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十一章 净土与念佛法门▪P12

  ..续本文上一页教思想论』(演培译本,见谛观全集一九‧四二一──四二二、四三三)。

  注【92-024】『望月佛教大辞典』(七0八上)。静谷正雄『初期大乘佛教之成立过程』(一0五)。

  注【92-025】『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大正一二‧三0一上)。

  注【92-026】『阿閦佛国经』卷上(大正一一‧七五二下──七五三上)。『大宝积经』卷一九『不动如来会』(大正一一‧一0二上──一0三上)。

  注【92-027】『道行般若波罗蜜经』卷六(大正八‧四五七下──四五八上)。『大明度经』卷四(大正八‧四九七上)。『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卷四(大正八‧五三0下──五三一上)。『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七(大正八‧ [P826] 五六八上──中)。『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八(大正八‧六四七下── 六四八中)。『般若波罗蜜多经』(五分)卷五六三(大正七‧九0六上──中)。又(四分)卷五五0(大正七‧八三二下── 八三三中)。

  注【92-028】古译本及「唐译五分本」,都如此。「唐译四分本」,第二愿为布施持戒忍辱──三度。「宋译本」以前五愿配六度。

  注【92-029】『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大正一二‧三0三上)。

  注【92-030】木村泰贤『大乘佛教思想论』(演培译本,见谛观全集一九‧四二九)。

  注【92-031】『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一(大正八‧二一七上)。

  注【92-032】『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一(大正八‧二二一上)。

  注【92-033】『无量寿经』卷上(大正一二‧二六九下)。

  注【92-034】『无量寿经』卷下(大正一二‧二七四中)。

  注【92-035】『无量寿经』卷上(大正一二‧二七一上)。『阿閦佛国经』卷上(大正一一‧七五五中──下)。

  注【92-036】『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六(大正八‧五六五中)。

  注【92-037】『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四(大正八‧五五五中)。

  注【92-038】『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三(大正八‧三八六下)。

  注【92-039】『大智度论』卷七五(大正二五‧五九0下)。 [P827]

  注【92-040】『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二(大正八‧三七九下)。

  注【92-041】『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六(大正八‧五六五中)。

  注【92-042】『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大正八‧二二五下──二二六上)。

  注【92-043】『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大正一二‧三0一下)。

  注【92-044】『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下(大正一二‧三一一上)。

  注【92-045】『无量寿经』卷上(大正一二‧二六八中)。

  注【92-046】『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四(大正一二‧二九七下──二九八上)。『无量寿经』卷下(大正一二‧二七七下)。

  注【92-047】『思益梵天所问经』卷一(大正一五‧三四下──三五上)。『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卷上(大正一五‧四一二上)。『大宝积经』卷五八『文殊师利授记会』(大正一一‧三四0下)。『阿惟越致遮经』卷上(大正九‧一九九上)。

  

  

  

  第二项 大乘经所见的二大净土

  东方妙喜Abhirati世界阿閦佛Aks!obhya,西方极乐Sukha^vati^世界阿弥陀佛 Amita^bha,在大乘佛教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二佛、二净土的信仰,对以后的大乘佛教(经典),引起的反应,是否如我国古德所说那样,「诸经所赞,尽在弥陀」?依大乘经论,一般的说 [P828] ,对二佛二净土,是同样重视的。如有所抑扬,那还是重智与重信的学风不同。先从经中的「本生」来考察:经中说到过去生事,而指为现在的阿閦佛与阿弥陀佛的本生,如二佛相关联,就可以看出阿閦佛与阿弥陀佛间的关系。1.『妙法莲华经』(鸠摩罗什再译,晋竺法护初译)说:大通智胜佛没有出家以前,有十六位王子。成佛以后,十六王子都来请佛说法,都以童子身出家作沙弥。他们听了『法华经』以后,各各分座为四众说法。这十六位王子,现今都在十方国土成佛。东方的阿閦佛,西方的阿弥陀佛,东北方的释迦牟尼佛,就是其中的三人(1)。三人的地位相等,『法华经』是以释迦佛为主的。2.『决定总持经』(竺法护译)说:过去有名为月施的国王,恭敬供养说法师辩积菩萨。月施国王,就是现今的阿弥陀佛;辩积菩萨,就是阿閦佛(2)。3.『贤劫经』(竺法护译)说:过去世,无限量宝音法师,受到一般比丘的摈斥,到深山去修行。那时的转轮王,名使众无忧悦音,请法师出来说法,并负起护持的责任,使佛法大为弘扬。那时的法师,就是现今的阿弥陀佛;轮王就是阿閦佛(3)。阿閦佛与阿弥陀佛前生的师弟关系,『贤劫经』与『决定总持经』,所说恰好相反,说明了彼此有互相为师,互相为弟子的关系。4.『护国菩萨经』(阇那崛多译)说:过去世,焰意王生子,名福焰。福焰王子一心希求佛法,往成利慧如来处听法。焰意王得到护城神的指示,见到了成利慧如来。当时的焰意王,是现今的阿弥陀佛;福焰王子是释迦佛;护城神是阿閦佛(4)。在这则本生中,阿閦佛前生,对阿弥陀佛,是引导见佛的 [P829] 善知识。5.『观察诸法行经』(阇那崛多译)说:过去世中,有一位说法的菩萨,名无边功德辩幢游戏鸣音。福德清净多人所爱鸣声自在王子,从菩萨法师听法。经上说:「无边功德辩幢游戏鸣音说法者,汝意莫作异见,何以故?喜王!彼大眼如来是也。不动如来,为记菩提。又彼王子名福报清净多人所爱鸣声自在者,彼无量寿如来即是」(5)。依此经,大眼就是『阿閦佛国经』的大目如来。不动(阿閦),是大目如来授记得菩提的。不动与无量寿,都是大目如来的弟子;不动与阿弥陀的地位相等,与『法华经』所说一样。从大乘经中所见到的「本生」,阿閦佛与阿弥陀佛,地位是平等的,是曾经互相为师弟的。

