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他是恋爱的爱神;会弹琵琶,作乐,为诸天的歌神,即音乐神。在印度神教的传说中,如跳舞、演戏、唱歌,可以生戏乐天,如干阖婆一样。那末,在人间醉心于恋爱,醉心于音乐艺术的,如着重于低级的情欲,即是人而含有干阖婆的性情了。罗剎,男女不同:女罗剎是漂亮的,专门诱惑男性,使男性为她而死。男罗剎,却性情凶劣,形相丑恶,专 [P84] 与人类为难,或使人失心,或攫人而食。这样的男女,人间岂不很多?娼妓们,同女罗剎的行为相仿。那些故意作弄人类,杀人无厌的刽子手,与男罗剎有什么差别!夜叉,为诸天所役使的,如人间政府的衙役胥吏一样。在天上服务的时候,侍候谨慎,一到人间,就肆无忌惮,吃人肉,喝人血,强迫人间要用活人去祭祀他。这与坏政府下贪官污吏,欺压人民,也并无二样。龙的特性,是脾气坏。暴怒起来,什么也不管,刮狂风,降暴雨,将人间的一切,破坏得一塌糊涂。人间那些暴君,也是这样的不问人民的死活,一意任性胡为。顶有意思的,是阿修罗与帝释了。他俩本来是亲戚,阿修罗的女儿,嫁给帝释。照印度的传说:阿修罗本来住在须弥山顶的,是从前的忉利天主,后来被天帝释撵走了,阿修罗便住在须弥山脚下的海边,彼此间结下了怨仇。这等于世间的强国,并吞弱国,或新来的民族驱逐土著而占有他的土地一样。他们是时常作战的,帝释胜了,将阿修罗的女儿掳来做妻妾;阿修罗也时刻惦念天上的美满生活,动不动就打上来,想 [P85] 夺回他的原地。这故事,在印度是有事实背景的。阿修罗有两大毛病:一、疑,帝释有时与他谈和平,他因为过去的经验,憎厌帝释的狡诈,对他存着绝对不信任的心理,所以造成猜疑的原因,全是由于仇恨。如德国与法国一样,两国是不易取得互信而合作的。他猜疑成性,连佛说的也不相信。佛对他说四谛,他疑佛对帝释说五谛;佛对他说八正道,他又疑佛对帝释说九正道。二、嫉妒,他怀念须弥山的光荣如意,非常嫉妒战胜了他的帝释。由此猜疑与嫉妒,养成好战的心理。帝释与他的特性相反,一、提倡和平,推行正法。帝释是既得利益的保持者,他当然重视和平。将人的领土夺来了,与人谈和平,无怪阿修罗不信任他。他的推行正法,也像治国者的文教治国。二、他是享乐者,与那些天女们,盘桓在一起,到了穷奢极侈的享受境地,这如文明成熟而走向靡烂衰落一样。传说他到人间来从佛听法,但一回到天国,什么也忘失了。世间的高贵尊荣者,为享受五欲而没落,对人生崇高的理想,自利利他的事业,也想不起去做了。天、龙、罗剎、夜叉、干闼婆、阿修罗等,各有他们特殊的性质,都不是人的正性。人的性情,无论近于他们那一种,就不能使人性得到正常的发展,不能使人性净化而完 [P86] 成。所以修学佛法的,应重视人性的合理化,以人生正行到达人性净化;对于众生通性,或众生所有的特性,应减轻他,扬弃他,使充分发挥人性以进成佛道。
二 人性与佛性
人,含有众生性,也含有佛性,而人又有人的特性。关于人的人性、众生性、佛性,先泛说世间一般的相似的见解。一般以为,人有神性,也有兽性,这是浸淫于神教的西洋学者所说。他们认为:人也带着兽性的成分,如人的性格发展到极其残暴酷毒,丧失人性,这与禽兽是没有分别的。基督教的神学说,人可分为三类:一、体,即生理本能的,如纯为肉欲的发展,想到什么就任性地作去,全受肉体的欲望所支配,这是堕落的,与兽性相近。二、灵──神性,上帝赐给人类的灵性,是尽美尽善的。加纯依这灵性而活动,即得主(上帝)的济拔,而上生天堂,永生不死。三、魂,上帝将灵性赋与人类,灵性与身体结合而产生的是魂。虽不是纯属于情欲的,但也与神性相隔,这有点近于真妄和合而有的识性 [P87] 。神学的人性分析,以为人类专向肉欲(物质)的方面去追求,必定堕落;向灵性的力面去发展,必能生天。中国的『书经』,说到人心与道心。大意是:「人心惟危」,人类受了情欲的冲动,想求得肉体的安适,这种物质的贪求不已,可能发生种种的危险。「道心惟微」,微妙难思的道心,就是契合天理的心。中国一向重视这二者的协调综合,「允执厥中」。以道心制人心,不偏向于情欲;以人心合道心,不偏重于理性。到了理学家,也许受了不了义的佛法──真常唯心论的影响,以为「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而主张去人欲,存天理。
