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 勸修十善
佛告彌勒: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作衆惡,甚爲至德①,十方世界,最無倫匹。所以者何?諸佛國土,天人之類,自然作善,不大爲惡,易可開化。
(這是說不作衆惡即是至德)
佛告訴彌勒菩薩說:你們能在這個五濁惡世,端正心意,不造惡業,便是至善的德行,太難能可貴了!拿來與十方諸佛世界作比較,沒有一個世界可以匹比。爲什麼呢?因爲十方諸佛世界,都是淨土,淨土中的衆生,業障輕、智慧高,自然而然所作所爲,善多惡少,所以很容易開導教化。
今我于此世間作佛,處于五惡②、五痛③、五燒④之中,爲最劇苦⑤,教化衆生,令舍五惡,令去五痛,令離五燒,降化其意⑥令持五善⑦,獲其福德度世長壽泥洹之道。
(這是佛勸世人要斷惡修善才能離苦得樂)
今天我在此五濁世間作佛,而這裏的衆生都處在五惡、五痛、五燒之中。爲了消除這種劇烈的痛苦,而教化他們,令他們舍棄五惡,去除五痛,和永離五燒。爲了降伏化除他們心中的惡念,而教導他們務必受持五善(五戒),以及念佛求生西方,現生便能獲得種種的福德,來世跳出輪回,度脫生死,往生極樂,得無量壽,證大涅槃。
附記:“五惡”是衆生所造的業因;“五痛”爲現報華報;“五燒”爲生報後報。此段經文是說釋尊降生五濁惡世,目的是要教導衆生如何不造五惡的惡因,便可去除五惡的現報,和永離叁途惡道的後報。
佛言:何等五惡?何等五痛?何等五燒?何等消化五惡,令持五善,獲其福德、度世長壽、泥洹之道?
(這是世尊自己征問)
到底什麼是五惡、五痛、五燒?要怎樣才能消化去除?如何才能使這些人受持五戒十善,使到他們都獲得福德,了生脫死,得無量壽,證大涅槃?
附記1:經文所說的“五善”,即是佛門所常說的“五戒”,受持五戒的人,肯定是一個善人,也肯定是一個在社會上受人敬重和受人歡迎的人,所以五戒又稱爲五善。一個受持五戒的人,因你受持“不殺生戒”,人家就不會擔心生命被你傷害;因你受持“不偷盜戒”,人家就不會擔心財物被你盜竊;因你受持“不邪淫戒”,人家就不會擔心妻女被你奸淫;因你受持“不妄語戒”,人家就不會擔心被你欺詐;因你受持“不飲酒戒”,人家就不會擔心你亂性而胡作非爲了。像這樣的善人,才算是一個真正的佛教徒。
附記2:受持五善(五戒)必有善報,例如:世人大多追求長壽、財富、名譽、健康和受人尊敬,你不殺生而放生,就能獲得長壽;你不偷盜而能布施,就能獲得財富;你不妄語而誠實待人,就能獲得名譽;你不邪淫而對人有禮,就能獲得人家的尊敬;你不飲酒及吸食含有麻醉刺激人性的食品,就能獲得平安和健康。另外受持五戒的人還有一個絕大的好處,那就是它是做人的正因,凡是今生嚴持五戒的人,來生可得人道之果,再次回來做人,繼續修行佛法。
其一惡者,諸天人民、蠕動之類,欲爲衆惡,莫不皆然。強者伏弱⑧,轉相克賊⑨,殘害殺戮,疊相吞噬⑩,不知修善,惡逆無道(11)。
(此後是佛詳釋十惡,勸修十善,這裏先說殺生之惡。)
在許多的惡業中,其第一大惡,就是欲界諸天和世間的人,及畜生道的衆生,爲了私欲而共造殺業,強大的欺負弱小的,所謂弱肉強食,殘害殺戮,互相吞食,這都是因爲不知道修善,才會這樣惡逆無道。
附記1:佛教的第一大戒,就是殺生。因爲佛教說“一切衆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依此而論,一切衆生既有佛性,則一切衆生都是未來佛,殺害衆生,即殺害未來佛,故一切惡中,殺生乃第一大惡。
附記2:《大智度論》說:“殺生有十罪:一、心常懷毒,世世不絕;二、 衆生憎惡,眼不欲見;叁、常懷惡念,思惟惡事;四、衆生畏之,如見虎蛇;五、睡時心怖,醒亦不安;六、常有惡夢;七、命終之時,狂怖而死;八、種短命業因緣;九、死入地獄;十、出爲人時,多病短命。”
附記3:明時之蓮池大師,作了一篇“戒殺放生文”,讀之令人起恻隱之心,興慈悲之念,值得一讀再讀。這裏僅將它開頭的一段話,語譯如下:“世界上最珍貴的是生命,天底下最悲慘的是殺害生命。是故凡是有生命的動物,每當被擒被抓,無不競相逃命,虮(虱的幼蟲)猶知避開死亡,天將下雨即遷徙到安全的地方去,乃至蝼蛄和螞蟻那麼微小的生物,亦無不是貪生怕死的。既然如此,我們爲什麼還要想方設法地在山上和水裏,乘他們不備之時偷襲他們,用彎曲的鈎和筆直的箭,千方百計地去搜羅抓捕牠們呢?不但使牠們嚇破了膽和魂飛魄散,還令牠們母離子散,悲痛萬分。那些被囚在籠子裏的,就像關在監獄裏一樣,失去自由,或被刀砍放在砧板上的,就像淩遲碎割一般,慘不忍睹。”蓮池大師之文,真是情盡理至,讀完全篇,令人十分感動。想到動物被殺,由逃命、驚惶、哀叫、掙紮、流血、抽搐、斷頭、剖腹等等緊張而悲慘的情景,你還忍心殺動物、吃衆生肉嗎?須知:修道就是修心,修心應從“慈心不殺”下手,因有一份慈悲心,就有一份功德也。
