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祥和洒脱之路 高贤篇▪P3

  ..续本文上一页上生率兜40周年之际,谨作此文以申介绍,并以纪念!

  1987年写于临海香光居

  台宗硕德谛闲大师

  谛闲(1858—1932)近代高僧。俗姓朱,名古虚,号卓三,以字行。父润度,母王氏,清咸丰八年(1858)生浙江黄岩县(今台州市椒江区沙田朱村),童稚之时即秉性庄重、聪颖伶俐。9岁受学乡塾,质越群童,以勤学为务。15岁丧父,家道中落。次年遵母命,至海门(今椒江)从舅氏佐理药业,正务之外旁习歧黄。未几,觉“医只治病,不能医命”;“只能医身,不能医心”,又加母亲见背、妻拏相继病亡,遂于20岁遁入临海县白云山(今属椒江)就成道和尚剃染。不数日,为其长兄追至,迫其还俗。22岁,大哥染疾病殁,再入白云山出家。24岁,受具足戒于天台山国清寺,得戒已,留寺参学,精进不已。26岁,至平湖福臻寺,依止敏曦老法师,听讲《法华》,潜心研习,终玄解顿开,领一心三观、一境三谛之旨,阅全经如观指掌。因平日每有所悟,即就维那授虚求证,授虚常为其颖悟而惊叹不已,遂称于敏公,命其复小座。谛闲就座后文义联翩,同列震惊,敏公叹为“法门龙象”。27岁,至上海龙华寺,听晓柔讲《法华》,遂讲偏座。至是用心益精,复会文入观,以融其心。28岁再至龙华,听大海讲《楞严》,仍讲偏座。圆经后,为诸同学坚邀至杭州六通寺开讲大座,一日讲《法华》至《舍利弗授记品》,寂然入定,默不一言。一小时后出定,则答难析疑,辩才无碍。其时自审年齿尚轻,不愿多升大座。受人礼拜,又恐慧多定少,难免障道。讲毕即回国清寺掩关潜修。29岁,端融任上海龙华寺方丈,命其出山相助,供职库房,一面听经,旋由端融老法师授记付法,为传持天台教观第四十三世祖,法派为高明寺百松真觉第十五世,永续法焰。同年夏,听瑞芳讲《禅林宝训》。30岁,听大海法师讲《弥陀疏钞》。31岁,辞库房职,留寺阅藏。越岁,在龙华开讲《法华》,听众多至2000余人。期满,往镇江金山寺参究,留二年。35岁,至慈溪芦山圣果寺掩关,专研天台教观。应龙华寺住持请,逾年出关,复至龙华讲《楞严经》,并于忙中抽闲,完成《楞严经序指味疏》的着述。此《疏》提纲挈领,言简意赅,详尽透彻,学者称便。37岁,辅敏曦讲《四教仪集注》于龙华。38岁,受宁波天童寺请,讲《法华经》,听众500余人。是年秋讲《楞严》于慈溪金仙寺,听众200余,均极一时之盛。39岁,讲《弥陀疏钞》于杭州弥陀寺,是年秋应台郡(今临海市)兜率寺住持妙端请,于寺开期传戒,戒弟子百余众,为谛闲传授戒法之始。40岁,于温州头陀寺讲《弥陀疏钞》。41岁,于普陀山普济寺讲《弥陀便蒙钞》及《净土生无生论》,听众千数百人,皆席地而坐。次年,于杭州昭庆寺讲《楞严经》。43岁,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温州头陀寺闭关三年,教观并运,定慧双融。46岁,出关后,接任头陀寺住持,于寺讲《楞严》、《弥陀要解》、《梵网辅注》等。47岁,朝礼五台山,并入京请《龙藏》。迨藏经运回温州,刚登岸,适雷电交作,大雨将及,谛闲虔诚祈祷,历数小时后,全藏刚进大殿,大雨方倾盆骤下,藏经丝毫无损“观者塞途,感叹感应不虚”。48岁,仍住头陀寺,讲《法华经》。49岁,光绪三十二年(1906)奉旨传戒,戒子500余人。戒毕,退头陀住持,夏赴天台山华顶寺讲《弥陀疏钞》及《梵网经》,并主持“生死七”,秋至慈溪宝庆寺讲《弥陀疏钞》。其后奔走讲经于上海龙华寺、南京毗卢寺、宁波七塔寺。53岁,宣统二年(1910),于南京毗卢寺讲《楞严》,时值江苏各界人士于南京创办全省佛教师范学校,公推谛闲为校长兼总监督。