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以来日本学界中国禅宗研究热点述评
圣凯法师
内容提要 本文从1990年以后日本学界对中国禅宗的研究成果中,选择重要的
论文与著作,从禅宗文献、禅宗史、禅宗思想等三个方面加以述评,介绍目前日本对中
国禅宗研究的热点,并且分析其研究的特点,希望能够对中国学界的禅宗研究有借鉴
与促进作用。
关键词 日本学界 禅宗研究 禅宗文献 禅宗历史 禅宗思想
一、刖目
日本学界对中国禅宗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与良好的学风,忽滑谷快天、松本文三朗、宇井伯寿、铃木大拙、柳田圣山(称呼皆省略敬称)等人都是耳熟能详的国际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至今都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1990年以后,日本对中国禅宗的研究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中生代的学者田中良昭、石井修道、永井政之、椎名宏雄、冲本克己等先生仍然笔耕不辍;而新生代的学者则层出不穷,如伊吹敦、小川隆等先生为禅宗研究则增添了新的力量。所以,为中国学界介绍近年来日本学界的禅宗研究动态变成很有意义与必要,尤其是他们对中国禅宗的研究热点。
学术乃天下之公器,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深入,中日两国在禅宗研究方面也呈现出多种层面的交流。作为中国学人,了解国外学界的动态,取他人之长,这无疑是拓宽研究视野和促进研究的最好手段。在禅宗研究方面,日本学界亦在不断总结中成长,石井修道(以下人名皆省略敬称)对唐宋时代的禅宗史、铃木哲雄对唐五代禅宗史、永井政之先生对元明时代的禅宗史、田中良昭对敦煌禅籍等研究状况及问题点分别进行论述,为我们了解1990年以前日本学界对禅宗研究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在中国,杨曾文先生曾经就日本对禅宗文献的研究方面,进行专门报道,而且在其大作《日本近现代佛教史》、《唐五代禅宗史》都有所叙述。姚卫群、魏常海、方广铝等先生都涉及到这方面的工作。
笔者曾经在2002年11月参加由广东省南华寺举办的“纪念曹溪南华寺建寺一千五百周年禅学研讨会”,发表论文《近十年来日本学界对中国禅宗的研究状况》。遵照《中国禅学》编委会之嘱,在前论文的基础上,选择重要的研究论文与著作,从禅宗文献、禅宗史、禅宗思想等三个方面加以述评,介绍目前日本对中国禅宗研究的热点,并且分析其研究的特点,希望能够对中国学界的禅宗研究有借鉴与促进作用。
二、禅宗文献整理与研究的热点
日本学界对禅宗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主要集中在敦煌禅宗文献与语录,都已经取得很高的成就。本世纪初发现的敦煌文献中有大量禅宗典籍,日本不少学者对此作了调查研究和整理,推进了对中国禅宗历史和思想的研究。
在所有禅宗典籍中,《六祖坛经》无疑是最重要的。从1926年矢吹庆辉发现敦煌本《坛经》以来,铃木大拙、宇井伯寿、柳田圣山、松本文三郎等都对《坛经》进行过校订、研究、出版。20世纪90年代以后,《坛经》的研究随着不同版本的出现,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势头。尤其是敦煌遗书中发现的《坛经》北京残本“冈48号”和“有79号”,田中良昭便马上写文章介绍。伊吹敦、近藤章正两位又对《坛经》进行研究,伊吹敦认为敦煌原本《坛经》是在经过四次“增广”之后才发展成现存的敦煌本《坛经》的,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神会及其法系的极大影响。
对菩提达摩《二人四行论》,除了敦煌本以外,椎名宏雄又发现了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所收藏的朝鲜天顺本《菩提达摩二人四行论》,并作了研究和校勘。此本具有敦煌本所缺的首题、尾题及其他残缺部分,是一个最完整的本子。同时,编者将本书分为序分、正说分、流通分三分,以正说分四十四门为中心;从天顺本末尾付刻“龙门佛眼禅坐禅偈”一篇可以看出,这是在教禅一致的思想背景下所编集的书。最后,椎名宏雄认为该书是敦煌本传存于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的古写本⑥。另外,中岛隆藏、伊吹敦、石井公成都对《二人四行论》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取得很好的成果。
