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112-006】『铜鍱律』『大品』(南传三‧四二0──四二八)。『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卷二二(大正二二‧一五0下 ──一五一中)。
注【112-007】『十诵律』卷二六(大正二三‧一九一上──一九二中)。『四分律』卷四二(大正二二‧八七二中──八七三上)。
注【112-008】冯承钧译『大孔雀经药叉名录舆地考』(一一)。
注【112-009】『十诵律』卷二六(大正二三‧一九二中)。
注【112-010】『铜鍱律』『大品』(南传三‧四二0──四二一)。
注【112-011】『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二(大正一0‧三三二中)。
注【112-012】『龙树菩萨传』(大正五0‧一八六上)。
注【112-013】『净名玄论』卷二(大正三八‧八六三中)。
注【112-014】『法华传记』卷一(大正五一‧五0上)。
注【112-015】『华严经传记』卷一(大正五一‧一五六中)。
注【112-016】高桑驹吉『大唐西域记所记东南印度诸国之研究』(二一)。
注【112-017】『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八「须弥藏分」(大正一三‧三八九上)。
注【112-018】高桑驹吉『大唐西域记所记东南印度诸国之研究』(一八──二一)。 [P1119]
注【112-019】『翻梵语』卷九(大正五四‧一0四二下)。
注【112-020】『一切经音义』卷二六(大正五四‧四七三下)。
注【112-021】『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二(大正一0‧三三二上)。
注【112-022】『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0(大正一0‧八四八中──下)。
注【112-023】『大唐西域记』卷一0(大正五一‧九二八中)。
注【112-024】『华严经传记』卷四(续一三四‧二五八、二五四)。
注【112-025】有关福城部分,依拙作『龙树龙宫取经考』改写的。
第二项 善财参访的善知识
『入, 法界品』,本来是一部独立的经典,在舍卫国S/ra^vasti^祇树给孤独园Jetavana$na^thapin!d!adasya$ra^ma 说,会中有舍利弗S/a^riputra等五百声闻,与『世主妙严品』的「始成正觉」,『十地品』的成道第二七日不同。由于有声闻在会,不能见如来境界、不思议的菩萨境界,存有贬抑声闻的意趣,与「文殊法门」相近。如舍利弗领导的六千初学比丘,离开舍利弗,而随文殊师利Man~jus/ri^趣入大乘了(1)。如在海幢Sa^garadhvaja比丘的三昧中,声闻与缘觉,是从背上流出来的(2)。『入法界品』出发于佛陀的赞仰,阐扬契入佛法界的菩萨大行, [P1120] 到底是与『华严经』其他部分相应的,所以成为大部『华严』的一分。
在善财Sudhana童子南参以前,首先显示了佛菩萨的甚深境界。由于菩萨、声闻、世间主的共同愿望,从如来所入师子嚬申三昧中,祇园出现了不思议的如来境界,于是十方菩萨都来了,十方菩萨各各表示自己所得佛德的一体。普贤Samantabhadra宣说了「悉住普贤行,皆游法界海」的境界。佛放光普照,菩萨大众都深入如来功德大海。文殊师利赞叹了这一境界;菩萨众都不离当下,普遍的利益众生。(这就是下文善财童子南参所见的善知识,所习学种种菩萨行的情形)。菩萨们教化成就一切众生,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一(大正一0‧三三0中)说:
「此诸菩萨,或时示现无量化身云,或现其身独一无侣,所谓或现沙门身,或现婆罗门身,或现苦行身,或现充盛身,或现医王身,或现商主身,或现净命身,或现妓乐身,或现奉事诸天身,或现工巧技术身。往诣一切村营、城邑、王都、聚落、诸众生所;随其所应,以种种形相,种种威仪,种种音声,种种言论,种种住处;于一切世间,犹如帝网,行菩萨行。或说一切世间工巧事业,或说一切智慧照世明灯,或说一切众生业力所庄严,或说十方国土建立诸乘位,或说智灯所照一切法境界。教化成就一切众生,而亦不离此逝多林如来之所」。
