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度的大神,即佛教的帝释S/akradeva^na^m indra。山名大因陀罗,是四王天在此观察人间善恶,而报告帝释的大山。在罗摩Ra^ma故事中,猴使从大陆此山一跃而到楞伽Lan%ka^。后来,锡兰传说的佛游锡兰而留足迹说,摩哂陀飞腾虚空而入锡兰说,都受到这一神话的影响。摩酰因陀罗─ ─摩哂陀,应为从印度传入锡兰的因陀罗的人化。摩酰因陀罗──从印度传来的神与山,受到锡兰人的尊敬。佛教从印度传入锡兰,也就传说为摩酰因陀罗传来的了。将佛教传入锡兰的「摩酰因陀罗」,与摩酰因陀罗山(及神),是那样的巧合!这可能与目犍连子帝须一样,当时确有一位叫帝须的分别说者,但名字是经过传说演变的。摩哂陀这一名字,是神话化的;但将佛法传入锡兰的,是帝须弟子的比丘,应该是有的,也许名字与摩酰因陀罗有点类似。
依古代传记,近代发现的阿育王石刻铭,经学者的研究,对阿育王时代疆域的广大,为佛教 ──正法的热诚,已有充分的、明确的知识。在当时的佛教界,有诤论与破僧的事实,如Sa^rna^th 法敕、Kosambi^法敕、Sa^n~ci^法敕,都有所说到,这近于南传华氏城沙汰贼住比丘的传说 [P409] 。大抵是佛教隆盛了,供养丰裕了,就有外道混入佛教僧团中来。然在佛教自身,阿育王所希望的,当然是僧伽的和合与健全;但在不同区域,不同布萨,而对佛法有些不同的意见,也是不可避免的。南方传说:摩哂陀以目犍连子帝须为和尚,摩诃提婆(大天Maha^deva)为阿阇黎,出家而受十戒;以摩阐提Majjhantika,Madhya^ntika为阿阇黎而受具足戒(9)。目犍连子帝须是分别说部,大天为大众部Maha^sa^m!ghika,摩阐提为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摩哂陀都从之出家受戒,所以或怀疑当时有否部派的存在。部派的分化,多数是区域性的,师承不同的,经一时期的发展而形成,决非弟兄分居或国家分裂那样。以中国佛教为例:慧可、慧思、慧布,是同时人。慧布与慧可、慧思相见,谈得非常投机。但在宗派上,慧可是禅宗二祖,慧思是天台宗,慧布是三论宗。在宗派形成时,都会向上追溯,将与自己有关的祖德,列入自宗。在当时,虽有多少不同,却不一定对立得难以和合。不同部系的三位,都是摩哂陀的师长,应从大一统的时代,佛教大体和合的意义去理解。
七百结集时代,有东方毗舍离Vais/a^li^系,西方摩偷罗Madhura^系,而西南的阿盘提Avanti、达!9孍Daks!in!a^patha地方,佛教已相当隆盛。到阿育王时,大天、摩阐提、目犍连子帝须,正是这三方面的代表。东方华氏城,是孔雀Maurya王朝的政治中心;这里的佛教(东方系),力量是不容忽视的。阿育王时代的大天,就是这一系的大师。阿育王早年, [P410] 曾出镇优禅尼Ujjayaini^(Ujjeni,Ozene,Ujjain),这是阿盘提古国的首府。阿育王在这里,娶了卑提写Vedisa的女郎提毘Devi^,生了摩哂陀与女儿僧伽蜜多(名字都不像在家本名)San%ghamitta。阿育王以优禅尼的力量而得到王位;妻儿都生长在这里(阿育王登位,住华氏城,但提毗一直住在故乡,似乎是王妃而不受宠幸的);儿女都从这里的佛教──分别说系出家。这里的佛教,与王家多少沾有关系,所以是当时佛教有力的一系。不过到华氏城来,对于东方的佛教,是不能不容忍而合作的。摩阐提是说一切有部,以传教到罽宾Kas/mi^ra而受到重视。在『阿育王传』优波!5鵋多的法统中,原是没有摩阐提的;大概由于传教罽宾的关系,传说为阿难弟子而附在传内(10) 。优波!5鵋多出于摩偷罗(西方)系统,虽有受阿育王尊敬的传述,但不是唯一的受尊敬者。从当时的情形来说,分别说系(西南系)与东方系的大天,合作得很好,而摩偷罗系的处境,却并不理想。可举二点来说:一、分别说──「毗婆阇婆提」,本是阿毗达磨论「法归分别」的特征。但在说一切有部的论书,如『大毗婆沙论』等,对「分别论者」而自称「应理论者」,以「分别论者」为一切不正恶邪分别的别名。那样的敌视「分别论者」,应有使说一切有者感到痛心的事实。二、大天:『大毗婆沙论』说他犯三逆罪,说五事是佛教(11)。『阿育王传』晋译也说:南天竺有一男子,犯三逆罪而出家,读诵三藏,徒众很多。他来访问优波!5鵋多,优波!5鵋多竟不与他说话(12)。『异部宗轮论』说:阿育王时,因诤大天五事而分为二部。分化到南方的制多部Caitika [P411] ,因贼住大天,重诤五事而分派(13)。说一切有部对大天的深恶痛绝,可以想象出来。『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九九(大正二七‧五一0下──五一二上)说:
