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知邪见,而是自愿这么行。菩萨的生在鬼神或旁生趣,那是随愿力──「自在欲行」而生,不是为业力所牵引的。上来两种不同的菩萨观,上座部系是以现实的释迦菩萨为本,而论及传说中的本行菩萨。大众部系,是以「本生」、「譬喻」中的鬼神(天)及旁生菩萨为主,推论为随愿力生,充满了神秘的理想的特性。
大德法救Bhadanta-Dharmatra^ta,是说一切有部的「持经譬喻者」。『出曜经』序,称之为「法救菩萨」(2)。继承法救学风的,为『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的作者──婆须蜜Vasumitra 菩萨。法救比『发智论』主要迟一些,约在西元前一、二世纪间(3)。法救是持经譬喻者,为说一切有部四大师之一,对菩萨的观念,却与大众部系的见解相近,如『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卷八(大正二八‧七七九下)说:
「尊昙摩多罗(法救)作是说:(菩萨堕恶道者),此诽谤语。菩萨方便,不堕恶趣。菩 [P151] 萨发意以来,求坐道场,从此以来,不入泥犁,不入畜生、饿鬼,下生贫穷处裸跣中。何以故?修行智慧,不可沮坏。复次,菩萨发意,逮三不退转法:勇猛、好施、智慧,遂增益顺从,是故菩萨当知不堕恶法」。
法救的意见,菩萨从发心以来,就不会堕入三恶趣,所以如说菩萨堕三恶趣,那是对于菩萨的诽谤。为什么能不堕恶趣?这是由于菩萨的「智慧(般若)不可沮坏」。正如『杂阿含经』所说:「假使有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复百千生,终不堕恶趣」(4)。「本生」中,或说菩萨是鬼神,或说是鸟兽,这不是堕入,而是「菩萨方便」,菩萨入圣位以后的方便示现。这与安达罗派,举「六牙白象本生」,说是菩萨「自在欲行」,是同一意义。『大智度论』也举「六牙白象本生」(及「鸟、猴、象本生」)说:「当知此象非畜生行报,阿罗汉法中都无此心,当知此为法身菩萨」(5)。法身菩萨的方便示现,生于恶趣,是渊源于大众部系,及北方的「持经譬喻师」的。法救非常重视般若的力用,如说:菩萨「欲广修般罗若故,于灭尽定心不乐入。……此说菩萨未入圣位」(6)。菩萨在凡夫位,重般若而不重深定(等到功德成就,定慧均等──第七地,就进入不退转的圣位),为菩萨修行六波罗蜜多,而以般若为摄导者的明证。这才能三大阿僧祇劫,或无量无数劫,长在生死流转中,修佛道,度众生。如依上座部论师们的见地,重视业力而不重般若与愿力的超胜,时常忧虑堕落,那谁能历劫修习菩萨道呢! [P152]
注【24-001】『论事』(南传五七‧三六六──三七一、又五八‧四三五──四三七)。
注【24-002】『出曜经』卷一(大正四‧六0九中)。
注【24-003】拙作『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二六五──二六八)。
注【24-004】『杂阿含经』卷二八(大正二‧二0四下)。
注【24-005】『大智度论』卷一二(大正二五‧一四六下)。
注【24-006】『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五三(大正二七‧七八0上)。
第三节 佛陀观的开展
第一项 三世佛与十方佛
在「传说」中,菩萨思想的发达,以释尊过去的「本生」为主。有关佛陀思想的开展,主要是「譬喻」与「因缘」。如七佛事是「大譬喻」──『大本经』。释尊的涅槃故事,是「涅槃譬喻」(1)。弥勒Maitreya未来成佛,是『中阿含经』的『说本经』。南传也有『佛譬喻』。从「毗尼」中发展出来的佛传,如『修行本起经』、『太子瑞应本起经』,本起(或「本」或「本末」)正是因缘的义译。所以与佛有关的问题,主要属于十二分教的「譬喻」与「因缘」。 [P153]
有关佛陀思想的开展与演化,还应从释尊说起。释尊是现实人间的,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佛。佛教不是神教,佛不是唯一的神,而是修行成就的,究竟圆满大觉者的尊称。所以佛不是唯一的,而必然是众多的(达到人人可以成佛的结论)。在释尊成佛以前,早已有过多佛出世了,这是佛法的共同信念。佛是究竟圆满的,到了「无欠无余」,不可能再增一些,或减少一些(可以减少些,就不圆满)的境地,所以「佛佛道同」,「佛佛平等」;在解说上,也许说得多少不同,而到底是佛佛平等,没有优劣的。在觉悟的意义上。也是一样,释尊观缘起而成等正觉,释尊以前的六佛──共七佛,都是观缘起而成等正觉的(2)。与释尊同样的七佛:毘婆尸Vipas/yin、尸弃S/ikhi、毘舍浮Vis/vabhu^、拘楼孙Krakucchanda、拘那含牟尼Kanakamuni 、迦叶Ka^s/yapa及释迦牟尼S/a^kyamuni譬喻,在第二结集,集成四『阿含经』时,早已成立,而被编集于『长阿含经』。七佛说的成立极早,西元一八九五年,在Nigliya村南方,发见阿育王As/oka所建的石柱,铭文说:「天爱喜见王灌顶十四年后,拘那含牟尼塔再度增建。灌顶二十年后,亲来供养」(3)。这证实了过去佛说的成立,确乎是非常早的。七佛说,是早期的共有传说。法藏部Dharmaguptaka的『佛本行集经』,传说十四佛(4);铜鍱部 Ta^mras/a^t!i^ya的『佛种姓经』,传说过去二十四佛(5),是七佛说的倍倍增加。过去佛,有更多的在佛教界传说开来。 [P154]
