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七章 边地佛教之发展▪P4

  ..续本文上一页a-des/a [P414] 。楞伽岛,是现在的锡兰。从这传教的区域,看出区域的辽远,已超出阿育王统治的领域。在这些地名与人名中,发现几点可注意的事:一、当时的印度佛教,与臾那人已有相当深的关系。不但阿育王时的传教者,要传到臾那世界,而臾那人达磨勒弃多、摩诃达摩勒弃多,已经在佛法中出家,并取得领导一方的地位。摩诃达磨勒弃多,还是阿育王弟帝须Tissa的和尚。可见在印度的臾那人,信佛的一定不在少数。二、在传教的九人中,竟有四位名勒弃多的:勒弃多(护),摩诃勒弃多(大护),达磨勒弃多(法护),摩诃达磨勒弃多(大法护)。四位中,二位是臾那人。传教的地点,都在西部(阿波兰多迦、摩诃勒咤),西北(臾那世界),西南(婆那婆私)。西南佛教中心的优禅尼,是西方──南北交通的要道。这里近西海岸,与西方臾那人间,文化、经济有较多接触的地方。三、西海岸的饿鬼说,有特殊的意义。如(大众部说)从富楼那,或(上座部说)从大迦旃延Maha^ka^tya^yana出家的亿耳S/ron!a-kot!ikarn!a,在海岸见种种饿鬼(19)。舍利弗S/a^riputra弟子僧护Sam!gharaks!ita,入海经饿鬼界,知道饿鬼的种种业报。这些饿鬼,都是比丘、比丘尼等犯戒所得的业报(20)。饿鬼说,与僧制有关,有警策出家人,守护戒律的意义。僧护,就是僧伽勒弃多。在『相应部』、『杂阿含经』(弟子所说部分)中,说到大目犍连见到种种饿鬼,因勒叉那Lakkhan!a的发问而传述出来,也都是出家者犯禁戒的业报(21)。勒叉那与勒弃多,虽语音小异,而解说为「护」,却是一样的(22)。所以,西方 [P415] 沿海地区传说的饿鬼,起初与重律的勒弃多有关,是非常明白的。中国传说,目连救母,是饿鬼的济度;而在南传,却是济度舍利弗的母亲(23)。舍利弗与目犍连,是佛的「双贤弟子」,是阿毗达磨者的根源;而沿海有关僧制的饿鬼传说,也与这二位的学系有关。法藏部Dharmaguptaka 自称「目犍连是我大师」,而『舍利弗问经』作:「目犍罗优波提舍,起昙无屈多迦」(24)。南方所传的达磨勒弃多、摩诃达磨勒弃多,『善见律毗婆沙』,竟译为昙无德、大昙无德(25)。昙无德是达磨!5鵋多,就是法藏或法护,!5鵋多也是「护」的意思。『善见律毗婆沙』的译者僧伽跋陀罗 Sam!ghabhadra,是『众圣点记』的传来者,为分别说部的律师。在他,是肯认阿育王时的达磨勒弃多,就是昙无德──法藏部部主;法藏部也确是分别说部的一派。阿育王时的西南系,是有力的分别说部。与臾那人,有关戒律的饿鬼说有关,这是值得留意的事!

  

  

  注【52-001】『阿育王传』七卷,西晋安法钦译;『阿育王经』十卷,梁僧伽婆罗译;『杂阿含经』卷二三、二五,均先后同本异译。又部分与Divya^vada^na相同。

  注【52-002】编入『妙云集』下编(9)『佛教史地考论』(一一五)。

  注【52-003】编入『妙云集』下编(9)『佛教史地考论』(一八三──一八四)。

  注【52-004】木村泰贤、干舄龙祥『结集史分派考』(日本国译大藏经、论部一三卷,异部宗轮论附录二二)。

  注【52-005】木村泰贤、干舄龙祥『结集史分派考』(日本国译大藏经、论部一三卷,异部宗轮论附录四四──四五)。 [P416]

  注【52-006】『部执异论』(大正四九‧二0中)。

  注【52-007】『分别功德论』卷二(大正二五‧三七中)。

  注【52-008】『大唐西域记』卷一一(大正五一‧九三四上)。

  注【52-009】『岛史』(南传六0‧五四)。『大史』(大正六0‧一九二)。『一切善见律注序』(南传六五‧六六)。『善见律毗婆沙』卷二(大正二四‧六八二上)。

  注【52-010】拙作『佛灭纪年抉择谈』(编入妙云集下编(9)佛教史地考论一五四)。

  注【52-011】『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九九(大正二七‧五一0下──五一一中)。

  注【52-012】『阿育王传』卷五(大正五0‧一二0下)。

  注【52-013】『异部宗轮论』(大正四九‧一五上、一五中)。

  注【52-014】『大史』(南传六0‧一九五)。『一切善见律注序』(南传六五‧六九)。『善见律毗婆沙』卷二(大正二四‧六八二中)。 参阅拙作『佛灭纪年抉择谈』(妙云集下编(9)佛教史地考论一四五──一四六)。

