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在人间 四、人性

  四、人性

  

  一 人与众生性

  众生之通性:佛法虽普为一切有情,而真能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而成佛果的,唯有人类。如唐裴休的『圆觉经序』说:「真能发趣菩提心者,唯人道为能」。所以虽说众生都是佛法所济度的对象,而唯有人类,有智慧,有悲心,有毅力,最能承受佛法的熏陶。佛出人间,就是人类能受佛法教化的证明。一切众生各有他的特性。人有人的特性,必须了解人在众生中的特胜,以人的特性去学佛,切勿把自己看作完全与(一切)众生相同。

  

  同是众生,众生即有众生的通性。今略举三点说:一、依经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众生生命的延续,必须不断的获得营养。人是这样,鸡、犬、虫、 [P76] 鱼等也无不是这样。佛法说食有四种:一、段食,像我们煮的饭和吃的菜,都是分成段落的吃下,叫段食。二、触食,六根与境相触,也有延续生命的力量。特别是身体的触──如按摩、运动、洗澡等。三、思食,即希望。众生要有欲望,才能维持生活。一个人虽是老病相侵,但他总是要想法子活下去,这叫思食。四、识食,人类的意识,因执着自我(身心),执取自体,所以身心虽坏,而却会生死死生,流转不已。前二种食,属于物质的;后二种食,属于精神的。这是众生赖以维持生命,使生命延续的因素。不但人间具备这四食,鸟兽等也是全有的。思食与识食,为一切众生所必有的,而对于生命的延续,有着最重要的关系。段食与触食,都不过能延续这一生的生命而已。总之,「依食而住」,是人类与众生相同的。生存需要营养,但这是要适量的,而且按时不断的补充。如长明灯,要时时添油,时时修净灯心,否则就会熄灭。我们的段食,也是这样,要按时进食,多了会成病,少了就挨饿,不吃即活不下去。这是生存所必要的,而也是麻烦的事。如单靠思识二食能生活下去,这问题比较简单些。可是大部分,特别 [P77] 是人类,要依赖段食才得生活。一切的努力活动,几乎无非是为了解决生活。然物质的营养,不但是人类,畜生等也如此。在人类社会,如不把它当问题处理,社会与人类都是不得平安的。但仅将这问题解决了,不进求人类特性的发挥与完成,这对人类问题的症结,还是不得解决!人所以被称为人,虽有与众生一样的通性,但又有超越其他众生的特性。太虚大师曾经说:「人类的教育,如专在穿衣吃饭上着想,这是动物教育,与一般动物并无大差别」。这虽似乎说得刻薄,但人的教育,解决人的问题,不能局限于这些,也是确实如此的。

  

  二、「一切众生皆以爱欲而正性命」,这是『圆觉经』所说的。爱欲,经文作淫欲。然淫欲实不遍一切众生,非生死根源。人类的绵延不绝,是由男女淫欲的关系,淫欲侧重在人类,可通于欲界(地狱趣亦不通)。如约一切众生说,应该为爱欲。人类有男女性别,才互相配偶,人是由父母的淫欲而生的。从淫欲而生的,呱呱堕地的小孩,经说虽不知淫欲为何,而实不断爱欲的随眠(潜力)。到了成年的时期,淫欲即渐渐地发动起来。所以人类把男女婚姻,看作传宗接后 [P78] 、成家立业的唯一大事。由淫欲而有生命的出现,这唯有人类与一分动物──鸡犬等是如此。依佛法说,众生的生命,不都是由淫欲而有的,如化生,或湿生的一分,不由两性的淫欲,也能现起生命的。照科学家说:有的下等动物,是不分雌雄的,由一体的分裂(为二)作用,就有新的生命延续下去。所以,佛法以为男女欲事,为人类与欲界天的特征,一分的鬼、畜也有,而上二界与地狱众生,都是不起淫欲的。这样,如说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这是不了义的(可能是译者不好)。究竟的说:一切众生皆以爱欲而正性命。男女的爱欲,为爱欲中的一种,为欲界,尤其是人类极有力的爱欲。一切众生系缚力最强而最根本的,是自我爱。佛说:「爱莫过于己」。人类的一切行为,总是为自己打算;为了自己,甚至不惜用残酷的手段,毁灭他人,或其他的众生。即使病得非死不可,总还是想活下去。真要死了,更希望死后的存在──佛法名为「后有爱」。佛法肯定生死的根源是爱欲,爱欲即爱着自身,而推动向外取着各种境界(男女淫欲也是一种)的动力。一切众生都为此爱欲系缚得动弹不得,所以在生死海中头出头 [P79] 没。儒书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又说:「食、色性也」。色即男女欲,性是生来就是这样的。依佛法说,食──饮食,即一切众生皆依食住。色-- --男女,即一切众生皆以爱欲而正性命。但佛法所说的食与爱,不但饮食男女,这不过但指人类说。这虽是人生的大问题,但决不是人类所独有的,至少大部分众生是相同的。人类与众生,同为这食色──食与爱的强烈束缚,因此而作出种种罪恶,所以有方法──教育,政治,法律等来规范他,以减少一切不必要的罪恶。

  

