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大颠禅师的道迹
达亮
志慕云林
岭南具体何时始有佛教,已很难查考。东汉末年避乱交州的牟子,所著之书中多有关于佛教僧侣的记载: “今沙门剃头发,被赤布,日一食,闭六情, 自毕于世。” “沙门捐家财,弃妻子,不听音,不视色”等等。可见,至少在东汉时,交州佛教已颇为兴盛,就连牟子《理惑论》本身,也充满着佛教思想。南派禅宗的创立,使岭南佛教进入一个鼎盛时期。唐代岭南寺院、僧侣、教徒也大增。在那时,岭南名僧辈出,仅惠能门下弟子,著名的就有40余人,其中青原行思、南岳怀让、荷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五人,号称五大宗派,后均自成一家,其中以青原、南岳二家弘扬最盛,后来形成禅宗五派法流,传播大江南北,且远播海外。除五大宗派外,较为著名的嫡传弟子希迁、惠照,及惠照弟子惟严、百丈、宝通等。
大颠宝通禅师(732—824),俗姓陈(或姓杨),法号宝通, 自号大颠和尚,广东潮阳(旧海阳)人, 自幼聪颖异常,成年后博通经史,是一位知识面广的高僧。大颠禅师,祖籍颖川(河南禹州)人,父为官居潮,唐开元二十年(732),出生于潮州。“师生而神异,貌古骨清,机圆语活,幼岁心远尘俗,志慕云林”。”据载,唐代宗大历初年(766),潮州大颠、药山惟俨、百丈怀海同到海潮岩(潮阳市西岩)拜惠照和尚为师。惠照和尚,精持戒律,博通词翰,有“诗僧”之称,唐武宗宰相李绅曾为其题铭: “曹溪实归,般若观妙。体是宗极,湛乎返照。”评价颇高。宋时与欧阳修同称“四谏”之一广东人余靖有《慧照大师》诗,称赞他为“士林传字法,僧国主诗盟。”惠照是禅宗六祖惠能的大弟子怀让的弟子。潮州大颠、药山惟俨、百丈怀海三人又先后到南岳受戒。百丈受戒后,先到庐州(今安徽合肥)浮槎寺阅藏经:后来亲近道一,成为洪州门下第一人。大颠与惟俨“依潮阳西山(西岩)慧照禅师出家,唐大历八年(773)纳戒于衡岳”9),受戒后在南岳参拜石头希迁禅师,修大无畏法,大悟宗旨,得曹溪之法,也就成了石头希迁的门人。有关大颠禅师生平, 《潮州市佛教志·潮州开元寺志》载:
师名宝通,号大颠,俗姓陈(或曰扬姓),先世为颍川人,高祖随官于潮,开元二十年壬申(732)十月十四日诞师于郡。幼即心远尘俗,志慕云林。大历间(766-779),与惟俨同依西山(今潮阳县西岩)惠照禅师(潮阳人,得法于曹
溪。精持戒律,博通词翰,为时所重。)
出家,后参南岳石头希迁禅师得法。希迁弟子甚多, 《祖堂集》记载有7人, 《景德传灯录》记载有21著名的法嗣药山惟俨、天皇道悟、丹霞天然、招提慧朗、兴国振朗、潭州大川、潮州大颠等。惟俨在同门中最受希迁器重,希迁晚年传法给药山惟俨。希迁是惠能的弟子青原行思的徒弟,与惠照同辈份,均是六祖的嫡传弟子。
南岳悟道
大颠禅师得法于石头希迁。大历年间,大颠禅师到南岳,参谒石头希迁禅师。
大颠宝通禅师《五灯会元》卷第五载:
潮州灵山大颠宝通禅师,初参石
头。头问: “那个是汝心
”师曰:
“见言语者是。”头便喝出。经旬日,
师却问: “前者既不是,除此外何者是
心
”头曰: “除却扬眉瞬目,将心
来。”师曰: “无心可将来。”头曰:
“元来有心,何言无心
无心尽同
谤。”师于言下大悟。
异日侍立次,头问: “汝是参禅
僧
是州县白蹋僧
”师曰: “是参禅
僧。”头曰: “何者是禅
”师曰:
“扬眉瞬目。”头曰: “除却扬眉瞬目
外,将你本来面目呈看。”师曰: “请
和尚除却扬眉瞬目外鉴。”头曰: “我
除竟。”师曰: “将呈了也。”头曰:
“汝既将呈我心如何
”师曰: “不异
和尚。”头曰: “不关汝事。”师曰:
“本无物。”头曰: “汝亦无物。”师
曰: “既无物,即真物。”头曰: “真
物不可得,汝心见量意旨如此也,大须
护持。”师住后,学者四集。*
石头问道: “哪个是你的本心
”
大颠答道: “现在正在言语的便是我的本心。”
石头便将大颠喝斥出去。过了十日,大颠问石头: “我以前回答的既然不是我的本心,除此之外什么是我的本心
”
石头道: “你除却扬眉瞬目外,将你的本心呈来我看。”
大颠道: “实在没有本心可以拿给你看。”
石头道: “本来有心,你怎么说无心
如果无心,尽是谤法。”大颠言下大悟。
又过了几天,大颠侍立在石头身边,石头问道: “你是参禅的僧人
还是州县白吃斋饭的僧人
”
大颠道: “弟子是参禅的僧人。”
石头问道: “什么是禅
”
大颠道: “禅是扬眉瞬目。”
石头又问道: “除却扬眉瞬日外,把你的本来面目呈给我看。”
大颠道: “请大和尚除去扬眉瞬目外看取。”
石头道: “我已将扬眉瞬目除完了。”
大颠道: “我将本来面目呈给大和尚看了。 ”