  注【52-016】冢本启祥『初期佛教教团史之研究』(二五九──二六一)。

  注【52-017】『大史』(南传六0‧二三0──二三四)。『一切善见律注序」(南传六五‧八0──八六)。 『善见律毗婆沙』卷二(大正二四‧六八四下──六八七上)。

  注【52-018】前田慧学『原始佛教圣典成立史之研究』(一六四──一六七)。 [P417]

  注【52-019】『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大正二三‧一0五0上──一0五一上)。『十诵律』卷二五(大正二三 ‧一七九上──一八0中)。

  注【52-020】『因缘僧护经』(大正一七‧五六五下──五七二中)。

  注【52-021】『相应部』「勒叉那相应」(南传一三‧三七七──三八七)。『杂阿含经』卷一九(大正二‧一三五上── 一三九上)。

  注【52-022】『翻梵语』卷二(大正五四‧九九五中)。

  注【52-023】『小部』『饿鬼事经』(南传二五‧二0──二一)。

  注【52-024】『舍利弗问经』(大正二四‧九00下)。

  注【52-025】『善见律毗婆沙』卷二(大正二四‧六八四下)。

  

  第二节 政局动乱中的佛教

  第一项 政局的动乱

  阿育王As/oka时代(约为西元前二七一──二三二),是孔雀Maurya王朝的盛世,也是佛教从印度佛教而进入世界佛教的时代。阿育王去世,南、北、东、西──各地方的政局(可能阿育王晚年)开始变动,终于政治中心华氏城Pa^t!aliputra,也被破灭。佛教在政局变 [P418] 乱,民族与文化的复杂环境中,也就部派的分化加速,渐渐的迈向大乘佛法的时代。

  

  阿育王的后人,平庸而又都在位不久,经四代而到毗黎诃陀罗多Br!hadratha王,在西元前一八五年前后,为当时的军事统帅弗沙蜜多罗Pus!yamitra所杀,创立熏伽Sun%ga Dynasty 王朝。那时的印度,早已四分五裂,熏伽王朝的统治区,主要为恒河Gan%ga^流域。当时从北而来的希腊Yavana军队,曾侵入恒河流域的摩偷罗Madhura^、沙祇多 Sa^keta、阿瑜陀Ayodhya^,连华氏城也受到威胁。幸亏弗沙蜜多罗王的抗战,终于击退了希腊的入侵者,保持了恒河流域的安全。西元前一八0年,弗沙蜜多罗举行马祭,弗王孙婆苏蜜多罗Vasumitra,率领护卫祭马的军队,远达印度河两岸,击败希腊的军队。佛教传说,弗王的破坏佛教,到达北印的奢伽罗S/a^kala(1)。熏伽王朝与地方政权,在动乱不安定的状态中,中央政权无疑是衰落了。政权延续了十代,一百余年,到西元前七三年,在内忧外患中,为大臣婆须提婆Vasudeva所篡立,新成立甘婆Kan!va王朝。但摩竭陀Magadha 华氏城中心的政权,越来越衰弱,终于在西元前二八年,为南方案达罗Andhra部队所灭亡。中印度摩竭陀中心的王朝灭亡了,释尊游化的区域,不是受到外族所统治,就是陷于地方政权的据地分立状态。一直到西元四世纪初,旃陀罗笈多第一Candragupta Ⅰ时代,中印度才再度统一。 [P419]

  

  孔雀王朝衰落,地方的政权开始异动。东南有质多Cheta王朝与娑多婆诃Sa^tava^hana 王朝的兴起。一、质多王朝,在今奥里萨Orissa到瞿陀婆利河Goda^vari^一带。据哈提贡发Ha^thi-gumpha^铭文,质多王朝的佉罗毗罗Kha^ravela,与熏伽王朝的弗沙蜜多罗王同时。佉王为一代的雄主,在即位第八年,击溃了王舍城Ra^jagr!ha的军队。十二年,兵抵恒河,战胜摩竭陀的Pus!yamitra(即弗沙蜜多罗)王;并侵入案达罗。佉王为质多王朝的第三代,可见质多朝的兴起,早在阿育王死后不久。以后的情形不详,大概是为案达罗所灭的。二、案达罗Andhra的崛起:阿育王死后,案达罗族即宣告独立。该族的发祥地,在瞿陀婆利Goda^vari^及讫利史那Krishn!a的两河之间。『大唐西域记』所记的驮那羯磔迦 Dha^nyakat!aka,也叫「大案达罗」,曾为案达罗的旧都所在地。早在西元前三、四世纪间,叙利亚Syria的使臣梅伽替尼Megasthenes,驻节华氏城,就知道南方案达罗族的强盛 ──市府三十,步兵十万,骑兵二千,象(军)千头;但那时的案达罗,是服属于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死后,案达罗族的悉摩迦王Simuka(,即娑多迦Sindhuka),宣告独立…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七章 边地佛教之发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