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七八集▪P2

  ..续本文上一页;不放在心上好,那是清净业。净宗的法门尤其殊胜,放在心上只是阿弥陀佛,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其它的统统不放在心上,这就对了。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佛语阿难。不思议业。汝可知耶。】

  这是释迦牟尼佛问阿难,阿难说了不思议业,『不思议业』,你知道吗?没有等待阿难回答,佛自己就解释:

  【汝身果报。不可思议。】

  『果报』,念老批注里头说,「据《笺注》意」,《笺注》是民国初年丁福保居士的批注,注《无量寿经》。他用的原本是用彭际清的节校本,《无量寿经》在中国的版本有九种不同版本,这也在其中之一。他在这里面注说,「果报指过去所行善恶,感得之结果与回报,故名果报」。每个人到这个世间来,得到人身,你一生的受用就是果报。这果报怎么来的?前世的因。读《了凡四训》,我们对这桩事情了解得就更透彻。了凡先生十五岁遇到一个算命先生,这个算命先生给他看相算命,告诉他你命里头是做官的人,你应该去读书,去考取功名,这你命里注定的。他年岁小,带回家去,让这个先生(这先生姓孔,云南人)跟他妈妈见面。了凡先生年幼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只有一个母亲。母亲听了孔先生的说法,说得很对,请孔先生给他算终身流年,就是每一年每一年的状况。他的寿命五十三岁,五十三岁寿命就没有了。

  算得非常准确,他到三十五岁,二十年,这二十年当中每一年的遭遇跟他算的完全准确,一丝毫都不差。所以了凡先生心就定下来了,什么欲望、求都没有,他说没用处,所谓是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一生都是命,求不到,命里没有求不到,何必去求?所以他的心就很清净。这个心我们今天讲的,心有定,没有智慧。三十五岁这一年,他遇到云谷禅师。他去访问,和尚很有名,很有道行,他修禅的,跟他在禅堂里面坐了三天三夜,真的没有动一个念头。所以云谷禅师问他,功夫不错,三十五岁的年轻人,功夫不错,一般人做不到,坐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念头,谁能做到!所以对他很佩服。你是跟什么人学的,功夫不错。

  了凡很老实,告诉他我没有功夫,我也没有跟谁学,我的命从小就被人家算定了,二十年一点都不差,所以我什么都不想,想了没用处,想了是打妄想,想不到,干脆不想了。禅师听了哈哈大笑,我原来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他就问我为什么是凡夫?他说你二十年来被命运所转,一点都不差,一点都没有转动,你不是凡夫谁是凡夫?了凡突然这心里一亮,向他请教,难道命运可以改的吗?云谷禅师告诉他,命是你自己造的,当然自己可以改。如果命是别人造的,你就没办法,自己造的!跟他讲命运的道理,你每天起善念善行,你的命运上加分,加分就不准了;你要是有恶念、干坏事,你就减分,减分命运就一年不如一年。它有加减乘除的,做大好事就乘,做大坏事就除,天天有加减乘除。告诉他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头,不是过去,过去那等于是你的基础,你从这上面有加减乘除,教他改造命运的方法。

  用什么方法?用道家的《感应篇》,教他断恶修善。《感应篇》是个标准,里面有很多哪些是善、哪些是恶,你天天去念,天天去学,善的努力去做,恶的要断,不能再做。他就学回去了,真干!这一真干,第二年就不对了,第二年参加考试,孔先生算他考取的是第三名,结果他考了第一名,这一年的收入也增加了,跟孔先生算的不对了,他就真相信了。二十年一点不差,云谷禅师一教他,立刻就不相应。于是一生努力断恶修善,改过自新,太太跟着一起做。命里头没有功名,他参加考试最高只能考到秀才,举人、进士没有分,他就求,求举人、进士,都被他考上,这命里没有的,这学位提高了。一生做官,最大的官是个县长,是四川一个小县分的县长,这个也不对了,他以后做官是做个知县,但是这个知县是大县,不但是大县,直接归皇上管的,就好像现在的特别行政区,这官做大了。命里头没有儿子,求儿子,确实生了个好儿子。儿子给他生了孙子,好像是六个,我记不清楚了,家庭以后人丁兴旺,到现在还不衰。他的家人我没有见过面,但是通过电话,都很好,都很难得。这就是命运操在自己手上,不在别人,命运可以改造,我们一定要懂这个道理。