石头道: “你既然将呈给我看,你的本来面目究竟如何呢
”
大颠道: “我的本来面目与大和尚的不同。”
石头道: “我的本来面目与你无关。”
大颠道: “本来无物。”
石头道: “你也无物。”
大颠: “既然无物,即是真物。”
石头道: “真物是不可得到的,你心里的现量意旨正是如此。你要好好护持。”
禅宗南宗认为“若无心,便是究竟”、“但学无心,诸缘顿息”。 《祖堂集》卷五《大颠和尚》中载石头语“除却扬眉动目一切之事外直将心来”。 《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潮州大颠和尚》中也说到,大颠禅师受到石头的启发, “多见时辈只认扬眉动目”、 “头印可”的狂禅作风,指出“但除却一切妄运想念见量,即汝真心”。大颠的应答,正合石头的旨意,因此鼓励他“大须护持”。大颠禅师便从石头“言语动用没交涉” (“言语动用勿交涉”)中,体悟出“非言语动用亦没交涉”(“不言语动用亦勿交涉””)的道理。丹霞天然的“烧佛”,大颠宝通的“见量”,尤其能发扬光大石头宗风。此后,大颠禅师更是机辩无滞,尽得石头的大无畏法,回到广东罗浮山瀑布岩,常寂然晏坐终日。御史张远凡来游,怪大颠禅师不参不迎,大怒,挥刀将斩之。大颠禅师竟引颈就刃,神色不变地说: “若必及我,是夙负命,如不负公,残恶在汝。”张远凡自觉惭愧,收起佩刀,向大颠禅师悔谢而去。
从禅宗的传承上看,大颠禅师是曹溪禅宗惠能的四传弟子,是在石头希迁门下悟道的,属于南禅青原一系。大颠禅师天秉异赋,孩童时便显得不同于常人,生性喜静,不喜人群,好僻居于人烟罕至的深山野林中。虽然天赋慧根,资质灵异,但大颠禅师出家修行并不算早。据《潮阳志·人物》载,大颠禅师拜同县西岩寺惠照禅师门下,是在唐大历元年(766),此时大颠禅师已经是个35岁的中年人。大颠禅师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出家,此所谓古佛再来之人吧!
道场踪迹
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大颠禅师前往龙川入罗浮瀑布岩禅居。唐代宗大历初年(766),潮州大颠、药山惟俨、百丈怀海同到海潮岩(潮阳市西岩)拜惠照和尚为师。西岩,位于潮阳市棉城镇西效塔山南麓,旧称海潮古刹,又称西山海潮岩。据1986年2月《潮阳县文物志》第59页“城效西岩”载:“该寺相传始建于晋朝年间(2654420)”,是潮汕最早的岩寺。潮阳县人惠照禅师在此岩洞潜修,弘扬曹溪宗旨。历经高僧慧照禅师、百丈祖师、大颠祖师、药山惟俨祖师等,由此可见,海潮岩不仅是岭东佛教发源地,并且涌现出惠照及其弟子大颠、怀海、惟俨这四大高僧,实非寻常。
唐贞元初年(约786年),佛教禅宗南派九祖大颠和尚创建清峰寺,位于广东陆丰漳西镇北面法岫山麓,原名“灯光寺”,当地人习惯叫“城仔庵”,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大颠禅师后游南岳途经法岫山麓,遂在此建石室习禅,开演佛法。相传,大颠禅师建寺后,是夜,远望该寺有灯火,故得名“灯光寺”。法岫山因大颠和尚传法之缘故,后人称之为“法留山”,故有“法留停云”之说,并流传至今,有诗云:“名僧当日旧居游,欲觅大颠遗址处。僧去长存此法留,落花流水两悠悠。”清峰寺就座落于海拨800米的陆丰的法留山山腰,后枕山岳,面朝低谷,云雨交织,气势磅礴,是粤东一带较早的一座佛教古刹。数年后,大颠禅师离寺东游,路经惠来县境内的溪西虎头岩,结茅禅居。
唐贞元五年(789年),大颠自瀑布岩返回潮阳,先后又往来潮阳、普宁、惠来、陆丰各县,开创了潮阳的西岩、白牛岩、西胪乌岩、古雪岩、灵山寺、翠峰岩;普宁的马嘶岩、洪山岩;陆丰的法留山、青峰寺;在惠来县中传法数年,创建不少庙宇,保存至今的尚有百花岩、普陀岩、铭湖岩、虎头岩、惠来寺、榕石庵等。今之潮汕地区与大颠禅师有关的名胜古迹颇多,皆流传着大颠禅师的故事传说。
马嘶岩在普宁池尾镇马山东麓。乾隆《普宁县志》载:马嘶岩“建自唐大颠初创道场,有敕赐“马嘶禅寺”额”。相传韩愈曾到此访大颠禅师,寺旁一巨石名“拴马石”,即韩愈到马嘶岩拴马的地方。今马嘶岩寺为清代重建,岩寺上接悬崖,下临深涧,寺前有巨石,若侍者状。若蹲若立的巨石磊叠,诸山环绕,嵯峨耸立。环岩皆老树古藤,参天蔽日,流泉通寺内饮用。乾隆十年(1745)普宁知县萧麟趾撰并书的《马嘶岩记》 :
昌黎谏佛骨,及其刺潮,而与僧大颠书,且留衣焉,是必有过人者。潮之缁流,每自诩大颠支派。…
《潮州大颠禅师的道迹(达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