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喻,浮云是无常,乃至不净的,吹散浮云,现出明月,这才见到了常、乐、我、净、不空的物事。十八界都是浮云,自家不生不灭的佛性,才是明月,不遣去虚幻的浮云,就见不到真实的明月。学者明白了这道理之后,对于大小乘教义,自然会全盘接受,而泯灭门户之见了。”
◎注释
①从如来生 从如来的教化而生。亦可解作从真如佛性而生。
②解法如如 了解一切诸法,皆如于真如本性。
③善知集灭 善知苦、集、灭、道之理。此苦集灭道,即四圣谛,又名真谛,或四谛法,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苦是现实宇宙人生的真相;集谛的“集”是集起的意思,是说明人生的痛苦是怎样来的真理,人生的痛苦是由于凡夫自身的愚痴无明,和贪欲瞋恚等烦恼的掀动,而去造作种种的不善业,结果才会招集种种的痛苦;灭谛是说明涅槃境界才是多苦的人生最理想最究竟的归宿的真理,因涅槃是常、乐、我、净四德的境界;道谛是说明人要修道才能证得涅槃的真理,道有多种,主要是修习八正道。此四圣谛括尽了世出世间的两重因果,集是因,苦是果,是世间的因果;道是因,灭是果,是出世间的因果。
④音声方便 以说法的音声方便教化众生。
⑤不欣世语 不喜欢世间人我是非之言谈。
⑥乐在正论 爱好契合真如实相的正论。
⑦修诸善本 修习一切的善根功德。
⑧志崇佛道 立志崇尚成佛之道。
知一切法,皆悉寂灭①。生身烦恼②,二余俱尽③。闻甚深法,心不疑惧。常能修行,其大悲者,深远微妙,靡不覆载④。
(这是说极乐菩萨了知一切法平等寂灭)
极乐世界的菩萨,了知世出世间一切法,本来都是寂灭的。他们本身就是已寂了一切烦恼的残余,和灭了生身之苦报,二余都断尽了,才得证涅槃寂静之境界。所以当他们听闻这种甚深的寂灭的道理时,心中一点也不怀疑和惊惧。这些有大悲大愿的菩萨,就时常住在本来寂灭之体,从体起用,由空出假,化身千万亿,到十方世界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他们的影响既深远且微妙,就如同天之普覆一切,亦如地之普载一切。
附记1:极乐众生之所以没有“生身烦恼”,本经前面有说:“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所以没有生身苦果。又说:“彼国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所以也没有一切烦恼。
附记2:又极乐菩萨已证真如之体,此体平等寂灭,正如《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华译为无上正等正觉,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则绝诸对待,便是无上;无高下之分亦即平等,便是正等;无我人能所的执著,便是正觉。极乐菩萨,人人皆以无分别执著的平等心,修一切善法,自度度人,当下即是无上正等正觉矣!
究竟一乘⑤,至于彼岸。决断疑网⑥,慧由心出⑦。于佛教法,该罗无外⑧。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⑨。慧光明净,超踰日月。清白之法⑩,具足圆满。
(这是说极乐菩萨究竟一乘)
他们所修的是一乘佛法的净土法门,所以人人都能到达大乘佛法所说的大般涅槃的彼岸。由于已杜绝了一切疑惑之束缚,智慧自然就从自性清净心中流露出来。能证得如此生佛平等之自性清净心,则一切之佛法已包罗无遗了,故其智慧有如大海之深广,杳无边际;三昧亦如须弥山王之巍峨,矗立不动;身上所发出来的慧光也十分地明净,超越日月。以上种种不可思议的成就,乃极乐菩萨所修行的无漏善法,都已具足圆满的缘故。
◎注释
①寂灭 梵语涅槃,华译为寂灭,意谓其体寂静,离一切之相,叫做“寂灭”。《涅槃经》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②生身烦恼 “生身”指生死之身,亦即苦报身。“烦恼”即由贪瞋痴而生的种种烦恼。
③二余俱尽 生身的苦果和烦恼的残余,俱皆除尽。
④靡不覆载 是说菩萨心无分别,饶益众生,如天之普覆一切,亦如地之普载一切。
⑤究竟一乘 究竟圆满的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这里是指净土法门。
⑥决断疑网 是说决绝断除一切疑惑的束缚。
⑦慧由心出 智慧是由自性清净心中流出。
⑧该罗无外 包罗万有的意思。
⑨山王 指须弥山,为一个小世界的中心。这里是说极乐菩萨们的三昧,如如不动,如山王之矗立不动。
⑩清白之法 指一切之善法,如五戒、十善、三学、六度等是,但五戒十善是世间善法,三学六度是出世间善法。
