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六章 部派分化与大乘▪P6

  ..续本文上一页,是当时北方盛行的律部,并非为了说明十八部。所以『出三藏记集』所传──冢书的K.说,也只是中国学者的想象编定。还有冢书的R.说,即多拉那他所传三说(原出『异部精释』)的第三说,多少变化了些,减去大山部,而另出雪山部为大派。这也是受了四大派说的影响,参考说一切有部所传,以雪山部代上座部,合成四大派:说一切有部、大众部、正量部、雪山部。从上来的简略研究,可见依四大部派为根本的部派传说,都出于后代的推论编排,与早期的传说不合,可以不加论究。有关部派分立的系谱,应依四大派所传的,来进行研究。

  

  

  注【44-001】冢本启祥『初期佛教教团史之研究』(四一四──四三六)。

  注【44-002】冢本启祥『初期佛教教团史之研究』(四三七──四四九)。

  注【44-003】『大史』(南传六0‧一七五、又三七八、四一五)。

  注【44-004】Ta^rana^tha『印度佛教史』(寺本婉雅日译本一一四、二四六)。 『十八部论』(大正四九‧一八中)

  

  

  第三项 部派本末分立的推定

  部派分化的次第与先后,传说中虽有很大的出入,然比较四大派的不同传说,仍有相当的共 [P342] 同性。对于不同的部分,如推究其不同的原因,为什么会所说不同,相信对部派分化的研究,是有帮助的。部派分化的经过,可以因而得到更近于事实的论定。要论究部派的次第分化,首先要确定二部、三部、四部──部派的大纲,如下:

  

  图片

  大众部──大 众 部───大 众 部

   ┌(上座)分别说部───分别说部(上座部)

  上座部─┤   ┌说一切有部

   └上座(说一切有)部─┤

   └犊 子 部(正 量)

  

  

  

  佛法先分为大众部Maha^sa^m!ghika与上座部Sthavira,是佛教界一致的传说。大众部传说:诸大众分为三部:上座部、分别说部Vibhajyava^din、大众部。这一传说,是上座部中又分二部:一、被称为上座的分别说部;一、分别说部分离了以后的(先)上座部,就是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的前身。等到先上座部Pu^rvasthavira分为说一切有部与犊子部 Va^tsi^putri^ya,就成为四部,合于后代的四大部说。不过起先是犊子部,后由正量部Sam!mati^ya 取得正统的地位;而分别说部,由赤铜鍱部Ta^mras/a^t!i^ya代表,以上座部正宗自居。这一次第分化的部派大纲,就是古传二部、三部、四部的大系。

  

  四大部派的传说──「大众说」(「大众部传说」的简称,以下同例)、「铜鍱说」、「有 [P343] 部说」、「正量说」,所传的部派生起次第,不是没有共同性,而只是有些出入。为什么传说不同?研究起来,主要是传说者高抬自己的部派,使成为最早的,或非常早的。这种「自尊己宗」的心理因素,是传说不同的主要原因。先论上座部系的分派:1.法上部Dharmottari^^ya,贤冑部Bhadraya^ni^ya,正量部Sam!mati^ya,密林山部Channagirika或六城部 S!an!n!agarika──四部,是从犊子部生起的;这是「铜鍱说」、「大众说」、「有部说」──三传所同的。「正量说」也是从犊子部生,只是将正量部(己宗)的地位,提高到法上、贤冑、密林山部以上,无非表示在犊子部系中,正量部是主流而已。这是正量部自己的传说,如将「自尊己宗」心理袪除,那末从犊子部生起正量等四部,成为教界一致的定论。2.化地部Mahi^s/a^saka 、法藏部Dharmaguptaka、饮光部Ka^s/yapi^ya、铜鍱部Ta^mras/a^t!i^ya──四部,从分别说部生起,是「大众说」、「正量说」所同的,而「铜鍱说」与「有部说」,却所说不同,但进一步观察,仍可发见他的共同性。铜鍱部的传说,是以上座部、分别说部正统自居的。在他,上座、分别说、铜鍱──三名,是看作一体的。所以,铜鍱部所说是:

  

  图片

  上座部(铜鍱)──化地部 ……┬饮光部

   └法藏部

  

  

  

  四部同属一系,只是在生起先后上,自以为就是上座部,最根本的。这一理由,也可以解说 [P344] 「有部说」:

  

  图片

  说一切有部─┬化地部──法藏部

   └─────饮光部

  

  

  