佛法所说的人类特性,不像儒者所说的人心;他是与道心相对,而偏于人欲的。也与神学者的魂不同,他仅是灵与肉的化合物,不免偏向于灵的生活。现在所说的人性,除却与众生类同的人的众生性,与佛类同的人的佛性,而正明人所特胜的人性。人的特性是什么?有的学者说:人是有手的动物,人有两只手,可以做种种事,制造发明,实为人类的特色。有的说:人是唯一会说话的动物,言语能将自己的意思发表出来,使他人了解我的一切,促成了人类文明的互相传习 [P88] 。其他的众生,音声简单,虽有一些音号,能传达意思感情,但是模糊不清的。有的说:人是头脑特别发达的动物,所以人的思索力强,鸟兽等的智力,不及人类。有的说:人是会用火的动物,将东西煮熟了吃,还能利用热力,去发动机器等。其他的众生,非但不能利用火,见火就吓跑了。这些,都是人类与众生不同的,但不一定构成人类的特征。最近报上,见到有生下来没手,而会用自己的两脚,刮胡须,踏钢琴,成一有名的音乐师。他没有手,但还是显出人的特性。哑吧不会说话,但一样的能读书、写字,会做种种事情。至于火,不过是说人类会利用火,并不因为能用火,所以成为人。人的特性,当然从有手、会说话、脑髓大,能用火,能创造器具等中表现出来;但人类根本的特色,不如说是人类的文化生活,非常发达的意识活动。
「佛出人间」,「人身难得」,可显出人在众生中的地位。这在『佛法概论』──人类的特胜中,依佛经所说,人类具有三事,不但超过了鸟、兽、虫、鱼,还超过了天上。三事是:一、忆念(末那沙)胜:末那沙即人的梵语,与末那 [P89] (意)同语。人能思惟分别一切法,忆念过去,预期未来,认识现在的,都在意识中萦回不已。人类具有这思量的作用,固然能使人作恶,而人类一切优良的智识文化,都是从此而发生出来。在众生中,人的思想最发达。现代学者研究得人的脑部特别发达,与人的丰富的记忆力,思索力等,有密切关系,这是人类的特色。脑与思想──色与心──的关系,姑且不论,而人的思想力,确是胜于一切动物以及天神的。末那,能不断的忆持过去,量度未来,思索现在。人类文化的进步,就是从过去积累下来的经验事实,而用以考察现在,推论末来,才发扬起来。忆念思惟,佛法中更应用以启发真实的智慧。依佛法说,「生得慧」,众生也有,譬如蜂能酿蜜,蚁能筑巢,蛛能结网,它们不经过教学的过程,便自然的会这样。这生得的智力,即是本能。但人类的生得慧,经过学习发达成高深的智力。其他动物,从加行而起的智力,虽也多少有一些,但比起人来,是太微渺了。人类于本能的基础上,逐渐的学习,学会各式各样的语言,种种知识,种种技能,这是人类的特点!如不能善用人类的智力,做起坏事来,比其他众生不知道 [P90] 要超过若干倍。然如能善于应用,那末,能发明一切于人类有益的事物、制度。真能善巧的运用思惟忆念,淘练杂染的而扩充净善的,经加行慧的熏修,即能引生清净智慧,成为人类学佛,不共其他众生的特色。
二、梵行胜:『阿含经』说:「以世间有此──惭愧──二法,与六畜不共」。惭与愧,梵语含义稍不同,而总是连合说的。人能知有父子、师弟、夫妇、亲友等──人类关系。因有此惭愧心,才能建立合宜的人伦关系,不致造成乱伦悖常的现象。如没有惭愧心,像畜生那样的不问父母、兄弟、姊妹,乱搅一顿,相杀相淫,相盗相欺,这成什么世间!儒家重视「伦常」──家庭本位的道德,虽不免局狭,然确为人类道德的滥觞。伦,次第的意思,人与人间,有着伦次,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有着亲疏的关系,各守其位,各得其宜的应有轨律。佛法所说的「法住法位」,与之相近。人类的道德,即建立于人与人的关系,从家庭而扩大到种族,扩大到国家,扩大到世界人类。儒者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佛法说慈悲心的修习,从亲而中,从中而疏,次第扩展到平等大 [P91] 同的道德。惭愧──道德的发展,应以周遍的扩大到一切众生为理想对象,不能如后代的儒者,局限于家本位的伦常圈子。然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也还要有本末次第。如佛法,即以人间的人类为先。拿杀来说:杀人,为最重的根本大戒;杀畜生与杀人,杀是相同的,但论杀罪就大有轻重了。甚至将鬼神杀死了,罪也没有杀人那样重。我们是人,佛法为人而说,人与人的关系是特别重要的。如学佛而不知重视人与人间的道德,泛说一切众生,这就是不知伦次,不近人情。俗语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也显出对人的重视!但有的,但知护生,不知首先应护人。这才但知放生──龟、鳖、鱼、虾、蛇、蛙、鸟、雀等动物,千千万万地热心救护他,而眼睁睁地看着那些无衣无食的,受灾患病的人类,却不想去救济他们,这即是不知伦次。从人的立场说,应先救人类;这不是轻视众生,而是扩展人类道德应有的伦次。发心应广大,遍为一切众生;而实践应从近处小处做起,扩而充之,以到达遍为一切众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出家的,如师长、徒属;在家的,如父子、夫妇、兄弟、朋友,都应以惭愧心,履行应行的 [P92] 道德分宜。但这决非孝顺父…
《佛在人间 四、人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