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国佛教史▪P23

  ..续本文上一页二年(927)也有僧自西国取经回,献佛牙。晋天福二年(937)赐摩竭陀国大菩提寺三藏室利缚哕号宏梵大师。天福六年(941)迦叶弥陀国僧喧哩以佛牙泛海而至。

  十国佛教的大势 十国是湖南的楚(896 951),荆南的南平(907-963),四川的前蜀(891-935),两浙的吴越(908--978),广州的南汉(907--971),淮南的吴(892 937),福建的闽(886 945),四川的后蜀(934 965),江南的南唐(937--975),山西的北汉(951—979)。其中佛教得到发展的有吴越、南汉、南唐、后蜀诸国。楚与南平未建年号,只是以世袭的王位统治一方而已。

  楚国马氏自马殷据湖南,至希崇降唐凡六主,五十六年。初马殷对于佛教也同一般的信重,洞山良价的再传弟子献蕴到楚国时,马殷曾出城延请,问如何是祖师西来大道

  并请入府供养(《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子希范延僧洪道为报慈寺住持,待以国师之礼。诗僧虚中与王子希振情好甚笃。文喜、乾康也以诗名。希范卒,弟希广立,深信巫觋及沙门之语。其兄希萼来攻,希广令僧日夜诵佛经,王被缁衣膜拜念宝胜如来,卒被擒杀。

  南平高氏自高季兴至继冲凡四世五王,合五十七年。龙德元年(921)高季兴以僧齐己为僧正,给其月俸,礼待于龙兴寺。迎文了住紫云院,以善烹茗授定水大师。清泰三年(936)子从诲迎弥勒像于万寿寺。天福三年(938)又立僧伽妙应塔。季兴五女皆出家为尼,各居一寺。

  前蜀王氏二主三十五年。先主信重佛教。武成元年(908)诞节,诸僧进辟支佛牙。常游龙华寺、宝历寺。光大元年(948)有西域番僧满多三藏来游峨眉,不久归国。诗僧贯休甚得崇遇,赐号为龙楼待诏明因辨果功德大师翔麟殿引驾内供奉经律论道门选练教授三教元逸大师守两川僧录大师食邑三千户赐紫大沙门。蜀地自唐时玄宗初次避乱入蜀,其后黄巢起义,攻人长安,僖宗逃人蜀时,长安文艺之士两次多随之而来,所以蜀地文艺之风很甚,如杜龁龟、高遒兴都善佛像罗汉,宋艺善写貌,贯休亦善绘罗汉,形多古野。

  后蜀孟氏二主三十二年。先主亦信佛。唐天成二年(927)遣僧五人送佛牙于唐,长一寸六分,是僖宗人蜀时所留的。建国以后二主皆常至大慈寺避暑。后主于诞节至佛寺散香。广政五年(942)有西域番僧来。广政十九年(956)赐诗僧可明钱十万帛五十匹。后主弟仁操亦深究禅理。善绘佛道人物的有蒲师训、高从遇(高道兴子)、石恪、景焕、赵忠义,杜敦安(杜靓龟子)。蒲师训师房从真,石恪师张南本。僧昙城善篆法,僧晓峦善草书。

  吴越钱氏三世五主。江浙地区佛教旧来兴盛,钱氏五主亦极为信重。光启三年(887)请文喜(仰山慧寂弟子)住龙泉廨舍,大顺元年(890)请赐紫衣,贞明五年(919)武肃王钱谬为黄檗希运的弟子宗彻增修其寺为罗汉寺,迁其塔于大慈山麓。创天册寺请道怤(雪峰义存弟子)居之,由是吴越盛于玄学。文穆王元罐时全忿(仰山再传弟子)住雪峰山寺,赐名曰清化禅院,师号纯一。忠献王宏佶为灵照(雪峰义存弟子)创报恩院,延请开法。忠懿王宏俶请子仪开法于罗汉、光福二寺。又延宗靖(雪峰义存弟子)入府,署六通大师。特别是宏俶迎法眼宗第二世天台德韶禅师为国师,请问道法,以赞宁为两浙僧统。赞宁博物多识,辨说纵横,撰有《宋高僧传》、《僧史略》、《笱谱》等书。于烟霞洞雕十六罗汉像。

