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士学位才叫圆满,你的学业圆满了。不能小学毕业知足了,中学毕业知足了,大学毕业知足了,都不行,总希望你拿到最高学位,成佛!所以这三教菩萨境界,这个太容易发了。「亦须观察,毋令生着」,要用十乘去观察它,不能执着这个境界。「为是须观菩萨境也」。这个十种观境,它没有次第,虽然从一到十,发作的时候,在实际事上来讲,它没有次序的,不定发什么境界,都在我们用功的时候产生这么多的境界,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去对治。
我们现在看经文,看这个批注六百一十三页,我们从倒数第二行看起,下半段,「又《净土修证仪》云」,这引用的,「十乘之理观,能发九境之魔事」,障碍就叫魔事。为什么有障碍?「以五蕴生死迷暗之法为境」,十种境都离不开五蕴、十二入。「净土之事观,以弥陀果人清净之功德为境故,永绝魔事」。这九种境界魔事净土人没有,修大乘、小乘、禅宗、密宗都会有这些事情发生,对净土没有。为什么?因为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以五蕴生死迷暗之法为境界,容易出事。净土不是的,净土的事观是观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怎么会出事情?这不可能。净土以弥陀果人,阿弥陀佛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句名号清净功德,以这个为境界,不是以五阴十二入为境界,不是以这个。所以永远没有魔事。
「心无邪念时,则圣境现前,光明发显。弥陀果德,无量清净。是故彼国,永绝魔事」。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念佛人,尤其在现前这个环境,社会动乱,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地球上这些灾变也是过去没听说过的,怎么会这么多、会这么严重?这个影响很广、很大,所以四面八方信息很多,在网络上都能看到。我是有一些好心同学从网络上把这些信息下载下来给我看,我看得不多、不完全。从这些信息我们能够体会到,这里头有正有邪、有真有假,我们要用智慧去拣别,不能够完全相信。完全一昧去相信它,那就违背我们学佛的宗旨了,佛法是讲智慧,是冷静,要用智慧来处理问题。
我们今天在信息当中,除了从佛门之外,都没有达到佛的境界,多半好像都是天人境界,而这些天人差不多都还是欲界天,色界、无色界的好像没有这种信息,这层次不高。透出来的信息,我们看了,不管它是真是假,做为参考数据。夏莲老讲得好,「魔多反使道心坚」,这信息多,我们增长了道心。我们的道心是什么?加强信心,对极乐世界丝毫不疑。这些信息,他们没有见到《无量寿经》,他们不认识阿弥陀佛,如果他们读过《无量寿经》,知道阿弥陀佛,全都到这边来了。魔多,这个魔,外面传的东西是魔,给我们很多障碍的也是魔,磨炼我们。我们关关通过,欢喜。一切的折磨我们都接受,看看我们能不能禁得起考验,真能通过了,境界就上升。
释迦牟尼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做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丝毫怨恨。经上虽然没说明,我心里暗想,释迦牟尼佛会感谢他。为什么?成就他忍辱波罗蜜的圆满,这真正证明圆满。圆满,有感应,什么感应?释迦牟尼佛提前成佛了。原本千佛的顺序,释迦牟尼佛是第五,弥勒佛是第四,因为忍辱波罗蜜圆满,释迦牟尼佛提前成佛,他们两个调换,弥勒在后面了。歌利王对世尊成佛大有功劳,所以魔跟佛你怎么分法?就看你用什么心态去观察。忍辱仙人这个观察,那不就是帮了大忙?所以他要报恩,我成佛,第一个来度你。释迦成佛,第一个得度证阿罗汉果的,憍陈如,憍陈如就是当时的歌利王。
大乘教中无佛亦无魔,小乘教有魔,大乘没有,永绝魔事。这是真正念佛人对这个有信心,你要遇到魔障,遇到什么冤亲债主来找你,功夫不得力,自己要反省,一遇到这种情形加功用行,魔就走了。你不要害怕,遇到这个要退转,那麻烦大了,你真上当了;愈挫愈奋,勇猛精进,魔障也没有了。最好的修行方法,三业精进,身拜佛,口念佛,心想佛。你看身口意全是阿弥陀佛,什么样的魔障都没有了,是真的不是假的。念念求生净土,亲近弥陀,这个很重要。如果是你念念求升官发财,那魔还是有隙可乘,还是能找到你。你没有这个念头,对世间念头断掉了,世间只有一个念头,护持正法,接引众生,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这怎么可能有魔事?所以念老在此地,这个文字下得非常肯定,是故彼国,永绝魔事,完全肯定,没有一丝毫怀疑。
下面,「无时戾」,这个戾是违背的意思。经文:
【亦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
『四时』,我们这个地球上有,「春夏秋冬」,这叫四时。『寒暑』,冬天寒、夏天热,「大冷大热」。『雨冥』是「阴雨」。中国这个地位在地球上属于温带,温带有四季也有雨季,大概都是在春天,清明前后这个时候是雨季,阴雨。「彼国十七种功德庄严成就中,此显第三种庄严性功德成就」。极乐世界没有四时、没有寒暑、没有阴天,我们讲气候,这个地方气候太好了。「《论注》曰」,论是天亲菩萨作的,批注是昙鸾法师,《论注》里面说,「性是本义」,因为十七种成就,这一种是属于庄严性功德成就,性是本义。「言此净土,随顺法性,不乖法本」,法性跟法本是一个意思,不会违背本性。「又言,性是必然义,不改义。如海性一味」,大海是咸水。「众流入者,必为一味。海味不随彼改也」,陆地上江河的水流到大海,流到大海都变成咸味,江河水是淡的,流到海里不会把海水变淡。那就是什么?它不改、不变,取这个意思。