◎注釋
①至德 至善的德行。
②五惡 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
③五痛 由五惡所招感的現生種種的痛苦報應。此五痛只是花報而已,所謂“花報”,花開在結果之前,故花報是對後得的果報而言。譬如人以不殺生爲業因,今生即得健康長壽,是爲“花報”;最終必得涅槃之妙果,是爲“果報”。
④五燒 造殺、盜、淫、妄、酒五惡的人,生時受到國家法律的製裁,死後又墮入叁惡道,謂之“五痛”,其痛切身,猶如火燒,故喻之爲“五燒”。此五燒是指果報,亦即畜生、餓鬼、地獄叁惡道苦報。
⑤爲是劇苦 爲了消除這樣劇烈的痛苦。
⑥降化其意 降伏化解其惡心惡意。
⑦五善 即五戒。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⑧強者伏弱 強大的欺負弱小的,亦即弱肉強食。
⑨轉相剋賊 “轉相”是互相,“剋”是剋製,“賊”指殺害。轉相剋賊就是互相剋製,彼此殺害。
⑩疊相吞噬 “疊相”是互相,“吞噬”是吞吃。
(11)惡逆無道 所作惡行違逆人性,沒有道德。
後受殃罰,自然趣向。神明記識①,犯者不赦②,故有貧窮下賤,乞丐孤獨,聾盲瘖痖③,愚癡弊惡④,至有尫狂⑤不逮之屬⑥;又有尊貴豪富,高才明達,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積德所致。
(這是說殺生者的生報)
造作了任何的殺業,一定都會遭受災殃的懲罰,那是自然而然的後果,決不是什麼神或主宰罰你,而是你造作殺業時所起的惡念種子,明明白白地種在自己的阿賴耶識裏。這種種子遇緣就會生起現行,凡是犯罪的人都不得赦免,一定惡業惡報,所以世間才有貧窮、下賤、乞丐、孤獨、聾子、盲人、啞巴、白癡、醜陋,乃至跛子、癫狂、完全不像人的一類人;與此相反的,世上也有許多尊貴、豪富、有才能、有智慧的人,這都是由于過去生中行慈盡孝、修善積德所感得的善果。
世有常道⑦,王法牢獄,不肯畏慎⑧,爲惡入罪,受其殃罰。求望解脫,難得勉出⑨,世間有此目前現事。
(這是說殺生者的現報)
世間無論古今中外,都有國法或王法,還有拘押罪犯的牢獄,和治罪的種種刑具。可是作惡的人,不畏王法,不肯謹慎做人,當作惡犯罪被繩之于法,罪輕的被關進牢獄,刑期未滿,很難獲得赦免從牢獄裏出來;若犯重罪(如殺人),判處死刑,罪有應得,自作自受。這種現生即得報應的例子很多,是現社會常有的事。
附記1:現今世界的動蕩不安,戰爭頻仍,皆因世人恣殺動物,嗜食衆生肉,有以致之。古德便告訴我們:“千百年來碗裏羹,冤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世上爲什麼有刀兵劫?都是從口中吃出來的。世人爲了口腹之快,一天不知殺了多少動物,這些動物不甘被殺,投胎回來作人時,爲了報複,我殺你,你殺我,乃至發生大屠殺,這就是世界動蕩不安、有戰爭禍亂的原因。
附記2:佛的祖國迦毘羅衛國,被鄰邦憍薩羅國的琉璃王所滅。琉璃王派大軍攻打迦毘羅衛國時,把整個迦毘羅衛城殺得七零八落,所有釋迦族的男人及女人,都死于非命,可謂屍體遍地,慘不忍睹;而釋迦佛當時頭痛。釋迦族人爲什麼被琉璃王派大軍所殺?那是因果的報應:無量劫以前,有一個漁村裏的人,抓到了一條魚,這條魚很大,全村人把魚肉分了食。當時只有一個小孩沒有食魚肉,但他覺得好玩,用木棍在魚頭上敲了叁下而已。無量劫以後,當琉璃王成爲憍薩羅國的國王時,他對迦毘羅衛國的釋迦族人,始終懷著仇恨的心,不把釋迦族人消滅,難消心頭之恨,所以他決定消滅釋迦族。釋迦族就是無量劫以前住在那個漁村裏的人的後身,琉璃王就是那只被人分食其肉的大魚的後身,而釋迦佛則是那個用木棍在魚頭上敲了叁下的那個小孩子的後身。以前漁村裏的人分食魚肉,今天魚的後身琉璃王把整個釋迦族人消滅,小孩子在魚頭上敲了叁下,所以當琉璃王滅釋迦族之時,佛正在頭痛,而且一痛叁天。可見因果之事,實在可怕!
附記3:目犍連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以“神通第一”著稱。他的神通已證到“神境智證通”,這種神通可以在一想念間,十方無量國土都能一一到達。至于無變有,小變大,以及移山倒海等等乃其余事耳。當佛的祖國迦毘羅衛國城,遭到NFDA1薩羅國的琉璃王的侵略時,佛以前曾經叁次坐在大路上阻攔琉璃王大軍的前進,琉璃王每次遇到佛雖然都下令退軍,但是報仇和侵略的恨心始終沒有平息,佛知那是因果的報…
《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 四十一 勸修十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