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十三章 华严法门▪P4

  ..续本文上一页十世界种,分布于十方。这样安立的一百十一世界种,称为华藏庄严世界海,或简称华藏世界。依『华严经』说:「如于此华藏世界海,十方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世界海中,悉亦如是」(22)。可见一切世界海,真是多得不可思量!这一世界结构,『入法界品』也明确的说到,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七一(大正一0‧三八六下)说:

  

   「命终生此华藏庄严世界海娑婆世界」。 「一切世界海,一切世界种」。

  

  「华藏庄严世界海」,是一百十一世界种组成的。一百十一(除当前中心,就是一百一十) ──这个数目,『入法界品』也一再说到,如说(23):

  

   「南行求善知识,经由一百一十善知识已,然后而来至于我(弥勒)所」。 「善财童子依弥勒菩萨摩诃萨教,渐次而行,经由一百一十(余)城已,到普门国。…… [P1018] 文殊师利遥伸右手,过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财顶」。

  

  一百一十由旬,一百一十善知识,一百一十余城,这一数目,与华藏庄严世界海所有的一百十一世界种,恰好相合,这不会是偶然的。善财Sudhana参访的善知识,那里只是这几位!叙述的善知识,也只是代表而已。一百一十(一)善知识,等于参访了(这个华藏世界)一切世界的一切善知识。这可以说明,『华严经』的前六品,与『入法界品』是同时代集出的。龙树论一再引用『不思议解脱经』──『入法界品』,前六品也可能知道的,如『大智度论』卷一0(大正二五‧一三四中)说:

  

   「是遍吉[普贤]菩萨,一一毛孔常出诸佛世界及诸佛菩萨,遍满十方,以化众生,无适住处。……遍吉菩萨不可量,不可说,住处不可知;若住,应在一切世界中住」。

  

  『华严经』『普贤三昧品』第三说:「普贤身相如虚空,依真而住非国土,随诸众生心所欲,示现普身等一切」(24),这正是普贤「无适住处」的说明。龙树知道普贤「无适住处」,也知道世界海、世界种、世界──华藏世界的组织层次,但没有说到大部的『华严经』。现存大部『华严经』,是在『入法界品』等集成以后。编集者将初编部分,作一番整编,与『入法界品』合成一部;再加些新的部类,如『如来出现品』等,成为现存『华严』的形态,那是龙树以后的事。

  

  依早期传译的『兜沙经』,『菩萨本业经』,『诸菩萨求佛本业经』,虽译文过于简略,而 [P1019] 初编集时的次第,如『如来名号品』,『光明觉品』,『净行品』,『升须弥山顶品』,『须弥顶上偈赞品』,『十住品』,与现存的大部『华严经』,编次相近。在说十住法门以前,有上升须弥山顶,及说偈赞叹;现存『华严经』的十行法门,十回向法门以前,也有上升与偈赞,这大概是初编的一贯形式。十地法门也是上升他化自在天说的,却没有上升与偈赞部分,多少有点不统一!可能是『十地经』传诵在人间,序起部分,为佛教界所熟悉,所以不便改写,使与十住、十行、十回向统一吧!(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菩萨行的编集次第,即使不合每品的本义,而在初编集者的心目中,显然有着浅深、高下的意义,如:

  

  图片

   说法处 │佛放光处 │ 所说法门

   ─────┼─────┼─────

   普光法堂 │两足轮 │ (十)信

   须弥山顶 │两足指 │ 十住

   夜摩天 │两足上指 │ 十行

   兜率天 │两膝轮 │ 十回向

   他化自在天│眉间 │ 十地

  

  

  

  说法的地点,一次一次的向上升高。说法以前,佛一定放光,放光的处所,也从足轮而高达眉间。象征法门的由浅而深,是『华严』初编者应有的意图。经补充再编而成的大部『华严经』 [P1020] ,在组织次第上,一部分似乎只是综集起来而已。举例来说,从『十定品』第二十七,到『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十一品,都是在「阿兰若法菩提场」说。然十一品的文义,极不一致。有的是长行,有的是长行以后有偈颂,这是文体的不一致。有的说佛功德,有的说菩萨行,这是性质的不一致。说者也不一致。这一次第编集,古德虽有次第意义的解说,其实是杂乱的集合。『华严经』的前六品,说明佛剎与毗卢遮那佛的本生(本生也不全),对有关佛的──佛住、佛法性、佛所说法、佛威德、佛大菩提,在前六品中,也没有着落。再编者的组织意义,与初编者略有不同了!现在的大部『华严经』,可概分为四部分:一、前六品明佛剎与佛。二、从『如来名号品』到『十忍品』,明菩萨行:略举佛与所说法,然后劝信令行,次第深入。三、从『寿量品』到『离世间品』,明如来果德,但参杂有与菩萨行有关的『诸菩萨住处品』、『普贤行品』、『离世间品』。这三部分,大抵依『如来名号品』所列举的,众菩萨所要知道的三大类。四、『入法界品』,是善财童子的参学历程,用作大心菩萨一生取办的模范。约用意说,与『般若经』常啼Sada^prarudita菩萨的求法故事一样,举修学佛法的典型,以劝学流通的。

