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十四章 其他法门▪P16

  ..续本文上一页能信受,毁坏菩提」;「能护佛道」;「心常喜悦,修道自慰」;「终不退转无上菩提」(38)。三、佛为阿难A^nanda说:「莲华化生」;「终不退失无上菩提」;「终不忘失无上菩提」(39)。「闻所说法,通达意趣,能得智慧,得堪受法」,「具足威仪」;「常随法师」;「广为人说,而不为法之所伤害」;「如应求法」(40)。凡佛为大弟子说的,都与闻法、求法、说法有关,极大多数是以四法来解说的。为大菩萨说的,主要 [P1241] 是坚意Sthitamati菩萨。佛答坚意所问的,是「云何法?云何门?云何入」?佛并为说善知识相;能修习疾成三昧(41)。坚意是『首楞严三昧经』的上首菩萨。在本经中,解说「入法门」通于入三昧门,受到『般舟三昧经』的影响。坚意是五百菩萨之一;立愿修习法门,决不懈怠;是过去妙德太子的后身;得念王子的后身(42):坚意在本经中,是有重要地位的!本经有三处说到「正见」(43)。说到乞儿选择,选择居士,选择童子(44)。选择就是抉择,这三位都名为选择,表示了闻法分别抉择深义。还有,这一法门,被称为「摄一切法,断众生疑,令众欢喜,菩萨藏经」,而『持世经』也名为「断一切众生疑,喜一切众生心菩萨藏经」(45)。这两部经的内容不同,而重于法义的分别抉择,可说是一致的。

  

  三、『富楼那经』,三卷,鸠摩罗什译,今编入『大宝积经』『富楼那会』第十七。这部经为三人说:为大目犍连Maha^maudgalya^yana说行菩萨道时的大悲本生。为象手Hastaka^l!avaka 说:答未来众生的怀疑──「众生未尽,而自灭度」?「正法灭故,……不度一切众生」(46)。这二大段,文字体裁,与为富楼那Pu^rn!amaitra^yan!i^putra说的不同。专就佛为富楼那说部分,有四大主题:发心乐行菩萨道;修集多闻如大海;能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具摄一切功德。第二「修集多闻犹如大海」,是:「常能修集多闻宝藏,能于诸法得决定义,于诸语言善了章句」(47)。如加上「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不等于『持世经』所说的 [P1242] ,「能善知诸法实相,亦善分别诸法之相;亦能得念力;亦善分别一切法章句慧;亦转身成就不断念,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48)!『富楼那经』说:「能于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要成就四法:「菩萨闻未闻法,思量义理,不即言非」;「菩萨真实精进,谓闻深经,通达其义,不违不逆」;「善知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故,则能成就无依止智」;「以是无分别慧能知一切事」(49)。在名称上,『富楼那经』也名『菩萨藏经』;『摄一切法大海法门经』 (50),与『持世经』及『华手经』,也有部分的类同。总之,这三部经,都以空无分别的体悟为究极,而着重于闻思法义的方便。

  