「大天……造第三无间业已,……遂往鸡园僧伽蓝所,……出家」。 「大天聪慧,出家未久,便能诵持三藏文义,言词清巧,善能化导,波咤梨城无不归仰。王闻,召请数入内宫,恭敬供养而请说法」。 「大天升座说戒,彼便自诵所造伽他(五事)。……于是竟夜斗诤纷然,乃至终朝朋党转盛。……王遂令僧两朋别住,贤圣朋内,耆年虽多而僧数少;大天朋内,耆年虽少而众数多。王遂从多,依大天众,诃伏余众」。 「时诸贤圣,知众乖违,便舍鸡园,欲往他处。……王闻既瞋,便敕臣曰:宜皆引至殑伽河边,载以破船,中流坠溺,即验斯辈是圣是凡。臣奉王言,便将验试。时诸贤圣,各起神通,犹如雁王,陵虚而往。……乘空西北而去……迦湿弥罗」。
『大毗婆沙论』与『异部宗轮论』相同,「波咤梨(华氏)王」,显然的就是阿育王。『大毗婆沙论』是说一切有部中的阿毗达磨论者,与『阿育王传』──持经譬喻者所说,略有不同。依『大毗婆沙论』说,阿育王时的摩偷罗学系,有受到贬抑的迹象。『大毗婆沙论』说:鸡园寺诤论不息,王派大臣用破船去沉没他们(说一切有者)。南方传说:阿育王寺(即鸡园寺)大众 [P412] 诤论,王命大臣去劝令息诤,因诤论不息而杀死了好多比丘(14)。将这两点结合起来,当时的诤论中,国王偏袒某一方,极可能是存在的事实。从说一切有部的敌视分别论者,丑化大天,可以想见分别说系与大众系的联合,而摩偷罗(说一切有系)系被贬抑的事实(15)。说一切有部(犊子部从此分出,所以传说相近)将二部的根本分裂,归于犯三逆罪的大天五事,只是将大天到制多山而再分派的事实,提前(因而分化为两大天)以强调大天的罪恶而已。南传将阿育王寺的诤论,归咎于贼住比丘,也只是部分的事实。『初期佛教教团史之研究』,推定阿育王时代,分别说与说一切有者相对抗(16),是非常正确的,但更应注意分别说系与大众系的联合。惟有这样,大陆分别说系──化地部Mahi^s/a^saka、法藏部Dharmaguptaka等的思想,与大众部系相接近,也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当时的分别说者,还不能以传入锡兰的,深闭固拒的大寺派Mahaviha^rava^sin 为代表。因此,南传的华氏城第三结集,与上二次的结集不同,不过是分别说部形成中的自部结集(与现在锡兰所传的三藏,也还有相当的距离)。
阿育王时传道师的派遣,可以理解当时及以后的佛教情形。去各方传教的,是(17):
图片
摩阐提Majjhantika 罽宾Kas/mi^ra犍陀罗Gandha^ra
摩诃提婆Maha^deva 摩酰娑漫陀罗Mahisaman!d!ala
勒弃多Rakkhita 婆那婆私Vanava^si^
[P413]
臾那人昙无德Yonaka Dhammarakkhita阿波兰多迦Apara^ntaka
摩诃昙无德Maha^dhammarakkhita 摩诃勒咤Maha^ra^s!t!ra
摩诃勒弃多Maha^rakkhita 臾那世界Yonaloka
末示摩Majjhima等四人 雪山边Himavantapades/a
须那Son!a与郁多罗Uttara 金地Suvan!n!abhu^mi
摩哂陀Mahinda等五人 师子国Lan%ka^di^pa(楞伽岛)
传教所到的地方,有些虽经近代学者的研考,也还不能决定在那里(18),今择取一说。摩阐提所到的,北传只是罽宾。古代的罽宾,不是迦湿弥罗(如下第三节说)。南传作迦湿弥罗与犍陀罗,那是符合后代的称呼。摩酰沙漫陀罗,应为安达罗Andhra地方。大天为大众部,传说大天住制多山而更分部派,可依此而推定。婆那婆私,大概在今南印度的North Kanara地方。『华严经』善财南参,有住林国Vanava^sin,可能就是此地。阿波兰多迦,可能与佛世富楼那Pu^rn!a传教的输屡那Suna^paranta相同,推定为今孟买Bombay以北的Sopa^ra^ ,与北面的Kon%kan地方。摩诃勒咤,在今瞿陀婆利河Goda^vari^上流,孟买东北的 Ma- ra^t!ha 地方。雪山边应是尼泊尔Nepa^la一带。臾那世界,指印度西北,叙利亚Syria人所住的阿富汗Afghanistan地方。金地,很难确定在那里,或说就是缅甸Brahm…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七章 边地佛教之发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