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其统治者姓拓跋,为鲜卑族。唐贞观初(627)赐姓李氏,世为夏州节度使。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元吴称帝,国号大夏。据有内蒙古鄂尔多斯、阿拉善及甘肃西北部,为宋边患。凡九主二百零三年(1032—1234)为蒙古所灭。元吴自制西夏书,命野利仁荣演译之,成十二卷。字形方整,书法重复,教国人用之。唐开元六年(718)朔方节度使曾请大法师说经,造石佛像。天宝十四载(755)玄宗以其地列刹之中练习骑射,因令辨才为教诫临坛度人。至德初(756)以才为朔方管内教授大德,建《法华》道场。宋景德四年(1007)李德遣使入宋,请修五台山十寺。天圣七年(1029)献马七十匹换藏经一部。是西夏未建国之先,佛教已颇流行。建国以后,制定蕃字,又屡向宋请求藏经,景佑元年(1034),至和二年(1055),嘉佑四年(1059),治平二年(1065),熙宁六年(1073)皆各得一部,绍兴二十四年(1154)又向金国请市儒释书。
景宗元吴广运三年(1036)有僧善称等六人至宋京献梵经、佛骨、菩萨像,还至夏。元吴向之求梵经不得,因羁之。西域僧侣遂绝。天授礼法延祚八年(1045)于兴庆府设戒坛院,出遇迄妻没藏氏为尼,号没藏大师,居戒坛院。十年(1047)于兴庆府十五里建高台寺,贮宋大藏经,请回鹘僧翻译经文,易为西夏字。
毅宗谅祚天佑垂圣二年(1051)于兴庆府役兵民数万,建承天寺以贮大藏经,并瘗佛顶骨舍利。
惠宗秉常时译六祖《坛经》为西夏文。
崇宗乾顺天枯民安四年(1093)重修凉州护国感通塔。永安元年燕丹国师曾游天竺。弟子嵬洋(姓),法名思能,建崇庆寺,掘地得古涅檠像,夏主建宝觉寺以奉之。仁宗仁孝,于乾祜二十年(1189)请宗律国师、净戒国师、大乘玄密国师、禅法师僧众等,就大广民寺作求生兜率内宫弥勒广大法会,结坛施食诵咒读西蕃翻汉藏经,说法礼忏,施翻汉《弥勒上生经》十万卷,读《金刚经》、《普贤行愿经》、《观音经》各五万卷,饭僧、济贫、赦囚诸法事凡十昼夜。翻译藏经至是粗备。据现存西夏文佛经,惠宗及其母梁后所译、仁宗校订者有《宝雨经》,崇宗及其母梁后所译有《梁皇忏》、《过去庄严千佛名经》、《悲华经》、《经律异相》(此三仁宗校)。又仁宗校订者有《大般若经》、《大孔雀明王经》(此经译自西藏文)、《顺正理论》、《华严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金光明最胜王经》等。其中《华严经》即是仁宗所译。又有仁宗时写本《四分律行事集要显用记》。各本中有乾祜二十年(1189)、天庆二年(1195)皇后罗氏刊记。
桓宗纯佑天庆三年(1196)以东土名流、西天达士先后所进舍利一百五十粒,中指骨一节,戏佛手一枝,顶骨一方,为银梆金棺铁甲石匮,构塔以藏之。天庆七年(1200)甘泉师子峰诱生寺沙门智广撰《密咒圆因往生集》一卷。
元灭夏后,至元二十三年(1286)亦集乃路(今土尔扈特部)以新军二百人凿合即渠,以傍近西僧余户助其力,计屯田九十余顷。延佑元年(1314)诏河西屯田地里住的和尚们与民一体当差。有妻室的教当差发税税铺马扫里者,无妻室的和尚们休教当者。其河西字仍多沿用。元世祖令造河西字藏经板,成宗初(1094)曾罢宣政院所刻河西藏经板。不久又续刻,至大德六年(1302)完成。大德十年(1306)松江府僧录广福大师管主八印造三十余藏施与宁夏永昌等路寺院,永远流通。其板是在江南浙西道杭州路大万寿寺雕造,经板三千六百二十余卷,附有华严诸经忏板。
现存西夏僧德的着作还有《大方广佛华严经海印道场礼忏仪》四十二卷,是兰山云岩慈恩寺护法国师一行沙门慧觉撰。夏崇宗新祜十六年(1185)所刻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前有慧觉序,为其他各藏所无。可见慧觉是西夏崇宗时人。又现行大藏经中有智吉祥译《清净毗奈耶最上大乘经》、《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金总持译《法大乘义决定经》、《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智吉祥是中印度摩竭陀国那烂陀寺人,于宋皇佑中与天吉祥同来,绍圣二年(1095)与金总持共译出《大乘智印经》。《至元法宝勘同录》中称智吉祥为西夏三藏,称金总持为西夏沙门。疑此二人原是西夏人而留学天竺返至宋代的。
第七章 零落衰微时期
第十九节 元代的佛教(1206—1368)
