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空之探究 第二章 部派──空义之开展▪P6

  ..续本文上一页rtha-s/u^nyata^ 。这就共有五种空了。综合而加以说明的,如『舍利弗阿毗昙论』卷一六(大正二八‧六三三上)说:

  

   「空定(有)六空: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

  

  『舍利弗阿毗昙论』在说明空定──空三昧的内容时,说到了六空,除上面所说的五种空外 [P111] ,多了一种空空s/u^nyata^-s/u^nyata^。『大毗婆沙论』说:『施设论』立 「三重三摩地」,有空空三摩地(1)。空空的名词,可能是从『施设论』来的。六空的空义是:「以何义空?以我空,我所亦空,常空,不变易空」;或但略说为:「以我空,我所亦空」(2)。『婆沙论』引『施设论』,也说:「谓有苾刍,思惟有漏有取诸行,皆悉是空。观此有漏有取诸行,空无常、恒、不变易法、我及我所」(3)。以无常(无恒无变易)无我无我所为空义,与『舍利弗阿毗昙论』说相同,也与说一切有部所说:「非常,非恒,非不变易,非我我所,故皆名空」(4),意义一致。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0四(大正二七‧五四0上)说:

  

   「施设论说空有多种,谓内空,外空,内外空,有为空,无为空,无边际空,本性空,无所行空,胜义空,空空」。

  

  『大毗婆沙论』卷八,也说到「十种空」,但无所行空译为散坏空。对比『舍利弗阿毗昙论』六空如下:

  

  图片

   『施设论』十空 |『舍利弗阿毗昙论』六空

   ─────────────────+───────────

   内空adhya^tma-s/u^nyata^ | 1内空

   外空bahirdha^-s/u^nyata^ | 2 外空

   内外空adhya^tma-bahirdha^-s/u^nyata^| 3 内外空

   有为空sam!skr!ta-s/u^nyata^ |

  [P112]

  

   无为空asam!skr!ta-s/u^nyata^ |

   无边际空anavara^gra-s/u^nyata^ |

   本性空prakr!ti-s/u^nyata^ |

   无所行空(散坏空anavaka^ra-s/u^nyata^|

   胜义空parama$rtha-s/u^nyata^ | 6胜义空

   空空s/u^nyata^-s/u^nyata^ | 4空空

   | 5大空maha^-s/u^nyata^

  

  

  

  两论对比起来,『施设论』多了有为空,无为空,无际空,本性空,散坏空──五空,却少了大空。『杂阿含经』说大空,在『相应部』中有同样的经文,却没有大空的名称。所以,『施设论』综集为十空而没有大空,可能那时还没有大空的名目。经上说:「世间空」,「诸行空」,都约有为法说,所以立有为空。无为空是灭谛、涅槃空。无(边)际空,如『杂阿含经』说:「众生无始生死以来,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5)。生死流转的开始,是不可记别的(6)。没有生死的前际(以后又引申到后际)可得,所以说无际空、本性空,如经说:「眼(等)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7)。自性svabha^va与本性,说一切 [P113] 有部是看作异名同实的,如『大毗婆沙论』说:「如说自性,我,物,自体,相,分,本性,应知亦尔」(8)。约自性说空,有部是限定于我我所空的。散坏空,如佛为罗陀Ra^dha说:「于色境界当散坏消灭,于受、想、行、识境界当散坏消灭」(9)。在这十种空中,如依前六空的定义来说,那无为法不生不灭,只能说无我我所空,可不能说是「非常、非恒、非变易法」空了。如以生死无始为空,五阴散坏为空,都不能以「无我我所」;「非常、非恒、非变易法,非我我所」的定义,说明他是空了。没有论文可考,不能作确切的定论,但十空说的内容,显然已超越了说一切有部的空义。要知道,『施设论』是说一切有部六分毗昙的一分,但『施设论』是不限于说一切有部的(10)。

  

  『小部』的『无碍解道』,有「空论」一章。先引『相应部』「六处相应」的「空」经,然后广列二十六空,一一的给以说明。二十六种空是(11):

  

   「空空,行空,坏空,最上空,相空,消除空,定空,断空,止灭空,出离空,内空,外空,俱空,同分空,异分空,寻求空,摄受空,获得空,通达空,一性空,异性空,忍空,摄持空,深解空,及正知者流转永尽一切空性中胜义空」。

  