犹如雪山,照诸功德,等一①净故。犹如大地,净秽好恶,无异心②故。犹如净水,洗除尘劳③,诸垢染④故。犹如火王⑤,烧灭一切烦恼薪⑥故。犹如大风,行诸世界,无障碍故。犹如虚空,于一切有,无所着⑦故。犹如莲华,于诸世间,无染污故。
(这是以七喻赞叹极乐菩萨体德尊胜)
他们的清净心,像雪山一样洁白,照见一切功德,都平等无差,同一清净;其忍辱的心,像大地似的,不管净秽好恶,都无分别地包容一切;其严谨的戒行,犹如清净的水,能洗涤种种的烦恼和垢染;其般若妙慧,像燃烧的熊熊烈火,能如火烧薪一样,把一切的愚痴烦恼烧成灰烬;其所证的解脱法身,不住生死,入于涅槃,又不住涅槃,普度众生,就像风儿一样,行诸世界,毫无障碍,得大自在;其所证的解脱知见,已证悟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这种二谛圆融的中道,就好比虚空,不碍任何缘起之诸相,虽森罗万象又不碍虚空之本来湛寂。他们为度众生,行于世间,作种种饶益有情的事业,但其本身不为世间法之所污染,就像莲花一样,在污泥中吐露芬芳。
◎注释
①等一 平等一如,没有分别。
②无异心 没有净秽好恶之分别的心。
③尘劳 心劳尘境,是烦恼的别名。
④垢染 烦恼的别名。
⑤火王 喻般若妙慧,乃世出世间一切智慧之王。《大般若经》说:“般若如大火聚,四面不可触。”
⑥烦恼薪 “薪”是乾柴,指烦恼。这里是说一切烦恼如乾柴,般若如烈火,乾柴烈火,顷刻烧灭。
⑦无所著 了知一切法缘起性空,故于一切法不执著、不分别。
犹如大乘①,运载群萌②,出生死故。犹如重云③,震大法雷④,觉未觉⑤故。犹如大雨⑥,雨甘露法⑦,润众生故。如金刚山⑧,众魔外道⑨,不能动故。如梵天王⑩,于诸善法,最上首(11)故。如尼拘类树(12),普覆一切故。如优昙钵华,希有难遇故。如金翅鸟(13),威伏外道故。如众游禽(14),无所藏积故(15)。犹如牛王(16),无能胜故。犹如象王(17),善调伏故。如狮子王(18),无所畏故。
(这是以12喻赞叹极乐菩萨的用德自在)
极乐世界的菩萨们,皆修大乘菩萨道,既能自度,又能普度众生,由生死此岸到达佛果的大涅槃彼岸,好比一辆又好又大的车,能载众物一样;他们宣说大乘妙法,好像很厚重的云层,能够兴雷致雨,警觉那些还没有觉悟的众生;又宏宣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同生西方,永离生死,好像不死之药的甘露一样,能够滋润一切众生的善根;他们的信心和愿力,如铁围山一样地坚固,一切邪魔外道都不能动摇;又如梵天王一样,离欲清净,能生世出世间一切善法;他们的大慈大悲,像枝叶繁茂庇荫宽广的尼拘类树,能令一切众生永离热恼,得清凉自在;他们皆以净土法门,自行化他,自他如此有缘得遇净土法门,就像遇见优昙钵花开花一样地希有难遇;又如金翅鸟,有大威力,能降伏一切之天魔外道;他们已经证悟诸法毕竟空,但不耽于空,从空出假,应现十方,广作佛事,离相度生,无住生心,就好比飞过长空之众鸟,不留任何痕迹;极乐菩萨的形色在一切菩萨中最胜,人人皆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且都是紫磨真金色,犹如牛王在一切牛中,形色最胜一样;他们行愿自在无碍,一如有象王之誉的佛,能善巧方便地调伏一切众生,皆令得道;又已成就了佛及菩萨之四无畏,故能犹如狮子之王作吼一样,百兽无不慑伏。
◎注释
①大乘 这里是指又好又大能载众物的车,比喻极乐菩萨修大乘菩萨道,既能自度,又能广度众生,度生自在。
②群萌 即众生。
③重云 很厚重的云层。说法度生,令人同成佛道,如重云致雨,普润一切。以喻极乐菩萨,说法自在。
④震大法雷 为众生说大乘妙法,叫做“震大法雷”。
⑤觉未觉 使未觉悟的众生转迷为悟。
⑥大雨 说法普度众生,如雨普润一切。以喻极乐菩萨,说法自在。
⑦雨甘露法 弘宣净土法门,令人在此生中,了生死、出三界、一生成佛,叫做“雨甘露法”。
⑧金刚山 旧译铁围山,新译金刚山,或金刚围山,即一小世界最外围的一重山,金刚宝所成,坚硬牢固,无能破坯。以喻极乐众生的智慧税利无比,自行化他,皆能切断一切的烦恼恶业苦报,伏断自在。又喻极乐菩萨犹如金刚山之屹立不动,一切邪魔外道不能动其分毫。
⑨众魔外道 又叫做邪魔外道。“邪”是指左道,就是不明佛法的人,“魔”是指魔道,就是妨害佛法的人,“外道”是指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⑩梵天王 色界之初禅天共有梵众、梵辅、大梵天之三天,其中大梵天叫做“梵天王”,名字叫做尸弃。凡是有佛来人间成佛,他是头一个请佛转*轮的人,也是一个离欲最清净的人。这里以他来比喻极乐菩萨,个个离欲清净,生善自在。
(11)最上首 最高、最胜的意思。
(12)尼拘类树 华译纵广树,是印度的一种树…
《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卅八 真实功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