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 心得开明▪P2

  ..续本文上一页,沉沦生死,忧悲怖畏,其苦说之不尽,一直到今生今世,还是生死相续,尚未断绝。

   你及众生与我有缘,故与佛相遇,听我讲经说法,又听到我特地介绍无量寿佛,那实在是太好了!以后你们不需要再那么多劫的修行了,就在这一生,便能了生死、离轮回、出三界、生净土、成佛道,不仅你与一切众生值得欢喜,我也会帮助你们得到欢喜的。

  附记1:众生了生死出三界只有两个办法,一是竖出三界,一是横超三界。竖出三界,是修行人要修九次第定,由一定入另一定,次第而升,修了世间的四禅八定,最后得第九灭受想定,方能竖出三界,而了脱生死;横超三界,是说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同在一个刹种,此刹共有20层,娑婆极乐同居第13层。《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这是说从娑婆去极乐,是平横而过。娑婆众生念佛成功往生极乐,即是横超三界,一生极乐,即了生死、出三界。古德说:竖出三界,如蚊子上于高山;横超三界,如风帆行于顺水。又说:譬如竹中之虫,欲求出离,若向上咬竹节,咬穿一节,复有一节,努力咬去,未到竹梢,命已先死。这是比喻众生竖修九次第定,求出生死之辛苦;若从竹边咬一洞,洞穿即能得出,这是比喻众生精修念佛法门,横超生死之容易。老实地说,两者之难易,不啻天渊。

  附记2:念佛法门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能使人就在这一生中,往生极乐,也在这一生中,成就佛道。关于在这一生中往生极乐,《观经》里说,下品下生,临终十念,即得往生。本经中弥陀佛第18愿说,十方众生,十念称名,即得往生。《阿弥陀经》中也说,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七日亦得往生。宋朝的莹珂法师,是一位破戒造业的和尚,他自知死后必堕落,于是请教同参,有何方法可以得救?同参劝他念佛,求生净土,可免恶报。他即关起房门,三天三夜,不眠不修,专心念佛。终于感得阿弥陀佛现身,对他说:“你尚有阳寿10年,到时再来接你。”他说:“我业障深重,再过10年,不知又要造多少罪业,决定10年寿命不要了,现在就跟佛去。”佛见他意志坚决,就说:“好!三天后我来接你。”他很高兴,打开房门告诉众人,三天后往生,众皆不信。时间到了,他要求众僧为他助念,众僧见他神情不似有假,遂依他之所请念“阿弥陀佛”,送他往生。念不到一刻钟,他告诉大家:“佛来接我了,我要走了!”说毕即往生去了。莹珂法师只念佛三天,便能蒙佛亲来接引往生,此足以证明本经之所说“摄取不舍一切念佛众生”之语,同时亦显示念佛人真的可以很快地得偿往生之心愿,决不是遥不可及的梦。

  附记3:念佛法门的另一大特色,就是能令人也于此生中,成就佛道。无量寿佛第11愿中说,一切往生者,皆住正定聚,必证大涅槃,而大涅槃即是成佛。按照一般来说,凡夫成佛,都要经过52个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即成佛)。论时间,要三大阿僧祇劫(若以万万为亿,万亿为一兆来计算,一阿僧祇劫等于1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大劫。)而且,这是从十住中之第一发心住算起,以前所修的时间还不计算在内,可见从凡夫到成佛,肯定不止三大阿僧祇劫的。可是《阿弥陀经》告诉我们,阿弥陀佛成佛至今只不过十劫,在短短的十劫中,往生极乐世界的人证得等觉菩萨地位的人,已经“非是算术所能知之”那么的多,实在快到令人难以置信。《观无量寿经》更清楚地指出,下下品往生者,十二大劫就花开见佛悟无生;下品中生者,六大劫花就开;下品上生者,只要十小劫就能证入初地。这是下辈的往生者,若是中辈及上辈的往生者,时间就更加地短了,像上品上生者,即生即证无生法忍,立刻就成为法身大士了。

  附记4:这里必须指出的一点是,弥勒是补处菩萨,早已了生死,而经文中佛说他“乃至今日,生死不绝”,是指他“留惑润生”。佛门中有些大菩萨,志向很大,他们“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因此不急着断烦恼和了生死,就在无限的生死中度众生,这种情形叫做“留惑润生”。弥勒菩萨就是其中之一,凡是地上菩萨,都能如此。

  

汝今亦可自厌生死老病痛苦,恶露不净,无可乐者。宜自决断,端身正行,益作诸善,修己洁净,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里相应。人能自度,转相拯济。

   (这是佛劝世人要清净三业)

   佛告诉弥勒菩萨,及一切苦恼众生:你们若想一生成就,先要自己厌弃生死老病的痛苦,观察此身九孔常流不净之恶露,终生也没有什么是值得快乐的。你们应该下定决心,端正身体方面的行为,要多多益善地修诸善行;还要把自己那颗被贪欲、瞋恚、邪见所污染的心,用佛法来洗涤,使之恢复原有的洁净;同时在言语方面,要言与行相符,表(外在的行为)里(内在的心想)一致。能乎此,则三业清净,必能自度,成就往生,将来乘愿再来,辗转拯拔救济那些尚沉沦于生死苦海中的有缘人。

