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黄金多大?一寸,寸金,一寸见方是一斤重,大概差不多像这样子,一斤。这一斤黄金我把它造成一个佛像,你看,见到它都要去礼拜,造一个佛像,你看佛像生了,佛像生。哪一天我不想这个佛像,我想观音菩萨,把它镕化掉,造一尊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像生了,佛像灭了。问一问,金有没有生灭?金是法性,法性没有生灭,生灭是相灭了。我想个什么东西,我就把它制造什么东西,体是一个,法性是体,生灭是相。那你再细细想,性不生灭,相也没有生灭。我把它塑个佛像,它就是佛;我给它造个菩萨像,它就是菩萨;我给它造个天人像,它就是天人,相有没有生灭?没有生灭。相是妄相,妄相也没有生灭,性没有生灭,相也没有生灭。你细心去观察,宇宙的奥秘慢慢都被你发现了。所以起是法性起,灭是法性灭,是我们肉眼凡夫看到的现象,好像有生有灭。
了其实不起灭,妄谓起灭,这就是深入一层的观察,你真的明了了。明了怎么样?没有生灭。体上没有相,我们今天看到这黄金,体上没有相,这圆的是个圆相,方的是个方相,一个方东西。法性不是物质,不是念头,所以它没有。它不像这个黄金,我们用黄金来做比喻,它不是像黄金,黄金真有相,它没有。这就更深一层意思。从这个比喻,你更深一层的去思惟观察就明白了,所以起灭是假的。再一个,佛经上比喻比得好,《金刚经》上比喻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虽然讲四个比喻,梦幻泡影,实际上是一个,就是梦,那三个是陪衬的,都不是真的。梦,我们都有经验,晚上睡觉作梦,起来了、醒过来梦没有了,灭了。梦中所有的境界那是相分,好像是真的,梦中有很多人,有山河大地,好像是真的,醒过来之后没有了,这有生有灭。醒过来之后才明白,根本就没有生灭,为什么?假的,它不是真的。如果有生有灭,它是真的,不是假的。它是假的,没有生灭,找生灭找不到。所以说妄谓起灭,我们说它是,那都是说假话。
如是体达功成。体是体会,达是通达,你真正体会到这个境界,了解事实真相,这个功夫成就了。法界俱寂,遍法界虚空界全是清净寂灭,这叫止。要用这个标准,这个止的意思深。止,什么境界的人?法身菩萨。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代表,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在五祖方丈室里面听五祖讲《金刚经》,大概只听到四分之一,他就入这个境界,就是此地讲的,他体会到,他通达了,他的功夫成就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把他体达的境界说出来,五祖给他印证,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个本自清净就是这里讲的法界俱寂,这句话跟本自清净是一个意思。何期是没想到,没想到自性本自清净。第二句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没有生灭,没有生灭就是此地讲的实不起灭,这真正明了,实不起灭。
第三句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就是我们这前面讲的没有欠缺,它是圆满的,一样都不缺,大圆满。这句话世尊在《华严经》上给我们透个信息,世尊讲三样,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佛讲三个事情。惠能大师的本自具足就是具足智慧、具足德、具足相,德是德能,相是相好。这三样东西把整个法界全部都包含到了,没有欠缺,样样具足。它能现,它要是缺了,它就不能现,它样样都能现,可见得它没有欠缺。万法唯心,万法唯识,在十法界里头万法唯识;在一真法界里头,就是诸佛实报土,万法唯心,没有识。在十法界里面万法唯心,心里头包含识,真妄心和合在一起,这是十法界里面的状况。所以这个境界是明心见性的境界,是圆教初住菩萨以上的境界。
「若观察此心体是无明,无明痴惑,即是法性」,我们今天观察我们的心,我们的心是无明。无明是什么?什么都不知道,迷惑颠倒。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它什么都知道,样样都知道。现在统统不知道了,这叫无明。心本来是明的,本觉!《起信论》上马鸣菩萨告诉我们,本性本觉,让我们了解到真心本觉,妄心不觉,「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是本觉迷了变成不觉,不是真有个不觉。不觉,怎么迷了?起了个妄念,迷了。这个妄念是什么?我,一有我就迷了。为什么?我贪、我痴、我瞋、我慢,全来了,就这么回事情。所以佛法里头头一个关口就把我破掉。这个东西很难,佛有方便,先教你破身见,身不是我,从这开始比较容易一点。到最后告诉你,什么是我?遍法界虚空界是我,就是法性是我,我们讲这是大我。身是小我,小我迷,大我觉。把小我放下,大我就现前了,遍法界虚空界是我。为什么?全是心变的。什么心?我的心变的,我的法性变的,我的自性变的。惠能大师末后一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那就是大我。自性能生万法,万法就是自性,自性跟万法是一不是二,这才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所以观察这个心体是无明,无明痴惑就是法性。