  「又对应于造业之缘而报者」,这叫报。所以你命里头有果有报。「正可生果之物」,这叫因。「助其因而促使得果者」,这叫缘。譬如米麦的种子,这是因。「农夫之耕耘与雨露之滋润等」,这是缘。「今年米麦之成熟,是以去年米麦为种子,故对应于去年之米麦,则是果。对应于去年之农夫与雨露」的缘,这叫做报。念老说得很好,把这个因缘果报讲清楚了。种子是因,过去生中造作的善恶在阿赖耶里头,这叫种子,种子要没有遇缘不会起现行。譬如了凡先生,他遇到孔先生给他算命,这是缘。他能够相信,能够依照命运里面注定的去走,这都是果报,这是果。遇到云谷禅师,这是缘。云谷禅师教他改变,他真改变了,「佛氏门中,有求必应」,那是报,果报,他真得到了。命里没有功名,功名考取了;命里没有儿子,儿子得到了;命里面官很小,不大,他做了大官;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活到七十四岁。他没有求寿命,没有求长寿,自然延长二十一年,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不可思议』,叫「超情离见」,情是我们的情识,见是见解,是我们的情识见解所见不到的,这叫超情离见,叫不可思议。为什么?「非众生思维语言之所能及。」这是讲自身,自身的果报不可思议,每个人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在没有学佛之前,一个朋友介绍,认识了朱镜宙老居士。这个老居士大我三十九岁,祖父辈的。是一个学科学的、学财经的,抗战胜利之后,他是浙江人,做浙江财政厅长。我们在台湾遇到的,年岁大退休了,把我们当小朋友看待。一生的经历非常丰富,讲他的一些事情给我们听,讲故事,那个故事都是亲身经历的。他是虔诚的佛教徒,印光大师的弟子。我那时候刚刚学佛起步,他送一些书给我看,第一本《了凡四训》,他告诉我的。我看了很受感动,看了之后才发现自己问题很多,了凡先生的毛病我统统都有,了凡先生的好处我没有,坏处我全有,这个麻烦就大了。这个要不好好的修,这一生遭受苦难还不说,将来肯定搞三途。想到这里很害怕。这个时候方东美先生把佛经介绍给我,愈学愈欢喜,命运改了。改造命运,我超过袁了凡,他不如我,他延寿二十一年,我延寿四十年,我的寿命四十五岁,我今年八十六,超过太多了,其他方方面面全超过了。教我的这些章嘉大师跟李炳南老居士,这两个人帮助我,这是缘。人的一生确实总在遇缘不同,遇到真正好人、真正善知识,他来指点我们、教导我们,我们听了之后接受真干,这个很重要。你不干,你得不到受用,真干!

  所以命运是活的不是死的,全在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为什么不积善断恶,积功累德?年年提升自己,这里头快乐无比!绝对不是财色名食睡,那个东西没有用,那个命里也有,这些东西叫适可而止。饮食吃饱就行了,衣服穿暖就够了,有个小房子遮蔽风雨,快乐无比。一生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你多快乐,你多自在、多幸福。所以在这个世界、这个环境当中,一生能跟人不争不求,快快乐乐过日子,真不容易。所以我一生永远感激老师,不是老师指的这条路,无论走哪一行都非常辛苦。这一条路成佛之道,畅通无阻,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只要我们心定,不被它诱惑,用智慧来处理,统统是增上缘,全都是好事,这个好事就是提升自己境界。

  一生的事业教学,义务教学,这就是跟释迦牟尼佛学的。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开悟就开始教学,七十九岁圆寂的,所以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我是二十六岁学佛,三十三岁出家,出家就开始教学。佛法是在出家之前学的,所以一出家就教佛学院,就开始接受一般道场邀请讲经。一生自己没有道场,一切随缘,哪里请到哪里去。缘很殊胜,这个殊胜要感激两个人,一个是李老师,当年办大专佛学讲座,让我认识这批学生;第二个感激道安老法师,他在台北办一个中国佛教会的大专佛学讲座,请我去做总主讲,我在那里讲了四年,大概认识有几千个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出去之后在国外留学,分散在全世界,我在全世界弘法的缘就是他们。如果没有这个缘,那的确发展就很有限,发展不会超过台湾,就在台湾岛上周游。所以这么多学生毕业之后到国外留学,给我铺的这个路子,让我弘法游历的圈子放大了,放到全世界。这叫缘不一样,没有这个缘不行。

  还有爱好不一样,跟我年龄差不多的,有这个缘分,不肯出来讲经,那就不行。讲经也很辛苦,为什么?你要准备功课,得很认真准备,跟学校教书没有两样,比学校教书还辛苦。学校教书,你教这个科目,你有一套讲义,年年都用它,不要做第二次准备。我这个不一样,每一次都要准备,不定人家要我讲什么经,他们要我讲什么,我就随他,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讲了几十种,愈讲愈欢喜。真正体会到、尝到方东美先生早年把佛教介绍给我,第一堂课,第一堂课讲的是佛经哲学,就这个单元的第一堂课,告诉我「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我们学哲学,「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这么进门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那我得要享受享受!

  章嘉大师看到我是一个人在台湾,没有家亲眷属,就劝我出家,劝我学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你就去跟释迦牟尼佛学。介绍我读的书,这正式读第一本佛书,是《释迦方志》、《释迦谱》这两个小册子,释迦牟尼佛的传记。老师告诉我,学佛你对佛要认识,你不认识佛,你就走弯路了。首先要认识佛,这个教学也很特殊。我们看到很多人学佛的时候,不是从这进去的,多半从什么?经典进去的。我不是的,我从释迦牟尼佛…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七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