  附记1:“端身正行,益作诸善”,是指要端正身体方面的行为,诸如断除杀生、偷盗、邪淫等等之恶行,反之要多做放生、布施、梵行等等之善业。

  附记2:“修己洁净,洗除心垢”,是指在意念方面要把自己被贪、瞋、痴所污染的心,用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等等佛法来洗涤,让它恢复无染清净之本来面目。

  附记3:“言行忠信,表里相应”,是指在言语方面,要诚实语、质直语、柔软语、和诤语,不可妄语、绮语、恶口、两舌,并要言行相符,表里一致。

  附记4:端身正行和洗除心垢,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正心修身”,这是入道的要门。若能修心,则一切坏念头,皆不敢发;若能修身,则一切坏事,皆不敢做。

  

精明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勤苦,须臾之间,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长与道德合明⑧,永拔生死根本,无复贪恚愚痴,苦恼之患。欲寿一劫百劫,千亿万劫,自在随意,皆可得之,无为自然,次于泥洹之道

   (这是说一生可以成就)

   在清净三业的同时,尤要精明的深信净土法门,切愿往生极乐世界,力行称念阿弥陀佛。像这样一面努力断恶修善,清净三业,一面又无间断地执持名号,积功累德,虽然勤苦一世,但那是很短暂的时间罢了,将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便可以得到无穷无尽的快乐。而且得到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即与佛完美无缺的福慧结合,永拔生死之根本,亲证不生不灭之涅槃。一证永证,从此不会再有贪欲、瞋恚、愚痴之烦恼祸患,一切都是自由自在,欲寿一劫百劫,千亿万劫,都可以随心所欲,那种无为自然的境界,已与佛果之大涅槃非常接近了。

  附记1:此段经文,很清楚地指出,如依本经所说的念佛法门去修,便可避免多劫难成之苦,即得一生成就之乐。钝根人,或几年,几十年,虽勤苦一生,但报尽命终,往生西方,永享妙乐;若是利根人,七日即能一心不乱,往生西方。一生也好,七日也好,拿来跟无量劫相比,只不过是须臾之间而已,所以经文说,“虽一世勤苦,须臾之间,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

  附记2:修念佛法门,之所以可免多劫难成之苦,因为修其他的法门纯靠自力,不靠他力,故自己必须把见惑(即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共有88品)和思惑(即贪、瞋、痴、慢、疑,共有81品)统统断尽,才能了生死、出三界;而念佛法门,自他二力兼有,只要一心念佛,见思惑虽未断,亦可仗弥陀威神愿力的加持而了生死、出三界,往生西方。故佛在《目连所问经》里说:“无量寿佛国土,易往易取,而人不肯修行往生,反事九十六种邪道,我说是人,名无眼人,无耳人。”又佛在《大集月藏经》中说:“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意思是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事实证明,即今之世,若舍净土,果证全无。

  附记3:世人如果清楚知道娑婆实苦,西方实乐,作一对比,他就会努力念佛,求生西方了。佛经常说,娑婆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兹略述如下:

  A何谓三苦?即苦苦、环苦、行苦。苦苦是世人既有生死之身,已经够苦,加上众苦逼迫,简直苦上加苦;环苦是偶而出现之乐境失去时所感受的苦;行苦是诸行无常迁流不息不得安定的苦。欲界三苦俱全,色界只有坏行二苦,无色界则只有行苦。

  B何谓八苦?即一、生苦,即出生时的痛苦;二、老苦,即年老体弱的痛苦;三、病苦,即患病时的痛苦;四、死苦,即临死时的痛苦;五、爱别离苦,即与所爱分离的痛苦;六、怨憎会苦,即与仇人见面的痛苦;七、求不得苦,即所求不遂的痛苦;八、五阴炽盛苦,即五阴的作用炽盛,盖覆真性,故死了之后,复须再生。

  C何谓无量诸苦?即除了上面所说的三苦、八苦之外,尚有来自人事方面的无礼、侮辱、诽谤 、污蔑、漫骂、冤枉、加害等等,并有来自自然界的日晒、风吹、雨打、饥渴、寒热……。

   由此可见,娑婆世界,样样皆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极乐世界,却与此相反,兹略述如下:

  ●但受身心安泰之乐,而无苦苦;

  ●但受依正庄严之乐,而无坏苦;

  ●但受三昧寂定之乐,而无行苦;

  ●有莲花化生之乐,而无胎狱之生苦;

  ●有相好光明之乐,而无衰坏之老苦;

  ●有自在康宁之乐,而无病痛之病苦;

  ●有寿命无量之乐,而无四大分散之死苦;

  ●有海会相聚之乐,而无与所爱别离之苦;

  ●有上善俱会之乐,而无怨憎相会之苦;

  ●有所欲如意之乐,而无有求不得之苦;

  ●有五蕴皆空之乐,而无五阴炽盛之苦。

  附记4:明代楚石大师有诗曰:“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华开。称身璎珞随心…

《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 心得开明》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