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第13-15卷)▪P8

  ..续本文上一页  如彼妄想见

   当知亦非无  此法法亦尔

   (记曰。此颂法身淳净也。以法身淳净,故一切皆非,虽无诸相如彼往见,而真如自性亦复非无。以法法皆真,故云亦尔。)

   以有故有无  以无故有有

   若无不应受  若有不应想

   (记曰。此颂言有无相待而生,不应其二见也。谓法身虽离诸相,不入断灭,故不可著无。当知法身非无,而实有自性。若于法身自性而复作有见者,亦是妄想。故云若无不应受,若有不应想。故魏译云。无既不可取。有亦不应说。此所谓悉离诸根量也。)

   或于我非我  言说量留连

   沉溺于二边  自坏坏世间

   解脱一切过  正观察我通

   是名为正观  不毁大导师

   (记曰。此总显离过,结归观心也。向因凡夫妄执假我,外道妄计神我,故以无我之言破之。而二乘复计无我以为实法,故此言法身真我以破之。意谓向之我与非我,皆言说量,既堕二见已。若于今之所显法身真我为是,而复以向之二我为非,此亦堕言说量,留连沉溺于有无二边,终非究竟。不独自坏,抑且坏他。何者。以但有言说,都无实义,皆为戏论故。若解脱如上一切诸过,能正念观察我所通达离心识处,是名正观。方为不谤正法,不毁导师。若他观者,皆邪见也。◎上明转依菩提果以显法身三德秘藏以结归观心竟◎下显一心真如离一切相摄归第一义谛◎初离名字相)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修多罗摄受不生不灭。又世尊说不生不灭是如来异名。云何世尊。为无性故说不生不灭。为是如来异名。(唐译云。世尊。如佛经中分别摄取不生不灭。言此即是如来异名。世尊。愿为我说不生不灭。此则无法。云何说是如来异名。如世尊说一切诸法不生不灭。当知此则堕有无见。)佛告大慧。我说一切法不生不灭,有无品不现。

   (记曰。此难明寂灭一心以显如来法身离名字相也。大慧因闻如来法身不生不灭,遂致疑曰。且如经中一向所说不生灭者,但显无性之理而已。今则云不生不灭是如来异名。然不生不灭则是无性。无性则离名字相。云何说此是如来异名耶。且不生是堕无。不灭是堕有。故唐译云。世尊说一切诸法不生不灭,当知则堕有无见。故世尊答云。我说一切法,有无品不现。何者。以不生则不有。不灭则不无。不有不无,故不属有无。故云有无品不现。唐译有无二见有问无答。此经有答无问。故二译互相发明。)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不生者,则摄受法不可得。一切法不生故。若名字中有法者。惟愿为说。

   (记曰。此大慧复以有无致疑难者,以明果德究竟离名字相也。意谓世尊既云说法有无品不现。然不现则无可取。故云摄受法不可得。既不可得,则就中一法不立矣。以一切法不生故。且一法不立,又有谁是如来名字耶。此则自语相违也。若说不生法是如来名字者,似乎此中又是有法者,非超有无矣。故云若名字中有法者。若,犹似也。此义云何,愿为我说。)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我说如来。非无性。亦非不生不灭摄一切法。亦不待缘故不生不灭。亦非无义。大慧。我说意生法身如来名号。(唐译云。我说无生即是如来意生法身别异之名。)彼不生者,一切外道声闻缘觉七住菩萨。(二译皆云七地。)非其境界。大慧。彼不生即如来异名。

   (记曰。此斥大慧谬计不得佛意,而以法身正义答之也。以大慧疑不生不灭为断灭。又疑不生不灭摄一切生灭之法。意谓必待生灭缘尽方得不生不灭。故此斥云。亦非无性。亦非摄一切法。亦不待缘。然虽一切皆非而亦非无义。何者。以我说一切法当体无生即是如来异名。殆非此外别有也。第无生意,乃八地菩萨实证平等真如方能明见。殊非外道二乘所能测知。亦非七地菩萨之境界也。永嘉云,若实无生无不生。以无生无不生,故名意生法身。既证平等真如,则法法皆如。以法法无生,当体皆如,故无生是如来异名。到此境界,所谓无一物不播如来之号,无一法不阐遮那之形。故下文以多名释之。赵州云。老僧把一枝草为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为一枝草用。佛是烦恼。烦恼是佛。苟非深证无生三昧者,又何以与此。)

   大慧。譬如因陀罗,释迦,不兰陀罗。(梵语释迦提婆因陀罗,此云帝释。又云富兰陀。又云憍尸迦。皆帝释异名。)如是等诸物,一一各有多名。亦非多名而有多性。亦非无自性。

   (记曰。此喻释如来虽有多名而无多体,以显唯一实也。唐译云。譬如帝释地及虚空,乃至手足,随一一物各有多名。非以多名而有多体。亦非无体。以法法皆真,故名异而体同。唯了无生者,故不以名异而异其体。在徇名者特生异见耳。)

