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九章 大乘经之序曲▪P2

  ..续本文上一页‧八一八上)。

  注【66-014】『四分律』卷三七(大正二二‧八三三中)。

  注【66-015】『十诵律』卷二四(大正二三‧一七四中)。

  注【66-016】『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七(大正二三‧六六二上)。

  注【66-017】『大智度论』卷一(大正二五‧六一上──中)。

  

  

  

  第二项 三藏以外的部派圣典

  经二大结集所集成的部类,是佛教界公认的。此后一再分化,成立种种部派。凡经一次分化,都各自对圣典作一番审定与改编。经、律的彼此差别,代表了部派间的实质对立。部派分立后,圣典还在不断的传诵、集出,但没有编入固有的经、律中去,因为经、律已凝定而被(自部所)公认了。没有编入「经」、「律」、(「论」)──三藏的,就属于「杂藏」或「小部」。这 [P540] 类圣典,现在依据可以考见的,说到一部分。如『入大乘论』卷上(大正三二‧三六下)说:

  

   「舍头罗经、胎经、谏王、本生、辟支佛因缘,如是八万四千法藏,尊者阿难从佛受持者,如是一切皆有非佛语过」!

  

  『入大乘论』说到的这几部,是声闻学者(某些部派)所承认是佛说的,却不属于三藏。其中,1.『舍头(谏)罗经』:在汉译大藏(『大正藏』「密教部」四)中,有吴支谦与竺律炎共译的『摩登伽经』三卷;西晋竺法护译的『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或名『虎耳意经』)一卷,是同一部类的别诵本。摩登伽女Ma^tan%ga^以咒术惑乱阿难A^nanda的故事,『大毗婆沙论』也曾经说到(1)。现有安世高译的『佛说摩邓女经』一卷,东晋失译的『佛说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一卷」『大正藏』「经集部」一),就是摩登伽女惑乱阿难的因缘。『舍头罗经』S/ardu^lakarn!a$vada^na ,是在摩登伽女惑乱阿难的事缘上,说过去生事,阐述种族平等外,编入咒语、二十八宿、占卜星宿、时分长短等。据『十诵律』说:「阿兰若比丘……应善知道径,善知日数,善知夜,善知夜分,善知星宿;读诵星宿经」。近聚落住比丘,也要知道这些(2)。『星宿经』是世俗的星宿历数,比丘们为了实用而学习,终于集成『舍头罗经』。这可能是说一切有部 Sarva^stiva^din诵本;或是同在北方的,法藏部Dharmaguptaka「咒藏」的一部。2. 『胎经』:在大藏经中,有二部:『佛为阿难说处胎经』,唐菩提流志Bodhiruci译,编入 [P541] 『大宝积经』第十三会。唐义净所译的『佛为难陀说出家入胎经』,二卷,编入『大宝积经』第十四会。这二部的主体相同,说明胎儿的生长过程,并「四种入胎」的差别。义净所译的,与难陀Nanda「贪欲譬喻」相结合,并说难陀过去生中的因缘,与『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一一──一二)所说相同。3.『谏王』:大藏经有刘宋沮渠京声所译的『佛说谏王经』,一卷。异译本有唐玄奘译的『如来示教胜军王经』;赵宋施护译的『佛说胜军王所问经』(『大正藏』编入「经集部」一)。4.『本生』:即各部派所传的『本生』谈。5.『辟支佛因缘』:传说的辟支佛因缘,出三藏以外而是佛所说的,藏经中(『大正藏』「本缘部」下)有传说为支谦所译的:『撰集百缘经』(第三卷)「授辟支佛品第三」;所说的辟支佛因缘,共十事。又有秦失译的『辟支佛因缘论』二卷,都是「昔从先师相传闻」(3),展转传说而来的。

  

  说一切有部的论书中,发现有『集法经』、『筏第遮经』、『正法灭经』。『集法经』如『阿毗达磨显宗论』卷一﹙大正二九‧七七八中──下)说:

  

   「又见集法契经中言:于我法中,当有异说。……诸如是等差别诤论,各述所执,数越多千。师弟相承,度百千众,为诸道俗解说称扬。我佛法中,于未来世,当有如是诤论不同。为利为名,恶说恶受,不证法实,颠倒显示」。

  

  这是部派纷争极盛的时代,作为佛的预记而编入『集法经』中。这是说一切有部的『集法经 [P542] 』;现存『结集三藏及杂藏传』,『迦叶结经』(编入『大正藏』「史传部」一);『大智度论』所说的『集法经』(4),都属于这一类,依原始五百结集的传说,而更为增广的编集。『筏第遮经』:是天神授与的(5)。『正法灭经』,『大正藏』「史传部」,有失译的『迦丁比丘说当来变经』──长行;西晋失译的『佛使比丘迦旃延说法没尽偈百二十章』──偈颂。这两部是同本异译,叙述末世比丘的衰乱,导致拘睒弥的法灭,策励比丘们精进修行。这是佛使迦旃延ka^tya^yani^putra 说的,「如佛所说」(6)。说一切有部的『正法灭经』,可能就是这一部。藏经中还有失译的『法灭尽经』一卷;竺法护所译的『当来变经』一卷(『大正藏』编入「涅槃部」),也是同性质的经典,但这两部已是大乘部类。『法灭尽经』更说到:「首楞严(三昧)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7)。这些,都由于末世(西元前后)的政治混乱,僧伽衰敝,忧虑法灭,而用来策励比丘们精进的。「末法」思想,由此而增强起来。

