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六五集▪P3

  ..续本文上一页从生到死这是一个生灭,不是的,它念念不住。在摄影机里面看到的是念念不住,你能够连续把这个镜头整个录下来,录下来的是什么?依弥勒菩萨所说的,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个照片。一秒钟,从一秒开始到一秒结束,一千六百兆张,你看看张张不一样,念念不住。它不是一个完整的东西,根本就不存在,那个念头存在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它就没有了。现在科学家见到了,告诉我们这个念头的现象,他说念头生起没有理由,好像突然现前,但是立刻就消失,这是念头的现象。所以念头存不存在?不存在,叫妄念。真的念头那就永远存在,不会变那就是真的,真的是性。就不叫念、不叫妄心,妄心是念头,没有念头的时候真心。可是念头?念头是从真性起的,是真性生起的,真性能生能起。所以真性虽然空,不能说它无,不能说它什么都没有,它样样具足,这就是假观。

  「若观一法即一切法,假观也」,这个一法是什么?《金刚经》上讲的「一合相」,我们今天科学家所讲的微中子。微中子是阿赖耶的境界相,就是阿赖耶的相分,这是一法。所有一切法都是它组成的,它是物质里头最小的,基本的物质,聚集在一起,产生我们肉眼能看得见、能摸得着的物质。微中子,科学家告诉我们,一百亿个微中子聚集在一起,是一个电子。电子我们看不到的,是原子里头的,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一个电子把它分开,是一百亿个微中子。那么小的一个微中子它具足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它具足。观世音菩萨用慧眼看到了,「五蕴皆空」,五蕴皆空是从这个地方说的,这讲得究竟、讲得圆满。基本粒子五蕴皆空,它组成东西当然还是五蕴皆空,全是假的,一样都得不到的,这假观。

  「观一切法即一法」。整个宇宙里头这些色、心,五蕴里面的色是物质,受想行识是精神、是念头。一切法都是这一法组成的,基础就这一法,这一法五蕴皆空,这空观。这就是《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属于空观。「非一非一切,而一而一切,中观」。这个非是不能讲,不能说一,不能说一切;它是一,它也是一切。你对于一切法,不要起心动念、不要分别执着,这叫中观。「空观破见思惑,证般若德」。知道一切法空,你的见惑破了,你的思惑也破了,就是说你错误的看法放下了,错误的想法也放下。错误的看法,佛教初学把它分成五大类,身,第一个是身。第二个是对立,边见,二边对立。没有对立,一切法是一体,哪来的对立!成见没有了,成见,一般人讲主观观念,就是我以为怎样怎样,我想怎样怎样,这主观观念,这全是错误的。这些东西,空观都能帮助你,这些东西放下,心清净了,清净心生智慧,叫般若德。「假观破尘沙惑,证解脱德」。知道万法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就解脱了。为什么?你不再执着,不再想占有,不再想控制,你得大自在。「中观破无明惑,证法身德」。能所二边都放下,法身就现前。法身是什么?法身就是圆满的自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佛证得法身。

  「三观既即一而三」,一而三,三而一,但是三种迷惑「岂前后而破」。这三种迷惑,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上上根人一破一切都破。惠能大师这个例子是非常好的一个例子,他同时破的,没有次第。所以「三德」,三德是法身、般若、解脱,「非次第而证」。「说之」,说有次第、有先后,「理非次第」,在理上讲没有先后,我们说有次第,理非次第。「由证三德,即入初住」,他在菩萨位子上什么地位?初住位,这是圆教,圆教初住他就超越十法界,他不住在十法界。他住哪里去?住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里面称为法身菩萨。天台大师称他为「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他是真佛,不过没有到圆满。为什么没有圆满?现在我们很清楚知道,他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无明断了,他还有习气,习气要断尽,实报土不见了。所以,实报土也不是真的,别去留恋,不是真的,也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说实报土例外,所以实报土也是虚妄的,在实报土里面断无明习气。无明的习气实在讲它不障碍一切法,它就障碍自性,你回不了自性。自性就是常寂光土,它就障碍你,你回不了常寂光;必须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自然回常寂光,回常寂光是《华严经》上讲的妙觉如来。

  法身菩萨四十一个等级,等觉最高,等觉再提升,那就是习气断尽了,就证妙觉,妙觉就回常寂光,实报土不见了。但是,他虽然回常寂光,依然在实报土现身,实报土现的报身如来。为什么会现身?实报土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跟他有感应,法身菩萨有感,如来有应。方便土、同居土里面众生与他也有感,他在同居土、在方便土现应身。还有十方念佛的人,天天念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的法身就起感应道交,我们这里念他、想他,他就有应,这个应是化身。化身无量无边,哪个地方有感,哪个地方就有应,化身。我们往生的时候,化身来接引,化什么样的身?你喜欢什么样的身他就现什么身。于是,我们要懂得一门深入,我们平常供阿弥陀佛供一尊,这一生当中就供这一尊,我们这个像就很熟悉。往生的时候我们见到阿弥陀佛就是这尊像,你看我天天想你,真的把你想来了,你一点不怀疑,就跟他去了。如果你供的像很多,都爱好,到时候阿弥陀佛现哪个像?这一下错了,错了机会就失掉了!这个很重要。所以一尊像好,心里头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会感得阿弥陀佛接引现这个化身来。