谛闲觉清末干戈纷扰,佛化不振,慨然应聘,遂遴选各省英年笃实僧徒,分班讲授,解行并进,开创了我国僧教育的新历程。是年,又应请住持于绍兴戒珠寺,并兼上海龙华寺主席。54岁,赴苏州邓尉山圣天寺讲《楞严经》,《谛公年谱》载:“时遭大旱,师为祷雨,遂感大注甘霖,阖邑人士,腾欢无量,感德靡已”;秋于金仙寺讲《弥陀便蒙钞》。55岁,民国元年(1912),上海诸名宿在留云寺创办佛学社,请讲《圆觉经》及相宗诸经,谛闲以天台教义详释,阶位历然。是年冬,受聘住持宁波观宗寺,遂为中兴观宗之祖。观宗寺原为延庆寺观堂旧址,创于宋元丰(1078—1085)中,四明五世孙介然法师,按照《观无量寿佛经》修观行法,于延庆寺东北角隙地,建房60余楹,中有室阁,四周环以十六观室,以修观行。几易兴废,至清乾嘉间(1796前后),重修殿堂,增建僧寮,方始独立门庭,别设方丈。谛闲受任住持后,仰体四明大师遗意,以三观为宗,说法为用,改称为观宗讲寺。旋募集巨金筹建大殿、天王殿及念佛、参弹、藏经诸堂阁,并严订规约,不久蔚为东南名刹。56岁,1913年(民国二年)春于南京香林寺讲裴相国《菩提心文》,并主静七;夏至杭州灵隐寺讲《楞严经》;秋,回观宗寺讲《法华》,创设观宗研究社,亲任主讲,为观宗寺常年习教之所。次年夏,再讲《法华》于观宗。58岁,春于观宗讲《圆觉经》。时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我国,提出《二十一条》,其中有“传教自由”一条,尤为佛教徒所反对。为安民意,孙毓筠秉承当局之命于北京设第一大乘讲习会以自兴佛教,延请谛闲开讲《楞严》。谛闲为护国权,弘扬大法,毅然北上受任主讲,时所谓名公、巨卿、各国公使、都城四众欢跃赴会闻法者,日达数万。时民国初定,各处有毁庙兴学之议,为地方庙产事,屡有纠葛。内务部长朱启钤,特拟订《寺庙管理条例》、征求谛闲意见后,颁发全国各地。袁世凯以大总统名义,赠以“宏阐南宗”匾,饬令地方官,悬于寺中。未几袁世凯欲改制称帝,公然设“筹安全”援意各界劝进,谛闲不畏权势,不为名利,表示“僧人唯知奉持佛法,不知有民主君主。”超然物外,未曾有一言劝进。讲经期满,即振锡南归。59岁,扬州福缘寺请讲《楞严》,是年观宗寺新造大雄宝殿落成,遂开期传戒,受戒弟子数百,景况颇盛。60岁,正月,逢六秩大庆,阖寺僧众,为建普利水陆法会以祝遐龄,诸山长老,当地绅士赠额曰“与佛齐年”、“畅演宗风”,悬于方丈,以志庆祝。夏于观宗寺讲《净土十要》,秋至温州头陀寺传戒。61岁,北京发起讲经会,公推徐文蔚居士南下迎请谛闲讲《圆觉经》及《大乘止观》。遂由仁山、倓虚二师相从乘轮北上,既达北京,则日撰讲义,夜登座宣讲,历时3月,终成《圆觉经讲义》数十万言,悉依台教而阐扬,多发前人之所未发,听众济济,请求皈依者亦不下数万。秋回观宗讲寺,临行前叶恭绰、蒯寿枢等设宴饯行,并捐巨资,请设观宗学舍以培养僧才。执政段祺瑞送“阐扬台宗”匾额。62岁,1919年,观宗学舍正式开办,谛闲亲任主讲,首开《教观纲宗》、《十不二门指要钞》等,陆续授以台宗大小诸部,由是人才蔚起,法徒分座四方者有仁山、常惺、宝静、显慈、倓虚、妙真、授松等不下数十人,至1928年将弘法社研究社合并为弘法研究社,并发行《弘法月刊》,观宗讲寺遂成近代天台宗之唯一道场,皈依弟子有叶恭绰、蒋维乔、屈映光、黄庆澜、江味农等十万余人。其后,谛闲仍不顾年事已高,来往于上海、苏州、绍兴、杭州、湖州、宁波等地宣讲佛经,听众多者达数千余人。1927年,值谛闲70大寿,僧众为他举行隆重的祝寿仪式,黄庆澜等写了长达500多字的五言诗来称颂他的功德。72岁时犹不惮烦劳,远跋东北至哈尔滨极乐寺传戒。

