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简要卷之三(李贽)▪P3

  ..续本文上一页。五位中五十种资粮。五十种佛果。互为主伴。互为因果。互为体用。以如来理智性果。常资普贤行。使令无染。普贤行常资如来性果。使得圆满悲智。废一边一切不成。所有行门。即是人天因果。设得出世。即是声闻二乘。及出世净土菩萨。及留惑润生等。如此十行。与佛果资粮。犹如黄瓜。果华同出。华果相资。以无功而为自在也。

  世主妙严品十回向法门

  从阿修罗王至日天子。于中有十众。用表十回向。何以然者。为阿修罗居大海中不没其身。表十回向。圆融真俗常处生死大海。不没其身。前之十住十行。但修出世。悲智心增。加以回向。回真入俗。得真不证。知真同俗。处俗无染。利生自在。如阿修罗。虽处大海。而海水不没。虽同天趣。无天妙乐故。此位菩萨。处于生死。无生死中五欲乐。虽处涅槃。无涅槃中寂灭乐。故名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又如法界品云。成就如来高出世间阿修罗王。又王者自在义。明此位菩萨于涅槃生死中得自在故。又阿修罗。亦云阿素罗。阿之言无。素云游故。又云妙。又罗云戏。如婆沙论释。为非天也。虽天趣摄。为多谄诈。而无天妙乐。像此位菩萨。行大悲方便万行。似如谄诈。似如生死。无有人天五欲乐。无常住涅槃出世寂灭之乐。主十回向中檀波罗蜜门。

  第二明不坏回向。为真性无亏。同流入俗。名为不坏。今以迦楼罗王托事显之。明于大海上。以清净目。观命尽之龙。而以两翼搏取之。迦楼罗王。此云金翅鸟王。显十回向菩萨。常于生死大海之上。以法空清净智目。观有根熟众生。以止观两翼而搏取之。安置自性清净涅槃之岸。此止观。以法性为止体。以自性无性智为观体。非能观所观而有二事。主戒波罗蜜。戒净故。犹如大海不宿死尸。明大悲大智戒。不宿人天及三乘染净二见之死尸故。此金翅鸟。取龙之时。于一念顷。掇身入海水。水波未合。取龙而出。名为速疾力。得道菩萨亦复如是。以定慧观察力。从无明大海之际。系长短心。一念应真。古今三世一时见尽。如是见道。如是修道。是名为发心。如是发心先心难。但明十住初心。从凡夫地。一念应真难故。非为究竟佛果难故。至于究竟不异初心。故明法不异。智慧不异。时复不异。以定慧照之可见。情以思之即迷也。

  第三紧那罗王。明等一切诸佛回向。以一切诸佛。处于生死。以法忍门。以为万行之主。令一切众生。皆得菩提无上法乐。故寄表紧那罗王。此云疑神。亦为行主。似人而头上有角。口似牛口。人见皆疑。人耶非人耶。故曰疑神。明此位菩萨。以十回向。成大慈心。以法忍力。生于六道。同行益生。人见皆疑。为凡为圣。若是凡夫。有智如佛。若是贤圣。行同凡事。故以疑神寄表其行也。此神能作行主。与天作戏。主忍波罗蜜门。以忍为万行主。若无忍者。万行不成。是故忍为行主。此类畜生道摄。

  第四摩睺罗王。此云大蟒。亦云大腹。罗伽云。胸腹行也。主精进波罗蜜。胸腹行者。明趣求乐法利人。匍匐谦敬也。是精进义。明至一切处回向。六道四生。无处不入。此是守护伽蓝神。能护法故。此中十王。明精进波罗蜜中十波罗蜜。

  第五夜叉王。明无尽功德藏回向。主禅波罗蜜。以禅定夜叉。守护一切众生心。令心不妄。得大功德藏故。夜叉者。此云苦活。或名伺察。明以禅门守护伺察一切众生苦活心。令心不妄。此天王领夜叉众。在须弥山北面。

  第六毗楼博叉龙王。主领龙众。在须弥山西。此之龙王。主随顺坚固回向。明般若波罗蜜门。如龙游空。能隐显降雨润众生故。以般若空慧。自在有无。雨诸法雨。益众生故。

  第七等。以鸠槃荼王主之。是魇魅鬼神。啖食精气。亦名冬瓜鬼。如是恶众生。菩萨亦皆随顺。是故名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乃至地狱。悉皆遍入。此神是南方天王。领二部众。一名鸠槃荼。二名薜荔鬼。此鸠槃荼。阴囊大如冬瓜。若行乃擎置肩上。坐时即踞之而坐。明爱染贪求犹如饿鬼。大悲菩萨。尽兴随行。断一切贪求故(主方便波罗蜜)。

  第八真如相回向。乾闼婆王。此云寻香。有香气处。以作娱乐。而求其食。表真如相位菩萨。常以真如法界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无染之香。娱乐众生。令其爱乐故。于中十王。明愿波罗蜜中十波罗蜜。第九无缚无著解脱回向。托事于月天子。表力波罗蜜。以无缚无著法性虚空智慧。照烛众生。净烦恼热。得法清凉故。

  第十入法界无量回向。以日天子托事表之。明十回向中智波罗蜜。如日处空。下照万有。其位益上。其功益下。像此位菩萨其智甚高。其行弥下。彻至人天神鬼外道邪行畜生地狱。尽同其行。犹如日月。其形在上。其功在下。善恶俱照故。已上十王。配十回向中十波罗蜜竟。如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十地。一一位中波罗蜜。各随当位。取意即得。一例取之。即不知其趣。如是日月天子。皆表十回向。成大悲愿行之门。明悲智无依。常以法空为体。随根普照。无有所为。任无功之智日。称万有而成益。

