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一 劝修十善

  (四十一) 劝修十善

  佛告弥勒: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作众恶,甚为至德①,十方世界,最无伦匹。所以者何?诸佛国土,天人之类,自然作善,不大为恶,易可开化。

   (这是说不作众恶即是至德)

   佛告诉弥勒菩萨说:你们能在这个五浊恶世,端正心意,不造恶业,便是至善的德行,太难能可贵了!拿来与十方诸佛世界作比较,没有一个世界可以匹比。为什么呢?因为十方诸佛世界,都是净土,净土中的众生,业障轻、智慧高,自然而然所作所为,善多恶少,所以很容易开导教化。

  

今我于此世间作佛,处于五恶②、五痛③、五烧之中为最剧苦⑤,教化众生,令舍五恶,令去五痛,令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⑦,获其福德度世长寿泥洹之道。

   (这是佛劝世人要断恶修善才能离苦得乐)

   今天我在此五浊世间作佛,而这里的众生都处在五恶、五痛、五烧之中。为了消除这种剧烈的痛苦,而教化他们,令他们舍弃五恶,去除五痛,和永离五烧。为了降伏化除他们心中的恶念,而教导他们务必受持五善(五戒),以及念佛求生西方,现生便能获得种种的福德,来世跳出轮回,度脱生死,往生极乐,得无量寿,证大涅槃。

  附记:“五恶”是众生所造的业因;“五痛”为现报华报;“五烧”为生报后报。此段经文是说释尊降生五浊恶世,目的是要教导众生如何不造五恶的恶因,便可去除五恶的现报,和永离三途恶道的后报。

  

佛言:何等五恶?何等五痛?何等五烧?何等消化五恶,令持五善,获其福德、度世长寿、泥洹之道?

   (这是世尊自己征问)

   到底什么是五恶、五痛、五烧?要怎样才能消化去除?如何才能使这些人受持五戒十善,使到他们都获得福德,了生脱死,得无量寿,证大涅槃?

  附记1:经文所说的“五善”,即是佛门所常说的“五戒”,受持五戒的人,肯定是一个善人,也肯定是一个在社会上受人敬重和受人欢迎的人,所以五戒又称为五善。一个受持五戒的人,因你受持“不杀生戒”,人家就不会担心生命被你伤害;因你受持“不偷盗戒”,人家就不会担心财物被你盗窃;因你受持“不邪淫戒”,人家就不会担心妻女被你奸淫;因你受持“不妄语戒”,人家就不会担心被你欺诈;因你受持“不饮酒戒”,人家就不会担心你乱性而胡作非为了。像这样的善人,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附记2:受持五善(五戒)必有善报,例如:世人大多追求长寿、财富、名誉、健康和受人尊敬,你不杀生而放生,就能获得长寿;你不偷盗而能布施,就能获得财富;你不妄语而诚实待人,就能获得名誉;你不邪淫而对人有礼,就能获得人家的尊敬;你不饮酒及吸食含有麻醉刺激人性的食品,就能获得平安和健康。另外受持五戒的人还有一个绝大的好处,那就是它是做人的正因,凡是今生严持五戒的人,来生可得人道之果,再次回来做人,继续修行佛法。

  其一恶者,诸天人民、蠕动之类,欲为众恶,莫不皆然。强者伏弱⑧,转相克贼⑨,残害杀戮,迭相吞噬⑩,不知修善,恶逆无道(11)。

   (此后是佛详释十恶,劝修十善,这里先说杀生之恶。)

   在许多的恶业中,其第一大恶,就是欲界诸天和世间的人,及畜生道的众生,为了私欲而共造杀业,强大的欺负弱小的,所谓弱肉强食,残害杀戮,互相吞食,这都是因为不知道修善,才会这样恶逆无道。

  附记1:佛教的第一大戒,就是杀生。因为佛教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依此而论,一切众生既有佛性,则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杀害众生,即杀害未来佛,故一切恶中,杀生乃第一大恶。

  附记2:《大智度论》说:“杀生有十罪:一、心常怀毒,世世不绝;二、 众生憎恶,眼不欲见;三、常怀恶念,思惟恶事;四、众生畏之,如见虎蛇;五、睡时心怖,醒亦不安;六、常有恶梦;七、命终之时,狂怖而死;八、种短命业因缘;九、死入地狱;十、出为人时,多病短命。”

  附记3:明时之莲池大师,作了一篇“戒杀放生文”,读之令人起恻隐之心,兴慈悲之念,值得一读再读。这里仅将它开头的一段话,语译如下:“世界上最珍贵的是生命,天底下最悲惨的是杀害生命。是故凡是有生命的动物,每当被擒被抓,无不竞相逃命,虮(虱的幼虫)犹知避开死亡,天将下雨即迁徙到安全的地方去,乃至蝼蛄和蚂蚁那么微小的生物,亦无不是贪生怕死的。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想方设法地在山上和水里,乘他们不备之时偷袭他们,用弯曲的钩和笔直的箭,千方百计地去搜罗抓捕牠们呢?不但使牠们吓破了胆和魂飞魄散,还令牠们母离子散,悲痛万分。那些被囚在笼子里的,就像关在监狱里一样,失去自由,或被刀砍放在砧板上的,就像凌迟碎割一般,惨不忍睹。”莲池大师之文,真是情尽理至,读完全篇,令人十分感动。想到动物被杀,由逃命、惊惶、哀叫、挣扎、流血、抽搐、断头、剖腹等等紧张而悲惨的情景,你还忍心杀动物、吃众生肉吗?须知:修道就是修心,修心应从“慈心不杀”下手,因有一份慈悲心,就有一份功德也。

