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舍利弗问经略注▪P2

  ..续本文上一页衣,乃至与身俱共增长。出家、受戒、得道、涅槃,是舍那衣未尝离体,故以为名。初为王舍城长者,发愿人海采取珍宝,为如来造经行处,复当建立高门楼屋,既从海还,佛已涅槃,如愿造立讫已,因从阿难出家,成阿罗汉。阿难临当灭度,付以妙法宝藏。优婆笈多,此云近护,一云小护,是摩突罗国笈多长者之子。佛涅槃后一百年出,年十二时,受舍那婆和教,渐证须陀洹至阿那含果。舍那婆和度令出家,与受具戒,羯磨已讫,得罗汉道,智慧高胜,世人号为无相好佛,为阿育王门师。如是五师相承,事详付法藏因缘传。

  二、育王弘法。

  优婆笈多后有孔雀输柯王,世弘经律。

  孔雀者,印度摩揭陀国王朝之一,约当佛灭度后二百二十至三百十年之间。输柯王者,即阿输迦王,亦作阿育王,此云无忧,为孔雀王朝初祖旃陀掘多王之孙,宾头婆罗王之子。在位三十六年,统一全印,大张国势,盛弘佛法,派遣大德僧侣及使臣分化诸国。事详阿育王传。

  三、恶王灭法,有七,初、王兴害意。

  其孙名曰弗沙蜜多罗,嗣正王位,顾问群臣:“云何令我名事不灭

  ”时有臣言,唯有二事。何等为二

  犹如先王造八万四千塔,舍倾国物,供养三宝,此其一也;若其不尔,便应反之,毁塔灭法,残害息心四众,此其二也。名虽好恶,俱不朽也。王曰:“我无威德以及先王,当建次业,以成名行。”

  弗沙蜜多罗,此云星友,是阿育王四世孙,或云五世孙。《杂阿含经》卷二十五云,阿育王、三婆提王、毗黎诃婆低王、毗黎诃西那王、佛沙须摩王、弗沙蜜多罗王次第相承。《阿育王传》卷三云,阿恕伽王、贰摩留王、耆呵提王、弗舍摩王、弗舍蜜哆王次第相承。弗沙蜜多罗王迫害佛法,坏诸塔寺,杀空众僧。次到婆伽罗国,有一虫神,排挡大山,压死王及四兵,于是孔雀苗裔遂承绝嗣。事详《杂阿含经》卷二十五、《阿育王经》卷三等。或云是孔雀王朝布利哈得罗多王将军,弑王而自立,建立孙迦王朝,残害佛法。云先王者,谓阿育王也。

  三、残害七众。

  即御四兵攻鸡雀寺。寺有二石狮子,哮吼动地。天大惊怖,退走人城。人民看者嗟泣盈路,王益忿怒,自不敢人,驱逼兵将,乍行死害。督令勤与呼摄七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出家、出家尼一切集会,问曰:“坏塔好否

  坏房好否

  ”佥曰:“愿皆勿坏!如不得已,坏房可耳!”王大忿厉曰:“云何不可

  ”因遂害之,无问少长,血流成川。

  鸡雀寺一作鸡园寺,梵云屈屈吒阿滥摩僧伽蓝,在摩揭陀国波吒厘子城侧,阿育王所建,见《大唐西域记》卷八。沙弥此云息慈,谓息恶行慈;又云勤策,谓为比丘勤加策励;又云求寂,谓求趣涅槃。即是出家受十戒者,女名沙弥尼、式叉摩尼,具云式叉摩那尼,此云正学女。谓沙弥尼欲受具足戒前,先以二年别学六法,以练身心之称。出家、出家尼即出家尚未受戒之男女。