  世主妙严品十地法门

  十住十行寄表如神。十回向位寄表如王。于此十地寄表如天。明其进修。渐渐惯习殊胜。此天名妙高天。其山在大海中。出水高八亿由旬。入水深八亿由旬。四宝合成。北面黄金。南西琉璃。西面水晶。东面白银。形如腰鼓。上有四层级。四天王各随方所居四面。其山顶上四埵。埵列八天王。各有部众。中顶帝释居。众宝所庄严。以是名妙高。亦名妙峰山。亦名忉利天。此云能主天。由帝释能为天主也。下有七重海。重别金山围绕。迦楼罗速飞七日方始达。金山有天居。皆四天王所摄。其上三十三天。所有天身。长一由旬。衣长二由旬。广一由旬。重六铢。寿一千岁。一日一夜。同此人间一百年。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已上依俱舍三法等论说。此天王有五种名。一名能主。一名释提桓。一名憍尸迦。一名天帝释。一名因陀罗天。此名天主。具云释迦因陀罗。释迦者。此名百也。为先因百度设无遮斋。得作天主。此配欢喜地中檀波罗蜜。此位菩萨。对治观行。苦空无常世法非实。皆从十二缘生。本无体相。成于舍法身命财等。如是于诸佛法。信顺修行。且治欲界粗悭吝业。行檀波罗蜜。于十二缘生。未善了知。六地菩萨。方明十二缘法。如炼真金数数入火喻。明对治悭障。

  第二复有无量须夜摩天王。表离垢地。为此天离地际故。依空而居。有众妙乐也。像此位菩萨戒波罗蜜增胜。有法乐。以法身为戒体故。渐增进。离前地世间系故。初地檀度为胜。此位上上十善净戒为胜。名为离垢。初地须弥之顶。世界与人连。寄同世间。此位以空居。寄同出世间。故名离垢。初地喻炼真金。未云加药。但数数入火。转转明净。此地炼真金。加以矾石。转令明净。以戒为矾石故。夜摩天此云时分天也。为此天无日月。天光自相照。不分昼夜。但莲华开合。知其昼夜时分故。此天身长二由旬。衣长四由旬。广二由旬。衣重三铢。寿二千岁。日月岁数与前天倍。此位修上上十善戒。治欲界现行粗惑习气。三地修九次第定。方无三界烦恼。生如来家。同如来性。

  第三复有不可思议兜率天王。此名知足天。佛地论云。最后身菩萨。于此教化。如璎珞本业经。十一地等觉地。始名一生补处。方名最后身。配在第三禅。此知足天。为最后身菩萨在中者。皆是如来随时方便设法利生。不可定也。前位明以上上十善净戒。离欲界现行粗惑垢故。此位菩萨。以九次第定。净色界无色界并欲界心习。得出三界心。作炼金喻。善巧炼之。不失铢两。转转明净。明以九次第定炼之。以法眼观之。以行加之。无亏本法。但转明净。欲界修定。以治欲障。上界修慧。以治定障。如是对治。随顺法行。方便利生无所染著。名发光地。以忍波罗蜜为体。此天身长四由旬。衣长八由旬。广四由旬。寿四千岁。日月岁数皆与前天倍。此知足天。当修三法。得生其中。所谓戒定慧。若但修戒施。即生余天。若一乘法中。其事不尔。以智遍周。以为天体故。

  第四化乐天王。表焰慧地菩萨。像此天处。常以变化以悦自乐。亦名乐变化天。心外无境。从心变故。此天王众有十天王。皆是精进波罗蜜中十波罗蜜。常以精进波罗蜜为体。此位作炼真金作庄严具喻精进明修三十七助道之观。对治三界邪业习故。此天身长八由旬。衣长十六由旬。广八由旬。寿八千岁。日月岁数与前天倍。衣重一铢。食甘露味。

  第五复有无数他化自在天王。托事表难胜地。为此天在欲界顶。明菩萨欲境难超故。故曰难胜地。此位菩萨。常以禅波罗蜜。以为观体。魔王波旬居此天中。修十谛观。即为菩萨位。不修观者是魔眷属。又此天名他化自在。以他变化以为自乐。像此位菩萨。常教化众生。令他得乐以为己乐。此天身长十六由旬。衣长三十二由旬。寿命岁月。悉与前倍。

  第六复有不可数大梵天王。明现前地。以初禅是色界。无女人生。无欲界染故。依佛地论云。离欲寂静故名梵身。又依长阿含云。梵众中以梵音语故。故名为梵。又尸弃者。或云持髻。或云螺髻或云火顶。以火灾至此天故。修得初禅者。得生此天。此天王。于梵众中发大梵音。诸天各自谓言。唯共我语。于大千界最得自在。颜如童子。身如白银色。长半由旬。衣如金色。无男子形。禅悦为食。寿命一劫。于中有十大梵王。明般若波罗蜜中十波罗蜜。

  第七复有无量光音天王。明远行地。此二禅天。初禅灭忧。二禅灭苦。明此位菩萨在七地。诸行已终。大悲圆满。四摄四无量十波罗蜜。三十七助道法。常在现行。自苦已无。常度他苦。染净二障。此位通过。譬如真金饰以众妙杂宝转更殊胜。明以法身为金体。悲智万行圆满为众妙宝。互为庄严。常以行网教光。普化一切众生故。故像此天。已灭忧苦以心净故。出语口中光生。此有十大光音天。以明方便波罗蜜。此天身长二由旬。寿二劫。此天水灾至。

  第八复有无量遍净天。明不动地菩萨。明此天忧…

《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简要卷之三(李贽)》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