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常见辞汇 十画~十二画▪P5

  ..续本文上一页趣地】 又名五趣杂居地,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等五趣,因其皆有欲,故合为一地。

  【欲无减】 十八不共佛法之一。

  【欲色二界】 三界中的欲界和色界。

  【欲如意足】 四如意足之一。见四如意足条。

  【杀】 杀害生命。

  【杀业】 杀害有情的恶业,为十恶业之一。

  【杀生】 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的生命,为十恶业之一。

  【杀生戒】 防止杀害生命的戒律。

  【净心】 自性清净心。

  【净因】 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业叫净业,净因就是修这种净业的因。

  【净妙】 清净美妙。

  【净佛】 究竟的真佛。

  【净住】 寺的十种名称之一。

  【净戒】 清净的戒行。

  【净邦】 净土。

  【净宗】 净土宗的简称。

  【净刹】 清净的佛刹。

  【净命】 1.清净的生活,如比丘离四种的邪命而生活是,亦即八正道中之正命。2.以清净之心为生命。

  【净施】 二种布施之一。

  【净域】 诸佛的净土。

  【净德】 四德之一。见四德条。

  【净发】 僧人剃头。僧人例必每半个月要净发一次。

  【净观】 清净的观法,如净土之十六观是。

  【净业】 1.清净的善业。2.修往生净土的事业。

  【净业正因】 观无量寿经说修净业正主的因有三种,第一种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种是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种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净土】 圣人所住的国土,因这种国土没有五浊的垢染,所以叫做净土。

  【净土宗】 又名莲宗,或念佛宗,以普贤菩萨为初祖,主张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七经】 净土宗所依持的七部经典,即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鼓音声三陀罗尼经。

  【净土三部经】 见三部经条。

  【净名】 见净名居士条。

  【净名居士】 维摩诘居士。维摩诘华译即是净名。

  【净眼】 清净的法眼。

  【净眼三昧】 一心观想梵释诸天的清净身体,叫做净眼三昧。

  【净法界】 又名清净法界,即真如的境界。

  【净居天】 在色界四禅之最高处,有五重天,为证得不还果的圣者所生之处,因无外道杂居,故名净居。这五重天是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