文殊师利「辞退南行,往于人间」。首先,使声闻的初学者,回小心而行菩萨道。然后到福 [P1121] 城Dhanya^kara去教化,善财童子在这里发心。善财到南方去参访,「愿见文殊师利,及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诸善知识,悉皆亲近,恭敬承事,受行其教」(3)。善财终于「入普贤行道场」,「见普贤菩萨」,「与普贤等,与诸佛等」(4),完成了从菩萨行而入如来不思议境界的历程。文殊的到南方教化,善财的到南方去参访,暗示了大乘在南方兴起,南方大乘佛化的特色。 善财参访的善知识,(经日照三藏续译而补足了的)「晋译本」,「唐译本」,及「四十卷本」,人数与次第,都是一致的。不过晚出的四十卷本,内容上增加了一些,如阿赖耶识说等(5) 。「四十卷本」末,附有乌荼Od!ra国王奉献『华严经』书,明说「五十五圣者善知识」(6)。一般传说为「五十三参」,那是省去了再见文殊师利的第二次,及推介善知识而没有说法的遍友 Vis/va^mitra。梵本经名Gan!d!avyu^ha,在『普贤行愿赞』末,列举五十二位善知识,那是没有第十七位普眼Samantanetra长者,合有德S/ri^mati^童女与德生S/ri^sam!bhava童子为一,及省去文殊的第二次(7)。依『入法界品』说:善财「愿见文殊师利,及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诸善知识,悉皆亲近,恭敬承事,受行其教」(8)。菩萨发大心,亲近的善知识,那里只是五十五位?『入法界品』所说,也只是略举一例而已。善财所参访的善知识,可以分为三大类:「人」、「菩萨」、「天神」;从这里,可以发见一些意义。经上说:文殊师利菩萨,「辞退南行,往于人间」(9),所以善财从文殊发心以后,参访的人间善知识,一直是在人间,一直是向南 [P1122] 行,共有二十六位。以后,在南方见到了观自在Avalokites/vara、正趣Ananyaga^min 二位「菩萨」善知识。以下,参访了大天Maha^deva,不再南行,而到了菩提场Bodhiman!d!a ,迦毗罗Kapilavastu,菩提场,岚毗尼园Lumbini^,迦毗罗,三十三天Trayastrim!s/a ;参访的善知识,都是称为天神的。从三十三天下来,到迦毗罗,婆呾那Vartana ,然后又向南方;所参访的善知识,又都是「人」了。末了,到南方海岸国Samudrakaccha 见弥勒Maitreya菩萨,苏摩那城Sumana见文殊菩萨,然后「入普贤道场」,见普贤菩萨,到了成佛的道场。这是五十五位善知识的次第经历。
从上面所述,可见向南方参访的,是「人」、是「菩萨」,而方向不明的,是中间部分── 「天神」善知识。大天,是被称为神的。阿育王As/oka时代,有一位大众部Maha^sa^m!ghika 的大德大天,曾奉命到南方去弘化;对南方佛教的大乘化,是有极深远影响的!大天,在印度语中,与大神的意义相同,所以「现广大身,为众说法」(10)的四臂大天神,可能为大天在传说中的神化!『分别功德论』说:「唯大天一人是大士[摩诃萨埵],其余皆是小节」(11),大天是被称为菩萨的。大天以下,称天神的共十位。中间八位主夜神,与『世主妙严品』中的主夜神相同(12) 。
图片
『世主妙严品』 │『入法界品』
────────┼──────────────
[P1123]
普德净光 │ 普德净光
喜眼观世 │ 喜目观察
护世精气 │ 普救众生妙德
寂静海音 │ 寂静音海
普现吉祥 │ 守护一切城
普发树华 │ 开敷一切树华
平等护育 │ 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
游戏快乐 │
诸根常喜 │ 婆珊婆演底
示现净福 │
天神部分,与『华严经』前六品(「晋译本」作二品)是有关系的。主夜神多数相同以外,如寂静音海Pras/a^ntarutasa^garavati^主夜神说:「此华藏庄严世界海东,过十世界海,有世界海名一切净光宝。此世界海中,有世界种,名一切如来愿光明音。中有世界,名清净光金庄严」(13)。「世界海」、「世界种」、「世界」,开敷一切树华Sarvavr!ks!apraphullanasukhasam!va^sa^ 主夜神,也有说到(14)。这一世界结构,是『华藏世界品』所成立的。还有,二十六位人间 [P1124] 善知识,所得的法门,称为「解脱门」的,只占半数,其余的十三位,是称为「法门」、「三昧门」、「庄严门」、「行门」、「行」、「法」的。但天神以下,无论是人、是神、是菩萨,所得的都称为「解脱门」。『世主妙严品』中,列众共四十类,每类十位…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十三章 华严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