佛教的经济情况 元代本是蒙古族,属于辽金。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铁木真建立蒙古国,号为成吉思汗,是为太祖。兼并西夏,西攻俄罗斯。成吉思汗卒后,子窝阔台立,是为太宗。始立算赋,建都和林。端平元午(1234)灭金。淳祜元年(1241)大破北欧诸侯联军。因太宗卒,回军。三年建钦察汗国(统治西伯利亚,俄罗斯以至匈牙利多瑙河下游,1480年为俄王伊凡三世所灭)。太宗卒后皇后主事。淳佑十一年(1251)成吉思汗孙蒙哥立,是为宪宗,其弟忽必烈南下,兼并大理、吐蕃(西藏),其弟旭烈兀攻波斯,建伊儿汗国(后为帖木儿所灭)。开庆元年(1259)宪宗卒,弟忽必烈立,是为世祖,始建元为中统,后改至元。至元八年(1271)建国号曰“元”。十六年(1279)灭宋。其时区域,东抵日本海,南连越南,北至西伯利亚,西尽亚洲,西北跨欧洲,境域之广为历朝之最。进人中国建立元朝统治,凡十主,九十一年,为明所灭。元代以落后民族进入中原,统治文化先进的汉族,以及普遍信奉佛教的藏族,因此特别需要利用宗教。元代各帝都敬重番僧(西藏僧),尊为国师,每年修建密宗种种佛事。役使军民营建佛寺,以大量田产为寺院经费并设专职经管之。《元史·祭祠志》说:“道释祷祠荐禳之盛,竭生民之力以营寺宇者,前代所未有。”
元世祖中统七年(1270)招集析居、从良、还俗僧道编籍人户,习诸色匠艺为怯怜口,立总管府以领之,以司造作。至元七年(1270)建大护国寺,五年方成。至元九年(1272)立大圣寿万安寺,十六年方成。至元十一年(1274)建大护国仁王寺,昭应宫。各寺都设有规应所或总管府,总其财用。至元二十二年(1285)置织佛像提举司。成宗立大天寿万宁寺,武宗建南护国寺,大崇恩福元寺,大承华普庆寺,置汴梁平江等处田赋提举司,掌大承华普庆寺资产。又置隆禧院、崇禅监、普庆营等,都是掌管专寺修建规运之费。仁宗立大永福寺,英宗立寿安山寺,冶铜五十万斤,作寿安山寺佛像。文宗立大龙与普明寺,大承天护圣寺,在建康立龙翔、万寿两寺,以荆襄提举司所领河南湖广田土为大承天护圣寺常住。以所籍张硅田四百顷,所籍索珠阿哩耶等库藏田宅奴仆牧畜,益都般阳宁海间田十六万二千九十顷为大承天护圣寺永业。至顺二年(1331)以晋邸部民刘元良等二万四千余户隶寿安山大昭孝寺为永业户。累朝所建大万安寺等十二寺旧额僧三千一百五十人。文宗时僧徒猥多,汰去九百四十三人。
元代寺观虽拥有大量土地,但与平民同纳租税。世祖中统四年(1263)敕僧道种田输租,贸易输税。至元元年(1264)儒释道等户旧免租税,今并征之。解州盐课均赋诸色僧道军匠等户。四年(1267)申严西夏、中兴等路僧尼道士商税酒醋之禁,六年(1269)官人百姓不得将奴婢田宅舍施典卖与寺观,违者价钱人官,田宅奴婢还主。十三年(1276)敕西京僧道等有室家者与民一体输赋。十四年(1277)除僧租赋,禁扰寺院者,二十一年(1284)江南官田为权豪寺观欺隐者,宜免其积年收人,限以日期望人首实。踰限为人所告者,征以其半给告者。二十九年(1292)听僧食盐不输课。三十年(1293)僧寺之邸店,商贾舍止,共物资依例收税。成宗大德六年(1302)江南寺观凡续置民田及民以施人为名者并输租充役。八年(1304)命僧道为商者输税。武宗至大四年(1311)禁诸僧寺勿得冒侵民田。仁宗皇庆元年(1312)敕僧人田除宋之旧有及世祖所赐外,余者输租如例。二年(1313)诏续置土田如例输税。延祜七年(1320)诏免僧人杂役。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税僧道邸舍积货。二年(1325)诏江南民贫僧富,诸寺观田土非宋旧置并历朝所赐者仍旧制与民均役。四年(1327)禁僧道匿商税。文宗天历二年(1329)僧道等为商者仍旧制纳税。征京师僧道商税。诏僧尼徭役一切无有所与。诸僧寺田自金宋所有及累朝赐予者悉除其租,其有当输租者仍免其役。文宗至顺元年(1330)扬州饥,诏僧道输粟三百石以上者六字师号,都省给之;二百石以上四字师号,一百石以上二字师号,礼部给之。顺帝至统元年(1333)敕僧道与民一体充役。至正二年(1342)命江浙拨赐僧道田还官征粮,以备军储。
元代各帝每年命国师及番僧修建佛事于太庙、宫内各殿,费用浩繁。世祖中统三年(1262)作佛事于昊天寺七昼夜,赐银万五千两,武宗至大元年(1308)以银七百五十两,钞二千二百锭,币帛三百匹施吴天寺为水陆大会。仁宗皇庆二年(1313)各寺修佛事,日用羊九千四百四十。命易以蔬食。延枯四年(1317)宣徽使言:每岁内廷佛事所供,用面四十三万九千五百斤,油七万九千斤,酥二万一千八百七十斤,蜜二万七千三百斤。自至元三十年间醮祠佛事之目一百有二。大德七年(1303)增至五百有余。延佑七年(1320)修宁夏钦察鲁佛事,给钞二百一十二万贯。泰定三年(1326)简省岁修佛事一百二十七。天历二年年(1329)简汰佛事岁费金一千一百五十两,银六千二百两,钞万六千二百锭,币帛三万四千余匹。文宗至顺元年(1330)内外佛寺三百六十七所,裁省…
《中国佛教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