  三、毁坏塔寺。

  坏诸塔寺八百余所。

  四、囚系信士。

  诸清信士举声号叫,悲哭懊恼。王取囚系,加其鞭罚。

  清信士即优婆塞等,谓在家信众也。

  五、罗汉现通。

  五百罗汉登南山获免,山谷隐险,军甲不能至故。王恐不洗,赏募诸国,若得一首,即赏金钱三千。群徒钵叹阿罗汉及佛所嘱众流通人,化作无量人,提无量比丘、比丘尼头,处处受金,王诸库藏一切空竭,王益忿怒。君徒钵叹现身人灭尽定,王自加害,定力加持,初无伤损。

  君徒钵叹是四大声闻之一。《增一阿含经》卷三弟子品云:“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堪任受筹,不违禁法,所谓军头婆汉比丘是。”满富城中须摩提女设食请佛及僧,军头婆汉得须陀洹,结使未尽,未得神足。居在学地,而受筹应供,即得无学。事见《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二。《弥勒下生经》云:“世尊告迦叶曰:吾今年已衰耗,向八十余,然今如来有四大声闻,堪任游化,智慧无尽,众德具足。云何为四

  所谓大迦叶比丘、君屠钵叹比丘、宾头卢比丘、罗云比丘。汝等四大声闻,要不般涅槃,须吾法灭尽,然后乃当般涅槃。”又云,及佛所嘱众流通人,即是迦叶、宾头卢、罗云等也。灭尽定者,谓诸圣人,患心劳虑,暂灭心心数法,得一有为非色心法,领补心处,名灭尽定。

  六、弥勒护法。

  次烧经台,火始就燃,飚炎及经,弥勒菩萨以神通力,接我经律上兜率天。

  弥勒是姓,此云慈,名阿逸多,为波罗捺国迦波利村婆罗门子,从佛出家,先佛人灭,生于兜率天,将来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等正觉。兜率天是欲界第四天,义云知足,于正欲乐知止足故。

  七、王众死灭。

  次至牙齿塔。塔神曰:“有虫行神,先索我女,我薄不与。今誓令护法,以女与之,使至心伏。”虫行神喜,手奉大山压王及四兵众,一时皆死,王家子孙于斯都尽。

  虫行神者,《杂阿含经》卷二十五云:“名曰为虫。”《阿育王传》卷三云:“至偷罗厥吒国,护佛法神以女与禁密舍鬼,使之压死王及诸军众。”《阿育王经》卷五云:“拘瑟他歌国守护佛牙夜叉神,以女与已利履夜叉,使之取山压死王及四兵。”

  四、后王兴法。

  其后有王,性甚良善。弥勒菩萨化作三百童子,下于人间,以求佛道,从五百罗汉咨受法教

  国土男女复共出家,如是比丘、比丘尼还复滋繁。罗汉上天,接取经律还于人间。时有比丘名曰总闻,咨诸罗汉及与国王,分我经律,多立台馆,为求学来难。

  五、根本二部。

  时有一长老比丘,好于名闻,极立诤,抄治我律,开张增广迦叶所结,名日大众律,外探宗所遗诳诸始学,别为群党,互言是非。时有比丘求王判决,王集二部行黑白等,宣令众曰:若乐旧律,可取黑筹。若乐新律,可取白筹。时取黑者乃有万数,时取白者只有百数。王以皆为佛说,好乐不同,不得共处。学旧者多,从以为名,为摩诃僧只也;学新者少,而是上座,从上座为名,为他俾罗也。

  长老比丘,意指大天比丘。《毗婆沙论》卷九十九云,末土罗国商主之子名日大天,与母有染。后闻父还,与母没计杀父,逃于摩竭陀国华氏城,遇本所供养罗汉,恐事彰露,而杀罗汉。其后母复通于他人,大天复杀其母。深生忧悔,遂诣鸡园寺请出家,未久,自称阿罗汉。后一夜梦失不净污衣,因曰天魔所娆,阿罗汉亦不能免不净漏失,是第一恶见;又为弟子记别果证,弟子曰,如何我等都无知