  纵观其一生为弘扬天台教理殚心竭力,讲经48年,法席遍于南北。兴造寺院除观宗本寺外,尚有天台万年寺,杭州梵天寺,永嘉白象寺宝塔等;修缮重兴者,有温州头陀寺,绍兴戒珠寺,黄岩常寂寺,海门(今椒江)西方寺、景星寺、雁山灵岩寺、罗汉寺等。各省灾害之募款放赈,公益之解囊捐助,难以枚举。谛闲虽专宗天台,行归净土,但对各宗绝无门户之见,一生为培养佛教人才不遗余力,他不仅是近代中兴天台宗的元勋,更于近代中国佛教有扶衰起敝之功。1932年8月3日(农历七月初二日)这位毕生以住持正法,梵行高尚的老人沐浴更衣,索楮笔书偈云:“我经念佛,净土现前,真实受用,愿各勉旃”,午后一时三刻于大众念佛声中安详含笑坐化。世寿75岁,僧腊55年,戒腊53夏,是年冬塔于慈溪五磊山。举龛三日远近来送者达数千人,时道路两旁观众或焚香作礼,或持诵哀悼,途为之塞,皆其平日法化道德熏陶,深入人心有以致之也。

  遗着甚丰,已刊行者有《大佛顶首楞严经序指味疏》、《圆觉经讲义》、《金刚经新疏》、《普贤行愿品辑要疏》、《观经疏钞演义》、《始终心要解》、《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念佛三昧宝王论义疏》、《大乘止观述记》、《水忏申义疏》、《教观纲宗讲记》、《八识规矩颂讲义》、《谛公老法师遗述语录》上、下两册等皆由上海佛学书局出版发行。1951年倓虚法师搜集遗述13种,计120余万言,编成《谛闲法师遗集》分10册,经叶恭绰、蒋维乔复勘后由香港华南佛学院出版流通。

  应慈法师是爱国爱教的楷模

  ——纪念应公示寂30周年

  “华严座主”应慈法师于1965年农历八月初五日示寂,不觉已30周年。我虽与法师无一面之缘,然他老人家的行状使我钦佩不已。爱国爱教是一个教徒的根本,否则就不成为佛弟子。今国运昌隆,*轮再转,我们为佛弟子是否真正这样做了呢

  这就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了。

  今时值末法,我们为佛弟子要乘党和国家认真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大好时机,发大乘心,转末法为正法。这不是嘴巴讲讲就可以的,而必须要全体佛子身体力行,孜孜…

《祥和洒脱之路 高贤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