  【净色根】 又叫做胜义根,乃五根的实体,依之则有发识取境的作用,为四大种所成,今所谓之神经,仿佛似之。

  【净饭王】 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国王,亦即释尊的父亲。

  【净琉璃净土】 药师琉璃光如来所住的国土,在东方。

  【净琉璃世界】 药师如来的净土。

  【净口业真言】 即“修唎修唎,摩诃修唎,修修唎,萨婆诃。”十四字。

  【深心】 1.求法之心很深重。2.志求高深佛果的心。3.深信佛的本愿,毫不怀疑。

  【深妙】 甚深微妙。

  【深经】 宣说诸法实相甚深妙理之大乘经典的通称。

  【深行】 深秘的行业,亦即初地以上的行业。

  【深行阿阇梨】 称初地以上证悟真理与大日如来同位的阿阇梨。

  【深法】 甚深微妙之法。

  【深法忍】 甚深的法忍。法忍有三忍五忍十忍等种种深浅的差别。

  【深禅定】 深妙的禅定。

  【深总持】 深妙的总持。总持即陀罗尼(咒)。

  【清斋】 清净的持斋。

  【清净】 1.离恶行的过失,断烦恼的垢染,叫做清净,这是障尽解脱的离垢清净。2.指超诸善恶无对待的清净,这是性净解脱的自性清净。

  【清净土】 依净业所感得的清净国土。

  【清净心】 1.无疑的信心。2.无垢的净心。3.不杂烦恼的心。

  【清净识】 第九庵摩罗识。

  【清净智】 无漏智。

  【清净施】 布施时心无分别,平等而施。

  【清净法界】 佛所证得的真如境界。

  【清净法眼】 清净的法眼。法眼是五眼之一。

  【清净觉相】 正觉的真相。正觉的理体诸染污,故云清净。

  【清净觉海】 (喻)清净的本觉,深广如海。

  【清净涅槃】 二涅槃或三涅槃之一。

  【清净业处】 凭著纯善的业因所生之处,亦即净妙的佛土。

  【清信士】 受三归五戒并具有清净信心的男子,梵语叫做优婆塞。

  【清信女】 受三归五戒并具有清净信心的女子,梵语叫做优婆夷。

  【清凉地】 (喻)涅槃的境界,因涅槃的境界没有热恼。

  【清凉三昧】 断除一切憎恨与恩爱的念头以使身心清凉的三昧。

  【清凉国师】 华严宗第四祖澄观,居五台山清凉寺,唐德宗诞辰,讲经内殿,以妙法清凉帝心,赐号为清凉国师。

  【牵引因】 十因之一。

  【现世】 现在世。

  【现生】 现在的生命。与现世同。

  【现成】 禅宗的话,是自然已有与不假造作安排的意思,与天台宗所说的当体即是同义。

  【现劫】 现在的劫,即贤劫。

  【现量】 三量之一。见三量条。

  【现当】 现在与当来。

  【现识】 阿赖耶识的别名,因一切诸法皆依阿赖耶识而显现,故名。

  【现证】 现世证悟妙果。

  【现行】 现行法的简称,阿赖耶识,有生一切法的功能,谓之种子,由此种子,生色心之法,现苦乐境界,谓之现行。

  【现行法】 简称现行。见现行条。

  【现前】 显现于眼前。

  【现前地】 菩萨十地之第六地名。真如本性显现之位,亦是最胜般若显现之位。

  【现前授记】 四种授记之一。见四种授记条。

  【现在世】 三世之一。

  【现在五果】 十二因缘中,识、名色、六入、触、受等为现在五果,因为它们是依著过去无明与业的因而显现的五种现在果报。

  【现身说法】 1.佛菩萨神通广大,能现种种之身向人说法。2.借己身做例子来劝人。

  【理】 理性,亦即万有永恒不变的真体。见理事条。

  【理入】 二入之一。见二入条。

  【理性】 万有永恒不变的真体。

  【理和】 僧伽有理和和事和二义,生活在一起的僧伽,没有身口意三业的乖角,叫做事和,大家共同破除见思二惑,同证无为的真理,叫做理和。

  【理修】 依真理而修,如将所作善事,以三轮体空作观,不著人、我、法相是。

  【理教】 天台宗立四教,通教为界内之理教,圆教为界外之理教。

  【理智】 1.理是指所观察的道理,智是指能观察的智慧,理与智合一,便叫做觉悟。2.有漏智叫做事智,无漏智叫做理智。

  【理惑】 1.道理上的迷惑错误,如迷惑于四谛的道理是。2.根本无明之惑,能障碍和覆蔽中道的道理,而使中道的道理不能显发,叫做理惑。

  【理障】 邪见能碍正知见,障大菩提,名理障,为二障之一。

  【理论】 以千差万别之事相作讨论,叫做事论,若以平等之理体作讨论,即叫做理论。

  【理禅】 事理二禅之一。有漏定是事禅,无漏定即理禅。

  【理证】 1.事理二证之一,即思想道理而得证悟的意思。2.教理二证之一,即举出佛陀的圣教来做凭证。

  【理忏】 忏悔有事忏和理忏二种,事忏是身口意都依照法度,对著佛相披陈过错,理忏则是观一切法无有自性,消灭罪福之相。

  【理观】 1.对于道理的观念。2.事理二观之一。见二观条。

  【理佛】 1.法身的别名。佛三身中报化二佛为事佛,法身佛为理佛。2.指天台宗所立六即佛中之理即佛。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与佛无异,是为理佛,又名素法身,即仅有法身之理体而无功德庄严之义。

  【理体】 万有之本体。与理性同义。

  【理体三宝】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佛宝,佛性中,具足一切净法,即法宝,无违诤义,即僧宝,此名理体三宝。

  【理即】 见六即条。

  【理即佛】 见六即条。

  【理事】 理与事。理指真谛,事指俗谛,亦即无为的真体为理,有为的形相为事。

  【理事无碍观】 华严宗所立三观之一。真如的理性能生万法,故万法就是真如,好像水就是波,波也就是水一样,这样作观,叫做理事无碍观。

  【理事无碍法界】 四法界之一。与理事无碍观同。

  【理具】 天台宗有理具和事造的名称,法性的理体,本来具足三千之诸法,为理具,依缘而生起,为事造。

  【理具三千】 谓宇宙万有一一悉具三千之诸法。

  【理法身】 二法身之一。见二法身条。

  【理法界】 四法界之一。见四法界条。

  【毕竟空】 一切有为诸法的体性毕竟空寂。

  【毕竟依】 佛的德号,因佛是一切众生究竟的依处。

  【毕竟无】 指理性与事相都毕竟空无的事物,如龟毛兔角,就是毕竟空无的事物。毕竟无与毕竟空不同,毕竟空的空是指性空,其外相宛然存在。

  【毕竟觉】 佛的觉悟。与无上觉同义。

  【眼入】 十二入之一。见十二入条。

  【眼根】 六根之一。见六根条。

  【眼识】 六识之一。见六识条。

  【第一乘】 大乘的别名。

  【第一义】 至高无上的真理。

  【第一义空】 指大乘至极的涅槃,因大乘的涅槃与小乘的涅槃不同,小乘的涅槃偏真但空,大乘则连空亦空,为中道实相之空,故名第一义。

  【第一义谛】 二谛之一,又名真谛、圣谛、胜义谛、涅槃、真如、实相、中道、法界、真空等,是深妙的真理的意思。

  【第一义观】 天台三观中中观的别名。

  【第一结集】 见结集条。

  【第一时教】 三时教之第一。见三时教条。

  【第二果】 小乘四果中之第二果,即一来果。

  【第二禅】 色界四禅天中之第二禅天。劫末之大水灾,…

《佛学常见辞汇 十画~十二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