  闻思修慧学中,文字陀罗尼是大乘的要行。「忆持文义」,「悟入实相」,「善巧说法」,都与文字陀罗尼有关。四十二字门,被集入「中品般若」,影响大乘佛法极深!在大乘经中,可以考见的,如『观察诸法行经』,说「十六字所出陀罗尼」。文有四段:第一段「梵本亦少一字」;第四段所说十六字,没有缺少(51)。这十六字,在四十二字中,是1.阿字a,2.波字pa ,3.遮字ca,4.那字na,7.陀字da,10.沙字s!a,15迦字ka,16娑字sa ,18伽字ga,19他字tha,20阇字ja,25叉字ks!a,30车字cha,33蹉字 tsa,41诧字t!a,42嗏字d!ha。这是在四十二字中,选取十六字,次第也是前后相次的。竺法护所译『贤劫三昧经』,也有十六字,是:「一曰无[阿],二曰度[波],三曰行[遮],四曰不[那], [P1243] 五曰持[陀],六曰碍[沙],七曰作[迦],八曰坚,九曰势[他],十曰生[阇],十一曰摄,十二曰尽[车],十三曰盖[蹉],十四曰已,十五曰住[诧],十六曰烧」[嗏]。『贤劫经』的十六字,与『观察诸法行经』的十六字,大致相合,只是少了「娑」字,末后第三却多一「已」字。『贤劫经』说:「若解行是十六文字之教,逮得无量总持门地,解一切法而得自在」(52)──以上是十六字陀罗尼。吴支谦所译『无量门微密持经』,说「入八字义」,八字是「述,敏,惟,弃,悲,调,灭,忍」(53),意义不明。这部经的异译很多,依东晋佛陀跋陀罗Buddhabhadra所译『出生无量门持经』,八字是「波,罗,婆,迦,阇,陀,赊,叉」(54)。在四十二字中,是2.波pa,6.罗la,8.婆 ba,15迦ka,20阇ja,22陀d!ha,23赊s/a,25叉ks!a,次第也与四十二字相顺。鸠摩罗什所译『集一切福德三昧经』说:「有八字种子门,能成就于无尽辩才」。八字是:阿,阇(或作「蛇」),那,遮,婆,多,迦,摩。经说应略有错误,如说:「一切法阇字种子门,示第一义法故。一切法那字种子门,示字名色故。一切法遮字种子门,示现一切法调伏故」 (55)。在『观察诸法行经』中说:「波字,最胜义故。……那字,知名色生义故。陀字,调伏义故」(56)。可见『集一切福德三昧经』的阇字,应该是波字;遮字,应该是陀字。这样,八字的次第,就合于四十二字中,1.阿a,3.波pa,5.那na,7.陀da,11婆va,12多 ta,15迦ka,17摩ma的先后次第。──以上是二类不同的八字陀罗尼。『大集经』 [P1244] 『陀罗尼自在王品』,立八陀罗尼。第一,「净声光明陀罗尼」,是「于一字中说一切法。一字者,所谓为阿,阿者诸字之初。……于此一字说一切法。菩萨于此一字之中,说无量义,无有错谬,不坏法界,不失字义」(57)。第四,「大海陀罗尼」,从「无所有印」到「颇印」,共二十六字。此对四十二字,略有先后倒乱(58)。竺法护旧译『大哀经』,从「无印到究印」,共三十八字,也与四十二字的次第不顺(59)。还有,『海慧菩萨品』所说的「门句」,共二十九字。前十八字,与四十二字的次第相合,如1.阿a,3.波pa,5.那na,7.陀da,10.沙s!a ,12多ta,15迦ka,16娑sa,18伽ga,20阇ja,22昙d!ha,23奢s/a ,24佉kha,25叉ks!a,27若jn~a,35!2恲t!ha,38蛊ska,42荼d!ha。以下还有从「迦」到「婆」十一字(60),不明。依赵宋异译『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前有十九字,多一「摩」字。以下与「迦」等十一字相当的,是「身寂静门」等十四门(61)。『大集经』所说的,在四十二字门次第外,别有法义附合在一起,这是比较迟一些集出的。

  

  在闻思修慧学中,与字门陀罗尼相关联,相参杂的「句」,大大发达起来,如『华手经』卷一(大正一六‧一三0上)说:

  

   「我欲从佛问诸法门:金刚句门,重句门,不断句门,修集一切诸法句门。若善男子、善女人学是句门,于一切法当得无碍眼智方便」。 [P1245]

  

  『富楼那经』也一再说:「道句,门句,印句,本事句,金刚句,重句,不可动句,难得底句」;「四多闻本句,七种重句,十四门句」;「门句,陀罗尼句」(62)。『大集经』『海慧菩萨品』,立「门句,法句,金刚句」(63)。『集一切福德三昧经』,立「八字种子句门,八法句门,八金刚句门」(64);所说的「字种子句门」,与『大集经』的「法句」相当。然这些名目与内容,本来没有严格的区别。先从「法门」及「解脱门」说起。门mukha,依此而能体悟真理(正法,谛),得解脱,所以称为门。『思益梵天所问经』卷二(大正一五‧四一中──下)说:

  

   「一切诸法,皆入是门,所谓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无生灭门,无所从来门,无所从去门(异译合为一门),无退门,无起门(异译合为一门),性常清净门,离自体门。又,梵天!如来于一切文字示是解脱门。……于一切文字中,说圣谛、说解脱门。如来所说法无有垢,一切诸法皆入解脱,令住涅槃」。

  

  「法门」,也就是「解脱门」,依「空」等八门,能显示解脱,安住于涅槃。『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中,文殊师利Man~jus/ri^说「总持(陀罗尼)门」,内容为:「揽执诸法一切皆空,揽执诸法一切无相,揽执诸法一切无愿,……审住本际[实际],一切(住于)法界,一切诸法住于无本[如],是谓总持。又族姓子!一切诸法譬若如幻,……分别诸法而如此者,是谓总持」(65),又说「不退转轮」:「所以名曰金刚句迹,一切诸法皆悉灭寂」。别举八句──「了空」,「无 [P1246] 相」,「无愿」,「法界」,「无本」,「离色欲」,「缘起行」,「察无为」者,「金刚句迹也,见诸法自然[自性]故」(66)。『等集众德三昧经』立八种「妙法句,觉了诸法悉为平等」。八法句是,「空印句」,「无相印句」,「无愿印句」,「本际印句」,「法界印句」,「无本印句」,「犹如(幻等)印句」,「灭尽印句」(67)。印mudra^是标相,是依此而显示实义的。上面所说的,或称「金刚句」,「印句」,「法门」,「陀罗尼」,内容都大致相同。这是依『般若经』而来的,如『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七(大正八‧五六六上)说:

  

   「甚深相者,即是空义,即是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所有、无染、寂灭、远离、涅槃义」。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十四章 其他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