  

  『瑜伽师地论』中,抉择声闻的伽陀,有「胜义伽陀」、「意趣义伽陀」、「体义伽陀」三类(8)。「意趣义伽陀」五一颂,是大梵天王请问而佛说的(9)。这部伽陀集,不知道名称,也没有相同的译本。「胜义伽陀」中,「染污意恒时,诸惑俱生灭,若解脱诸惑,非先亦非后」颂(10),依『成唯识论』说,出于『解脱经』(11)。这部『解脱经』,是不在三藏以内的。『瑜伽师地论』所引声闻伽陀,是说一切有部,或持经者所诵的。 [P543]

  

  南传铜鍱部Ta^mras/a^t!i^ya所传的巴利语Pa^li圣典,一般看作原始佛教圣典,其实有些部类的集成,也是很迟的。如『小部』的『譬喻』,分四部,『佛譬喻』共七七偈。首先问譬喻多少,三十波罗蜜,归依(一──二颂)。次叙述「诸佛国」土的庄严清净(三──一七)。佛与辟支佛、诸弟子,在佛国中受用法乐(一八──三0)。再举佛土的庄严──花香、池莲、鸟音、灯光、舞伎(三一──四二);诸天来问生天的善业,修种种的天供养;倾听法音,得到果证(四三──六八)。十波罗蜜满足,得无上的觉悟(六九──七二)。末了举「诸佛教」,而归结于三宝的不可思议(七三──七七颂)。从初问「佛譬喻有几」,「三十波罗蜜满」,及末后举十波罗蜜来说,『佛譬喻』的初形,是以佛的往昔修行为主的,但现存的『佛譬喻』,却成为清净佛土的庄严。『小部』的『佛种姓』,是释迦佛往昔的史传。序分名『宝珠经行处品』:佛以宝珠化作空中的经行处,诸天云集,五百比丘也来了。宝珠经行处的化现,为了说明释尊的广大功德──「四阿僧祇」以来,决意志求佛道,修行十波罗蜜的场所。这与『佛譬喻』的佛土庄严,意趣相同。『佛譬喻』的「诸佛土」,如『华严经』的佛土庄严;『佛种姓』的化作空中经行处,如『大集经』的空中化作「宝坊」一样。依觉音Buddhaghos!a的『长部注』 Suman%galavila^sini^说:长部师Di^ghabha^n!aka所传的『小部』,是没有『譬喻』与『佛种姓』的(12)。可见这二部是后起的,与大乘思想相呼应的作品。 [P544]

  

  此外,如『舍利弗问经』,是大众部Maha^sa^m!ghika的,说到了文殊师利Man~jus/ri^ (13)。『入大乘论』说:「僧祇中说:青眼如来等,为化菩萨故,在光音天,与诸声闻众,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住」(14)。这又是大众部的另一圣典。元魏瞿昙般若流支Prajn~a^ruci所译的『正法念处经』,七0卷,是说一切有部与正量部Sam!mati^ya所推重的。经中的天鸟,都说法警觉天众;「鹅王菩萨」、「鹅王善时菩萨」为诸天说法(15),更类似大乘经说。『法住经』,『入大乘论』曾提到他的内容:「尊者宾头卢,尊者罗!7亩罗,如是等十六人诸大声闻」(16),住世而护持佛法。唐玄奘译的『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是依据『法住经』的。依所说的内容,与锡兰佛教,容认大乘的部派有关(17)。

  

  依上来(二项)所说,可见部派佛教中,出三藏以外的部类,而集出又迟一些的,着实不少。这些,或是大乘(佛菩萨)思想的孕育者,或是与大乘思潮相契应的,或已有了大乘的特征。那些保持声闻圣典形式的,也是融摄了当时的世俗学术,如天文历数(如『舍头罗经』),胎儿生育过程(如『处胎经』),国王治道(如『谏王经』),与部分大乘经的通俗、普及的倾向相合。现在依据的资料,虽是不完整的,但倾向于大乘的机运,已隐约的显露出来。这不是某一部派,而是佛教界的共同倾向,所以说:大乘佛法的兴起,代表了那个时代佛教界的共同心声。

  

  

  注【67-001】『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八(大正二七‧九0中)。 [P545]

  注【67-002】『十诵律』卷五七(大正二三‧四一九下──四二0上)。

  注【67-003】『辟支佛因缘论』卷上(大正三二‧四七三中)。

  注【67-004】『大智度论』卷二(大正二五‧六七上)。

  注【67-005】『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一五(大正二九‧四一六中)。

  注【67-006】『迦…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九章 大乘经之序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