  三、自我感,也是一切众生所共有的。本来,一切众生都是互有关系的;而构成众生的因素,也是一切法不离一法,一法不离一切法的。可是在缘起的和合中,众生是形成一独立的单位,自他间现出彼此的差别,各成一单元而不断的延续。虽然息息相关,人与人间没有绝对的独立性,而因缘和合所现起的形相,有相对的差别。如水与冰:水本是无分别的,一味相融的;但结成的冰块,就各各不同。这块大,那块小;那块化成水,这块还是坚结的。众生也如此,本来息息 [P80] 相关,相依相存。由于众生的无始蒙昧,不与平等一味相契合,而形成独立的形态。于此因缘和合的相对自体,有自我感,不能了悟无人、无我、无众生的定性。众生一个个的独立形态,佛说是依五众(蕴)和合而生,这五众和合而成的单位,内有复杂性而外似统一。一切众生的自我感,都将自己从一切中分离出来,意解作一独立体,一切问题就层出不穷了。众生都有心──精神活动,因此也就都有自我感。对自己的身心、家属等,能深切的注意爱护他,对他人的却漠不关心。不但人这样,牛羊也是这样,但自我感不能像人那样的明晰吧了。息息相关,法法缘起,而众生都看作独立性,起真实的自我感,这是众生共同的错觉。佛法中的无我,就专为对治它的。有了自我感,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论是食、是色、是名誉、是权利,都想占有他,使一切供给我,从属我,为我所有。每每只顾到自己的生活,而不问他人的苦乐。强取、豪夺、欺诈、控制、奴役……斫杀斗争,一切的祸患就无可避免了。根本的自我感,佛法称为无明,它可以统为一切烦恼中的根本特性;凡是与真理相反的认识活动,都有无明存在。从这烦恼根 [P81] 本的无明而发展出来,主要的,『阿含经』里说有三类:见、爱、慢。爱,是自我的爱好,人总是爱自己的生命,满意自己,即使真的不好,自己也总是要原谅自己。不但爱现在的,还爱未来的生命。由于自我生存,引发外物──境的爱着 。为现在而爱外物,也为未来着想而爱外物。如人为了怕米贵柴荒,即多买些藏在家里。就是雀子、蜜蜂,也为冬天而预先积蓄食物。自我爱与境界爱,是众生相共的。见,是执着,主要是执有确实的自我。依佛说,我是没有真实自性的,祗是五蕴和合的假名。但在执有自我的一切众生,却顽固地执有自我的存在。慢,是自我的重视,因此而对他出以轻蔑。这三者,都是自我感中内含的根本特性。至于佛法常说的三毒──贪瞋痴,是由这微细的发现到粗显烦恼。如瞋恚,是由自恃轻他的慢而起,从轻厌他,而瞋恨他。贪,耽恋五欲,都是从爱而来。显著的不知因果,不知善恶等愚痴,皆由于错误的妄见。总之,这一切可泛称为无明,而实为自我感的发展。人类固然有此,一切众生也不能例外。

  

  人之众生性:众生有各各的特性,姑且不谈,先说人的众生性。人是众生: [P82] 有众生的一般特性,虽不是别的众生,也有类似众生的特性。这虽是人类所有,而不是人类特有的人性。众生的种类极多,通常分为五趣:天、人、畜生、饿鬼、地狱。一道以内,更有很多的分类。我们但知地狱的地狱,天国的天国,而不知人间的天国,人间的地狱。其实,在人间,人是有着类似诸趣的性质。有人骂别人为畜生,也许这人没有合乎人性的正轨,而多少带有类似畜生的行为。地狱,是极重恶业所堕落的苦地方。略有二类:一、热地狱,到处猛火洞烧,二、寒地狱,冰雪交加。造了恶业的众生,堕落在这大热大冷的地方,什么都不关心,一直受着这极热极冷的苦迫。此种境界,我们人间也常可见到。或住于极冷处,或住于极酷热处。或由于贫穷,在冰雪的寒天挨冷;在酷热的暑天,被逼工作,晒得发昏。这不是人间的少分地狱境界吗?要救众生出地狱苦,就要将这人间活生生受着地狱苦的,加以救助。饿鬼分三:一、没得吃;二、吃最坏的东西来维持生命,永远饿着肚皮;三、受人类的祭祀食,或有或无。这种情形,人间更是遍地都是。特别是遇到旱荒水潦的年头,或者兵火、疫疠,弄得赤地千里,食粮 [P83] 无着,大家在饥饿恐怖的生存线上挣扎过活,这不是人而现成饿鬼一样的情形吗!畜生,是被奴役的,如牛马;被吞食的,如猪羊;被豢养玩弄的,如笼中的小鸟,外国人的哈巴狗;被杀害的,更多更多。这世间的人类,过着被奴役,被杀害,被玩弄,被吞食,不是到处都是吗!多少人还过着畜生的生活呢!此外,畜生是无惭愧的,父母儿女间,也会淫乱残杀,不知恩情,不知仁义。如人而也如此,即会被呵责为畜生。本论著重在人间佛教,尤其要简别天化的佛教,所以对于传说的天神,应该多说明些。高级的鬼畜,也叫做天。如四天王中,毗楼博叉是龙王,毗沙门是夜叉王。高级的天──地界空居的与上二界,是没有鬼、畜的。这些鬼畜天,都含有表法的深意。如干阖婆…

《佛在人间 四、人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