  依『无碍解道』的说明,在这二十六种空中,一、内空ajjhattasun~n~a,外空bahiddha^-sun~n~a ,俱空dubhatosun~n~a就是内外空,空空sun~n~asun~n~a:这四种空的意义是:「 [P114] 我、我所、常、坚固、恒、不变易法空」,与说一切有部等所说相同。二、消除空vikkhambha-nasun~n~a ,定(或译彼分)空tadan%gasun~n~a,断空samucchedasun~n~a,止灭空pat!ipassaddhisun~n~a ,出离空nissaran!asun~n~a,寻求空esana^sun~n~a,摄受空pariggahasun~n~a ,获得空pat!ila^bhasun~n~a,通达空pat!ivedhasun~n~a,忍空khantisun~n~a ,摄持空adhit!t!ha^nasun~`n~a,深解空pariyoga^hanasun~n~a:此十二种空,与『空小经』的方法相同,也是次第深入,一分一分的空。如消除(或译伏,伏惑的伏)空是:依出离故贪欲消除空,依无瞋故瞋消除空,依光明想故惛沈睡眠消除空,依不散乱故掉举消除空,依法决定故疑消除空,依智故无明消除空,依胜喜故不欣喜消除空,依初禅故五盖消除空,……依阿罗汉道一切烦恼消除空。从消除空到出离空,都是依这样的次第说空(12)。寻求空以下,都与出离有关,如出离寻求,……出离深解。所以,寻求空是:出离寻求故贪欲空,无瞋寻求故瞋恚空,……阿罗汉道寻求故一切烦恼空。一直到深解空是:出离深解故贪欲空,……阿罗汉道深解故一切烦恼空。这十二种空,都是一分一分的空,到达一切烦恼空为止;离(一分或全部)烦恼为空,正是『相应部』中空于贪、瞋、痴的本义。三、从出离贪欲,到阿罗汉道一切烦恼空的次第,还有一性空 ekattasun~n~a,异性空na^nattasun~n~a,及胜义空paramattha-sun~n~a的一分。贪欲、瞋等是异性,出离、无瞋等离烦恼是一性。思出离等一性而贪欲等异性空,能离烦恼的一性也是空, [P115] 名为一性空、异性空。胜义空,与说一切有部所说的不同。胜义,约涅槃nibba^na说。如依出离而贪欲的流转永尽,到依阿罗汉道而一切烦恼的流转永尽,烦恼永灭而不再生起了,最究竟的是证得阿罗汉果──有余涅槃,是胜义空的一分。以上所说的种种空,都是空于烦恼的。四、胜义空的另一意义是:眼等灭,以后不再生起了。这是「一切空中的胜义空」,可说是最究竟的空。约依无余涅槃而般涅槃说,不但烦恼空,业感的异熟身,一切生死流转也永灭了。五、最上空aggasun~n~a是:「一切行寂止,一切取定弃,爱尽,离欲,灭,涅槃」,也是依涅槃说(胜义空约涅槃永不生说,最上空约有为、烦恼等灭尽说涅槃)的。在『杂阿含经』中,作:「一切诸行空寂,不可得,爱尽,离欲,涅槃」(13)。空是涅槃义,在胜义空及最上空中,明显的表示出来。六、坏空viparin!a^masun~n~a:意义是:色等是自性空的,已灭的色等,已坏是坏空。五蕴、六处是自性空的,所以已灭的是坏空;坏空与十空中的散坏空相当。七、行空san%kha^rasun~n~a ,相空lakkhan!asun~n~a:行有福行,非福行,不动行;身行,语行,意行;过去行,未来行,现在行。相有愚相,贤相;生相,住异相,灭相(约五蕴,六处,十二因缘别说)。这些行与相,都是约此中无他来说空。如福行中,非福行、不动行空;非福行中,福行、不动行空;不动行中,福行、非福行空。八、同分空sabha^gasun~n~a,异分空visabha^gasun~n~a:同分是同类,异分是异类。同分空是自性中自性空,异分空是他性中他性空。在这二十六种空中 [P116] ,七、八──二类、四空,不知依什么经义而立?

  

  

  注【18-001】『阿毗达磨大毗娑沙论』卷一0五(大正二七‧五四三上)。

  注【18-002】『舍利弗阿毗昙论』卷一六(大正二八‧六三三上──中)。

  注【19-003】同上(1)。

  注【19-004】『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0四(大正二七‧五三八下)。

  注【19-005】『杂阿含经』卷三三(大正二‧二四0下)。

  注【19-006】如『杂阿含经』卷三四…

《空之探究 第二章 部派──空义之开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