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通向极乐之路 行持方法▪P7

  ..续本文上一页金代王子成集净土因缘为《礼念弥陀道场忏法》,略称《弥陀忏法》10卷,其自序谓此忏“依梁武忏之仪轨,阐弥陀教之功行。千佛备列,圣众全彰”。清代则有成时大师依经辑录《观无量寿佛经初心三昧门》和《受持佛说阿弥陀经行愿仪》,并编入《净土十要》中,广为流行。清代各种忏法除寺院修习之外,为民间所常礼诵。鼓山比丘道霈大师将礼五十三佛与三十五佛之缘起,增入《八十八佛洪名宝忏》中,使行礼忏者起正信、发大愿、尽诚恳祷礼敬持诵,以取无上菩提。列入我国寺院日常晚课中之《礼佛大忏悔文》,为各宗通用,影响深远

  最好最大的临终关怀——谈临终助念与终后处理

  人总免不了要死,这是任何人也逃脱不了的事实。我们学佛修持,非但要活得有意义,死时也应安详自在。我们佛教对“死亡”这一生命现象,早就圆满地解决了。佛教徒能安详舍报,有的还能自知死期,于沐浴、礼佛后或坐脱或立亡,而毫无痛苦,这是非佛门弟子所望尘莫及的。当然,也不是所有佛教徒都能如此,他们有的虽对死亡早就有清楚的认识,不会有惧怕的心理,但业重者临终时仍会有痛苦,或心情不安,故须对其作开示、助念佛号,以增长其正念,助其往生。如临终前的关怀工作做不好,则病者往生随业受生,因此说临终之一瞬间甚为重要。助人临终时往生极乐净土,是最好最大的临终关怀。

  为什么要助念

  佛教是求解脱之道,若行者大事已办,则终殁后即得解脱;未得解脱,便是继续轮回生死。修行者未到生死自主的程度,或根本不知道修行的一般人士,到临命终时,都需要他人帮助念佛,使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助念之力,是靠阿弥陀佛本愿力的加持,也得助念者功德力量的相扶持,还有临终人的因缘,如无缘的话,临终前怎么会有人给他助念呢

  有了人助念,临终前行人还须深信佛的功德,念佛求愿往生,这是自力的因,非常重要。具此因缘,必定往生。

  临终前念佛求生净土,须具自他二力。自力为往生正因,他力为生西助缘,因缘和合,必能成就往生大事。

  就自力来说,平时要深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深信阿弥陀佛悲愿广大,切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并至诚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行者临命终时,世缘放下,正念不失,蒙佛接引,即得往生。

  次者,自力未充,于临命终时,旁人为其助念。一者,可助病人提起念佛之心;二者,可助病人忏悔业障。障缘消除,便蒙圣众接引往生西方。

  以上二种人,临命终时,能如平时之真信切愿,有恳切的念佛往生之心,这个最后念佛的一念心,就是“自力的因”。

  平时不知有信愿念佛的人,或虽信净土而功夫未能纯熟者,于临终前,遇善友开导而心生欢喜,正信发愿,求生净土,此亦为行者的“自力的因”。

  阿弥陀佛宏愿普度众生,极乐世界清净庄严,是“他力的缘”。

  净友的善巧开导,令生正信,放下一切,念佛求生净土。莲友及家属为之助念佛号,以及终殁后12小时以内不移动、不哭泣等,也是“他力的缘”。

  若临终时,具足自力的因与他力的缘,则感应道交,必蒙佛接引。凡符合以上因缘条件者,必万修万人去。

  平时虽信愿念佛,但临终时为病苦逼迫,念佛心提不起,或放不下世间情爱及关切子孙与财物,这就是“不具自力的因”。若临终时没有善友来开导,亦无人助念佛号,又遇无知家属搬动、哭泣,破坏正念,痛苦加剧而口不能言,这是“不具他力的缘”。

  若临终时,虽有自力的因,而缺他力的缘,或功夫纯熟,自有把握,不需助念,但为家属搬动、哭泣而使正念丧失。此是有因无缘,不能往生。

  若临终时,有家属、净友开导、助念,亦不搬动、哭泣,而亡者自己为病苦所逼,或系情世间、爱财物等心放不下,提不起信愿念佛的心。此是有缘无因,不能往生。

  阿弥陀佛的宏愿,犹如满月,无所不照。众生念佛,当如湛水,寂静不动。水澄月现,心净佛显。念佛机熟,感通相应,承佛愿力,悉皆往生。千念万念,在临终一念,助念即能助之往生,是人生最大的事!因为临终最后一念,是超升和堕落的关键,最后一念善,即生善道,最后一念恶,即生恶道,最后一念念佛求生净土,即往生西方。一念念佛之心即是心力,佛的愿力即是佛力,感应道交即是法力,三种不可思议之力,融合于一句洪名“阿弥陀佛”,自然在念佛者的心中显现接引,故临终最后一念念佛之心,即随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家属及亲友的助念佛号,是希望病者最后念佛的一念心随佛往生,所以临终助念之妙用最为殊胜。

