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六章 部派分化与大乘▪P8

  ..续本文上一页

  

  部派分裂的年代,虽有种种传说,由于佛灭年代的传说不同,难以作精确的考定。铜鍱部传说:佛灭百年后,在第二百年中,从上座部分出十七部,总为十八部(12)。依铜鍱部说,阿育王登位于佛灭二百十八年,那末十八部的分裂,在阿育王以前。阿育王时,大天Maha^deva去摩酰沙曼陀罗Mahisaman!d!ala布教,为制多山部等的来源,所以阿育王以前,十八部分裂完成的传说,是难以使人信受的。说一切有部的传说:佛灭百十六年,阿育王登位,引起二部的分裂。大众部的一再分裂,在佛灭二百年内。上座部到佛灭三百年,才一再分裂;佛灭四百年初,才分裂完成。以根本二部的分裂,为由于「五事」──思想的争执,是不合事实的。阿育王时,目犍连子帝须、大天、摩阐提Madhya^ntika同时。大天是大众东方系,目犍连子帝须(由摩偷罗向西南)与摩阐提(由摩偷罗向西北),是上座西方系。所以阿育王时代,实是大众、分别说、说一切有──三系分立的时代。王都在华氏城Pa^t!aliputra,是东方的化区。目犍连子帝须系,因阿育王母家的关系,受到尊敬,但多少要与东方系合作。末阐提与优波!5鵋多Upagupta ,虽传说受到尊敬,但一定不及东方系及目犍连子帝须系。传说那时的圣贤僧,被迫而去迦湿弥罗Kas/mi^ra,及对大天的诽毁(13),都可以看出那时的说一切有系,在东方并不得意。『十八部论』与藏译本,说到那时的僧伽破散为三,也许是暗示了这一消息。当时,「分别说者」, [P353] 「说一切有者」的对立已经存在。大众部中以思想为标帜而分立的一说、说出世部等,也一定早已成立。因为那时大天的向南方传道,是后来大众部末派分立的根源。传说摩哂陀Mahinda 那时到锡兰,在西元前二三二年,结集三藏(称为第四结集)(14),这就是铜鍱部形成的时代;与印度制多山部等的成立,时间大致相近。所以,依阿育王灌顶为西元前二七一年(姑取此说)来推算,佛教的根本分裂(第一阶段),必在西元前三00年前。西元前二七0年左右,进入部派分裂的第二阶段。上座部已有分别说及说一切有的分化;大众部已有一说、说出世部等的分立。西元前二三0年左右,进入部派分裂的第三阶段。西元前一00年前后,十八部全部成立。当然,这一推算,只是约计而已。

  

  

  注【45-001】『一切善见律注序』(南传六五‧七七)。

  注【45-002】拙作『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四0八──四二八)。

  注【45-003】『部执异论』(大正四九‧二0中)。

  注【45-004】『舍利弗问经』(大正二四‧九00下)。

  注【45-005】『异部宗轮论』(大正四九‧一七中)。

  注【45-006】拙作『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三八六──三八八)。

  注【45-007】『铜鍱律』『小品』说秘密、窃语行筹(南传四‧一五三)。不公布行筹结果,如『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 [P354] 』卷二三(大正二二‧一五四下──一五五上)。『四分律』卷四七(大正二二‧九一九上──中)。

  注【45-008】『岛史』(南传六0‧三四)。『舍利弗问经』(大正二四‧九00中)。『大唐西域记』卷九(大正五一‧ 九二三上)。

  注【45-009】「说假部」,真谛译作『分别说部』,但与毗婆阇婆提的「分别说」,截然不同,不可误作一部。

  注【45-010】『三论玄义检幽集』卷五引『部执论疏』(大正七0‧四六一上)。

  注【45-011】『异部宗轮论』(大正四九‧一七中)。

  注【45-012】『岛史』(南传六0‧三五)。『大史』(南传六0‧一七四──一七五)。

  注【45-013】『大毗婆沙论』卷九九(大正二七‧五一一下)。

  注【45-014】净海『南传佛教史』(一九)。

  

  

  

  第二节 部派佛教与大乘

  第一项 部派异义集

  在原始「佛法」与「大乘佛法」之间,部派佛教有发展中的中介地位,意义相当重大!说到部派佛教,一般每以上座部Sthavira系的各种阿毗达磨abhidharma论为代表,但这只是片面的。部派佛教依寺院而活动,出家众依戒律而住。对于戒律,部派间在态度上是有根本不 [P355] 同的。从『摩诃僧祗律』,多少看出大众部Maha^sa^m!ghika方面的特色。对于法,上座部各派,传下多少阿毗达磨论,而大众部起初是以九部经为阿毗达磨的(1)。虽后代的传说,大众部也有阿毗达磨论,却一部也没有传译过来,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没有大众部的论书可研究,使我们对于部派佛教知识的片面性,不容易突破,可说是最大的遗憾!龙树Na^ga^rjuna『大智度论』,在毗昙以外,说到!8句勒Karan!d!a,如说:

  

   「摩诃迦旃延,佛在时解佛语,作!8句勒,乃至今行于南天竺。……!8句勒广比诸事,以类相从,非阿毗昙」(2)。 「!8句勒……三十八万四千言。若人入!8句勒门,论议则无穷。其中有随相门,对治门等种种诸门。……若入!8句勒门,则堕有无中」(3)。

  

  !8句勒的体裁,与阿毗达磨不同。真谛所传的分别说部,即说假部Prajn~aptiva^din,传说是大迦旃延Maha^ka^tya^yana所创立的宗派,所以!8句勒有属于说假部论书的可能。

  

  对于部派的异义,现有三部论书,提贡了较多的资料。一、『论事』:是铜鍱部Ta^mras/a^t!i^ya 七部阿毗达磨之一,传说是目犍连子帝须Moggaliputta tissa所作。全书二十三品,二百一十七章,每章都引述别部的宗义,然后依自宗而加以破斥。破斥的部派,有犊子部Vajjiputtaka ,正量部Sam!miti,说一切有部Sabbatthava^da,饮光部Kassapika [P356] ,化地部Mahim!sa^saka,贤冑部Bhadraya^ni^ya。大众部Maha^sa^m!ghika,鸡胤部 Kurukula。东山部Pubbaselika,西山部Aparaselika,王山部Ra^jagirika,义成部Siddhattha,这四部又合称安达罗派Andhraka。此外,还有说大空部Maha^sun~n~ata^va^din ,说因部Hetuva^din,北道部Uttara^pathaka。北道部,可能就是说一切有部所传的北山部Uttaras/aila。『论事』对大众部,特别是大众部末派──安达罗派四部,被破斥的异义最多,大概是『论事』成立于南方的关系。目犍连子帝须时,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大众末派。传说摩哂陀Mahinda在锡兰结集三藏──西元前二三二年,可能创作此论。自宗的见解,从目犍连子帝须传来,也就说是目犍连子帝须所作。不过那时不可能那么完备,南传第五结集时(西元前四三──一七),以巴利文记录圣典,又有所补充吧!这部书,对大众部及安达罗派的见解,提贡了很多的资料。

  

  二、说一切有部所传的『异部宗轮论』,有异译『十八部论』、『部执异论』及藏译本。这部论,首先说到部派分裂经过,然后列举各部的宗义。这是说一切有部的,但只是叙列而没有破斥。所举的说一切有部宗义,极为精要,与有部的阿毗达磨论义,完全相合。所说的说转部 Sam!kra^ntiva^din宗义,是说转而不是经部Sautra^ntika,所以这是阿毗达磨论义大体完成,经部没有兴起时代的作品。传说为世友Vasumitra所造,应与阿毗达磨大论师,『品类论 [P357] 』的作者为同一人(4)。

  

  三、『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唐玄奘译,二百卷。别有异译本:『阿毗昙毗婆沙论』六十卷;『鞞婆沙论』十四卷。传说是迦腻色迦王Kanis!ka时,五百罗汉所撰。这是『发智论』的释论,是那时的迦湿弥罗Kas/mi^ra论师,广集各家的解说而加以论定;迦湿弥罗论师的论义,这才取得说一切有部正统的地位。这部论,批评大众部系的不多,而对上座部的别部,特别是印度的「分别说部」,以「分别论者」为名,而给以广泛的破斥。在说一切有部中,以大德法救Dharmatra^ta、觉天Buddhadeva为主的「持经譬喻者」,也加以破斥。持经譬喻者的思想,实代表说一切有系的早期思想(经师系)。犊子部与说一切有部相近,「所立义宗,虽多分同而有少异。……彼如是等若六若七,与此不同,余多相似」(5)。犊子部与说一切有部,是从(三世一切有)同一系中分化出来的。所以『大毗婆沙论』,使我们了解铜鍱部以外,上座部各系思想,在西元一世纪的实况。

  

  

  注【46-001】『摩诃僧祇律』卷一四(大正二二‧三四0下)。又卷三四(大正二二‧五0一下)。又卷三九(大正二二‧ 五三六中)。

  注【46-002】『大智度论』卷二(大正二五‧七0上──中)。

  注【46-003】『大智度论』卷一八(大正二五‧一九二中、一九四中)。 [P358]

  注【46-004】参阅拙作『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六章 部派分化与大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