另外,北宗的文献更是最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随着敦煌文献的进一步发现,北宗的研究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大乘无生方便门》(又称为《大乘五方便》、《北宗五方便》)的研究。土屋明智以“坐禅”为中心,认为从《人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修心要论》到《大乘无生方便门》在“坐禅仪”、禅定的作用方面,已经向神会的思想转变和靠拢;《大乘无生方便门》与神会《坛语》在用语与表现上都很类似,神会的思想亦受到其影响。河合泰弘首先从《楞伽师资记》中道信、弘忍、神秀中的记载,指出“方便”为北宗说法教化的重要方法。其次,他一方面肯定神会受到《北宗五方便》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指出该书的思想基本是以神秀为中心,但在道信、弘忍“东山法门”已经出现,最后由普寂完成“五方便”,而且普寂后人又不限“五方便”而提出“方便多门”。同时,河合泰弘指出《北宗五方便》所传的本子有三个系统,而且经过多次改编。伊吹敦也对《大乘五方便》的诸本进行考察,并且从文献的变迁来说明北宗在思想上的展开。
另外,伊吹敦还对《大乘开心显性顿悟真宗论》、《顿悟真宗金刚般若修行达彼岸法门要决》、《心王经》进行研究,指出《大乘开心显性顿悟真宗论》是依《顿悟真宗金刚般若修行彼岸法门要决》、《禅门经》序、《楞伽师资记》、《观心论》、《般若心经疏》、《修心要论》、《大乘无生方便门》、《诸经要抄》等而撰,指出该书成立于八世纪末九世纪初,同时受到摩诃衍禅师的影响⑤。
冲本克己利用北京图书馆敦煌文献,研究、校订了《禅策问答》、《七祖法宝记》、《法王经》,并且加以日本语的现代翻译。他依B.1254新出三篇禅籍《达摩禅师论》、《禅策问答》、《息诤论》,指出《禅策问答》出现的主要术语有“安心”、“凝心”、“绝思离想”、“觉观”、“戒行”、“有心无心”,其内容是从东山法门到北宗时代的纲要书形式。根据冲本克己的考证,《七祖法宝记》引用了《佛藏经》、《念诵经护法普通诸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三昧经》、《大般若经》、《金刚经》、《维摩经》、《法华经》、《人佛境界经》、《楞伽经》、《思益经》、《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决定毗尼经》、《法句经》、《转女身经》、《药师经》、《大佛顶经》、《涅檠经》、《诸法无行经》、《华严经》、《璎珞经》、《禅门经》、《文殊行经》、《宝积经》,认为此书成立于《历代法宝记》之后,而《历代法宝记》是保唐寺无住(714—774)死后所成立的,这样推出该书成立于774年以后,于是,他以大谷大学藏敦煌本《诸经要抄》为底本,以北京图书馆藏敦煌本《七祖法宝记》殷38号、新本1272号为参照进行校订。
关于《法王经》,冲本克己调查了敦煌出土汉文、西藏文以及西藏大藏经人藏本《正法王大乘经》,推测作者为北宗关连的人物,成立于664年至695年;同时,他指出《法王经》以一心一乘思想为基础,引用了《涅架经》、《胜鬘经》、《维摩经》、《大乘起信论》为典据。最后,他以S.2692为底本,以北京图书馆日30、淡36、咸26、新本1298为参照本,进行校订。
文献方面另外研究热点,便是各种语录的整理、研究。日本筑摩书房从1969年以来陆续出版《禅的语录》全20卷,对中国禅宗的代表性著作进行译注,各书包括新校订的原文、日本训读、现代日语译文、注释和解说。解说部分实际是研究论文,对作者、原书的思想和意义等作详细论述。近十年来,这方面的工作继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其中以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具有代表性。《禅源诸诠集都序》有明代《嘉兴藏》本,此源于元代大德七年(1303)雪堂普仁的刊本(《大正藏》的底本);另外,有明代朝鲜弘治六年(1493)(柳田圣山所编《禅学丛书》之二有载),和万历四年(1576)刊本(镰田茂雄《禅的语录9——禅源诸诠集都序》底本)。后来,石井修道又发现大英图书馆所藏延文三年(1358)五山版《禅源诸诠集都序》,并依此本重新进行译注研究。首先,他们的研究表明,根据裴休《禅源诸诠集都序叙》和《唐故圭峰定慧禅师传法碑并序》,可以肯定“禅藏”即是《禅源诸诠集》;其次,推测《禅源诸诠集》的卷数为一百三十卷,其卷数可能为流动的、不定的;最后,有关宗密的传法系谱,他们讨论了胡适、冉云华、柳田圣山的观点,指出成都府净众寺神会和尚的传法系谱:弘忍——(资州)智诜——(资州)处寂——(成都)净众寺无相——(成都)净众寺神会——(成都)元和圣寿寺南印,而东京荷泽寺神会和尚传法系谱:弘忍——慧能——(东京)神会——磁州法如\黄龙山唯忠。
由于二本传法系谱混合,“唯忠亦号南印”的“人身误认”,致使宗密成为东京荷泽神会的法系人物。他们对《禅源诸诠集都序》译注的办法,先进行版本对校,其次日语训读,最后现代语译和详细注释。而其重要的学术价值体现在注释中,对每个名词或句子指出文献出处,乃至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
另外,以石川力山为代表的曹洞宗宗学研究所禅籍抄物研究会对《真州长芦了禅师劫外录抄》的研究则取得显著的成绩,他们对驹泽大学图书馆所藏宽永刊本《真歇和尚劫外录》、面山校订本《真歇和尚劫外录》、岩泽文库所藏传万安抄《真州长芦了禅师劫外录抄》进行校注、研究。但是,他们没有见到俄藏黑水城文献中《劫外录》的本子,这是非常遗憾的。同时,石川力山还对《庞居士诗》进行考察,探讨了目录所见《庞居士语录》的各种记载,受到宋代语录再编风气和“颂古”的影响,从而编集成《庞…
《1990年以来日本学界中国禅宗研究热点述评》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