  助念前的准备

  危重病人的病室,宜供阿弥陀佛接引像,无论画像,塑像均可,佛像安放处所,以病危者能看到为准。

  像前宜放香炉,炉内燃上等檀香或沉香,若燃线香,则只须一炷即可,免使室内香烟过于浓烈。至于蜡烛,则不用亦可,电灯亦代表灯供养。此外,佛前能供些素雅的鲜花则更好,净水,果品等亦不能少。

  法器应备大磬、引磬、木鱼三种。如无法备齐,则只要有引磬一把也可以。

  参加助念者在接到助念通知后,即须心系佛号,恳切至诚,身心肃穆,直至助念完毕返家时为止,不得轻举言笑,念诵时最好穿海青。

  助念之规制与病家注意事项

  助念活动只有如法地进行,才能体现出助念的殊胜作用,故助念者必先熟知助念的方法和步骤。

  助念是代佛行化,故应认真负责,切不可大意误了他人的了生脱死大事;到病家后,应先召集家属说明注意事项,做家属的为使自己的亲人能超升,就必须听从助念者的指导;助念者的态度必须诚恳,说话更要和蔼,使病人听到后能心生欢喜。助念者要把自己当成病者的亲人,虽今生不是,过去世定当做过眷属,只有这样,在助念时的心就会更切,责任心也更强了;除对病人讲开示外,其余一切世事俗情之话,一律不许与病人谈。如遇亲属朋友来看望,则要问明原因,如来参加助念,则应服从统一安排,如果仅仅是来看望慰问的,则请家属带至别室相谈,以免妨碍病人的正念。

  病人家属不管是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既请助念佛友来助念,就要一切听助念者的安排,同时要劝告其家人,在助念时不要向病人嘘寒问暖,或让亲友摸头触脚。总之,为使病人能安详往生,一切必须服从助念者的指导去做。

  在医院开出“病危通知”而无法医治之后,病者与其家属就应念佛以求往生,先可由家属和亲戚朋友一起念,至危急时(如脉博微弱)请来的助念人员必须坚守岗位。此时如病者疼痛难忍,可打止痛针以缓解,为使病者能正念分明,脑部最好不要麻醉。

  助念如果在病人不十分危急时就开始,则先念《莲池赞》一遍,《阿弥陀经》一卷,《往生咒》七遍或二十一遍,《赞佛偈》一遍,接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直到回向时再念“阿弥陀佛”四字洪名。

  如果开始时病势就已极其严重,就从“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直念下去,法器单用引磬即可。

  助念开始时如病者已亡故,则先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导师阿弥陀佛”一句后,接念《往生咒》四十九遍或一0八遍再念佛,念时可用引磬木鱼同敲。助念时的佛号,如病者平时习惯念四字洪名者,则助念同人也就念四字好了,于病者来说字少反而易念,故印光大师亦是提倡用四字名号助念的。

  助念开始时,如病者神智清楚的,应先说法安慰,劝其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说的内容大致为:

  “□□居士,现在请你不要想其他方面的事,清楚地听几句佛法。佛说人生有生、老、病、死苦,这是必然的现象,是任何人都逃不脱的,有生必有死,但死并不可怕。阿弥陀佛发过大愿,临终十念、一念,他皆会接引行者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寿命无量,可一生成佛。因此,你应当发愿,用你一生中所做许多好事的功德,求生佛国,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如你阳寿未满还不该去的,因阿弥陀佛是大医王,他会使你很快恢复健康的。现在大家为你助念,你能念,就轻轻地跟我们念,不能念的话,就听我们的声音,心里默念,专心地听着,其他什么也不要想了,一心祈求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莲池中去!千万要注意,要阿弥陀佛或西方三圣来接你,你才跟着去,其他亲戚朋友与任何人来接,你都别去,阿弥陀佛一定会来的!”

  念佛开始后,助念者每个人都要专一其心,声音要整齐清越,不要太快或过于缓慢,声调也要适中,更不要悲戚或急躁,应以一种庄严、肃穆、而又和谐、安宁的声音,轻轻地念。使病人能于安详、恬静、怡悦、自在的情况下往生。

  病人将要断气的时候,眷属应在佛像前跪念或拜念,所有参加助念的人都要在心中观想,作阿弥陀佛放大光明接引亡人,亡人在佛光中间合掌往生西方。此时高声念佛,直至断气后三小时。在这阶段中,主持助念的人必须特别注意,绝对制止抚摸亡人的身体,所有眷属亲人不应哭泣。大家如此助念,一直到亡人身体全部冷透才停止。

  往生者将断气之前,即可于其胸部置金光明沙,次放“无上密部拔度六趣陀罗尼”、“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及“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等三张咒轮,再盖陀罗尼经被(往生被)。此三项工作最迟在断气时即应放置妥当。

  在行人将舍报时,如条件许可,应加鸣“无常磬”(即大磬)。《资持记》引智者大师语云:“人命将终,得闻钟磬,增其正念。唯长唯久,气尽为期”。

  随后代亡人在佛前回向: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助念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愿以此功德,回向□□□,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注:后二偈为助念者功德回向,必不可缺,…

《通向极乐之路 行持方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