  我们早年,三十多年前,有那么一个道场,景美佛教视听图书馆。有一个赵默林老居士,他收藏有一尊佛像,放在家里,是个古董,告诉我有三百多年历史,白瓷的。我们那个时候图书馆没有佛像,他就把这尊佛像送给我,我们就供这个像。瓷的,怕打破,台湾地震很多。好在它里面是空的,所以我们这个佛像座子是个很重的木头做的,很重,是个好的木材。当中做一根棍子,佛像坐在那里,怎么样都不会倒下来。那我们常常旅行,怎么办?所以我就佛像照照片,照片携带方便,无论到哪里都可以带。永远就是供这一尊像,看这一尊像,这个像就深刻了。阿弥陀佛要给我现身,无论现什么样的身,化身一定是这个像。报身的像那就像《观经》上所说的,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身高大,跟半边天一样,那现的是报身,无比的庄严。我们心里很清楚,这是阿弥陀佛的报身。后面说,「上根之人,唯用一法」,这一法就是这初观。

  我们再看下面第二,「发真正菩提心。梵语菩提,华言道。初起大志,造趣所期,名之为发。不依偏权之教,而依圆实中道妙境,名曰真正」。这个批注里头有,「偏权圆实,谓藏通别三教为偏」。天台讲四教藏通别圆,藏教、通教、别教这都叫偏、都叫权,权是方便法;圆教这是圆,圆满,这是真实。我们依什么?要依圆教。藏是小乘,通是大乘开头,藏是在阿含,通、别是方等,圆教这是大乘,《般若》、《华严》、《法华》。一定要依圆教,天台是依《法华经》,这叫真正。「菩提即所期之果」,我们希望得的果报,「妙境即所行之路,心即能行能趣之心」,这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心、一个境,境是修行的心,心所现的。菩提是正觉,我们希望到达的果,妙境是所行的路,这个境界有声闻的境界、有缘觉的境界、有菩萨的境界、有如来的境界。西方极乐世界完全是如来境界,就是同居土、方便土都是如来境界。所以弥陀发的四十八愿,第二十愿里面讲,往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个皆就全部都是的,同居土里头下下品往生到实报土等觉菩萨,都是阿惟越致。这就说明它真的是圆教,真实境界。

  阿惟越致翻作不退转,里面包含三种,第一种位不退,第二种行不退,第三种念不退。这三种不退,阿罗汉证得位不退,菩萨证得行不退,法身大士证得念不退,念念趣向佛果。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三种不退转你同时得到,这是极乐世界无比殊胜。十方诸佛剎土没有这个说法的,只有极乐世界有,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力加持的。换句话说,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就有能力、有智慧、有神通、有道力,跟十法界一切诸佛剎土里面的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跟你有缘的众生,无论是善缘、是恶缘,善恶不要去理会,就是有缘。他有需求、他有愿望你全知道,你就能用你自己神通、道力跟他起感应,他有感,你就有应,帮助他!我们跟诸佛菩萨有缘,诸佛菩萨对我们有没有应?有。为什么我们不知道?感应有四种,有显感显应,这是我们知道的,所谓有求必应,很明显的,我们知道。第二种,我们是显感,求佛菩萨加持,佛菩萨冥应,冥冥当中来应、来帮助,我们自己不知道。

  第三种是冥感,我们自己并没有发心求佛菩萨,但是我们的困难、我们的希求佛菩萨知道,他自动就来了。他这个冥感,也有显应、也有冥应,显应的时候我们遇到,没有求佛菩萨,佛菩萨来了,见到了,他显应。我们在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他现身。像虚云老和尚朝五台山,感应的生病,他可能没有求,但是文殊菩萨知道了,化身,化一个乞丐来照顾他、帮助他。十几天把他的病养好,体力恢复了他再去拜,这乞丐不见了。第二次生病又遇到这个乞丐,碰得这么巧,又遇到他。请教他尊姓大名,他告诉老和尚,他叫文吉。问他家乡在哪里,他说家就在五台山,就是你要去的地方。还告诉他,你到五台山,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老和尚拜到五台山,就打听这个恩人,两次生病两次照顾,没人知道。到寺庙里面一问,庙里人告诉他文殊菩萨,他才恍然大悟。你看一路都是菩萨在照顾他,你没有需求,他暗中保护,真正遇到困难,他现身来帮助,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我还遇到一个感应,是抗战期间,我在贵州铜仁读书,我们校长周邦道先生他的夫人。抗战胜利之后,学校解散了,交给当地继续去办学,就是现在的铜仁第一中学。我们周师母住在南京…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六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