  

  『华严经』是不同部类的综集。集出的时间,应大分为三期:一、初编,如『兜沙经』,『菩萨本业经』等所表示的,在西元一五0年时,一定已经集成。二、『入法界品』与『世界成就品』等,『大智度论』已加以引用,推定为龙树以前,西元一五0──二00年间所集成。三、 [P1021] 集成现存『华严经』那样的大部,近代学者作出不同的推论(25),依个人的意见,赞同西元三世纪中说。当然,在大部集成以后,补充几段,或补入一品,都是有可能的。

  

  古代华严学者,传说的华严经本很多(26),但多数是不属于人间的。存在于人间而传下来的,传说为十万颂本,三十八(或九)品。唐玄奘译『摄大乘论世亲释』说:「如菩萨藏百千颂经序品中说清净佛土」,梁译即明白说:「华严经有百千偈,故名百千经」(27);百千偈,就是十万颂。十万颂经的传说,在西域极为普遍,如隋阇那崛多Jn~a^nagupta所传,『历代三宝纪』卷一二(大正四九‧一0三上)说:

  

   「于阗东南二千余里,有遮拘迦国。……王宫自有摩诃般若、大集、华严三部大经,并十万偈,王躬受持。……此国东南二十余里,有山甚崄,其内安置大集、华严、方等、宝积、楞伽、方广、舍利弗陀罗尼、华聚陀罗尼、都萨罗藏、摩诃般若、八部般若、大云经等,凡十二部,皆十万偈」。

  

  遮拘迦──斫句迦国的大乘经,玄奘也传说为:「此国中大乘经典部数尤多,佛法至处,莫斯为盛也!十万颂为部者,凡有十数」(28)。玄奘所说,大抵是承袭阇那崛多的传说。十万偈经的传说,最早见于『大智度论』卷一00(大正二五‧七五六上──中)说:

  

   「大般若品有十万偈。……又有不可思议解脱经十万偈;诸佛本起经,……法云经,各各 [P1022] 十万偈」。

  

  十万颂的传说,龙树Na^ga^rjuna时代已相当流行了。「上品般若」,确有十万颂的事实。『不可思议解脱经』,是『入法界品』的本名,不可能是十万颂的;其他的都是传说。十万颂的传说,应该与当时的学风有关。印度著名的史诗──『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十八篇,十万颂。以古代的战争(十八日)为基础,故事是古老的。经长期的传说,包括了更多的神话、道德、哲学、习俗等在内,成为庞大的史诗。这部史诗,渐渐的扩大;到西元四世纪,完成现存的形态,而二、三世纪间,已发展得非常大了。大乘经十万颂,正是那个时代的特色。适应这好大的学风,大乘经编集而数量相当大的,也纷纷的传说为十万颂。『华严经』传来中国的,六十卷本是三万六千颂;大慈恩寺梵本,为四万一千九百八十颂余十字;八十卷本是四万五千颂;西藏所传的『华严经』,四十五品,第十一品与三十二品,是藏译本所特有的,也不会超出六万颂(29)。就事论事,『华严经』虽随时代而渐渐增多,是不会有十万颂的。十万颂,是适应当时学风的传说。龙树论没有说到大部『华严经』,所以『华严经』的完成现有的组织,比龙树迟一些,约在西元三世纪中。

  

  说到『华严经』的编集地点,『华严教学成立史』推想为斫句迦,即现在新疆的Karghalik (30)。这里传说有十万颂的大经;传来中国的『华严经』梵本,都是斫句迦旁于阗传来的,所以这 [P1023] 一推想,似乎有点近情。『华严经』是佛始成佛道,及二七日所说。依经文说:佛显现自身,使来会者体会到佛的真相。佛加持菩萨,说菩萨行与佛功德。佛自身没有说,保存了佛成道后,多少七日不说法的传统。这是初成佛道,所以来参加法会的,没有人间出家与在家弟子;来会的是无量数的他方大菩萨,天、龙、夜叉、犍闼婆等(天龙八部),主山神、主地神、主昼神、主夜神、主谷神……等。所以「华严法门」,尽虚空、遍法界的事事无碍,缺少些现实的人间感,无法从经典自身去推定编集的地点。例外的,也可说在『华严经』中不太调和的,编入了『诸菩萨住处品』(第三十二)。『诸菩萨住处品』,首先说八方及海中的菩萨住处;摩度(偷)罗 Mathura^以下四处,是印度中部(或南、西)的;甘菩遮Kamboja以下,是印度北部及印度境外的,如(31):

  

  图片

   甘菩遮国 出生…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十三章 华严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