个对立也放不下。换句话说,放不下我们就入不了佛门。五种见惑断尽了,才证小乘须陀洹果,初果,算是你入门了;在大乘,十信位菩萨初信位,这入门了。如果没有证得这个地位,你没有入佛的门,因为初信是佛教小学一年级,你没有入这个班就没入门。没入门学佛那是在门外,好比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没有资格上一年级。

  这些理事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了,然后才晓得这个法门殊胜。这个法门不要断烦恼、不要消业障,叫带业往生,而且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四果罗汉、不是十信菩萨。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那真带业,甚至于五逆十恶、毁谤大乘,带这么重的罪业,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还得了!到极乐世界就提升了,升等了,升到连你自己都不敢相信。得到弥陀本愿功德加持,把你提升到等同法身菩萨;你不是法身,但是你跟法身菩萨平等,有法身菩萨的智慧,有法身菩萨的道力,有法身菩萨的神通,有法身菩萨的享受。到哪里去找!除这一家之外,你再都找不到了。你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不能不欢喜,不能不死心塌地认真学习。

  「并为我等亦可辗转教导众生,普令度脱而喜」。这是现前,我们今天听到了,我们今天读到这个经文,就在现前我们也可以劝一切有缘众生,劝他读诵《无量寿经》,劝他听《无量寿经》,劝他念佛求生净土。「是故此喜,世所未有,故曰大欢喜」。我们现在还没到极乐世界,也能够帮助阿弥陀佛去摄受众生,所以这真欢喜。欢喜,他就有表现,你看下面,「持华供佛」:

  【各持一金华盖。俱到佛前作礼。以华盖上佛已。】

  这供佛,表对佛的恭敬。『盖』是宝盖,用宝盖献佛。『作礼』是礼拜,「礼敬供养,表衷心敬信。故上诸句,表至心信乐」,就是闻说欢喜,他自然有这些表示。不但有表示,他发愿,底下这一科,「皆愿如佛」。

  【却坐一面听经。】

  供养、礼拜之后,坐下来『听经』。

  【心中愿言。令我等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

  没说出来,心里这样想着。「却坐听经」这四句经文,「表希求佛智,闻法无厌足」。为什么?法喜充满。我们在这一生,如果没有闻到佛法,我会想到这个日子怎么过,人生太苦了!在这个世界,每一天自杀有多少人?我相信天天都有,没人去统计,要统计一下,我相信数字很惊人。为什么自杀?活得太辛苦了,没有快乐可言,不想活了。非常可惜,这些人没有遇到佛法,遇到佛法个个都成就了,这个不是假的。希求佛智,闻法无厌,「并皆发愿作佛」,虽然没说,心里有这个念头,要发愿作佛,要跟阿弥陀佛一样。「见贤思齐」,愿我自己的「大愿、大行、大慈、大悲、大智、大力,如是一切,皆能如阿弥陀佛」,希望能修学得跟阿弥陀佛一样。「住真实慧,摄净佛国,普利有情」,这是阿弥陀佛的成就,你看十二个字就讲圆满了。阿弥陀佛住真实智慧,自性本具般若智慧。摄净佛国,这个摄就是四十八愿五劫修行功德的摄受成就了,成就极乐世界。成就极乐世界不是自己享受,是普利有情,普遍清净平等。无论是哪一道的众生,无论是哪个阶层的众生,只要你肯信,真信、真愿意到极乐世界,统统摄受,一个都不漏,普利有情。「是即真发菩提心也」,这是真正菩提心的成就,四十八愿就是菩提心,愿愿都是圆满的菩提心。

  「故我等闻经之人皆应如是」,这句话是黄念老说的,我们今天听到这部经、读到这部经,应该像阿阇王子一样。「信乐礼敬,发无上心」,要跟王子一样,我们信、我们欢喜,对极乐世界礼敬,对阿弥陀佛礼敬,对所有一切往生大众礼敬,我们自己要发心跟进。这些人心里动这个念头,佛就知道了,「佛即知之」,念头才动佛就晓得。这句话我们不能够轻易看过,一定要知道,我们今天动这个念头佛知道。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贤首国师《还源观》上说「周遍法界」。我们这个身体是一个发射台,我们起心动念这个波动发出去,一切诸佛都收到、都清楚,你是善念、恶念,什么念头他统统晓得。贤首大师告诉我们依正二报,正报是指念头,依报是我们的色身,我们色身的状况佛也一清二楚,哪有不知道的道理!你有深信切愿,阿弥陀佛能不加持你吗?肯定加持。你不要操心,不要为这个色身,你的色身阿弥陀佛念念都照顾到,所以就不要操心了,你多自在!