  ◎注释

  ①至德 至善的德行。

  ②五恶 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

  ③五痛 由五恶所招感的现生种种的痛苦报应。此五痛只是花报而已,所谓“花报”,花开在结果之前,故花报是对后得的果报而言。譬如人以不杀生为业因,今生即得健康长寿,是为“花报”;最终必得涅槃之妙果,是为“果报”。

  ④五烧 造杀、盗、淫、妄、酒五恶的人,生时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死后又堕入三恶道,谓之“五痛”,其痛切身,犹如火烧,故喻之为“五烧”。此五烧是指果报,亦即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苦报。

  ⑤为是剧苦 为了消除这样剧烈的痛苦。

  ⑥降化其意 降伏化解其恶心恶意。

  ⑦五善 即五戒。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⑧强者伏弱 强大的欺负弱小的,亦即弱肉强食。

  ⑨转相剋贼 “转相”是互相,“剋”是剋制,“贼”指杀害。转相剋贼就是互相剋制,彼此杀害。

  ⑩迭相吞噬 “迭相”是互相,“吞噬”是吞吃。

  (11)恶逆无道 所作恶行违逆人性,没有道德。

  後受殃罚,自然趣向。神明记识①,犯者不赦②,故有贫穷下贱,乞丐孤独,聋盲瘖痖③,愚痴弊恶④,至有尫狂不逮之属⑥;又有尊贵豪富,高才明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

   (这是说杀生者的生报)

   造作了任何的杀业,一定都会遭受灾殃的惩罚,那是自然而然的后果,决不是什么神或主宰罚你,而是你造作杀业时所起的恶念种子,明明白白地种在自己的阿赖耶识里。这种种子遇缘就会生起现行,凡是犯罪的人都不得赦免,一定恶业恶报,所以世间才有贫穷、下贱、乞丐、孤独、聋子、盲人、哑巴、白痴、丑陋,乃至跛子、癫狂、完全不像人的一类人;与此相反的,世上也有许多尊贵、豪富、有才能、有智慧的人,这都是由于过去生中行慈尽孝、修善积德所感得的善果。

  

世有常道⑦,王法牢狱,不肯畏慎⑧,为恶入罪,受其殃罚。求望解脱,难得勉出⑨,世间有此目前现事

   (这是说杀生者的现报)

   世间无论古今中外,都有国法或王法,还有拘押罪犯的牢狱,和治罪的种种刑具。可是作恶的人,不畏王法,不肯谨慎做人,当作恶犯罪被绳之于法,罪轻的被关进牢狱,刑期未满,很难获得赦免从牢狱里出来;若犯重罪(如杀人),判处死刑,罪有应得,自作自受。这种现生即得报应的例子很多,是现社会常有的事。

  附记1:现今世界的动荡不安,战争频仍,皆因世人恣杀动物,嗜食众生肉,有以致之。古德便告诉我们:“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世上为什么有刀兵劫?都是从口中吃出来的。世人为了口腹之快,一天不知杀了多少动物,这些动物不甘被杀,投胎回来作人时,为了报复,我杀你,你杀我,乃至发生大屠杀,这就是世界动荡不安、有战争祸乱的原因。

  附记2:佛的祖国迦毘罗卫国,被邻邦憍萨罗国的琉璃王所灭。琉璃王派大军攻打迦毘罗卫国时,把整个迦毘罗卫城杀得七零八落,所有释迦族的男人及女人,都死于非命,可谓尸体遍地,惨不忍睹;而释迦佛当时头痛。释迦族人为什么被琉璃王派大军所杀?那是因果的报应:无量劫以前,有一个渔村里的人,抓到了一条鱼,这条鱼很大,全村人把鱼肉分了食。当时只有一个小孩没有食鱼肉,但他觉得好玩,用木棍在鱼头上敲了三下而已。无量劫以后,当琉璃王成为憍萨罗国的国王时,他对迦毘罗卫国的释迦族人,始终怀着仇恨的心,不把释迦族人消灭,难消心头之恨,所以他决定消灭释迦族。释迦族就是无量劫以前住在那个渔村里的人的后身,琉璃王就是那只被人分食其肉的大鱼的后身,而释迦佛则是那个用木棍在鱼头上敲了三下的那个小孩子的后身。以前渔村里的人分食鱼肉,今天鱼的后身琉璃王把整个释迦族人消灭,小孩子在鱼头上敲了三下,所以当琉璃王灭释迦族之时,佛正在头痛,而且一痛三天。可见因果之事,实在可怕!

  附记3:目犍连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以“神通第一”著称。他的神通已证到“神境智证通”,这种神通可以在一想念间,十方无量国土都能一一到达。至于无变有,小变大,以及移山倒海等等乃其余事耳。当佛的祖国迦毘罗卫国城,遭到NFDA1萨罗国的琉璃王的侵略时,佛以前曾经三次坐在大路上阻拦琉璃王大军的前进,琉璃王每次遇到佛虽然都下令退军,但是报仇和侵略的恨心始终没有平息,佛知那是因果的报…

《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一 劝修十善》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