底下讲,「无明、法性,本来皆空,空亦不可得」。所以有一个空还是无明。法性里头什么都没有,你怎么搞一个空进去?这空的念头一生,迷了,没有。这个东西是难,真难,真不容易。净宗,阿弥陀佛有特别的善巧,空不行,用一个阿弥陀佛行,空会迷、会有障碍,阿弥陀佛没有障碍,阿弥陀佛就是法性,阿弥陀佛就是自性,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这个高!阿弥陀佛的意思,要用中国文字翻出来是无量觉,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阿弥陀佛就是无量觉。无量觉就是此地讲的观照,照见一切法的真相,佛经上的术语叫诸法实相,你全都见到了,全都清楚明白了。相有性空,相是假的,性是真的,你就能看到了。再深入看,深入看性相是一不是二,空有是一不是二。所以不能说空,也不能说有,不能说性,也不能说相。那什么?法尔如是,一切法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丝毫的造作都没有,自然的。法尔就是自然的意思,比自然还要自然,一切法它就是这样的,这才叫真的把真相看出来了。这个时候怎么?你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禅宗的名词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教下叫做大开圆解。
这个时候「法界洞朗」,朗是明朗,洞是彻底。「名之为观」,你看清楚了。你看看,观之体是止,止就是禅,禅就是制心一处、止心一处,把心止在法性上。法性就是心,心就是法性,无论是妄心、真心统统归了法性。法性里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若离法性无安心处」,这个重要,心到这里来定了,到这个地方来不动了。除法性之外,心是浮动的,那就是杂念、就是妄想,心生这个东西。生这个东西不好,为什么?身心不安。身心不安就是苦、就是难,你在受苦,你在受难。我们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六道是受苦受难,二十八层天人也不行。四空天、无想天,他们把心安在哪里?安在无想,也是属于禅定。无想里头有定没有慧,不是佛门讲的禅定,佛门讲的禅定有定有慧,他有定没有慧。没有慧就叫无明,换句话说,他是把心安住在无明里头,所以他有定,什么都不知道。佛不是的,佛把心安在法性上,法性有无量智慧、有无量德能、有无量相好,所以他能够与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众生有感他立刻就现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现什么身,他起作用。四空天跟无想天,他不起作用。宇宙之间有这些事,我们不能不知道,也许我们会碰上。碰上你认识它、了解它,没有关系,它不障碍你;不了解的话,你入它的境界就错了。
所以这一句话是真的,法性才是真正安心处。法性在哪里?法性就在事相上,只要你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就是法性安住在现象上。在这个境界里面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理事无碍,理是安住在法性,法性所现的这些现象没有妨碍。为什么?现象性空,法性也空,它不会发生障碍。再进一步,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事事无碍。这个时候你过的是什么生活?是诸佛菩萨的生活,法身大士的生活,跟住在菩萨的实报庄严土没有两样,实报、同居不二,实报、方便不二。二就是边见,二是二边。边见破了是一体,真妄是一,邪正是一,天堂地狱是一,真的一点都不假。
底下一句,「若离止观无安心法」,唯有止观是安心法。达摩祖师初到中国,跟梁武帝没缘分,到少林寺去闭关,九年遇到一个慧可。慧可法师向他请教,这都是禅宗,参禅的人,心不安,无有安心处,向他老人家请教,我心不安,请大师给他安心。达摩祖师,你看很多达摩祖师的像,都是手伸出来这个像,这伸出来是,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造达摩祖师像,这手伸出来,就是表这个法,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慧可回光返照,说心不安,心在哪里?去找,找不到。找了半天,告诉大师,「觅心了不可得」,我找不到。达摩祖师回他一句话,「与汝安心竟」,我把你的心安好了。他在这一句话当中觉悟了,开悟了。所以观是看破,止是放下。
我初学佛的时候,什么也不知道。这一生当中第一次见出家人,跟出家人谈话,章嘉大师。我也是很懵懂,向他请教一个问题。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最后一个单元讲的是佛经哲学,我知道佛法里面有高深的学问、有高深的哲学。我请教大师,有没有方法让我们很快能够契入进去?我提出这个问题。章嘉大师看着我,我也看着他,看多久?看了半个多钟点,一句话都不说。我等待他开示。他看我什么?大概是看我心浮气躁,年轻人。这个事情我十几年之后才发现,当时不知道,我只是等着他的回话。看那么久,说了一个字,有。我等了半个钟点才有,精神就提起来了,耳朵竖起来要听了,他又不说话了,就是我们沉不住气。这一次停了六、七分钟,跟我讲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放得下是止,看得破是观,他没有用止观,用止观我不懂,他要给我解释半天,我未必搞清楚。这两句话我听了好像懂,其实不懂。这两句话通俗,实际上秘诀全说出来了,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相辅相成,一直到如…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六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