「今于天」,这个天就是天时,我们中国讲天时地利,今于天时,「则无四时等异」,没有春夏秋冬。「于地」,天时地利,于地,「则无江海山谷之相」,极乐世界是平地、是大地,没有江、没有海、没有山谷,没有这些东西。「唯是宽广平正,黄金色地」。我们知道极乐世界的大地都是众宝所成,不是像我们这个地方有泥沙、有土壤,没有;有石块,没有,全是众宝,这是性功德的成就。「于人,诸往生者,无不净色,无不净心,毕竟皆得清净平等无为法身」。天时、地利、人和,十方世界众生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生到极乐世界。所以到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不是跟阿弥陀佛同心同志,没有不是净色,净色是讲身相,清净没有染污;无不净心,没有一个不是清净心,都是清净心、清净色。所以毕竟皆得,统统得到,没有一个不得,清净平等无为法身。「此正显性地平等,法海一味之密意。是为庄严性功德成就」。性功德成就在极乐世界,在天时看到,在地利看到,在人和看到。
所以修行其它的法门真难!修行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总而言之,不出止观,法门再多离不开这个原则。止观是什么?我初学佛的时候,头一天章嘉大师告诉我,他没有说止观,说止观我不懂,解释很费事。他把止观改成两个,「看破、放下」,止就是放下,观就是看破,他这样说法我懂。其实没有真懂,止观意思太深了,但是确实就是看破、放下。他告诉我,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又帮助你看破,看破又多放下一些。就是看破、放下,从初发心到如来地,这两个相辅相成。你看看这么深的一个道理他用这么简单的方法说出来,这是智慧、这是善巧方便,叫我们第一次听佛法能听得懂。你用什么方法成就的,说得一点没错,成佛,只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成佛了。妄想分别执着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不知道它是假的。所以上上根人一闻千悟。我不是上上根,我要是上上根,章嘉大师头一天给我讲,我就成佛了,像六祖惠能大师一样,那上上根人,我们比不上他。我们中下根性,听到欢喜,慢慢,看破多少就放下多少,再看破就再放下,这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
见思烦恼看破了、放下了,就证阿罗汉果;尘沙烦恼看破了、放下了,你就成菩萨。见思烦恼是对内的,不在外面,是我们对外面境界、对自己的身心看错了。这五种见惑,惑就是错误、迷惑,把自己的身当作自己,这错误,身不是自己。不是自己,认为是自己,这头一个错误,从这一错,一切全错了。有我就有人,对立了,有真就有假,有善就有恶,连道教里头有阴就有阳,没有一样不是对立的,对立是错误。不对立了,不对立是宇宙万有跟自己是一体,这对了,它本来是一体,一体里头哪有对立的?所以对立是错误的。
懂得之后就要放下,真懂;懂了还不肯放下,不是真懂。这也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他老人家告诉我,大乘佛法知难行易,行是放下,放下很容易。为什么放不下?你不知道,你不晓得真相,晓得真相就很容易放下了。那我研习经教,晓得了,不透彻。为什么?没放下。真正透彻了,哪有不放下的道理!所以章嘉大师告诫我,不要认为自己已经懂了,放下才真懂!没放下,不可以说自己懂。为什么说自己懂了?就不想再学了,你的境界就停止在这里,你不能提升了。知道自己还是没透彻,再研究,这就对了。这是科学家的精神,这大乘佛法有,标准我没有做到,我就没懂。
无明放下就成佛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八万四千法门,大乘经教上说,不外乎止观。《华严》到最后,你看看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那是一篇论文,如何学习《华严经》。最后五止六观,五止是放下,六观是看破。我们净土也是止观,也是看破放下,把世出世间一切法,全是假的,佛法也不是真的。《金刚经》上说得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佛法要舍,世间法是非法,更要舍,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就成佛了。经我们听了不少,也会讲,就是放不下。那章嘉大师的话,你既然放不下,你没懂,不要以为自己懂了。
章嘉大师令人景仰、令人佩服,我跟他三年,他就往生了。时间虽然不长,见面次数很多,每个星期都会见面一次,给我们印象非常深刻,那个人在定中,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他送我这张照片,这照片是他的标准照片,印得很多,每一个人跟他都送给他这张,都一样的,六十多…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七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