  南汉刘氏自刘隐据广州,凡五主合六十五年。刘

  信重佛法,常请文偃至府问法,赐号匡真禅师。后主刘长于大宝十年(967)造千佛塔于兴王府(今广州光孝寺铁塔),刘晟问文偃弟子子祥:祖意教意是同是别

  又问章禅师:如何是禅

  足见当时宗风之广。

  吴杨氏,白杨行密据杨州,凡四主四十六年。吴代徐温专权,吴王幼懦。徐温尝建兴教寺,又与石头大师善,使伺宋齐邱之为人。对于佛教无所可述。

  闽王氏,自王审知据福建,至延政降唐,凡七主合六十年。王审知请行蹈(雪峰义存弟子)转*轮。创保福禅院,请从展居之,开堂日,审知礼跪三请,躬身扶掖升堂。于鼓山创万岁寺,请神晏(雪峰义存弟子)开法,奉为国师,演法三十二年,学侣一千余众。子辚亦屡向神晏问道。师备(雪峰义存弟子)居玄沙山,王审知待以师礼。师备示寂,审知遵其遗命,请寂照继席。

  南唐李氏三主三十九年。李异升元元年(937)改徐温所建兴教寺为清凉寺,延悟空居之。二年(938)改瓦官寺为升元寺。李璟保大元年(943)悟空卒,延文益入居之。保大九年(951)请隐微居龙光禅院,请清禀(云门文偃弟子)人澄心堂集诸方语要,十年乃成,为先主造寺名奉先寺,请深禅师开堂。李璟迁都南昌,隐微随之住大宁精舍,又建寺请圆智转*轮。延请善道,待以师礼。后主李煌奉佛尤甚。开宝二年(969)普度诸郡僧,开宝三年(970)崇修境内佛寺。都下供僧逾万人。造塔建寺,帑藏空虚。宫中造寺十余,城内建塔寺几满。广出金钱,募民为僧,有道士为僧者予二金。僧人犯奸者令礼佛百拜,便释之,由是奸滥公行。诸郡断死刑,奏牍遇斋日,则于宫内燃佛灯,达旦不灭则贷死,富商大贾犯法者厚赂左右,辄续其灯,获免甚多。宋人知其佞佛,遣少年有口辩者入唐为僧,尽得其国中虚实。围城之日,后主尚在净室听沙门讲《楞严》、《圆觉》经。由于李主擅长文学,一时知名画家如周文矩、曹仲元、陶守玄、王齐翰等都善道释鬼神,仲元初学吴道玄,不成,尊其法,别作细密,以自名家。

  北汉刘氏三世四主二十九年。刘钧以五台山僧(刘)继颐署鸿胪卿,参预国政。继颐多智数,善商财利,于团柏谷置银冶,募民凿山取矿烹银,官收十之四,国用多于此取给。刘继元兼通禅学,常假继颐紫檀如意秉以挥谈。建天龙寺千佛楼。