  大天日,阿罗汉虽无染污无知,犹有不染污无知,是第二恶见;弟子曰,如何我于四谛理犹怀疑惑

  大天日,阿罗汉烦恼障疑惑虽已断,犹有世间疑惑,是第三恶见;弟子曰,如何我等不自证知,而由师令知

  大天日,钝根何能自知,是第四恶见;大天中夜自悔责,数数呼苦。弟子问之,大天曰,称苦者,呼圣道也,是第五恶见;大天造偈,令诸弟子诵之,于是群众异议,遂分部党。但《毗婆沙论》云。大天是阿育王时人,行筹判决,亦即是阿育王事。摩诃僧只,此云大众;他俾罗,此云老宿,即是上座部。《文殊师利问经》卷下云:“佛告文殊师利:“初二者,一摩诃僧只,二体毗履。我人涅槃后一百岁,此二部当起。””

  六十八部执,有二,一、上座十二部,有四,一

  初分二派。

  他俾罗部,我去世时三百年中,因于诤故,复起萨婆多部及犊子部。

  萨婆多部,此云一切有部,又名说因部。此部说有为、无为一切诸法皆是实有。《异部宗轮论述记》云:“一切有者,一切有二,一有为,二无为。有为三世,无为离世,其体皆有,名一切有。因言所以,此部说义皆出所以,广分别之,从所立为名,称说一切有部也。”六足、发智、异婆沙诸论皆属此部。犊子者,婆罗门姓,原为外道,归佛出家,成立实我。此后门徒相传不绝。佛灭后二百年中,自说一切有部流出一派,称为犊子部。《智度论》卷一云:“佛法中亦有犊子比丘,说如四大和合有眼法,如是五众和合有人法。《犊子阿异昙》中说:五众不离人,人不离五众。不可说五众是人,离五众是人。人是第五不可说法藏中所摄。,,《异部宗轮论》云:“于此第三百年中,从说一切有部流出一部名犊子部。”乃至“其犊子部本宗同义,谓补特伽罗非即蕴离蕴,依蕴界处,假施设史”。

  二、犊子四派。

  从犊子部后生昙摩尉多别迦部、跋陀罗耶尼部、沙摩帝部、沙那利迦部。

  昙摩尉多别迦,此云法胜,亦云法上,是部主之名。

  跋陀罗耶尼,此云贤胄,部主名贤,是贤阿罗汉之苗裔,故名贤胄。沙摩帝,此云正量。刊定是非名量,无有邪谬曰正。此部自称所立刊定无误,故名正量。沙那利迦,此云密林山,从所住处立名,一作芿山部。

  三、有部三派。

  其萨婆多部复生弥沙塞部、目犍罗优婆提舍起昙无屈多迦部、苏婆利师部。

  弥沙塞,此云化地,是部主之名。《玄应音义》卷二十三云:“此罗汉在俗为王国师,匡化土境,故名化地。今人佛法,佛法如地,又匡化之,故以名也。”优婆提舍,此云论议;目犍罗优婆提舍,即是目犍连尊者所造阿异达磨法蕴足论,此部以此为宗,故云目犍罗优婆提舍起昙无屈多迦部。昙无屈多迦,此云法藏,此云法护,是部主之名。苏婆利师,此云善岁,以此师少岁性贤有德,故嘉称善岁;又名喜雨,谓降正法雨故;或云即饮光部异名。

  四、上座三派。

  他俾罗部复生迦叶维部、修多兰婆提那部,四百年中更生僧伽蓝提迦部。

  迦叶维,此云饮光,是婆罗门姓。上古仙人身有光明,能饮诸光,令不复现,即立为姓。今从部主姓氏立名。修多兰婆提那,此云经量。此部依经为正量,不依律及对法,凡所援掳,以经为证。僧伽蓝提迦,此云说转。此部立诸蕴相续,转至后世,亦名说度,亦名相续,或云即经量部异名。

  二、大众八部,有二,初、分五部。

  摩诃僧只部,我灭度时二百年中,因于异论生起鞞婆诃罗部、卢迦尉多罗部、拘拘罗部、婆收曳多柯部、钵蜡君帝婆耶那部。

  …

《舍利弗问经略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十二游经略注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