  化地、饮光、法藏,都从说一切有部生;有部自以为上座部的正统,所以等于说从上座部生。「有部说」没有铜鍱部,大抵是说一切有部发展在北方,对于远在锡兰的铜鍱部,关系不多,没有看作十八部之一。化地、法藏、饮光等三部,「铜鍱说」从上座部生,「有部说」从说一切有部生,其实不同的,只是那一点「自尊己宗」而已。3.铜鍱部自以为就是上座部,所以说上座部系的派别,都是从上座部──从自己根本部生起的。说一切有部恰好相反,认为根本上座部,已衰变成雪山部,说一切有部取得上座正统的地位,于是乎一切都从说一切有部生了。「正量说」大体与「有部说」相同,只是使犊子部的地位,提高到与说一切有部平等。4.「分别说」Vibhajyava^din ,为解通上座部系统的关键所在。阿育王As/oka时代,「分别说」已经存在,如目犍连子帝须Moggaliputta tissa以为佛法是「分别说者」(1)。传说由摩哂陀Mahinda 传入锡兰的,属于这一系。但在印度,「分别说者」还是同样存在的。『大毗婆沙论』有「分别论者」──毗婆阇婆提,就是「分别说者」。在说一切有部,分别论者被引申为一切不正分别的意义。然『大毗婆沙论』的分别论者,主要为化地部、饮光部等,如拙作『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 [P345] 书与论师之研究』所说(2)。如法藏部,『部执异论』说:「此部自说:勿伽罗是我大师」(3)。『舍利弗问经』说:「目犍罗优波提舍,起昙无屈多迦部』(4)。这可见法藏部与铜鍱部一样,是推目犍连(子帝须)为祖的。所以「分别说」为古代三大部之一;传入锡兰的是铜鍱部,印度以化地部为主流,又生起法藏部与饮光部。这都是「分别说者」,不能说从说一切有部生,也不会从铜鍱部生。四部从分别说部生,分别说从上座部分出,这就是大众部的传说。对上座部的分派,大众部身在局外,所以反能叙述得客观些。5.说转部Sam!kra^ntiva^din与经量部Sautra^ntika ,或说经部Su^trava^din,「有部说」是看作同一的。「铜鍱说」与『舍利弗问经』,看作不同的二部。依『异部宗轮论』所叙的宗义:「谓说诸蕴有从前世转至后世,立说转名」(5),是说转而并不是经量。经量部成立比较迟,要在十八部内得一地位,于是或解说为说转就是经量部,或以为从说转部生起经量部。论上座部的早期部派,应该只是说转部。

  

  说到大众部的分裂,上座部三派──「铜鍱说」、「有部说」、「正量说」,都大致相近。不同的是:大众部初分,「有部说」是一说部Ekavya^vaha^rika、说出世部Lokottarava^din 、鸡胤部Kukkut!ika──三部。「铜鍱说」与「正量说」,缺说出世部,都只二部。其次,又分出多闻部Bahus/ruti^ya、说假部Prajn~^aptiva^din,「有部说」从大众部生起,「铜鍱说」与「正量说」,从鸡胤部分出。末了,「有部说」从大众部又出三部(或二部):制多山 [P346] Caityas/aila、东山Pu^rvas/aila、西山Aparas/aila。而「铜鍱说」与「正量说」,但说分出制多山。这只是东山、西山等,是否在十八部以内,而属于大众部末派,传说还是一致的。所以上座部各系所传的大众部分派,大体相同,只是多一部或少两部而已。对大众部的分派,上座部各派,身在局外,叙述要客观些,所以大致相同。大众部自己的传说,大众部分成八部:根本大众部Mu^lamaha^sa^m!ghika、东山部、西山部、王山Ra^jagirika、雪山Haimavata 、制多山、义成Siddha^rthika、鸡胤。根本大众部,是后起的名称。没有一说部、说出世部、多闻部、说假部,反而列举铜鍱部所传的后起的部派。可见有关大众部的分派,「大众说」是依后期存在于南方的部派而说。这样,上座部的分派,以大众说最妥当。大众部的分派,反而以上座部三派的传说为好。这就是身居局外,没有「自尊己宗」的心理因素,所以说得更近于实际。这样,佛法分为二部、三部、四部,而分出更多的部派;十八部只是早期的某一阶段。确定十八部是谁,是不容易的,这里只就大纲分派,加以推定而已。 [P347]

  

  图片

   ┌ |一说部 | |

   │ |────────────────|───────────|说大空(方广)部

   │ | (说出世部)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六章 部派分化与大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