  云门法眼两宗的成立 石头希迁的法派经天皇道悟、龙潭崇信、德山宣鉴、雪峰义存以传于云门文偃而建立了云门宗。文偃依空王寺志澄出家,于毗陵坛受具,从澄学律数年,往参睦州陈尊宿,后人雪峰谒义存,温研积年,得付心印。历访诸方十七年,南北数千里。后于韶州灵树院如敏处为首座。如敏卒,南汉主刘氏请以继席。后迁云门山,凡三十余年,建立了云门宗,南汉乾和七年(949)卒,年八十六。文偃接人,擒纵舒卷,纵横变化,极尽神妙。凡对机往往多用一字以酬应,丛林目为“一字关”。又逢僧必以目顾曰:鉴!僧拟议,便曰:咦!门人录为“顾鉴咦”。文偃示众云:涵盖乾坤,目机铢两,不涉万缘,作么生承当。众无对,自代云:一镞破三关。后来其弟子德山缘密分析其语云:德山有三句语:一句涵盖乾坤,一句随波逐浪,一句截断众流。并作四颂颂之。缘密又有八颂:褒贬句,辨亲疏,辨邪正,通宾主,抬荐商量,提纲商量,举实商量,委曲商量。以明对机勘机之旨。文偃有时云:光不透脱,有两般病:一切处不明,面前有物是一;又透得一切法空,隐隐地似有个物相似,也是光不透脱。又法身亦有两种病:法执不忘,己见犹存,坐在法身边是一;直透得法身去,放过即不可,子细检点来,有甚气息,亦是病。又云:古人大有葛藤相为处,只如雪峰和尚道:“尽大地是你。”夹山和尚道:“百草头上存取老僧,闹市里识取天子。”洛浦和尚云:“一尘才起,大地全收。一毛头师子,全身总是你。”把取翻覆思量看,日久岁深,自然有个人处。这便是后来看话头的起源。

  雪峰义存的另一弟子玄沙师备传与罗汉桂琛,琛传清凉文益,建立法眼宗。文益七岁出家,为新定智通院全伟弟子,于越州开元寺受戒,往明州郧山育王寺,从希觉律师学,兼探儒典,以文章游心。后见福州长庆慧棱(雪峰义存弟子),未契玄旨,往谒桂琛,求抉择,月余于言下大悟。历访江表丛林,至临川,州牧请住崇寿院。南唐李异请住金陵报恩禅院,后迁清凉寺,朝夕演法,诸方丛林咸遵风化,使玄沙师备的法门,中兴于江表。显德五年(958)卒,年七十四。谥大法眼禅师,称其法派为法眼宗。文益宣扬法门,融合禅教,以华严圆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理发明石头明暗理事回互之妙用,作有《华严六相颂》、《三界唯心颂》,又作《参同契注》,今不传。尝说:理无事而不显,事无理而不消。事理不二,不事不理,不理不事。又以事理相资解释曹洞的偏正明暗和临济宗的主宾体用。曾作《宗门十规论》批判当时禅门之弊。文偃传天台德韶,韶传永明延寿。寿撰《宗镜录》一百卷,更显禅教圆融之理。兼弘净土,撰《万善同归集》,以明唯心净土之旨。

  第六章 流派蔓衍时期

  第十六节 北宋的佛教(960—1127)

  僧官制度 宋代管理僧道的制度,大致遵循唐代旧规而略加变更。主管僧籍的是祠部和鸿胪寺。祠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祠典,道释祠庙医药之政令,凡宫观寺院道释,籍其名额,应给度牒。若颁发空名度牒应不超过定数。鸿胪寺卿掌四夷朝贡宴劳赐给送迎之事及国之凶仪、中都祠庙道释籍帐除附之禁令,少卿为之贰。左右街僧录司掌僧尼帐籍及僧官补授之事(《宋史·职官志》)。就是度牒由祠部发给而教门事务由鸿胪寺掌管。鸿胪寺所管辖的僧官就是左右街僧录司及各州僧正。左右街僧录司原由功德使选补。真宗景德二年(1005)因道官上言:“功德使选定迁补,所置或非其人。”于是真宗亲临便殿引对诸寺院,首询行业优长者次补左右街僧官,景德三年(1006)命知制诰李维、直史馆路振、直集贤院祁玮出经论题考试左右街僧官,以定迁序(《宋会要·僧道官门》)。

  左右街僧官有僧正、僧录、副僧录、讲经论首座、鉴义(又称守阙鉴义)名额大约各二人。此外又有额外守阙鉴义。天…

《中国佛教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