   如是大慧。我于此娑呵(旧云娑婆。亦云索诃。此云堪忍。)世界。有三阿僧祇(此云无数。)百千名号。愚夫悉闻。各说我名。而不解我如来异名。(唐译云。诸凡愚人,虽闻虽说,而不知是如来异名。)大慧。或有众生知我如来者。有知一切智者。有知佛者。有知救世者。有知自觉者。有知导师者。有知广导者。有知一切导者。有知仙人者。有知梵者。有知毗纽(此云大力。)者。有知自在者。有知胜者。有知迦毗罗者。(城名。以佛生彼城故。)有知真实边者。有知月者。有知日者。有知王者。有知无生者。有知无灭者。有知空者。有知如如者。有知谛者。有知实际者。有知法性者。有知涅槃者。有知常者。有知平等者。有知不二者。有知无相者。有知解脱者。有知道者。有知意生者。大慧。如是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不增不减。此及余世界,皆悉知我,如水中月。不出不入。

   (记曰。此出多名而体不异,正显离名字相也。由体不异,故如水中月,不出不入。所谓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以无去来,故不出不入。盖法身普应众生,平等显现,而无去来之相。但随所见闻各别异耳。华严名号云,如来有四百亿十千名。法华寿量云,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异名。姓氏不同,名号各别。良以法身无生,故无不生。无名,故无不名。以无不名,故不可得而名焉。不可得而名,故名字离也。此非愚者所知。◎上离名字相竟◎下离言说相)

   彼诸愚夫,不能知我。堕二边故。然悉恭敬供养于我。而不善解知辞句义趣不分别名。不解自通。计著种种言说章句。于不生不灭作无性想。不知如来名号差别。如因陀罗释迦不兰陀罗。不解自通会归终极。于一切法随说计著。

   (记曰。此明如来法身离言说相也。然名字起于言说。以彼愚夫不达言说性空,故妄计名字各异。至于寂灭无生离名言处真实法身,盲无所知。由不知此,故妄计有无,堕二边见。是等然虽供养于我,而不能善解名字句义趣中所含多名一体,故云不分别名。但取差别之相。以不善解法身自通,故但执言教,昧于真实。谓不生不灭是无体性。殊不知正是法身遍一切处,而为如来差别名号,如因陀罗等也。以不解自通会归终极至离言说处,故于一切法唯计言说。)

   大慧。彼诸痴人作如是言。义如言说。义说无异。所以者何。谓义无身故。言说之外更无余义。惟止言说。大慧。彼恶烧智,不知言说自性。不知言说生灭,义不生灭。大慧。一切言说堕于文字。义则不堕。离性非性故。无受生。亦无身。(唐译云。离有离无故。无生无体故。)

   (记曰。此言计言说者不达实义也。然彼愚夫妄谓义如言说,义与言说不异。如斯则但有言说而无实义矣。故云义无体故。以此人不了言说自性,将谓言说之外更无余义,唯止于言说而已。所以然者,以彼愚痴恶智,不知言说自性是生灭法,而义不生灭耳。所以言说生灭而义不生灭者,以言说堕于文字,义则不堕。以超文字,离有无相故,无生无体故,是故不堕。)

   大慧。如来不说堕文字法。文字有无不可得故。除不堕文字。大慧。若有说言如来说堕文字法者,此则妄说。法离文字故。是故大慧。我等诸佛及诸菩萨,不说一字,不答一字。所以者何。法离文字故。非不饶益义说。言说者众生妄想故。

   (记曰。此明如来说法不堕文字相也。所以不堕者,以法离有无相故。除不堕文字者,则说与不说皆明鉴也。此外若以如来有所说者则为谤佛,故云则为妄说。由法离文字故。诸佛菩萨唯说离文字法,故始终不说一字,不答一字。何者。以法离文字故也。问曰。既不说一字,岂不饶益众生耶。答曰。非不饶益义说。但对众生所说者,乃说破众生妄想梦耳。殆非实有法可说也。故云说者众生妄想故。)

   大慧。若不说一切法者,教法则坏。教法坏者,则无诸佛菩萨缘觉声闻。若无者,谁说,为谁。

   (记曰。此释难也。难曰。既法离文字,则无法可说,而如来何以又说一切法耶。故此释云。以无法可说,是名说一切法,乃说其无可说耳。所谓虽复不依言语道,亦复不著无言说。若绝然不说者,教法则坏。教法坏,则无诸佛菩萨缘觉声闻矣。若总无者,则坏法界相,而又谁是说法者,而复为谁说法耶。所谓实际理地,不立一尘。建化门头,不舍一法。是在即说而不有其说。岂绝然不说而后方为离文字哉。)

   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莫著言说。随宜方便广说经法。以众生希望烦恼不一。故我及诸佛为彼种种异解众生而说诸法。令离心意意识故。不为得自觉圣智处。

   (记曰。此释上不说说,乃为迷者,非为悟者说也。谓诸佛如来本无法可说。其所广说一切法者,皆为随顺众生种种解欲,破彼希望烦恼,令转心意意识故耳。所谓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故云不为得自觉圣智处说。是故菩萨莫著言说。)

   大慧。于一切法无所有。觉自心现量。离二妄想。诸菩萨摩诃萨,依于义,不依文字。

   (记…

《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第13-15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