  

  大乘经中,说到阿弥陀佛土、阿閦佛土的,的确是非常多。可以分为四类:但说阿弥陀佛土的,但说阿閦佛土的,双举二佛二土的,含有批评意味的。经中所以提到这东西二土,或是说从那边来的;或是说命终以后,生到那边去的;或是见到二佛二土,或以二佛二土为例的。总之,提到二土二佛的相当多,可见在当时的大乘佛教界,对二佛二土的信仰,是相当重视与流行的。现在先说双举二佛二土的经典:1.支谦译『慧印三昧经』说:「遮迦越慧刚,王于阿閦佛;与诸夫人数,皆生于彼国。悉已护法寿,终后为男子,生须摩诃提,见阿弥陀佛」(6)。2.支谦译『私呵昧经』说:「当愿生安隐国,寿无极法王前;妙乐(误作「药」)王国土中,无怒佛教授处」 (7)。3.竺法护译『贤劫经』说:「值光明无量,复见无怒觉」(8)。4.竺法护译『宝网经』说:「 , [P830] 见阿弥陀、阿閦如来」(9)。5.竺法译『持心梵天所问经』说:「吾亦睹见妙乐世界,及复省察安乐国土」(10)。6.竺法护译『海龙王经』说:「安乐世界,无量寿如来佛土菩萨;……妙乐世界,无怒如来佛土菩萨」,都随佛入龙宫(11)。7.竺佛念译『菩萨璎珞经』说:「或从无怒佛土来生此间,或从无量佛土」(12)。8. 竺佛念译『菩萨处胎经』说:「寿终之后,皆当生阿弥陀佛国」;「今世命终,皆当生无怒佛所」;「无量寿佛及阿閦佛国」(13)。9.佛陀跋陀罗Buddhabhadra 译『大方广佛华严经』说:「或见阿弥陀,观世音菩萨,灌顶授记者,充满诸法界,或见阿閦佛,香象大菩萨,斯等悉充满,妙乐严净剎」(14)。10.功德直译『菩萨念佛三昧经』说:不空菩萨所现的国土,「譬如东方不动国土,亦如西方安乐世界」(15)。11.那连提耶舍Narendrayas/as译 『月灯三昧经』说:「是人复为弥陀佛,为说无量胜利益;或复往诣安乐国,又欲乐见阿閦佛」。「香象菩萨东方来,从彼阿閦佛世界。……又复安乐妙世界,观音菩萨大势至」(16)。12.菩提流志Bodhiruci译『无边庄严会』说:「无量寿威光,阿閦大名称,若欲见彼者,当学此法门」(17)。13.义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说:「东方阿閦尊,……西方无量寿」(18)。依这十三部大乘经,东西的二土二佛,在十方净土中,平等的被提出来,可见佛教界的平等尊重。

  

  经中但说阿閦佛土的,有1.支谦译的『维摩诘经』。经上说:「是族姓子(维摩诘)本从阿 閦佛阿维罗提世界来」。维摩诘Vimalaki^rti菩萨,接阿閦佛国,来入忍(娑婆)土,大众皆 [P831] 见(19)。这是与「下品般若」一样,与阿閦佛土关系很深的经典。2.白延译『须赖经』说:「我般泥曰后,末时须赖终,生东可乐国,阿閦所山(?)方」(20)。3.竺法护译『顺权方便经』说:转女身菩萨,「从阿閦佛所,妙乐世界没来生…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十一章 净土与念佛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