  这些话,六十年前章嘉大师教给我的,他老人家告诉我,只要真正发心,为续佛慧命、为正法久住、为弘法利生,你的一生佛菩萨照顾你,你不要再操心了。我听老师的话,我相信老师的话,我相信老师不会骗我,我就真的这样做了,真的把身心、生命统统交给阿弥陀佛,不再为这个身体操一点心。可是我不操心,有很多人替我操心,我没法子,我得恒顺众生,不恒顺他不高兴,恒顺众生。恒顺众生有些时候要吃一点苦头,那没办法。其实佛真照顾,不是假的,照顾一辈子。所以一定要相信,不能有丝毫怀疑。我们看这段经文:

  【佛即知之。告诸比丘。是王子等。后当作佛。】

  就是将来他们都会作佛,这就是授记。我们看批注,『佛即知之』者,「如来悉知悉见」。《还源观》上讲得很清楚,我们对这句话一点都不怀疑。我们起心动念、我们身体状况,佛一清二楚,比我们自己还清楚。「《观经》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念老引用《观无量寿佛经》来解释经文。《观经》说诸佛如来,不但是阿弥陀佛,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都是法界身。这法界是什么?就是法身佛,法身没相。法身在哲学里面讲是宇宙万有的本体,所以说入一切众生心想中。用心想也就代表了物质,因为物质是心想生的,没有心想就没有物质现象。这是给我们讲理,你明白这个道理,底下说「是以人心与佛心,无毫厘许间隔」,它是一个心、一个自性、一个法身。大乘经上我们念过,佛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它不二!十方是讲空间,三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共同一法身,这哪有不知道的道理!所以一点差别都没有。「故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我们念头才起佛就知道了,我们起个善念佛知道,我们起个恶念佛也知道,我们想作佛佛知道,你要想贪瞋痴慢佛也知道。可以骗自己,骗不了诸佛如来,骗不了诸大菩萨,甚至于骗不了阿罗汉。凡夫很可怜,靠得很近的鬼神都知道,你起个善念鬼神尊重你,起个恶念鬼神讨厌你,连鬼神都晓得。

  我们明白这些道理,了解事实真相,问题就能解决了。起心动念纯净纯善,起心动念不要去想自己,想自己怎么样?增长我执,错了。天天想这个身体,增长身见,身见怎么能放下!天天增长。真的晓得之后,不再想身体了,身体交给阿弥陀佛,你就得大自在,不要再去理会它了。量子力学家们提倡「以心控物」,就是这个道理。自己得到重病,把身体交给佛菩萨,病不管它了,不再想它。也不想有病,也不想无病;也不想病好,也不想病不好,根本就不理它,一心专注想阿弥陀佛、想极乐世界,过几天病就好了,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因为你不想它,它就没有了。你想它,它就有;不想它,它就没有,这就是经上常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大小乘经里头都有,佛不骗我们。

  念头诸佛菩萨全知道,身体状况诸佛菩萨也知道,为什么?身体也是波动现象所产生的物质现象。物质现象也剎那剎那的在波动,它不动物质就没有了、就不见了。频率很高,就是速度很快,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这么高的频率,它才动也是周遍法界,而且出生无尽。换句话说,我这个物质身体健康状况,佛菩萨也是一清二楚。我不要这个身体了,我把身体都交给佛菩萨,付托给他,我就没事了,这就自在。何必心里头装个身体?心里要装的,要装阿弥陀佛。连我这身体都不放在心上,只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为什么?我想到极乐世界去。要到极乐世界去,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说得好!你想到极乐世界去,你常常想着阿弥陀佛,常常念着阿弥陀佛,你一定会见到阿弥陀佛。现前可以见,将来一定见,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见。所以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大众发心」,没说出来,「佛即知之」,佛知道,而且马上给他们做证明,印证,这叫授记。『是王子等』,他们这五百个人,『后当作佛』,「乃为授佛记也」。佛的话没有假话,决定是真实的,这些人将来肯定作佛。「是表愿力不可思议。普贤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弥陀以四十八愿接引众生。一切皆赖信愿行为资粮而登彼岸」。这是讲净土宗,一切都要依赖信、愿、行这三个条件;要真信,没有怀疑,要切愿,除了极乐世界之外什么也不想,行,我就专念阿弥陀佛。读《无量寿经》也是念阿弥陀佛,学《阿弥陀经》还是念阿弥陀佛,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决定不改变。「是故省庵师云:修行急务,立愿居先」。修行最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发愿,为什么?愿,你有方向、你有目标;你要没有愿,修行修得再好,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世间人讲志愿,人要立志,佛法讲立愿,叫发愿,发愿跟立志是一个意思。我立定方向目标,一生勇猛精进,一天一天接近这个目标欢喜,知道自己有成就。我们再看末后这一段,「相值缘胜」,相值是遇到。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

  【彼于前世住菩萨道。无数劫来。供养四百亿佛。迦叶佛时。彼等为我弟子。今供养我。复相值也。】

  这是释迦牟尼佛说出阿阇王子这一批人跟佛的因缘。『彼』是指阿阇王子、五百大长者,他们在前世修菩萨道,时间很长,『无数劫来』,他们曾经『供养四百亿佛』。可见时间长,善根深厚。『迦叶佛』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没成佛,释迦是菩萨,他们是释迦菩萨的弟子,今天他们来供养,又遇到了,『复相值也』,又遇到了。他们不知道,阿阇王子他…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五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