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碧岩录》十五则讲记 第七 第三则 马祖日面佛月面佛▪P3

  ..续本文上一页呢?没有什么交涉嘛。有什么巴鼻呢?没有什么巴鼻嘛。“到这里,作么生得平稳去?”自己的见地,自己的行履,怎样才能平平稳稳地立得正,坐得直。

  “所以道,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禅宗被称为向上一路,这可是千圣不传,必须自悟。如《坛经》所说的“自修自行自成佛道”。但禅宗之外的则不是这样,不论是“大圆满”也好,“大手印”也好,他可以传。师父对徒弟 “咕噜咕噜”的念诵一遍,你跟着念诵,然后灌个顶,盖个图章,就把传承给了你了。这有东西可传的,是向上一路吗?不是。尽管“大圆满”也讲“立断顿超”,说起来也是跟禅宗一样,但是变成可传可受的东西,那就失去了真正禅宗的意味了。因为禅宗只许你自悟,不能让你师徒授受,没那个事。所以圆悟祖师说“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啊!正是因为千圣不传,我们就别去劳神,别去劳形。就象猴子在水里捞月一样,是捞摸不着的。

  “只这日面佛月面佛,极是难见。雪窦到此,亦是难颂。却为他见得透,用尽平生工夫,指注他。”象这样的公案,怎么用这四言八句的诗偈把它颂出来呢?的确难。就说马祖不安的这个公案,非常不好理解,不好领会。雪窦祖师到了这个地方,也不好去描绘他,于是用诗颂的形式去描绘他。因为雪窦祖师看得透,用了自己平生的功夫,来下了这么一个颂古。通过这个颂古,就把雪窦祖师在禅上的功夫表现出来了。所以,“诸人要见雪窦,看取下文:日面佛,月面佛,五帝三皇是何物?二十年来曾苦辛,为君几下苍龙窟。屈,堪述,明眼衲僧莫轻忽。”

  这个我们暂时放在这里,先看圆悟祖师的评唱。

  “神宗皇帝在位时,自谓此颂讽国,所以不肯入藏。”雪窦祖师圆寂的时候,是在宋仁宗的末年,他主要的经历是在宋仁宗的年代,雪窦祖师也是活了七十多岁。他圆寂的时候,很多人要把他的语录、文集申请入藏。以前入藏是官方操持的,是皇帝颁赐入藏,不允许民间来办。某某大和尚,某某老和尚,某某禅师,他的文集、他的语录要到大藏经,收入大藏经里面,那个是需要皇上御笔亲批的。只有到了明朝末年,因朝廷内争激烈,对文化的控制放松了一些。在紫柏大师的倡导下,在浙江嘉兴这个地方,搞了一个民间筹备式的《嘉兴藏》。所有老和尚的,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把自己平生的语录送到那里面去,后补入藏——放在那去储备起来。有朝一日,朝廷在修大藏经的时候,就可以供选,看能不能到皇家修的大藏经里面,这个就是《嘉兴藏》。

  我们看以后现成的大藏经,从宋初的《开宝藏》开始,以后是《洪武南藏》《洪武北藏》,最后就是《乾隆大藏经》。都是那个时候以皇上名义编的。宋代也有一两次编藏的机会,但是,宋神宗在位的时候,雪窦祖师的徒弟把他的文集呈上去,但是呢,神宗皇帝认为“此颂讽国,所以不肯入藏。”为什么呢?颂文里有“三皇五帝是何物?”的句子,你想,三皇五帝是中国的圣人嘛,最为圣明的。从黄帝到尧舜禹,多神圣的人啊!你居然敢说是何物?太看不起咱们的祖先了,太看不起咱们的圣君了嘛,所以不许入藏。

  “雪窦先拈云:日面佛月面佛,一拈了却。”这个“一拈了却”非常了不得啊。这实际上就是法眼祖师常用的这么一个重语反复。上次讲过“丙丁童子来救火”的公案。又有一次,法眼祖师的徒弟慧超问:“师父,你给我一个开示,让我明心见性吧。”法眼祖师就说:“好,你问我答。”他就问:“师父,如何是佛?”法眼祖师指着他说:“你是慧超!”啊!一下他就悟了。圆悟祖师在成都的时候,晚年,成都有位被敕封为 “县君”的范老太太就跟老和尚说:“老和尚,你给点方便法门吧,让我也能明心见性,也能品尝到禅的风味啊!”老和尚就说:“好,我给你传一点吧。”她就说:“哎呀,你别弄复杂了,我年纪大,又是妇道人家,记不住那么多了,你给我来个简单的法门。”圆悟祖师就说:“好,我传你。”“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你去参吧,包你开悟。”这个老太太参了几个月,哭哭啼啼地又到圆悟那来了。“哎呀,老和尚,慈悲吧,那参不了,给我一个再简单的方法。”圆悟祖师:“好,你留意啊!马上我就传你一个法。你注意,你马上就要开悟。”那个老太太就坐在那恭恭敬敬的。圆悟就说:“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嗨,老太太一下就悟了,说:“原来是这么的近啊!”