以前有过去佛,以后就有未来佛。未来弥勒成佛,也在第二结集前成立。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 编入『中阿含经』(6);分别说Vibhajyava^din系编入『长阿含经』(7)。弥勒是释尊时代,从南方来的青年,见于『义品』、『波罗延品』,这是相当早的偈颂集。第一结集时,虽没有编入「修多罗」与「祇夜」,但在「记说」部分,已引述而加以解说,这是依『杂阿含经』而可以明白的(8)。在『波罗延品』中,帝须弥勒Tissa-metteyya与阿耆多Ajita,是二人;汉译『杂阿含经』也相同。『中阿含经』的『说本经』,叙述弥勒成佛时,同时说到阿耆多作轮王(9),也是不同的二人。但在大乘法中,弥勒是姓,阿逸多是名,只是一人,与上座部 Sthavira的传说不合,可能为大众部Maha^sa^m!ghika的传说。未来弥勒佛的出现,只是前佛与后佛──佛佛相续的说明。由于释尊入涅槃,不再与世间相关,仅有佛的法与舍利,留在世间济度众生。对于怀念释尊所引起的空虚感,在一般信者,是不容易克服的。所以释尊时代的弥勒,未来在这个世界成佛,而现在上生在兜率天Tus!ita,虽然远了些,到底是现在的,在同一世界的,还可能与信众们相关。部分修学佛法的,于法义不能决了,就有上升兜率天问弥勒的传说。在中国,释道安发愿上生兜率见弥勒(10),就是依当时上升兜率问弥勒的信念而来。这一信仰的传来,是吴支谦(西元二二二──二五三)所译的『惟曰杂难经』。!6嗀须蜜Vasumitra 菩萨与罗汉问答,罗汉不能答,就入定上升兜率问弥勒(11)。这一信仰,相信是部派时代就存 [P155] 在的(大乘经每称誉兜率天)。西元五世纪,还传来上升兜率问弥勒的传说,如(12):
「佛驮跋陀罗……暂至兜率,致敬弥勒」。 「罗汉……乃为(智)严入定,往兜率宫谘弥勒」。 「罽宾……达摩曾入定往兜率天,从弥勒受菩萨戒」。
西元四世纪,传说无着Asan%ga上升兜率问弥勒,传出『瑜伽师地论』,也是这一信仰。现在兜率天的弥勒菩萨,多少弥补了佛(弥勒是未来佛)与信众间的关切。但见弥勒菩萨,主要是法义的问答。能适应一般信众的,如沮渠京声所译的『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以归依、持戒、布施作福,称名的行法,求生兜率天上,可以从弥勒佛听法修行。将来弥勒下生,也随佛来生人间,成为易行道的一门。
三世佛,不论传出过去的佛有多少,对固有的佛法,不会引起什么异议。但现在的十方世界有佛出世──多佛同时出世说,在佛教界所引起的影响,是出乎意想以外了。『中阿含经』卷四七『多界经』(大正一‧七二三下──七二四上)说:
「若世中有二如来者,终无是处」。
二佛不能同时,是肯定的,不可能有例外的决定。『中部』与『增支部』,也有相同的说明 (13)。上座部系的论师们,继承这一明确的教说,以为释迦佛出世(其他的也一样)时,是没有第 [P156] 二佛的。然在大众部中,却有不同的意见。『论事』评斥「十方世界有佛」说,觉音Buddhaghos!a 解说为大众部的执见(14)。大众部系的十方现在有佛说,今检得:
说出世部:东方有Mr!gapatiskandha、Sim!hahanu、Lokaguru、Jn~a^nadvaja、 Sundara佛。南方有Anihata、Ca^runetra佛。西方有Ambara佛。北方有Pu^rn!acandra 佛(15)。 大众部:「青眼如来等,为化菩萨故,在光音天」(16)。 大众部(末派):「东方七恒河沙佛土,有佛名奇光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彼土」(17)。
他方佛现在,是大众部系说。法藏部Dharmaguptaka的『佛本行集经』,还是先佛后佛相续,没有说多佛同时,但后来可能已转化为十方世界多佛并出的信仰者,如『入大乘论』卷下(大正三二‧四三…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三章 本生‧譬喻‧因缘之流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