  你看,这里面本来是马祖这么一个“日面佛月面佛”,雪窦祖师同样把他拈来,而圆悟祖师说:“一拈了却”,一拈就了。凭什么了呢?实际上,我们前面的几个公案的确就是这样,就在重语反复的时候,在咀嚼无味的时候,反而就可以截断众流,涵盖乾坤。所以,只要我们功夫用得紧,用得实,就可以一拈了却,收到明心见性的效果。

  下面又说:“五帝三皇是何物?且道他意作么生?”为什么会如此大不敬?以前对皇上是不能大不敬的,那是要坐监狱的,说不定脑袋都没有了。在君权至上的时代,雪窦祖师居然敢说:“三皇五帝是何物?”了不得。但是,意不在此,后面还有。那么,我们看“雪窦祖师意作么生?适来已说了也,直下注他,所以道:垂钩四海,只钓狞龙”。垂钩四海,只钓狞龙。的确,禅机遍天下,上钓有几人?船子和尚接夹山的时候说:“垂钩千尺,意在深潭”,就钓到一位夹山和尚。祖师们的禅机就是为上根利器的狞龙而设的。

  “只此一句已了,后面雪窦自颂他平生所以用心参寻,“二十年来曾苦辛,为君几下苍龙窟””。雪窦祖师不是随随便便说的,他自己以前也是花了二十多年的辛苦啊!花了二十多年的辛苦,而且到了“苍龙窟”里面去走了一趟的。大家都知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啊!不入龙宫,怎得到龙珠呢?不可能的。“似个什么?一似人入苍龙窟里取珠相似。”你想想到龙宫里面去取龙珠,到虎穴里把小虎崽弄出来,那可是要命的事。如果没有这样的勇气,又怎么能够得到这向上的东西呢?所以,“后来打破漆桶,将谓多少奇特,原来只消得个“五帝三皇是何物””。悟了以后,才有这样的味。

  有人说禅是金屎法门,没有悟的时候,比黄金得还珍贵;悟后呢,狗屎不如啊!吃饭、小便都是佛法,都是在演禅。无论举手投足、说东说西,恁么也得,不恁么也得,什么什么都是对的。你没有悟呢?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都是错的。所以,“后来打破漆桶,将谓多少奇特。”哦!原来是这样的, “五帝三皇是何物”——打破了虚空,明白了无常,明白了法身了嘛。把这一切全部都照了以后,你五帝三皇是何物?过去、未来是何物?五帝三皇不就是过去嘛,当今皇上是现在嘛,以后的皇上是未来嘛。那些又是何物呢?都在无尽的时间之中,在大般若的幻化之光中消沉了,不见踪迹了。当年洞山祖师参龙山老和尚,洞山就问:“老和尚,你是什么时候住于此山的?”老和尚说:“我也不知道,我只看到一头泥牛入海去,至今再无消息来啊!”

  “且道雪窦语落落在什么处?须是自家退步看,方始见得他落处。”必须是自家退步看,什么叫退步看?就是回头看,要回光返照的看。我们不能在语句上的看“五帝三皇是何物”,“日面佛月面佛”又怎么怎么,不能在文字上去看。要回过头,回光返照看自己的念起念落啊。你自己能够退步看,回光返照观看自己起落的念头的来去,才会知道雪窦祖师的落处。

  “岂不见,兴阳剖侍者,答远录公问。”远录公了不得啊,这几次老和尚跟我聊天的时候说:“远录公了不起啊!远录公了不起啊!当年曹洞宗的太阳和尚在世的时候,禅宗内有三大老之称。曹洞宗就是太阳和尚,临济宗是汾阳善昭,云门宗就是咱们的雪窦祖师重显。汾阳就对他的徒弟远录公——浮山法远他们说:“当今的善知识,我都去参过,各宗各派的手段我都会,就是以没有见太阳老和尚为遗憾,我现在时间不多了,人也老了,走不动了。你们代我去参太阳警玄老和尚,远录公就和琅邪慧觉一块去。的时候还是很曲拆的,太阳老和尚当时有个侍者,叫平侍者。太阳老和尚知道这人不对,就说:“还是你们俩个好,你们接我曹洞宗的法吧,你们不接法,我们曹洞宗的法脉就断了。”远录公说:“对不住,我已经接了临济的法,不能再接曹洞的法。”太阳和尚非常遗憾。

  有一次远侍者外了,老和尚就去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接我的法呢?”远录公就说:“平侍者在嘛,平师兄了不起,不得了,他的禅机,他的悟境,他的气象都了不起”。太阳和尚指着自己的胸口说:“他这里不好。”对把左手展开,指着姆指和食指间的虎口说:“以后他的落处在这。”后来,太阳和尚圆寂了,平侍者当了方丈。几年以后,他说:“哎呀!风水师说老和尚那个塔对我不利。”于是要迁塔,他根本不管老和尚的塔。老和尚先前也说过:“我的肉身,放着真身可保太阳山三十年的香火兴盛。”但是,这个新方丈就认为这个塔伤了他的风水,就把那个塔推倒,把老和尚拿出来烧,但烧不化。他自己就用斧头,亲自下手把老和尚的脑袋砍开,把胸口破开,这样再浇上油火化。

  这一下寺庙的僧众就愤怒了,就报到官府里面去,“你这个欺师灭祖啊!”马上就把他的袈裟剥了,坐了几年监狱,贬为庶人,没有那个丛林敢接收他了。他自称黄秀才,到处去发展,别人都不理他。这样的人,狼心狗肺,欺师灭祖,把自己师父的肉身都坏了呢?后来,有一次在山里走,在个三叉路口上,一只吊金白额大虫下来,就把他吃了。你说老和尚利不利害,知道他掉入虎口,在虎口处安身啦!的确是在虎口处安身。远录公是忠于他的师道,不能接太阳的法。当时太阳和尚只好把曹洞宗的传承衣钵交给远录公,说:“你不愿意接我的法,那你就代我传法,看见有合适的、优秀的人,代我传法。”后来,远录公发现了投子义青,培养…

《《碧岩录》十五则讲记 第七 第三则 马祖日面佛月面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